A. 桩基有哪几种形式,常用的有哪些,适用条件及造价如何
看按照什么形式分了,如果按照施工方式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按照基础的受力原理大致可分为摩擦桩和承载桩。
1、预制桩适用于较高要求的建筑,
2、灌注桩在施工场地上钻孔,当达到所需深度后将钢筋放入浇灌混凝土。常用的是这两种,主要要考虑场地、地质及施工等各方面影响。
采用什么桩基础,要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底质条件,建筑物的规模、结构构造、荷载、施工环境条件等等诸多因素来选择确定。
桩基础有多种工艺型式,单论预制桩来说就有普通预制管桩、预应力预制管桩、锥形预制管桩、螺旋形预制管桩、结节形预制管桩、钻孔型预制管桩等几种;沉管灌注桩也有不同的几种施工工艺。
如果单就造价来说,预制管桩由于制造工艺比较复杂,还要承受吊装、运输、打桩等应力,要求其强度比较高,钢筋配量多,砼标号也要提高,所以其造价高于其它灌注桩。同时预制管桩还存在其它一些问题,目前已很少使用。沉管灌注桩施工简便,适应地层比较多,施工速度快,其工程造价大约只要预制管桩的40%-60%。
B. 那位大师知道,静压钢管桩和沉管灌注桩有何区别指点一下不胜感激!
1、两者均为挤土桩(因为在原始土层中进行施工)
2、两者均为桩基工程哈,非地基处理技术措施;
3、学名:打入(静压)预制桩
施工工艺:此种是预制好的桩,通过大型静压机械,在原始土层上静压至地下并达到设计承载力为止的一种施工模式;
优点:静音、快(1min/米)、环保;
特点:预制桩、挤土桩、快、施工简单
4、学名:沉管灌注桩,此种是在原始地基土上打入空心钢管,达到设定好的设计深度后,在空心钢管中灌注混凝土,并再抽拔--灌注砼--抽拔--灌注砼,直至出原始土层标高;
优点:桩完整
特点:现浇桩、挤土桩、慢、施工复杂
C. 桩的类型
1.按承载性状分类
(1)摩擦型桩:
1)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承担,桩端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
2)端承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2)端承型桩:
1)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担,桩侧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
2)摩擦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由于摩擦桩和端承桩在支承力、荷载传递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通常摩擦桩的沉降大于端承桩,会导致墩台产生不均匀沉降,因此,在同一桩基础中,不应同时采用摩擦桩和端承桩。
2.按成桩方法分类
(1)非挤土桩:在成桩过程中将相应于桩身体积的土挖出来,因而桩周和桩底土有应力松弛现象,常见的非挤土桩有挖孔桩、钻孔桩等。
(2)部分挤土桩:成桩过程中,挤土作用轻微,桩周土的工程性质变化不大,常见的桩型有预钻孔打入式预制桩、打入式敞口钢管桩等。
(3)挤土桩:在成桩过程中,桩周土被挤开,使土的工程性质与天然状态相比有较大变化,常见的挤土桩有打入或压入的预制混凝土桩、封底钢管桩、混凝土管桩和沉管式灌注桩。
3.按桩径大小分类
(1)小桩:d≤250 mm
(2)中等直径桩:250 mm<d<800 mm;
(3)大直径桩:d≥800mm。
桩是将建筑物的全部或部分荷载传递给地基土并具有一定刚度和抗弯能力的传力构件,其横截面尺寸远小于其长度。而桩基础是由埋设在地基中的多根桩(称为桩群)和把桩群联合起来共同工作的桩台(称为承台)两部分组成。
桩基础的作用是将荷载传至地下较深处承载性能好的土层,以满足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桩基础的承载能力高,能承受竖直荷载,也能承受水平荷载,能抵抗上拔荷载也能承受振动荷载,是应用最广泛的深基础形式。
桩基础是通过承台把若干根桩的顶部联结成整体,共同承受动静荷载的一种深基础,而桩是设置于土中的竖直或倾斜的基础构件,其作用在于穿越软弱的高压缩性土层或水,将桩所承受的荷载传递到更硬、更密实或压缩性较小的地基持力层上,我们通常将桩基础中的桩称为基桩。
D. 钢砼管桩和钢管桩的定义与区别
钢砼管桩是钢筋和混凝土制作出来的。
钢管桩是钢铁制作出来的。
一般前者的耐腐蚀性更好,后者的承载力更高。
E. 请高手跟我系统的分析一下地基有哪些桩型他们的优缺点他们的造价
你好:
桩 基
6.1 桩的类型与适用范围
6.1.1 本章规定适用于低承台混凝土预制桩和混凝土灌注桩基础。设计应结合上部结构类型、荷载作用大小与分布情况、岩土工程情况、施工条件(包括设备、经验及桩材供应等)、单桩设计承载能力、工期要求、建设场地周围环境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和效益分析,根据下列原则并参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附录A综合考虑确定桩的类型。
1.桩基持力层层面起伏不大的强风化层、风化残积土层、砂层和碎石土层,且桩身穿过的土层主要为高、中压缩性黏性土,宜采用预制桩;穿越层中存在孤石等障碍物的石灰岩地区、从软塑层突变到特别坚硬岩层的地区,不宜采用预制桩。
2.桩基持力层层面起伏较大,且桩身穿过的土层主要为高、中压缩性黏性土,宜采用打入式沉管灌注桩;但对于桩群密集,且为高灵敏度软土时,打入式沉管灌注桩的施工质量不稳定,工程中宜限制使用。
3.桩基持力层层面起伏较大,且桩身穿过土层有一定厚度的各类土层以及夹层多、风化不均、软硬变化大的岩层时,宜采用钻?L灌注桩;当持力层为硬质岩层或地层中夹有大块石等,宜采用冲孔灌注桩。钻(冲)孔灌注桩施工时需泥浆护壁,当施工现场受限制或对环境保护有特殊要求时,不宜采用此类桩型。
采用钻孔灌注桩时,应提倡采用后压浆技术。此技术可避免钻孔灌注桩的缺点(桩端虚土无法清除干净导致沉降过大、水下灌注混凝土需采用泥浆护壁使得桩侧阻力减小),提高桩端承载力和桩侧摩阻力,减少桩的沉降。采用此技术应注意桩承载力的提高,不能超过桩本身的承载力。
注: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是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研制的新技术,近年来发展较快并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目好的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此技术后,不仅可以减少桩的沉降量,还可将桩的承蓑力提高达so%以上。采用后压浆技术还可以通过后压浆的预留孔,检查桩身的混凝土质量,效果比小应变法检测桩身质量好。本技术的墓本原理为:当桩成形且馄凝土达到—定强度后,由预埋在桩身中的导管,向桩端压送高压水泥浆,此水泥浆先将桩端虚土压实,提高桩端的承载力,而后沿桩身周围上升直达地面, 上升过程对桩身周围的土体也起压实作用,从而提高了桩周的摩阻力。
4.当地下水位较浅,或能采用井点降水而持力层较浅且无流动性淤泥质土的土层,可采用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成孔过程中可能出现流砂、涌泥、涌砂的地层,不宜采用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
5.桩基持力层为承载力较高的坚硬土层时(如硬塑的黏性土、中密或密实的砂类土、砂卵石、卵石层及基岩等),而桩穿越的土层为软土、黏性土、粉土,宜采用大直径扩底灌注桩。
6.因其工程费用昂贵,一般民用建筑不采用钢桩(包括H型钢桩和钢管桩),当场
地的硬持力层极深,只能采用超长摩擦桩,采用混凝土预制桩或灌注桩不经济且工程质量难以保证时,可考虑采用钢桩。
6.1.2 按桩的性状和受力情况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摩擦型桩中,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当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为摩擦桩,当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为端承摩擦桩;端承型桩中,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全部由桩端阻力承受,为端承桩;桩顶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为摩擦端承桩。
6.2 桩基的设计原则
6.2.1 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注:桩基设计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和本技术措施的有关规定。当有地方标准时尚应符合工程所在地区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
6.2.2 在确定桩台高度及其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6.2.3 桩基的设计等级应按本技术措施4.4.1条采用。
6.2.4 桩基设计中,应选择有足够厚度的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以保证桩端有足够的承载力和支承的稳定性,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最小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倍桩径,砂土及强风化软质岩不宜小于1.5倍桩径,碎石类土及强风化硬质岩不宜小于1倍桩径且不小于o.5m,当桩底下压缩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的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4倍桩径,当硬持力层较厚且施工条件许可时,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达到桩端阻力的临界深度,以提高桩端阻力。对砾石、砂土,临界深度为3~10倍桩径;对粉土、黏性土为2~6倍桩径。
2.桩端进人中、微风化岩的嵌岩桩,桩全断面进入岩层的深度不宜小于o.5m,嵌入灰岩或其他未风化硬质岩时,嵌岩深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宜小于0.2m。
3.对于穿越软弱土层支承于倾斜基岩(倾角大于60°上的端承桩,当强风化岩层厚度不小于2倍桩径时,桩端应嵌入微风化岩层和未风化岩层,其嵌入深度不小于桩径。
4.中风化、微风化岩作桩端支承灌注桩的持力层时,应经详细勘察,以确定其顶面起伏变化状况、风化程度及力学性能。应避开断层构造带(破碎带),如确实无法避开时,可视断层构造带具体情况(成因、活动性、倾角、走向、胶结度等等因素)采取如下处理措施:
1)当桩端以下距构造带的厚度(指中风化、微风化岩)大于5倍桩径或4m时,桩可以不穿过断层构造带;
2)胶结良好的断层构造带,经地质部门鉴定其承载能力与压缩性均可满足设计要求时,构造带町以作为桩端持力层;
3)断层构造带埋藏较浅,但垂直厚度较厚,如桩不穿过构造带,单桩承载力及布桩均难以满足设计要求时,则桩宜穿过断层构造带,此时应对桩身采取适当加强措施;
4)挖孔桩桩底遇到宽度不大而倾角较陡的破碎岩层时,应视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措施,如作扩大头等。
祝你好运!
F. 预制桩与灌注桩的区别
区别如下:
1、意思不同
①预制桩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制成的各种材料、各种形式的桩;
②灌注桩是一种就位成孔,灌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而制成的桩。
2、问题不同
①预制桩打桩时如桩端达到设计标高而贯入度指标与要求相差较大,或者贯入度指标已满足,而标高与设计要求相差较大;
②灌注桩经检查成桩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要求,有的桩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有蜂窝、空洞、夹泥、离析等缺陷,影响成桩的质量。
3、措施不同
①预制桩贯入度的大小应通过合格的试桩或试打数根桩后确定,它是打桩质量标准的重要控制指标;
②灌注桩搅拌混凝土配合比应按要求的强度等级、施工的坍落度、原材料由试验室从多组试配比中选取质优、价格低、利于施工的最佳配合比。
G. 混凝土灌注桩和钢管灌注桩有什么区别
一、性质不同
1、钢管灌注桩:采用适合桩设计尺寸的钢管(即套管)。将端套上的桩尖沉入土中后,将钢筋骨架吊入套管内,在拔出混凝土管的同时进行混凝土管的振捣或锤击,用振捣器将混凝土捣实,利用拔管时的振动捣实混凝土而形成所需要的灌注桩。
2、混凝土灌注桩:一种就位成孔,灌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而制成的桩。
二、分类不同
1、钢管灌注桩:
可分为锤击沉管灌注桩,振动沉管灌注桩。
(1)利用锤击沉桩设备沉管、拔管成桩,称为锤击沉管灌注桩。
(2)利用振动器振动沉管、拔管成桩,称为振动沉管灌注桩。
2、混凝土灌注桩:
(1)钻孔灌注桩
根据工程性质、地下水位和土壤性质的不同,钻孔桩主要有冲击钻孔灌注桩、旋挖钻孔灌注桩、潜孔灌注桩和钻孔灌注桩。除钻孔灌注桩外,其余三桩均为泥浆护壁钻孔桩。
(2)沉管灌注桩
沉管灌注桩是指用锤击或振动桩将可移动的阀尖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桩靴沉入土中,然后在锤击或振动拔管的同时灌注混凝土(或先将钢笼放入管内)的桩。前者称为锤击沉管灌注桩,后者称为振动沉管灌注桩。
(3)人工挖孔灌注桩
人工挖孔灌注桩是由人工挖孔法、钢筋笼和混凝土组成的桩。
(7)钢管桩与预制桩哪个经济扩展阅读:
混凝土灌注桩特点:
1、与沉入桩中的锤击法相比,施工噪声和振动小得多。
2、可建造直径大于预制桩的桩。
3、可用于各种地基。
4、施工质量对桩的承载力影响很大。
5、由于混凝土是在泥浆中浇筑的,混凝土的质量难以控制。
H. 打桩方法的优缺点
首先桩分两种:一种是预制桩,一种是砼灌注桩。
涉及打桩的一般是预制桩。
预制桩的沉桩施工方法有锤击法、静力压桩法、振动法和水冲法。
如下图:
以上三种较为常见。
下面说说以上方法的优缺点:
锤击法:
此法施工机械简单,投资小,施工方便,以前大规模使用。
但是有个绕不过去的砍,噪声太大,而且不适用硬土和软土中打桩,现在渐渐淘汰。
静力压桩:
利用静压力将桩压入土中,施工中无振动、无噪音。适用于软弱土层和邻近有怕振动的建(构)筑物的情况。
但当存在厚度大于2m的中密砂夹层时,不宜采用静力压桩。而且存在挤土效应。
振动法:
将振动锤吊至预制桩顶上,将桩头套入与振动箱连接的桩帽或液压夹桩器内夹紧,振动锤产生的激振力通过桩身带动土体振动,使土颗粒间的摩擦力大大减小,桩在自重和机械力作用下沉入土中。
振动法沉桩设备构造简单、使用方便、效率较高。适用于沉钢板桩、钢管桩及长度在15m内的细长钢筋砼预制桩,在砂土中效率最高,粘土中略差。
射水沉桩:
射水沉桩法往往与锤击(或振动)法同时使用。在砂夹卵石层或坚硬土层中,一般以射水为主,锤击或振动为辅;在粉质粘土或粘土中,一般以锤击或振动为主,射水为辅,并控制射水时间和水量。水压与流量根据地质条件、沉桩机具、沉桩深度和射水管直径、数目等因素确定,通常在沉桩施工前经过试桩选定。
以上为常见桩基础施工的方法及优缺点。
参考文献:http://wenku..com/view/9e69b045f7ec4afe04a1df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