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泡沫经济的意义、影响和后果
泡沫经济,指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极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泡沫经济经常由大量投机活动支撑,本质就是贪婪。由于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因此其资产犹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因此经济学上称之为“泡沫经济”。泡沫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经常会由于支撑投机活动的市场预期或者神话的破灭,而导致资产价值迅速下跌,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泡沫破裂。泡沫经济,顾名思义是指经济运行状态像泡沫一样,繁荣的表面终究难逃破灭的结
局。泡沫经济往往伴随着商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但泡沫经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价格涨落,而是专指由过度投机而导致的商品价格严重偏离商品价值、先暴涨后骤跌的现象,是社会资金过于集中某一部门、同一商品反复转手炒卖而导致该部门短期内扭曲膨胀、生产部门因缺乏足够的资金而长期衰退的一种必然结果
。
泡沫经济的三个阶段
泡沫经济可分为三个阶段,既泡沫的形成阶段、泡沫的膨胀阶段、泡沫的溃灭阶段。
泡沫经济的产生根源
虚拟资本(Fictitious
Capital)是以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形式存在的,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流量的的资本。现实资本(Actual
Capital)就是以生产要素形式和商品形式存在的实物形态的资本。在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运动中不会出现泡沫,因为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运动都是以实物形态流量为媒介,并进行和其相对应的流向相反、流量基本相等的货币形态流量。因此人们认为泡沫经济产生于虚拟资本的运动,这也是泡沫经济总是起源于金融领域的根源。此外,作为不动产的土地,其特殊的价格构成使土地资产成为了一种具有虚拟资本属性的资产,同时金融业与房地产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得每次经济泡沫的产生都必然伴随着地产泡沫的破灭。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与联系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范畴。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划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客观性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
形成原因编辑
第一、宏观环境宽松,有炒作的资金来源
泡沫经济都是发生在国家对银行放得比较松,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阶段,社会经济表面上呈现一片繁荣,给泡沫经济提供了炒作的资金来源。商品经济具有周期性增长特点,每当经过一轮经济萧条之后,政府为启动经济增长,常降低利息,放松银根,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一些手中获有资金的企业和个人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些资金投到有保值增值潜力的资源上,这就是泡沫经济成长的社会基础。日本从1955-1985年,完成了经济起飞,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手中有了钱的日本企业和居民信奉“土地神话“,日本是一个岛国,山地多,平原少。土地成为日本的稀缺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和城市占地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对土地投资的增加,地价特别是城市房地产价格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然而,日本人将这种趋势绝对化了,认为地价只会上升,不会下降,以至把房地产投资作为一种资产保值和增值的方式。他们开始制造土地泡沫,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日本地价飞涨,投机者以升值了的土地作抵押,可以从银行取得更多的贷款,然后再去寻求新的投机机会,于是有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有限的土地,造成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上升。日本的银行业是“土地神话”的忠实信奉者。80年代后半期,由于金融自由化、利率自由化的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银行的筹资成本趋于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把房地产作为寻求高回报率的途径,对房地产业的融资大幅度增加。若以1985年3月为基期,到1991年3月,银行业的贷款量增加了60.6%,而同期对房地产贷款的增加量却高达150.6%。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余额由1985年3月
17.1万亿日元增加到1991年3月的42.8万亿日元,同期的房地产贷款在银行全部贷款余额中的比重由7.2%上升到11.3%。进入90年代,“土地神话”同泡沫经济一起破灭,以土地为抵押的贷款项目便成了难以消化的不良债权。
第二、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
从历次泡沫经济的发展过程看,到目前为止,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缺乏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约束,关键是对促进经济泡沫成长的各种投机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但到目前为止,社会还缺乏这种监控的手段。这种投机活动发生在投机当事人之间,是两
两交易活动,没有一个中介机构能去监控它。作为投机过程中的最关键的一步——货款支付活动,更没有一个监控机制。虽然货款支付活动一般要通过银行进行,但银行只是收付中介,根据客户指令付款,对付款的内容无力约束,加上银行的分散性,起不了监控投机活动作用。政府是外在的,不可能置身于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之中。而且,政府还常常容易被投机交易所形成的经济繁荣假象一时迷惑,觉察不到背后隐藏的投机活动,一直到问题积累到相当程度才得到发现。日本土地泡沫发生后,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本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了城市土地再开发热潮,土地价格随之猛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六大城市经济圈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1985年比1980年上升了53.6%,1990年则更比1980年上升了525.9%。这期间,日本全国平均土地价格也上涨了1倍以上。日本约有一半的人拥有土地,约20%的人拥有土地继承权。因而,随着土地价格的上升,大多数日本人感到自己的财产在这几年内增值了1-2倍。这一时期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不到6%,而金融资产价格、不动产价格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虚假上涨,使经济逞现出虚假繁荣景象。1991年10月22日,日本经济企划厅的官员还在内阁例会上津津乐道日本经济处于景气状态之中,几天之后经济形势就急转直下,企业破产事件大量增加。
㈡ 房地产泡沫对中国有哪些危害
房地产经济泡沫,一旦破灭将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当前,中国房地产经济已经严重危及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是违背中国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一大毒瘤,是滋生社会腐败一大温床,是产生社会剧烈矛盾的一大诱因,是动摇执政党地位一大险患,是引发我国经济严重危机的一大毒素。 当今的房地产经济已经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已经成了祸国殃民,危害社会的产业经济。人们应当怎样清醒认识到当前中国的房地产经济了。 全国政协委员梁季阳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言,引起了全场政协委员们的强烈共鸣。
“当前比较流行的观点: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大于供给,房价上涨是必然的。错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舆论导向!”
据统计,2009年,全国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已经超过1.5万亿元。不少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已经占地方财政收入近50%。为什么在房价下跌的时候,地方政府总会或明或暗的‘托市’‘救市’?原因是不言而喻的。”
“房价快速上涨的另一个原因是土地、房产的投机。近年来房地产商大肆囤地、炒地,‘地王’频现。由于房地产的暴利,许多与建筑业并不相干的企业蜂拥进入房地产市场。包括一些大型央企纷纷涉足房地产业,并获利颇丰。”
声音不高,语调平稳,梁季阳委员的发言却句句切中要害。
对于高房价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危害,这为长期关注房地产问题的梁季阳委员忧心忡忡——“过高房价和房地产的暴利破坏了社会的公正公平,败坏了社会风气,威胁了社会和谐稳定,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过高的房价给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阻碍了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政策的落实。”
“由于房地产行业占有国民经济中过高的比重,挤压了其他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的资源分配、金融支持和发展空间,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房产泡沫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一旦泡沫破灭将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住有所居’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发言最后,梁季阳委员深情地说:“我们相信党和政府有能力给人民提供满足基本需求的住所,就像我们以有限的耕地成功解决13亿人民的温饱一样。安居而乐业,才是真正的小康社会!” v
㈢ 何为泡沫经济,泡沫经济带来哪些危害,如何避免
泡沫状态这个名词,随便一点儿说,就是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陡然涨价,开始的价格上升会使人们产生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这些人一般只是想通过买卖获取利润,而对这些资产本身的使用和产生盈利的能力是不感兴趣的。随着涨价常常是预期的逆转,接着就是价格暴跌,最后以金融危机告终。(金德尔伯格,1987)
泡沫经济是由金融投机所导致的经济状态,表现为大量资产价格飙升到远远脱离其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的程度,其中隐藏着资产价格狂跌并引起市场崩溃与经济萧条的可能性。在见证过严重资产泡沫的我国香港特区和台湾省,一部分学者认为,泡沫的破裂将导致百业凋敝,消费萎缩,失业剧增,经济危机。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有没有泡沫?这个问题其实根本不用争论,看一看那些从房地产行业暴发的“新贵”就知道了,在过去几年,中国大陆的房地产行业涌现出不少于五打超级富豪,他们的个人财富都不少于10亿元。他们从操纵房地产价格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就兑现了利润,他们操纵了泡沫,他们受益于泡沫,他们当然要千方百计地否定泡沫,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没有中国房地产泡沫就没有这些新贵。如果他们只赚10点利,按照国家规定照章纳税,他们绝对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快速致富。事实上,他们赚的是50%甚至70%的暴利,他们逃税,他们千方百计地操纵市场,所以,他们才得以快速致富。在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之下,也决定了他们中的大多数将从富豪榜中快速消失。
经济周期波动与泡沫经济的区别
首先,泡沫经济不是经济内部蕴藏的必然动力学特性。泡沫经济可以避免而经济周期波动则无法避免。
其次,经济周期波动具有规律性,而泡沫经济的爆发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再次,经济周期波动的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往往是相对比较平滑的,而跑迷经济的上升则一般比较平滑,而下降阶段则往往非常陡峭,可能会以破灭的形式出现。
最后,经济周期波动中的萧条期即使带来消极影响也不至于带来出现太大的灾难;而泡沫经济则不同,泡沫经济破灭时期往往伴随着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并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㈣ 经济泡沫破碎为什么会有危害
给你一个我在美国次贷危机时原创的一个案例,从中可以理解借贷资本/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之类的问题:
金融危机,我的“烧饼”
一、甲乙两个人卖烧饼,每人每天烧饼生产20个,一元价一个,每天产值40元,利润20%,每天每人赚4元;
二、在良好的销售趋势下,变摊为店,借款20000元,自有资金10000元,雇佣工人2人,还做了广告,烧饼生产量大增,每天每家生产100个,利润率20%,每天赚20元
三、为了扩大市场,也为了商业竞争,贷款引进流水线,售价不变,烧饼产量一下扩大了10倍,每家每天生产1000个,利润不变,每天每人赚200元---借助金融资本
四、一方面使增强烧饼口感并注意营养价值的调配,扩大营销,拓展出口市场。为了达到上市或营销需要等目的,甲乙相互购买(甲向乙买10000个,乙向甲购买10000个),每家产值从1000变成11000,再将相互买卖的部分烧饼以5元一个的价格结算,产值51000---虚拟经济产生
五、售价变为2元,听说烧饼在卖5元钱1个,看到市场烧饼只有1元时,赶快购买,烧饼提价到2元还是供不应求----通货膨胀,泡沫经济产生
六、消费者看到烧饼还会涨价的契机,群起购买----羊群效应
七、现货烧饼不够,购买期货烧饼,现金不够就去抵押贷款(用烧饼去抵押)---一般抵押贷款
八、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的也想做---次级抵押贷款,信用扩张
(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九、烧饼项目成为优质项目,银行机构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债券分一般债券和次级债券---杠杆投资
十、为了保险起见,对债券进行担保
(为了逃避风险,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 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金融创新
十一、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要求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 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 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 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 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金融工具抄作
十一、丙丁……,看到烧饼生产有利可图,纷纷贷款投产------羊群效应
十二、某一天,发现购买来的烧饼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发霉,就赶快抛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十二、贷款机构的贷款收不回,CDS成了废纸(烧饼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买到的烧饼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 天,把烧饼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 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 濒临倒闭)--次贷危机
十三、烧饼卖不出去,价格又低,只有关闭或裁员---个别行业或企业
十四、羊群效应使烧饼行业的危机到其他行业危机;烧饼抵押贷款的危机到金融危机。
次级抵押贷款在2006年底只有约6000亿美元,何况不可能全部违约,这在美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绝非重大(美国2006年GDP为13.4万亿美元),之所以能够引发美国甚至全球规模金融动荡,主要是因为美国具有过度发育的金融产品,将次级抵押贷款层层包装、渗透到资本市场的各个环节,一旦次级抵押贷款这个原料发现含有“毒素”,整个产品链条都被感染侵害,并引发对所有信贷产品的信任危机。
满意请采纳。
㈤ 泡沫经济带来的危害有什么
20世纪出现过多次泡沫经济浪潮,其中较为着名的是日本80年代广场协议引
发的泡沫经济。其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市场和股票交易市场等领域大幅投机炒作上涨达四年。但是一旦泡沫经济破裂,其影响将波及到一个国家的大多数产业甚至国际经济的走势。
大幅短期衰退的可怕在于各项资本投资标的物都出现了来不及脱身大量“套牢族”,例如日本的泡沫崩坏从房屋、土地到股市、融资都有人或公司大量套牢破产,之后产生的社会恐慌心理使得消费和投资紧缩的加乘效应,不只毁掉泡沫成分也砍伤了实体经济,且由于土地与股市的套牢金额通常极大;动辄超过一个人一生所能赚取的金额,导致许多家庭悲剧,所以这四年爆起爆落的经济大洗牌等于转移了全日本社会的大笔财富在少数赢家手中,而多数的输家和高点买屋的一般家庭则成为背债者,对日后长达一代人的日本社会消费萎缩经济不振种下了因子。
㈥ 经济泡沫是啥经济泡沫破裂后会有什么影响
经济泡沫是指资产价格的一系列膨胀,即在不断大幅上涨的过程中,市场价格远远超过其实际价值,形成虚假繁荣,并含有过多的“泡沫”经济总量。一个国家的国有资产总额一般可分为有形资产(包括土地)和金融资产。在今天的资产市场中,交易最多的上市资产集中在股票和房地产上,因此资产价格膨胀在股票和房地产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泡沫主要有两个原因:投机成为一种趋势,推高了资产价格;资产估值收益过高、异常。中国的估值过高,使资产的市场价格与实际价值相去甚远,而实际价值是经济的真实基础。
中国资本市场的泡沫主要集中在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财富创造的神话中小企业板上的宝石对企业家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在当前经济形势困难的情况下,国家层面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可能会对资本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泡沫表示欢迎。股市泡沫的另一个好处是,它鼓励企业直接融资,减少了它们对银行间接融资的依赖。股市泡沫意味着通过发行新股直接筹集资金的成本更低,公司可以用更少的股本筹集更多的资金,这是老股东乐于做的。
㈦ 经济泡沫的利弊分析
在现代市场经济。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如证券市场的投机因素,股票价格的涨跌波动幅度过大,同实际资本的脱离越来越严重,其虚假成分会越来越多,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造成社会动荡;同时,股票价格的暴涨暴跌,还会带来股民资产的损失,甚至造成两极分化。再如,土地市场交易中,炒买炒卖的投机性操作,如果超过一定幅度,也会引起地价暴涨。房地产价格,特别是住宅价格上涨过快,由此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严重影响居民的居住生活质量。所以,也应当承认经济泡沫有其消极的、不利的一面。但从总体上看,适度的经济泡沫利大于弊。
辩证地看待经济泡沫的利弊得失,其意义在于,既要充分利用经济泡沫的积极方面,来活跃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又要抑制经济泡沫的消极方面,避免其过度膨胀形成泡沫经济,造成虚假繁荣,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危害。 有内地业界人士透露,内地商业银行在业绩考核的压力下,2009年3月份和6月份均在季度末大量贷款以便“冲规模”。而这些现象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并开始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吴晓波认为,“泡沫预期已经成为现实”,中国经济现在已经处于通货膨胀的通道里面。他建议,未来20年中国的经济改革应遵循“先易后难”原则,首先在分税制、银行体系、土地流转制度三方面进行改革。
㈧ 泡沫经济带来的危害有什么
20世纪出现过多次泡沫经济浪潮,其中较为着名的是日本80年代广场协议引
发的泡沫经济。其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市场和股票交易市场等领域大幅投机炒作上涨达四年。但是一旦泡沫经济破裂,其影响将波及到一个国家的大多数产业甚至国际经济的走势。
大幅短期衰退的可怕在于各项资本投资标的物都出现了来不及脱身大量“套牢族”,例如日本的泡沫崩坏从房屋、土地到股市、融资都有人或公司大量套牢破产,之后产生的社会恐慌心理使得消费和投资紧缩的加乘效应,不只毁掉泡沫成分也砍伤了实体经济,且由于土地与股市的套牢金额通常极大;动辄超过一个人一生所能赚取的金额,导致许多家庭悲剧,所以这四年爆起爆落的经济大洗牌等于转移了全日本社会的大笔财富在少数赢家手中,而多数的输家和高点买屋的一般家庭则成为背债者,对日后长达一代人的日本社会消费萎缩经济不振种下了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