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经济复苏会在哪里

经济复苏会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8-22 18:44:09

❶ 疫情后经济复苏新动能在哪里读后感

在疫情的压力之下,
全球经济正承受着极大的冲击,
企业发展面临极大挑战,
个人收入持续减少。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那么疫情后经济复苏新动能在哪里?

消费会出现反弹吗?
哪些行业能够迅速恢复?
房地产是否能迎来春天?

疫情后,我们该如何应对?
不妨来听听,
于泽教授所带来的《疫情后经济复苏新动能在哪里》

也许这里能够找到你的答案

讲座介绍

疫情后经济复苏的新动能在哪里

于泽
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经济系主任。知名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增长、货币理论与政策。近年来主要研究中国经济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讲座纲要
//

*哪些经济领域有着更为强劲的动能?
*消费会出现报复性反弹吗?
*餐饮、旅游、住宿、影视等行业的春天还有多远?汽车销售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吗?
*疫情期间广泛推行的线上办公模式,例如线上会议、线上教育等是昙花一现还是赢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数字经济时代是不是会加速到来?
*“新基建”能够有效撬动中国经济吗?
*基建投资能扮演中国经济压舱石作用吗?
*在货币M2的增速再次突破10%的情况下,房价是不是会再现2015年的上涨?
*房地产投资能够有效稳定中国经济吗?
*如何设计一揽子宏观政策更好启动经济?

❷ 美国宣布重启经济,距离经济复苏还有多远

4月17日美国总统宣布,美国将会按照时间表重启经济,但是重启经济的道路注定不是一帆风顺,还面临疫情死灰复燃的风险。即便是按照最乐观的估算,美国经济活动重新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可能也要在7月份,而经济完全复苏有可能将会在年底更晚的时候到来。

一、美国经济触底了吗?

美国总统宣布,重启经济是一个相对乐观的决定,但是这也基于美国白宫大量专家进行的模型测算,按照这个模型,美国的疫情应当已经在4月16日出现了拐点,之后的疫情感染新增确诊人数会逐渐的下降,并且未来曲线会逐渐平坦化。如图疫情的拐点出现在4月16日。

如果根据中国经济复苏的速度进行估算的话,美国在6月底有望重启85%以上的经济活动,这会带来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复苏。但是这是一个相对乐观的估计,因为重启经济还有不确定的前景。

三、重启经济会一帆风顺吗?

答案也是不能。

首先,美国要求重启经济的限制相比中国来说更为宽松,这一方面意味着复工速度会更快,但另一方面也会意味着疫情死灰复燃的概率更大。

其次,美国本身对于疫情的防控就没有中国严格,因此疫情的二次爆发或者不能够按照模型测算的那样出现拐点,都是非常可能发生的现象。
因此美国重启经济至少面临两方面的潜在风险:

第一方面,重启经济的过程当中,很可能出现疫情扩散速度没有下降的趋势,这样重启经济本身的进程会放慢,经济活动复苏时间可能超过两个月。

第二方面,在重启经济之后,疫情出现二次爆发,对经济造成更为致命的打击。

在这两个风险面前,显然美国更好的选择是严格控制疫情的扩散,迅速遏制疫情蔓延,这样可能为重启经济迎来更好的条件。但是这也意味着,经济面临更大的风险显然是联邦政府所不愿意承担的,这也决定了美国会以更危险的方式进行一次重启经济的赌博。

综上,按照美国白宫的疫情扩散模型测算,在疫情出现拐点之后,重启经济是一个相对合理的选择。但美国即便是现在重启经济最乐观的,估计也是在7月以后才会迎来复苏,同时重启经济的过程等充满风险,现在还远不是认为经济强势反弹的时候。

❸ 2022中国会通货紧缩吗2022年爆发金融危机可能性

2022年,据说是大萧条会来临的一年,而大萧条会带来的局面便是通货紧缩,那么2022年中国会有通货紧缩的场面吗?在2022年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和见闻坊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通货紧缩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少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状况。
许多人都预测2022年世界将爆发历史性金融危机,而综合分析当前全球经济现状,似乎也具备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目前值得关注的是:
1、世界经济的走势和可能的危机;2、气候危机;3、欧洲爆发并蔓延至全球的能源危机。
以上3种危机相互叠加、彼此影响,很有可能会导致新一轮金融危机的爆发。
此前,影响全球的较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共发生过6次,分别为,1、1929-1939年:大萧条;2、1973-1975年: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3、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债务危机;4、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
5、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6、2007-2011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
2022中国会通货紧缩吗
中国应该不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也不会发生严重的通货紧缩,尤其是2022年,很多商品的价格是在不断上升的,所以说应该不会。
那么2022年是否会出现金融危机
目前还不能确定,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需要进一步观察。以笔者个人观点来看,虽然2022年有可能会发生金融危机,但这种可能性并不大。理由如下:
2022年将会是新一轮经济复苏的开始
事实上,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不会改变,全球经济周期基本上为10年一个周期。自2008年以来,这一周期已经持续了13年,现在已经到了应该结束的时间。
美国10月份的CPI指数上涨到了5.4%,PPI指数则飙升到8.6%,通货膨胀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如果不加控制就会导致经济崩溃,在此情况下,美联储大概率会在今年年底被迫加息,收回之前超发的货币,收紧货币的流动性,因此会造成世界各国的股市、楼市、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
但随着疫情逐渐被控制住,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大型经济体将会开启一轮经济复苏的周期,一般来说,在经济复苏初期,实体经济都比较强劲,即使美联储缓慢收紧货币政策也不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剧烈冲击。
在实体经济能够稳定运行的情况下,货币紧缩可能造成美股盘整或短期下跌,但目前世界各国的宏观调控能力均已得到较大提高,因此不会导致重大经济危机的出现。
随着新冠疫苗接种率的不断提高,全球疫情会逐渐减缓,未来1-2年将会是全球经济快速恢复增长的时期。
美元回流并不会导致美国经济崩溃
美联储的货币紧缩政策会造成美元回流,这可能会对某些经济体,尤其是没有从疫情中恢复过来的经济体造成较大的冲击,但是,这对于美国经济是有利的。
只要美国、中国和欧盟不率先爆发经济危机,其他国家的经济危机对于全球的影响是有限的。
实际上,金融危机的核心就是债务危机,正是由于债务刚性兑现的存在,才能确保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最终为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信用和信心提供了交易及翻本的机会。
只要债务能够正常维系,就证明实体经济能够持续发展,能够抗击住金融危机。
历史经验证明,先信用风险再通胀失速就会有更大的风险,先通胀失速再有信用风险就是机会。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过去许多固有的商业模式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化、物联网、新能源和元宇宙等这些新技术,或许将会开启一轮新的经济周期。
发达国家不会再次出现房地产泡沫所引发的危机
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的房地产泡沫已经被大幅度出清,经济发展重心也已从传统行业转移至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如美国,在以FAANG为首的科技巨头的引领下,美国股市产生了一波长达10年、波澜壮阔的牛市。
我国房地产泡沫情况则比较严重,高达450亿的房地产总市值中含有多少水分,不用说,大家心里都清楚。
对此,国家也开始逐步采取措施化解这一泡沫,随着房地产税及一系列房产新政的陆续出台,中国房地产这个老大难问题将会在软着陆中去慢慢化解。

❹ 全球经济2021年将温和复苏,这算是一个好消息吗

2021年全球经济将温和复苏,听上去像是个好消息,但是实则不然。

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能够越来越好,所居住的国家或者城市的经济能力也越来越强。2020年由于疫情的缘故,各个国家的经济都走向了低迷,为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拉动经济内需,国家不得不提出一系列的倡导计划。随之而来的便是经济学家对于2021年全球经济变化的预测——缓慢温和的复苏。

虽然中国早已经被全世界人民认定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14亿人口依旧还是会受到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的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往往决定了这个国家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在应对世界难题时所把握的话语权。2021年的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虽然我们每个人作为小小的个体,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我们还是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❺ 经济危机何时复苏

经济什么时候复苏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
经济危机的发生和严重的后果已经预示了复苏将是一个漫长艰苦辗转的过程,经济复苏之后能够维持多久也是一个问题。因为今天中国的经济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系统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这和我国严重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是分不开的。我认为中国经济要真正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先解决国民财富向政府和利益集团转移,社会保障体系落后,教育科研虚假等问题。民富是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国家底子薄,抗经济危机的能力不强,一个就业问题就会让国家黔驴技穷,如果那些问题解决不了,那么经济的复苏也是暂时的,不稳定,我们总不能永远依靠外围的消费过日子。投资拉动的经济复苏毕竟是短暂和低效率的,政府主动投资马上会缺钱,因为需求不足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利润怎么谈。我觉得什么时候经济复苏是小问题,关键是什么时候酝酿成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动力。
如果2012是一个新的思想模式的开始的话,那么也许真的经济复苏也是就在2012后
股市的周期来讲 看A股 最少需要5年后

❻ 预计在什么时候世界经济会复苏

当前经济衰退的严重性反映在程度深和范围广两个方面。

报告预测,全球经济今年下降1.3%,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程度最深的衰退。这一预测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作出的今年全球经济增长0.5%的预期形成巨大反差。报告解释说,稳定世界金融市场,促使信贷重新向消费者和企业自由流动所需时间很可能比先前估计的更长,而做到这一点是美国经济以及全球经济走出衰退的必要条件。

就范围而言,报告预测,几乎所有发达经济体今年都将出现负增长,世界头号经济体美国更将创下1946年以来的最大降幅。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也会显着减速,其中,中东欧、独联体和拉美经济今年将明显收缩。换言之,占全球经济四分之三的国家的人均产出都将下降,几乎所有国家的经济增速都大大低于2003年至2007年的水平,凸显“全球同步”下滑的特点。

复苏步伐慢于以往

报告认为,这次危机过后的经济复苏步伐会显着慢于以往。报告估计,全球经济明年将逐步复苏,全年将增长1.9%。这一增长率较以往经济复苏要疲软得多。报告说,明年美国经济为零增长;德国和英国经济继续收缩,但幅度会有所减小;其他国家如日本、俄罗斯、加拿大和墨西哥等会恢复增长,但步伐大都不快。

得出复苏步伐显着慢于以往的结论之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人员对21个发达经济体自1960年至今发生的经济周期变化开展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通常意义上的衰退时间短,且复苏强劲;而全球同步发生的衰退则往往时间更长、程度更深;如果金融危机与全球同步经济下滑结合在一起,那结果就可能是“异常严重和长久持续的衰退”。研究人员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即属这种情况,因此,此次衰退很可能更持久,危机之后的复苏也很可能比通常情况更为疲软。

不过,从报告对明年各经济体增长率的预测来看,多数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复苏步伐要比发达经济体快得多。

报告指出,当前经济前景仍然非常不明朗,风险依然偏于下行。

主要因为,金融局势紧张与经济形势进一步疲软之间的恶性循环尚未打破。尽管不少国家在稳定金融市场和遏制经济下滑方面采取了广泛的积极措施,但成效有限,市场信心指数依然很低。

报告估计,2007年至2010年,所有金融机构源于美国的资产减记数额将为2.7万亿美元,超过今年1月估计的2.2万亿美元;如果计入源于其他成熟市场的资产,则全球资产预期减记总额将达到4万亿美元,约三分之二将由银行承担,其余由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对冲基金和其他中介机构承担。目前,金融领域的问题远未解决,且不排除继续恶化的可能。

报告说,在危机背景下,世界各地的银行几乎都在限制信贷发放,且可能继续这么做,企业融资困难,这种状况阻碍了经济复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结果,宏观经济政策在降低衰退严重性和促进复苏方面可以发挥“重大作用”。报告据此呼吁国际社会采取更大胆的强力措施,以恢复金融系统健康,支持经济复苏。

报告主张,第一,推进金融部门重组是眼下当务之急。这会为巩固经济复苏提供必要条件,将显着提高货币和财政刺激的效果。短期内,应确保金融机构能够获得流动性,确定和处理不良资产,并对薄弱但有生存力的机构进行注资。

第二,放松货币政策,以帮助发达经济体克服通货紧缩风险,支持新兴经济体应对不断恶化的增长前景。尚有货币政策空间的经济体应进一步降低利率。

第三,实施财政刺激政策。过去的经验表明,财政政策在缩短金融危机造成的衰退方面特别有效。如果明年不扩大财政刺激措施,那至少也应该保持。

报告敦促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协调行动,以使相关政策措施发挥更大效力,并要求各国抵制保护主义措施的诱惑。报告还指出了今后的一项关键挑战,即要以“正确速度”撤销当前正在实施的特别货币刺激措施。如果行动过快,则可能破坏脆弱的复苏;如果行动过慢,又可能造成经济过热,导致出现新的资产价格泡沫。

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查尔斯·科林斯在报告发布会结束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亚洲国家对外资的依赖程度较世界其他国家轻,经济发展前景相对较好。他认为,倚重出口产业的发展中国家应扩大国内需求,培育国内消费市场。

❼ 经济发展周期中各行业复苏的顺序

1.88年海南经济占全国经济GDP的份额不大,就像今年胡主席说的:北京的经济占全国GDP的份额很小,所以奥运会的举办不会深入影响全国经济的发展。

2.东南亚金融危机是全国性的金融危机,像地产这样的实业是金融危机的最直接受害者,地产衰退是需要很长时间恢复的,因为地产联系着很多的实业产业。至于出口开始恢复,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出口再国民经济GDP中份额非常大,比如:新加坡、香港等等,恢复经济的最主要措施就是恢复出口。

3.经济的恢复并没有什么固定的顺序,就像现在我们讨论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是靠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来恢复经济一样。这些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❽ 2022年世界经济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尽管疫情仍未结束,但是我们不得不无奈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在一时难以找到有效应对新冠病毒措施的情况下,2022年,我们很可能又将会在疫情常态化下度过。受此轮突发疫情的冲击,自2020年开始,全球经济就陷入了通货膨胀所导致的大萧条之中,至今仍难以得到有效恢复。

那么,展望2022年,世界经济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一、疫情

毋庸置疑,明年疫情仍将是左右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变数,回顾2021年,正当世界各国通过接种疫苗使得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又接踵而至,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之快,超出了之前病毒学家们的预测,令全球经济再次遭受沉重打击。

从全球疫苗接种数据看,截止2021年10月底,已有48.7%的世界人口接种过至少一剂新冠病毒疫苗。随着疫苗接种率的不断提高, 可以预测,2022年疫情对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的影响将会下降,预计有更多国家重启经济、开放边境、选择与疫情共存的模式。

目前,这一发展趋势就已经显现出来了,今年10-11月,全球疫苗接种进度领先的多个国家已宣布实行新的重新开放计划。前不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接受《中国日报》的采访中说,如果2022年初疫情接种率超过85%,中国将考虑开放边境。

由此可见,2022年尽管疫情仍然会影响世界经济,新冠毒株变异的不确定性还会给逐渐复苏的经济带来麻烦。但是总体上看,全球经济将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尤其是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发达国家会率先启动经济复苏。

二、世界经济面临通货膨胀的风险

疫情爆发以来。欧美国家都采取大放水,超发货币来刺激经济发展。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实际利率都已经降到了5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目前,美国实际利率为-5.3%,英国和德国分别为-3%和-4.6%。

世界各国为了恢复本国经济增长都紧随美国和欧盟的脚步,实施了一系列货币宽松政策,用以缓冲疫情对本国经济的影响。然而,货币的长期超发必将会导致高通胀和严重的两极分化。

而各国央行所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就是紧缩银根,这就很导致流动性不足,全球金融市场估值调整的风险就会加大。2021年以来,全球已有27个国家先后加息71次,2022年或将有更多国家加入此行列。实际上,目前全球已经进入到通货膨胀的浪潮之中。

展望2022年,由于受疫情常态化的制约,全球结构性通胀的驱动因素可能长期存在。 2021年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的通胀率创下了近5年的新高,基于各国防疫措施与刺激消费政策不同,使得供给能力与结构的变化不同,由此可能进一步推动原材料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

近日,野村控股宣称, 2022年全球经济将面临停滞风险,而非停滞型通货膨胀。 到2022年底,因为成本驱动的价格压力会损害仍属疲软的国内需求,而更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会拖累经济。

野村的经济学们认为,对大多数国家来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恶性通货膨胀会挤压利润率,侵蚀实际家庭收入。而美国经济仍将独树一帜,因为该国已恢复到“充分需求”,因此有更大的缓冲来吸收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如果美国的通货膨胀在2022年上半年失控,美联储可能会祭出激进的升息手段。一旦这一预测成为现实,那么2022年底世界经济面临的更大风险是长期停滞,而不是停滞型通货膨胀。欧洲明年不会加息,因为该央行认为通货膨胀最终会回到目标以下。

中国经济明年将是变动、过渡之年,体现在货币政策由宽松到紧缩的过渡、通胀开始扬起的过渡、经济增长由高向低的过渡。2021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有所控制,说明宏观调控政策的韧性很大,存在着较大的弹性与空间,这是保证我国经济 健康 运行的体制机制条件。

三、全球供应链紧张趋势有望得到缓解

目前,全球供应链紧张问题不仅关系到后续通胀的走势,也关系到全球经济的复苏。全球供应链供应紧张产生的原因,是疫情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共同促成的。

在即时经济运行的低库存背景下,美国的加大补贴政策增加了商品需求,一方面因受疫情影响,全球生产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另一方面,全球海运及内陆运输不畅也是导致全球供应链紧张的重要原因。

供应链的即时性提高了其对运转效率低要求。而突发疫情则促使这一问题暴露出来。疫情从供给、需求及运转这3个环节给全球供应链造成了紧张。

1、从供给方面看,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和世界工厂,因受疫情影响,产出下降,紧接着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如越南、印度等国家也因疫情出现了生产停顿的情况,出口产品数量大幅下降。而最终中国率先从疫情中恢复,缓解了供给紧张,也使得中国在全球出口中所占比重持续提升。

2、需求方面 ,在美国政府实施的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的推动下,商品消费十分旺盛。而受疫情影响情美国国内生产恢复较慢,自身供给不足,因此加剧了供需矛盾,导致了库存的快速消耗。

3、由于美国国内供应不足,导致其需要依靠全球运输网络来解决供应问题 。然而,在疫情状态下,由于航运中船员在相对密集空间作业,容易感染,而且国际航运的跨国运输的过程中,频繁地进出港很容易造成病毒感染和传播,因此导致港口的运转效率下降。

此外, 全球范围内的供需矛盾叠加货币超发,进一步扩大了需求和供给的背离,由此加剧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

2022年,全球供应链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但不排除其仍会受到疫情的不确定性的影响) ,一是当前美国存在较大补库存需求空间, 当前零售商、批发商和制造商的库存水平分别位于41%、78%和65%。未来这三方面的补库存空间分别为60%、20%和35%左右,整体补库存空间较大。

二是圣诞节将至,短期节日需求旺盛 。从中长期趋势看,随着疫情消退、补贴到期后额外收入的下降,美国的商品消费将回归正常,供需矛盾有望在2022年逐步得到缓解。

三是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供应链问题解决的力度, 中国倡议举办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美国政府召开供应链企业会议,对滞运货物集装箱处以罚款并延迟运营时间,以此来缓解美国主要港口的拥堵状况。同时,运输周转率随着疫情的缓解将会得到提升。

结语

总体上看,2022年全球将进入与疫情共存的新阶段,在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经济受到疫情制约的因素将不断下降,预计将有更多国家重启经济、开放边境,选择与疫情共存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全球经济将会步入复苏进程之中。

❾ 经济复苏会从哪些行业开始

联合证券研究员赵媛媛认为,存货对企业盈利的影响被美国和中国的长期历史数据所证明。要研究复苏的可能路径,存货至关重要。
其研究认为,在美国有些行业有复苏迹象的情况下,医药、化工、饮料制造、元器件、交运设备、通用设备、煤炭、化纤等行业有望最先摆脱存货积压之苦。
而至于复苏的区域情况,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受出口和投资增长同步放慢的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增长已经出现了较为充分的调整,有可能率先触底反弹。而以投资增长为主的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增长则有可能继续减速。经济放慢使得中国经济更加依赖投资增长,这一趋势在未来两年里很难改变。

❿ 2021年世界贸易的复苏,希望会被寄托在哪里

还是那句话,想要经济复苏,那么就要首先把疫情控制住世贸组织表示,尽管这一次疫情直接肆虐了全球,并且也是史无潜力的大流行,但是全球贸易仍然可能会在2021年复苏,但是复苏的程度怎么样,或者到底会不会复苏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的持续时间,以及各个国家对抗疫情的政策是否有效果?


世贸组织总干事也表示通过经济学家的预测,如果这一次新冠肺炎能够在快速内被控制住,每个国家都采取正确的策略去抑制住疫情的发展,那么贸易及产出最早就可能在2021年重新回到之前的轨道,并且这一个预测是不管今年所受的打击有多大,那么意味着不管今年的贸易下降幅度有多大,只要能够控制住,明年仍然能够回到本来的增长速度。

阅读全文

与经济复苏会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男人的婚姻什么时候脆弱 浏览:957
无性婚姻该如何解决 浏览:176
爱情中的水果是什么 浏览:756
中国第一美女保镖为什么一直未嫁 浏览:29
美女说上火了怎么办 浏览:999
带着孩子寻夫哪里才是幸福的彼岸 浏览:642
6位数爱情密码是多少 浏览:437
什么叫非行政事业编 浏览:257
故事领域兴趣认证怎么过 浏览:234
健康文胸怎么穿 浏览:635
上海跟杭州哪个城市美女多 浏览:566
温州苍南人才引进事业单位怎么样 浏览:806
怎么让爱情幸福下去 浏览:344
公安和国门经济什么关系 浏览:951
一颗椰枣树出自哪个故事 浏览:708
新泰事业编工资怎么样 浏览:301
婚姻中有了绝望后怎么过 浏览:680
企业编制如何弄成事业编制 浏览:643
如何健康増肥 浏览:278
永泰幸福庄园门票多少钱啊 浏览: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