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方经济学中的理性经济人具体什么含义这一理论假设的核心是什么
所谓“理性经济人”原本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即假定人都是利己的,而且在面临两种以上选择时,总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方案。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认为:人只要做“理性经济人”就可以了,“如此一来,他就好像被一只无形之手引领,在不自觉中对社会的改进尽力而为。在一般的情形下,一个人为求私利而无心对社会做出贡献,其对社会的贡献远比有意图做出的大。”
Ⅱ 经济学里的理性经济人的定义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
“理性经济人”是现实经济生活当中一般人的抽象,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所谓理性的,都是以利己为动机的,并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就是经济学家通常告诉我们的“理性”就是一个人在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身的偏好”。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从经济学中发展出来的一个理论。它最早追溯到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经济人”概念。斯密在当时英国在工业革命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的背景下总结认为,自利原则不仅是个人经济行为的动因,同时也是促进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从事经济活动时,每个人所考虑的不是社会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人们在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时,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将资源运用于有利于社会的用途。斯密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抽象出了以自利心为行为动机和一般人性特征的“经济人”假设,并以此为核心构建出了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体系。对理性经济人这一假设,各经济家各执一词。
Ⅲ 在经济学里,怎么理解理性经济人假设
在经济学里,“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通常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条件。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合乎理性的人”,否则,就是非理性的人。但实际上由于受到市场信息不对称效应的影响,完全“合乎理性的人”不可能存在,只能作为一个理论上的抽象概念。假定特征:
1.完整性。理性人了解自己的偏好,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具有明确的认识,对于经济生活中的任何变动,都能做出独立的选择。
2.有理性地选择。它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
3.自利原则。消费者追求满足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
4.传递性。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之所以作出这种假定,无非是要在影响人们经济行为的众多复杂因素中,抽出主要的基本因素,以此为前提,提出重要结论,并据此对人们有关经济行为作出预测,提供行动方针或决策的理论基础。
Ⅳ 为什么经济学中会出现经济人就是理性人
经济学假设的理性人,就是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有限资源为自己取得最大的效用、利润或社会效益的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
理性人概念的形成与经济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它是理性主义与经济学的产物。这种人不但是有理性的,同时也是经济人,即能够认识并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在寻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这个人又受“无形之手”的影响。“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
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亚当·斯密发展了理性人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法律上的人总是属于一定身份的。如果不拥有一种身份,那么就几乎不可能拥有任何财产。在这种情形下,私法自治就无法作为一种基本理念存在。因而在私法自治中,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就是作为能够认识自己私权利的人,也就是理性人。
但经济人最大化行为假设是以完全理性为条件的,也就是说“理性人假设”把经济利益作为人的唯一需要,而事实上人类追求的利益目标是一个多元的效用函数,所以“理性人假设”是脱离现实的,这也是经济学理论常常不能解决经济领域实际问题的原因。
Ⅳ 经济学理性的定义
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合乎理性的人”,否则,就是非理性的人
Ⅵ 在经济学中什么是理性人
呵呵,理性人假设可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经济学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研究才有意义。
经济学假设所有经济人都是有理性和自利的(定义)。1.这里的理性是指只追求利益,不顾任何情感等感性词。例如,老板发工资是给那些出卖劳动力来生产的工人报酬,是为了出于情感吗,不是,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经济学是这样假设的,现实不全是)。2.这里的自利不是自私,这里的“利”不只是经济利益,也可以是自我满足。例如,募捐。总的来说,理性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
就这么多,希望能看懂,
Ⅶ 经济学中的理性人怎么理解
经济学中,所谓的“理性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合乎理性的人”,否则,就是非理性的人。
Ⅷ 经济学中什么是理性人假设
“理性人”假设是指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智的,
既不会感情用事,
也不会盲从,
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
其行为是理性的。在经济活动中,
主体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优化。如消费者追求的满足程度的最大化,
生产者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理性人”假设实际是对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的延续。
Ⅸ 经济学中的“理性”是怎样的理解的
理性:经济学中的理性最基本意义的规定之一就是成本小于收益,或者说收益大于成本;最基本意义的规定之二是帕累托改进,也就是在不使得一方利益变坏的情况下,使得另一方的利益有所增加;最基本意义的规定之三是像一个经济人一样的思考.
因此,理性可以用来面对任何问题,涉及情感或情绪时,理性行为同样存在,尽管人常说"不理性",但我们对这种"不理性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时,行为人仍然是非常理性的.
另外,还要辨别的一点观念是,理性不是一个稳定的事物,理性随着考虑受限条件越多则越大,反之越小.举例来说,当你想杀人时,你的理性就决定了你这个行为的表现形式及结果,杀人要承担罪责,杀人会给对方家庭造成伤害,杀人会让对方的利益彻底消失,杀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承担伤害等等
所以,后来西蒙提出"有限理性",其实有限理性是常态理性.你可以想想看,你一生之中有没做过完美无瑕的行为?我们在事后总觉得当时可以做得更好,或者用了很多"要是^^^^^,就会^^^^"等.这说明理性是任何时候都存在,可以用来处置和对待任何事情,只要记住三个最基本的规定,你就是理性的.
你自己可以再仔细想想那三条最基本的规定,在你做出决策时候,你是否考虑到了,就知道你当时是否属于理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