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什么叫免费的经济学

什么叫免费的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2-08-22 01:56:24

Ⅰ 免费经济学的免费经济学起源

1903年,满脑子乌托邦式幻想的推销员金·吉列(King Gillette)已年近五十,却渴望成为一个发明家。他花了四年时间发明的可更换刀片式剃须刀,在最初销售的这一整年里,只卖出了51副刀架和168枚刀片。
但接下来,吉列做的事情却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他以极低的折扣将数百万副刀架卖给美国陆军,以期这些士兵退役还家后,可以变成吉列的忠实用户。军队自然将刀架当作生活必需品发给了士兵们。他将刀架卖给银行,让银行作为礼品来送给新开户的客户。他设法将刀架和几乎所有商品都捆绑在了一起——从绿箭口香糖到红茶茶包,不一而足。仅仅又过了一年,他就已经售出了9万副刀架和1240万枚刀片。

Ⅱ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经济学含义是什么

There ain't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意思是世界上没有任何毋需付出就可以获得利益的事情存在。即使有些事情对消费者看来是免费的,但实际上却要让消费者在某方面付出。

Free Lunch 源自于美国1870年代,某些酒吧打出免费午餐的诉求以招徕顾客。虽然餐点免费,但酒吧仍要求顾客必须至少购买店里的一种酒品,才能享用到这顿“免费午餐(Free Lunch)”。所以午餐虽然看似免费,但消费者还是要在另外的东西有所付出才能获得这种“所谓的免费”。

其实这句话和中国俗语“赔钱的生意没人做,杀头的生意有人做”有些相似。

Ⅲ 为什么说“免费的其实是最贵的”

什么东西是贵的

“免费的才是最贵”是经济学的概念,脱离了经济学来讲,阳光、人的善意,这些往往并不需要你付出什么而去得到——也就是免费的,而这些东西都是“贵”的,甚至是无价的。

2、 那么回到经济学解读这句话,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真的免费吗?

① 免费只是你不用为此直接付费而已,但并不表示其他人或者全社会为此不支付成本。

如果你是创业人,你的创业项目对接受服务的人免费,就意味着提供服务成本更“贵”。

免费提供的试用品和体验性服务,其成本都是由受到吸引后掏钱消费的消费者承担的。

免费的公共服务,诸如医疗、教育甚至是交通,都是纳税人支出,而且由于政府在运行上的低效率和浪费,往往比私人付费更贵。

② 还有一些免费的东西,他们本身不用支付成本。但是在其他方面,会产生更多的机会成本。

免费发放的小礼品,你排队花费的时间就是花费的机会成本,以及可能产生后续的消费。

甚至有些以免费为诱饵,吸引人群聚集然后诈骗传销等恶劣的行为。

3、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免费会造成了多少浪费?

物有所值是不贵的,浪费才是最贵的,而免费的将会造成更大的浪费。

举个例子,国庆高速免费,于是大部分人都选择开车出行,最终造成拥堵,浪费更多的时间,而这浪费掉的时间,可产生更多的价值(机会成本)。

如果不免费,很多人就会多思考一下需不需要开车出行,选择公共交通会不会更好?

其实免费只是我们测量短期利益得出的主观意识,免费付出的成本,比付出劳动所得的成本高很多。因为免费的东西往往不符合实际需求,为此你将支付没能利用最符合需求资源的机会成本,得不偿失。

Ⅳ 免费经济学的改变中的免费

100年前吉列刀片的盛行,给后世的商业留下了一个重要的遗产:提供免费(或者至少是廉价得近乎免费)的平台产品,然后通过耗材、或者补给、或者服务,来获得真正肥厚的利润和收入。比如,中国移动会免费送你一部手机,当然,条件是之后两年你每个月都要花很多钱打电话;咖啡供应商免费送一台咖啡机放在你办公室里,不用说,他的收入主要是靠出售咖啡包给你;惠普的打印机最便宜一款才300元人民币,但打印墨盒正是这家年营收逾千亿美元的IT公司的主要利润。因此,你也知道了,为什么PlayStation 3游戏机刚出来时600美元的售价是个大笑话——游戏机厂商的利润来自于从第三方游戏软件中的分成,索尼却忘了本似的执着地要把主机卖个大价钱。
但在《连线》杂志主编一书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看来,过去100年来这种模式不过是前奏,真正的免费经济时代直到互联网时代才算真正拉开了帷幕。事实上,吉列刀片模式,在现代经济学上早被“交叉补贴”的标签给钉住了:免费获得A商品,但需要支付B商品的钱;或者免费获得一个商品,但需要支付后续服务。 安德森及其同行所总结的免费经济学(Freeconomics),将不再是交叉补贴那么简单。其基础不是免费商品的成本进行了转移(转移到另一个商品,或者后续服务上),而是免费商品的成本极大地降低,低到趋近于零。
准确地说,是提供免费商品的边际成本正趋近于零。当然,沉没成本还是有的,但由于技术的发展,服务/商品的提供商可以触及大量、甚至是海量的用户,其沉没成本可以因此摊得很薄,而每新增一个用户、或者给每个用户新增一项服务的边际成本则在急速朝零靠拢。
是不是很理论?想一想谷歌(Google)吧。这家公司的服务器全部是自己手工攒的,据估计有60万台机器在一个“服务器农场”(server farm)里同时运转,通过宽带互联网,为全世界的网络用户提供搜索、邮件、地图等服务。对于谷歌来说,新增一个用户,或者给每个Gmail用户新增 1GB字节的存储空间所需增加的成本几可不计。所以,你看到,谷歌2004年愚人节推出的Gmail免费网络邮件服务的空间高达1GB,而当时雅虎 25MB(1GB的1/40)邮箱还需要你交钱才能用。从那之后,Gmail的空间容量每秒钟都在增加,如今已经达到了5GB。
免费的当然不止是谷歌和Gmail服务,纽约时报过去28年来的报道和文章你都可以免费从网上看到了。你可以免费创建、编辑Word和Excel文档,无需花3000多元人民币去购买微软的Office套件。全世界游戏产业增长最快的是免费的网页休闲游戏——史玉柱的《征途》和陈天桥的《传奇》你可以看作是交叉补贴的代表者,当然也可以视作免费经济时代里的一种基础模式,因为它们的前提也是每用户边际成本的降低。

Ⅳ 免费经济学的理论支持

一个老掉牙的笑话何以摇身一变成为数字经济学的定律。
1838年,寓居巴黎的数学家安东尼·库尔诺出版了如今被视为经济学名着的《关于财富理论之数学原则的研究》(尽管在当时并不为外界称道)。在这本书中,他尝试着提出了公司竞争的经济学模型,并且在经过大量数学推算后得出结论:公司间的一切竞争关系都与他们生产产品的数量有关。如果市场中已经存在一个生产碗的工厂,而另一家公司也想开办一个生产碗的工厂,那么就要注意避免产量过剩,因为市场上同类产品过多将造成价格下跌。无论如何这两家公司都会不约而同且各自独立地规划产量,以尽可能使价格保持高位运行。
这本书很快就被外界遗忘了,即使对最具启发意义的着作而言,这也是常有的事儿。当时在法国经济圈占主导地位的法国自由学派对库尔诺的理论并不感兴趣,这无疑令他感到痛苦和沮丧。(不管怎么说他的学术生涯成就卓着、获奖无数,他于1877年逝世。)他去世之后,后辈经济学家重读《关于财富理论之数学原则的研究》这一经典着作,并得出结论认为库尔诺受到了他同代人不公正的忽视,他们呼吁重新对库尔诺提出的竞争模型进行研判。
1883年,法国数学家约瑟夫·伯特兰德决定对《关于财富理论之数学原则的研究》一书做出恰当评判。伯特兰德讨厌这本书。实际上库尔诺得出的所有结论无一正确。的确,伯特兰德认为库尔诺将产量确立为左右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这一做法过于武断,以致他半开玩笑地将库尔诺的模型重新界定为价格而非产量是决定竞争关系的关键变量。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如此一来他竟然发现了一种堪称简洁的模型(即使并非特别简洁)。
伯特兰德认为相比限制产量以提高售价、增加利润,各大公司更有可能降低价格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确实,他们尝试着相互压价直到价格仅比产品成本稍高,这种做法被称为“边际成本定价法”。而且,如果正如维星网络在介绍库尔诺时所言,“更低的价格催生了更高的需求,那就再好不过了。
伯特兰德的竞争理论可以被简化成如下表述:
在一个竞争性市场中,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当然,在当时并不存在那么多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性市场,至少与这些数学模型界定的情况差别很大,因为各企业生产同质产品(不存在产品分化)且企业相互间无串通行为。因此,其他经济学家把他们归入试图以一种并非必要的方式将复杂的人类行为与各种刚性平衡对号入座的理论家之列。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随着另一场学术争论的兴起,上述两派经济学家的争吵已经被人们遗忘。
但是,随着经济学的发展步入20世纪且市场竞争性日益增强、市场可度量程度不断增加,各路研究人员重又开始关注库尔诺和伯特兰德这两位观点相左的法国佬。一代一代的经济学研究者皓首穷经试图弄清楚库尔诺竞争模式更适用于哪些行业而伯特兰德竞争模型又适用于哪些行业。我将省略其中的细节,简单来说就是:在各种市场类型中,在哪一类市场中易于获得更多的原料,伯特兰德竞争模型就更胜一筹,价格往往就与边际成本相同。
倘若不是由于如今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前所未有的最具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伯特兰德的竞争模型在很大程度上仍只能引起学术界兴趣,这是一个各项服务和产品的边际成本近乎为零的模型。在互联网上,信息就是商品,而产品和服务很容易被复制,我们看到伯特兰德竞争模型正以一种甚至会令伯特兰德本人震惊的方式发挥着作用。
如果“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是市场规律,那么免费就不只是选项之一,它是无可回避的终点,它是经济规律所具有的力量,而你只能长期与它进行抗争!
但是请稍等。软件难道不是另一个边际成本接近零的市场?难道微软公司没有向用户收取数百美元的Office和Windows软件使用费?答案无疑是肯定的。那么这又如何与伯特兰德的理论相符?
答案在于“竞争性市场”。微软创造了一种能从网络效应中获利颇丰的产品:用某种产品的人越多,感到不得不采取同样做法的人就越多。以Windows这样的操作系统为例,最流行的操作系统能吸引大多数软件开发商创造大多数能够在其上运行的程序。而以Office为例,由于你希望能与其他人共享文件,因此你倾向于使用大家都使用的相同程序。
这两个例子都易于造成赢家通吃的市场,这就是微软成就垄断霸业的方式。而且当你得到一项垄断权时,你可以收取“垄断租金”,也就是说装在一个标有“Office”标志盒子里的两张塑料光盘售价300美元,而制造这些光盘的实际成本只有一到两美元。

阅读全文

与什么叫免费的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故事领域兴趣认证怎么过 浏览:233
健康文胸怎么穿 浏览:634
上海跟杭州哪个城市美女多 浏览:565
温州苍南人才引进事业单位怎么样 浏览:805
怎么让爱情幸福下去 浏览:343
公安和国门经济什么关系 浏览:949
一颗椰枣树出自哪个故事 浏览:706
新泰事业编工资怎么样 浏览:300
婚姻中有了绝望后怎么过 浏览:679
企业编制如何弄成事业编制 浏览:640
如何健康増肥 浏览:276
永泰幸福庄园门票多少钱啊 浏览:919
女人额头看婚姻是什么意思 浏览:945
堵车会影响什么经济损失 浏览:817
抖音如何打造健康科普 浏览:712
去江阴在哪里申请健康码 浏览:641
故事单词用英语怎么读 浏览:169
事业单位领取失业金要多久时间 浏览:169
月嫂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153
南昌有什么事业单位培训机构 浏览: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