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青原区的行政区划
截止2013年全区辖1个街道、6个镇、1个民族乡:河东街道、天玉镇、值夏镇、新圩镇、富滩镇、富田镇、文陂乡、东固畲族乡。共有18个社区、107个村委会。 乡镇名称下辖村委会河东街道邓家、新生、贸易广场、师院、铁路、芫下等6个社区,赣江、云江、浒岗、大塘、大路、菱塘、梅林、夏家、庄塘、沙芫、胜利等11个村委会。办事处驻青原大道。天玉镇临江社区,邱家、田心、平湖、塘尾、流坊、桥上、岭上等7个村委会。镇政府驻虎背山。值夏镇值夏社区,芳洲、思敬、坪上、马端口、永乐、毛家、城上、大前、樟溪、新车、桐坑、万胜、先锋、塘坡、南田等15个村委会。新圩镇新圩社区,大前、河边、江头、马塘、黄塘、璋塘、炉下、洋田、田北、城山、郭城、新圩、粟溪等13个村委会。富滩镇富滩社区,龙塘、南团、三友、作端口、丹村、宋溪、古富、施家边、固山、社山、棠溪、龙口、张家渡、富滩等14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宋溪街。富田镇文山社区,富田、云楼、中洲、龙会、高庄、木湖、花岩、下厅、横坑、水口、奁田、山中、匡家、杨渡、王田、杨柳、坪田、北坑、草坪、江背等20个村委会。镇政府驻金家岭。文陂镇文陂社区,荷塘、中村、武岗、沙湾、西竺、甲先、小水、文陂、渼陂、大贤等10个村委会。乡政府驻渼陂村。东固畲族乡东固社区,丰岭畲族、江口畲族、樟洲畲族、六渡畲族、龙家塘畲族、南龙、敖上、灵丰、东固、三彩、白云山、古竹、黄沙、殷富、螺坑等15个村委会。参考资料来源
‘贰’ 青原区的建置沿革
2000年5月11日,青原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辖原县级吉安市的河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副处级)、河东镇、天玉镇和从吉安县划入的东固镇、东固垦殖管理区、富田乡、云楼乡、新圩镇、文陂乡、值夏镇,以及从吉水县划入的富滩镇 。
2001年1月18日,吉安市青原区挂牌成立,并在吉安市金竹大道(后改为文天祥大道)举行成立青原区揭牌授印仪式。2001年12月,河东镇改置为河东街道。
2002年1月,云楼乡、富田乡合并改置为富田镇。2002年6月,东固镇改置为东固畲族乡。2010年8月,河东街道析置为河东、滨江两个街道。2011年12月,文陂乡改置为文陂镇。
‘叁’ 吉安富田镇是哪个县的
富田镇是属于吉安县管辖,大哥。往城北到了城北转盘,继续往北走往长塘方向,长塘过去就是福田了,有路牌的。
‘肆’ 富田镇的风景名胜
古街:由王家古街和匡家古街组成,整个古街全长约1500米。王家古街长约600米,连接龙川阁古码头和诚敬堂两个旅游景点,同时穿过马路到达匡家古街。匡家古街曾是一条古老的驿道,街上古民居、古商铺多,东南西北由四个古庙串联,多为明清时期建筑。这里是红色标语的大海洋,革命教育的大课堂。
在大革命时期,富田是红白军竞相争夺的地方,争夺的遗迹主要表现为墙上密密麻麻的标语,匡家古街现在保存下来清晰可辨的红色标语就达500多条。古街里还有中共赣西南特区委、苏维埃中央邮政总局、江西省总工会等机构旧址。
江南第一词王家大祠堂—诚敬堂(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富田镇王家村,始建于明朝中期,祠堂长82.3米,宽44.3米,总面积为3645.89平米,是江西省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古祠堂,有“江南第一祠”的美誉,在全国范围内极为罕见。祠堂建筑构思奇特。座东朝西,俯瞰呈“丁”字形,与对面呈“人”字形的照壁相对应,暗寓王姓“人丁兴旺”;诚敬堂的门楼风格特异。底层为门廊,俗称“拴马廊”,整座门楼全靠两根立柱支撑,顶层为喜鹊聚巢阁;祠堂的整个布局犹如一座城堡,除大门外,另有6道小侧门,纵身分为五个层次:门廊、前厅、天井、正厅和后厅,而且祠堂的平面设计成纵阶梯形,寓含了步步高升的意思;后厅的门是一个完整的圆形,且圆形的下方刚好与中厅墙壁的缺口底端相切,就像是太阳从地平线升起一般,寓意“日”,这恰好与祠堂后面的“月光台”交相辉映,每年举行祭祖庆典时,旺盛的香火将后厅映衬得红彤彤的,又因祠堂是座东朝西的,远处看来,仿佛一轮红日从东边冉冉升起,充满了朝气和活力;整座祠堂共有五口天井。后厅两口,中间的院子是一个大的天井,两边的耳房也各有一口,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形成一个品字,这也是祖先希望子孙后代做人有品行,读书有品味,做官有品阶。木料衔接都用木榫。全栋祠堂的木料构件数以千计,所有木料衔接部位都用木榫,没用一颗铁钉,特别是正厅的穹顶和门楼的鹊阁,这样高难度的建筑不用一颗铁钉,实在是匪夷所思,令人叹为观止,这也是评为国保单位的主要原因。2006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丞相祠复原工程项目总投资900万元,占地1036平方米,为二井三进式结构,祠馆结合,祭祀成列。该文丞相祠在历史上曾得朝廷“敕令”修建而成,历经三建三毁。作为文天祥故乡的青原,基于打造文天祥正气文化承载平台的考虑,于2013年9月决定按照原址原貌规划复原文丞相祠。2014年1月,青原区以祠馆结合的形式对文丞相祠进行维修复原,复原工程得到了各方大力支持,市委办、市政府办、吉安县政府以及文氏后裔、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为项目认捐资金600余万元。经过精心的维修复原,文丞相祠终于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下一步,青原区将启动祠内布展,于明年上半年正式对外开放文丞相祠,并做好周边古码头、古街修复工作,将文丞相祠打造成富田景区新景点。揭牌后,王萍、王少玄、吴敏、刘宗华等在家的市四套班子领导参观考察了文丞相祠和周边古码头、古街及富田镇陂下古村。 横坑古村(国家3A级景区)横坑古名泓溪,有683年的历史。横坑古村田野阡陌,绿树成荫,古樟、古枫环绕,竹林掩映,风景优美,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第四批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古村内原有23座祠堂,现存11座,其中7座保存完好。村内数条古巷纵横交错,祠堂、砖雕、石雕彰显着古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横坑古村拥有富有特色的农耕文化历史。为了让游客切身体会农耕文化特色,该区在古村重点打造了农耕文化体验区,建设了1个榨油坊,布置了水车、油槽、碾米间、豆腐磨坊等。建设了两处游乐池塘,以及300多米的游步道。 白云湖(白云山水库)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白云山,距吉安市中心城区60公里。白云湖是白云山水电站蓄水形成的人工湖,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库区水面总面积7500亩,库容总量1.2亿立方米,湖区总面积20余平方公里。湖区前接民族英雄文天祥故里,后接“东井冈”二次反“围剿”主战场一东团畲族乡,人文景观丰富。白云湖聚“红色、绿色、古色”之秀,是水上娱乐、避暑休闲胜地。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1])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2],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着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胡立教 (1928-2006),江西吉安人。192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28年至1930年,任江西省吉安县村团支部书记,历任连副政治委员、红军总司令部电台报务员,新四军后方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财政部副部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代行长、党组代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3年后,历任河南省革委会副主任兼省政协副主席、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1981年1月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二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袁升平 (1912-2003),中将军衔,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木湖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游击队班长,赣南独立团排长、连长,红军卫生学校政治教员、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第一师十三团总支部书记,一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副营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二、三团政治委员,第一支队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教导第二旅政治部主任、旅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辽吉、辽北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七纵队政治部主任,第十二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委员,志愿军干部部副部长,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刘贤权 (1914-1992),少将军衔,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江背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干事,政治指导员,卫生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师卫生部政治委员,敌工科干事,民运科科长,民运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支队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分区司令员,师政治委员,纵队政治部主任,师长,副军长,军政治委员,海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军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青海省军区司令员,铁道兵政治委员、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土地革命战争中,他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中,他带领部队多次粉碎敌人的清剿和扫荡,歼灭大量敌人。解放战争中,他参加了东北秋季攻势和辽沈、平津、渡江、衡宝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为军队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为祖国的铁路建设做出了贡献。
刘华香 (1913—2007),少将军衔,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江背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六军第二纵队政治部宣传队队长,机炮连政治指导员,红三军第八师二十四团政治委员,红九军团第三师七团团长,红三十二军第九十四师参谋长,第九十六师团长,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雁北第六支队支队长,第五军分区参谋长,参加了“反扫荡”和“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绥蒙军区参谋长,绥远军区参谋长,参加了绥包、朔县、大同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绥远军区莎县军分区司令员,蒙绥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
刘昂(1916—2002),江西省吉安县(今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江背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九军团第三师九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三十二军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团政治委员。曾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营长,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五团副团长,八路军南下支队分队长,湘鄂赣军区东分区参谋长,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干部教导团团长,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参谋长,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华北军政大学高级干部队队长、副总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三十二步兵学校校长,南京步兵学校校长,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空军军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钱江(1915~1996),少将军衔,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横坑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参加长征。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历任红军总司令部宣传员,军委二局报务员,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二局工作队队长,中原军区司令部二局政委,东北军区二局处长、局长,中南军区二局政委,军委三部三局局长,总参三部副部长兼解放军工程学院院长,总参三部政委、顾问等职。一生从事无线电军事侦察工作,为全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罗通(1915—2005),少将军衔,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云楼村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瑞金特科学校排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连政治指导员,陕甘宁边区关中保安司令部政治科科长,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第四团政治委员,中共豫鄂区委军事部副部长,路西指挥部参谋长,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四十一团政治委员,中原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湘鄂赣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鄂东军区参谋长,晋绥军区第九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原军区补充旅政治委员,江汉军区独立第二师师长,第四野战军五十一军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战车学校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部干部部部长,济南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政治委员,济南军区政治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得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廖鼎琳(1914- ),少将军衔,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木湖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炮兵营通讯员、警卫员、教导师2团连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指导员、抗大一分校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营教导员、冀中军区第2军分区自卫营指导员、17团政治处主任。第7军分区36区队政委、第7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军区3纵11旅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副政委、第10军分区副政委、定县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等战役。建国后,任绥远军区旅政委、师政委,36军106师政委。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36军106师政委、志愿军装甲兵指挥部政委。获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历任63军副政委、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政委,69军政委、65军政委、国防科委训练基地政委,炮兵学院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伍’ 青原区富田镇木湖煤矿开采是否合法对生态环境污染及破坏很严重吗
很严重
‘陆’ 青原区属于哪个市
青原区所属的市:江西省吉安市。
青原区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吉安市东南部,赣江东岸。其东部、东南部、南部、西南部、西部、西北部分别与吉水县、永丰县、兴国县、泰和县、吉安县、吉州区相接。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6′—115°30′,北纬26°38′—27°10′之间,面积915平方千米。
青原区境内地势大体由东南向赣江逐级降落,从东南边境依次为山地、丘陵、河谷平原(吉泰平原)。最高点为东南边境大乌山,海拔高度1204.5米。
风景名胜:
青原山位于青原区南面,距城区6公里,青原山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19.4平方公里,有净居寺、稠塘湖、铜壶滴漏、天玉山四大景区50个景点140处景物景观,主峰海拔316米。1993年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1995年被列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14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陂下古村位于青原区东南隅富田镇,距吉安市青原区南50公里,距富田镇政府2公里,地处富水河畔;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保存了大量明清赣派建筑,包括牌坊、祠堂、古井,及宋朝仁宗皇帝所赐的千年历史銮架45件。
‘柒’ 富田镇的历史文化
喊船,也叫请神送神,五十多年前,这种活动是青原区富水河一带比较有有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陆续被终止这种活动至今,民间基本上未再开展。近几年,富水河流域,有的家族再续这项活动,并且有一定的活动基础,如富田陂下胡氏家族,在几位老人的带动下,基本上把过去的喊船仪式和过程传承下来,渼陂梁氏也保留完整的1941年版的《渼陂梁氏团和神文》,为进一步推动这一古老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喊船活动起于何时,不见文献记载。民间相传,喊船是江西特有的祭神活动,它与道教张天师有关。李世民将张道陵刺封为天师,俗称张天师。然而朝中有官员听到百姓盛赞张天师的恩德,对他的道术极其崇拜,心中不服,便撺辍皇帝要试试张天师的道术,皇帝正有此意,便与大臣们精心设计了一场考试。殿试那天,皇帝说地下有鬼在吵闹,要张天师镇邪。张天师说没有鬼,皇帝不依,硬要张天师施展道术镇邪,无奈,张天师端起一碗清水,用指一弹,殿底下“闹鬼”的大臣便纷纷躲雨,一时喧闹声安静下来。皇帝急了,一跺脚,“闹鬼”的大臣又敲锣打鼓的闹起鬼来。皇帝故意揶揄张天师本事不济,张天师也急了,猛地将碗中水尽数泼将出去,殿底立刻涨起了洪水,很快便将说有闹鬼的大臣淹死了。皇帝后悔了,张天师后悔了。为了妥善安排遇难大臣的灵魂,张天师答应将他们灵魂送回江西老家享受乡亲们的祭祀。然后再送到河南洛阳封神,以表自己的愧疚。于是,江西便有了这项喊船活动福建。以前,江西各地都有喊船活动。在吉安,富水河一带的活动最为发达。各地民俗不同、掺杂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活动规模大小、内容因村庄而定,以喊船为主线,根据本村的人口多少,财力情况,各种小习俗,连续活动一个月甚至一个多月。自腊月二十四开始,正月至十六甚至二月初一结束,因各族人力财力不同而有差异。头一年腊月请神,每晚安排一户当值,轮到的当值户负责点香烛敬神,喊船班子的夜宵(如有的村用米果、糕点招待;有的村庄煮“八宝粥”招待;有的村则有酒肉招待等)。请神必须有请神图,纸画船(如横坑不仅有请神图、十八层地狱图、篾扎纸画船,布画船等),还要彩旗引路,篾扎船随后、菩萨殿后,最后是乐队,中间杂的花钵、鲤鱼、蚌壳、狮子、龙等,后山请神、祭拜天地及过往神纸,游村一周,途中,扛菩萨的要将菩萨左颠右颠,俗称“扛起菩萨打灵”,意为大臣的灵魂受到菩萨欢迎,菩萨高兴得手舞足蹈,再往河边游行一段路后,引至宗祠内安座,有条件的村庄会用篾扎十多二十个大臣的画像游村安座。祠内搞龙、舞狮、祭拜天地祖宗、仪式方告一段落。如匡家村有装擎、陂下村有御赐48副銮架出游、木湖村要将江里的荆棘砍掉,为船清道,为让大臣们的船来到顺爽,走得高兴。一路上必须是鞭爆不断,神铳连连。晚上喊船,一人领,众人和男女老少都可参与,喊船各村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如王家村会跑到江边去喊船。喊一会,歇一会,热闹够了才吃夜宵散场。每晚必喊,天天如此。大革命前夕,各村都有戏班子,互通往来,搭台唱戏,说是演给大臣们看,实则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元宵节,又是上灯节,也是送半月神的节日,各村娶妻生子的称为添丁,届时要请全村老幼及亲友吃灯酒,欢聚一堂,其间,有的村庄又会像请神一样热闹一番,所不同的是要将一部分大臣的灵魂先行送走。送到河边将篾扎船、纸画船草龙放入水中漂走,并将部分祭品烧毁,即宣告仪式结束。正月三十日送神,有的地方是二月初一日为送神日。仪式照旧。扮鲤鱼、蚌壳精的穿绿色的衣服,化装脸部;执花钵的穿上红下绿,化装脸部;执彩旗的劲装打扮,腰束红绸;抬菩萨统一着着褐色劲装,束红绸;抬篾扎大臣的化装成鬼神模样;
秧歌队着大红衣裤,红绸束腰;赶龙的反穿皮袄,手执缠穗的赶神鞭、舞狮的狮身装束;搞龙的统一看黄色颈装、束黄绸腰带。 阴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老母的生日。每年这天,富田家家户户都要打笋苨米果和斋敬观音老母,村子里面的碓整天响个不停,孩童们更是跳进跳出,欢喜不已。没在笋苨摘的地方,就用艾叶替代,所以又叫艾叶米果。年复一年,这种又香又软又甜的笋苨米果,成了富水河流域一大特色美食。
笋苨,是初春在稻田里生长的一种匍匐状植物,夏天会开金黄色的花。将鲜嫩笋苨芽叶采摘回来洗净,放在锅里煮熟,稍稍沥水,待用。将糯米和早米按8:2的比例放入碓臼中捣碎成粉,过筛。加入沥好水的笋苨再在碓臼中捣匀成团,然后揉搓成一个个半两重、中间裹糖的米果,上笼蒸熟即可。笋苨米果,其实就是笋苨加上糯米粉和适量的早米粉做成的米果,做法非常简单。刚出笼的笋苨米果又香又软,咬一口,香在口鼻,甜在心里。为什么二月十九日非要打笋苨米果和米斋呢?传说东海孽龙难耐龙宫的寂寞,每年清明节都要找借口去南海为龙王烧钱挂纸,实则要出海游玩。父亲以为儿子孝道,却忽略了儿子的顽性。且说孽龙出了水晶宫,心里好不高兴,一路腾云驾雾,兴之所至,狂飙连天卷,冰雹当头砸,暴雨倾盆而下,房倒树拔,老百姓无处臧身,死伤累累。有一年阴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路过江南一带,见孽龙肆虐人间,待要降服于他,又恐世人不识,也有违人子之道,怎么办呢?菩萨灵光一现,降下云头,化作一老太婆,告诉人们孽龙害怕什么,应该怎么去制服孽龙?人们便按照这个老太婆的指点,采摘笋苨或艾叶蒸煮,再点燃鞭炮。浓郁的芳香气味、震耳的鞭炮声直冲云霄,孽龙被薰得头昏脑胀,吵得心烦意乱,哪有兴风作浪的兴致?一路狂奔逃回海里。连续几年,都是如此,孽龙干脆懒得出来了。后来,人们得知这个老太婆就是观音菩萨变化的,为了感谢她的拯救之恩,每年的二月十九日,家家都会采摘笋苨或艾叶做成米果,或者将揉好的米粉放进木板雕刻的观音老母的佛像里,打成米斋来敬奉菩萨,这种风俗一直沿袭至今。还有一种传说是笋苨有美容作用。观音老母为什么会青春永驻呢?那是她成佛前吃了笋苨米果的缘故,妇女们想要容貌美丽,又怕男人们骂她们“臭美!”所以,每年的二月十九日,妇女们便借口供奉观音老母,大打笋苨米果,不但可以一饱口福,而且又可堵住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