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简述亚当斯密对现代经济学的贡献
今天讨论的话题不可能涉及到亚当斯密的全部。在亚当斯密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对现代整个社会科学的重建,经济学的改造来讲,在亚当斯密的作品有相当多的因素需要引起我们关注。
��亚当斯密的思想并不是指他在《国富论》当中的思想,而是指他在《道德情操论》中的思想。这个是亚当斯密自己生前更加重视的一本着作,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他死后的100年,人们把它这本书忘了。人们认为他的贡献就是《国富论》,没有想到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整个西方世界对亚当斯密的思想重新进行解读的热潮是一浪高过一浪。
http://down.ccer.e.cn/web/iaer/index.php3?file=detail.php3&nowdir=&id=66134&detail=1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2493&type=1002
㈡ 列出几位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有重大贡献的人并阐述其相关的贡献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有重大贡献的人比如有:
1、亚当斯密(英国)《国富论》。斯密此书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伟大的经济学着作。他的劳动价值论,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效率之源的理论,“看不见的手”与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对经济学的贡献堪比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
2、大卫李嘉图(英国)《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是伦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机商人,又能在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不朽贡献。本书中他阐明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现代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这部划时代的巨着在1817年出版后于1821年重新修订(第三版)。
3、马克思(德国)《资本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人人耳熟能详,就其概述的经济学现象对改变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选了最重要的经济学着作。
4、瓦尔拉斯(法国)《纯粹经济学要义》。现代经济学的主观价值(效用)论、边际革命、经济学数理化的转向通过本书而系统化,熊彼特曾赞誉此书为经济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总之,其是瓦尔拉斯的代表作,也是西方边际主 义经济学的一本经典着作,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3-2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㈢ 亚当斯密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影响:
国富论一书成为了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增长和商业发展历史的着作,也成为了开展现代经济学科的先驱。它也提供了资本主义和自由贸易最为重要的论述基础之一,极大的影响了后代的经济学家。
国富论一书的原始版本则存在一些争议,一些人主张书中的内容曾被窜改的较为温和,以符合当时某些思想家如休莫和孟德斯鸠的既定理论。的确,许多斯密的理论都只简单地描述历史的走向将会远离重商主义并朝向自由贸易,而当时这种走向早已发展了数十年,并且已对政府政策有极大影响。无论如何,斯密的作品广泛地组织了他们的理论,因此至今仍是经济学界最为重要而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
斯密简介:
出生: 1723年6月5日(苏格兰 苏格兰伐夫郡可可卡地)
逝世: 1790年7月17日 (苏格兰 苏格兰爱丁堡)
学派/流派:古典经济学
主要领域: 政治哲学、伦理学、经济学
着名思想: 古典经济学、现代自由市场、劳动分工
受影响于: 亚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哈奇森、休谟、孟德斯鸠
施影响于: 马尔萨斯、李嘉图、密尔、凯恩斯、马克思、恩格斯、美国开国先驱
㈣ 斯密的理论贡献有哪些不足有哪些
1.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他指出: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斯密认为: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至没有。例如,水的用途最大,但我们不能以水购买任何物品,一般不会拿东西与水交换。反之,金刚钻虽几乎无使用价值可言,但须有大量其他货物才能与之交换。这表明,他科学地认识到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他没有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他一方面认为,任何一件物品的价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来说,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第一种说法表明,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第二种说法表明,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决定的。很显然,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既具有科学的成分,又包含了一些错误的观念。
2.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是第一个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的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三大阶级的人。他指出,一个国家的全部产品要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这三部分,构成了以地租为生、以工资为生和以利润为生的三大阶级的收入,这三大阶级是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的阶级。这一划分大致符合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与以往的划分比起来,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斯密收入分配理论也是二元的。斯密一方面认为,资本出现后,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就被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另一部分支付雇主的利润;地租是劳动产品的一部分,是农产品价格超过农业资本和普通利润的部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工资是雇佣工人劳动的价格,利润是对资本家垫付的自身生活资料的补偿,是他的实际费用的一部分;地租是地主借给农业资本家使用的自然力的产物,其大小取决于想象上的自然力的大小。他的第一种观点,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及地租的来源和资本主义三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而他的第二种观点,认为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成了自然力的产物,是“自然的恩赐”,则掩盖了工资、利润及地租的实质和资本主义三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亚当.斯密 人物信息:
姓名:亚当.斯密 性别:男国籍:英国 出生年月:1723-1790 籍贯: 学历:毕业院校:牛津大学 供职机构:职务: 英文姓名:
亚当.斯密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创建了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在价值论上,不仅论证了劳动价值论,而且还确定了这一原理的最早理论体系。它的深刻见解为后来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他针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发展规律,提出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一、时代的呼唤 1、斯密所处年代的英国社会状况 3、束缚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因素受重商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一些旧法令依然发挥作用;束缚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观念和政策依然存在,一系列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依然在实施。 4、社会状况对经济理论发展的要求(1)、18世纪中后期,英国“圈地运动”的加速、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和科技进步的加快,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受重商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束缚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观念和政策依然存在。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支持。(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利条件) ①、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②、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资本。英国的“圈地运动”和殖民地的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上述条件。二、经济学的目的与财富的含义 1、重商主义者的主要观点(1)、产生:产生于15世纪,反映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2)、主要主张: ①、金银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在一国没有金矿的情况下,财富只能来自对外贸易的顺差。 ②、要增加国家财富,就必须使本国的劳动者处于贫穷状态。一方面可以为出口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从国外获得尽可能多的金银;另一方面可以因国内工资水平低而降低本国产品的成本,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③、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主张采取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3)、正确评论重商主义 要运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重商主义。一方面,它反映了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积累货币资本的强烈愿望,对加速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曾起过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在新的条件下,它妨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斯密的观点(1)主要主张; ①、财富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 ②、富国裕民,民富与国富是统一的。(2)、政治经济学有两个目标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3)、斯密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它反映了资产阶级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愿望和要求。三、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1、斯密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认识(1)、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 ①、使用价值:特定的物品的效用 ②、交换价值: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2)、评价: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他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2、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1)“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即劳动量决定商品的价值。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2)交换价值决定价值。他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但从根本上揭示了劳动创造价值,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来源。四、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 1、 阶级结构理论: ①、 主要内容:斯密把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地租为生、以工资为生和以利润为生的三大阶级分别称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②、 评价:在经济学史上,斯密是第一个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人。这一划分大致符合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与以往的划分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2、 收入分配理论: ①、主要内容:一个国家的全部产品要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资本出现后,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被分为两个部分。劳动工资:是雇佣工人劳动的价格。利润:是对资本家垫付的自身生活资料的补偿,是他的实际费用的一部分。地租的来源:A、地租是劳动产品的一部分,是农产品价格超过农业资本和普通利润的部分。 B、地租是地主借给农业资本家使用的自然力的产物,其大小取决于想象上的自然力的大小。劳动≠劳动力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劳动力是一种商品。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了新价值,其中的一小部分被资本家用于支付工人的工资,因此,工人实际上只得到了他创造的全部价值中的一部分。因此说,工资只是工人劳动力这个商品的价值,而不是雇佣工人劳动的价格。 ②、评价:他混淆了价值决定和价值分配,价值首先必须由劳动决定,然后才能够分配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他把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分解为工资、利润、地租,这是对的,但是商品的全部价值绝不只是分解为这三部分。
㈤ 亚当斯密对人类的贡献是什么
亚当·斯密因《国富论》而被认为是古典经济学的“开山鼻祖” 。
斯密的理论体系是一个网络全书式的经济学体系,虽然其间缺乏严密的逻辑以及存在各种矛盾,但两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对经济实践和经济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斯密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倡导者。他期望在自律的个人自由基础上建立起一种自发调节的社会经济秩序,因而倡导一种“自然的、简单明了的自由体系”。在其中,政府只需维持和平,建立和维持一个严密的执法体制,以及提供教育和其他最低限度的公共事业。
政府无需干预一般的经济事务,可以放心地让每一个人有按他自己的方式来行动的自由,他自然地会对公共利益做出最大的贡献。也就是说,自由的社会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得以顺利运行和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
(5)亚当斯密对经济学有什么贡献扩展阅读:
亚当·斯密是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在斯密看来,人类的行为是由六种自然的动机所推动的:自爱、同情、追求自由的欲望、正义感、劳动习惯和交换倾向。这些动机经过各种社会机制的细致平衡,会使一个人的利益不至于与其他人的出现强烈地对立,由此而产生的自利行动必然在个人的利益追求中考虑到其他人的利益。
由于深信人类动机的自然平衡和对自然秩序的信仰,斯密提出了他的论断: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都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达到并非出于其本意的目的”。他的经济学理论正是以这种基本观点为基础而对经济过程作出分析的。
㈥ 亚当·斯密有哪些贡献
亚当·斯密(1723—1790年)是英国工场手工业鼎盛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1723年6月13日出生于苏格兰的柯卡尔迪。斯密从小勤奋好学,14岁进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深受苏格兰哲学家F·哈奇森的自由主义思想影响,1740年毕业时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获斯内尔奖学金,就学于牛津大学的巴利澳尔学院,直到1746年毕业。1748—1751年在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纯文学及法学,有一个时期还兼讲经济学。大约就在这个时候,他与着名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D·休谟相识,并结为挚友。1751—1763年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先后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包括神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政治学中又包括政治经济学),并曾一度兼任副校长等职。在此期间,还积极参加经济学、文学、哲学等各种社会学术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1759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着作《道德情操论》。1762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764年2月辞去教授职务,转任年轻的巴克勒公爵的私人教师,陪同他去欧洲大陆旅行近三年。此间,在瑞士和巴黎见过F稭·伏尔泰、C禀·爱尔维修、J稲·达朗培尔、F·魁奈、A稲稪·杜尔哥等许多名流学者,同时开始着手他的政治经济学巨着的写作。1766年10月返回英国,1767年当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他回国后,因从巴克勒公爵那里获得每年300英镑的养老金,得以在家乡闭门写作。经过10年的努力,1776年3月出版了自己的主要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博得了资产阶级的普遍赞扬,斯密的名声也随之大振,以至英国政府首相小彼得都拜他为师,后来资产阶级学者也把他当做政治经济学之父来推崇。
1778年,斯密被任命为海关税务专员,定居于爱丁堡,并继续研究和写作。1787年11月和1788年11月又两次当选为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校长(每次任期一年),1790年7月17日去世。
斯密一生写过十几种有关社会科学的着作,但生前只出版《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两部,其余书稿大都在他临终前由他一再敦促其挚友焚毁了。他去世后,由后人给他编辑或整理出版的着作有:《哲学论文集》(1795)、《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1896)、《亚当·斯密论美国革命》(1933)、《1762—1763,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时有关修辞学和文学演讲稿》(1963)、《亚当·斯密着作和通信集》(六卷本)(1975—1980)。
斯密的体系把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独特形式的自然神学论与狭义的经济思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其中,他的经济理论又牢固地置于伦理哲学与历史的框架之中。他在《道德情操论》中所阐述的人性观和社会秩序观,构成了其中经济学的社会哲学基础。
在斯密看来,人类的行为是由六种自然的动机所推动的:自发、同情、追求自由的欲望、正义感、劳动习惯和交换倾向。这些动机经过各种社会机制的细致平衡,会使一个人的利益不至于与其他人出现强烈地对立,由此而产生的自利行动必然在个人的利益追求中考虑到其他人的利益。由于深信人类动机的自然平衡和对自然秩序的信仰,斯密提出了他的着名论断: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都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达到并非出于其本意的目的”。他的经济学理论正是以这种基本观点为基础而对经济过程做出分析的。
斯密对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分析是建立在其微观经济分析的基础上的,从而形成一个用来说明市场社会中经济关系的本质(包括适应这种制度的经济政策)的完整经济学体系。
在微观经济学方面,他的价值论把劳动看成是价值的惟一源泉以及把每一种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视为是衡量交换价值的尺度,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考察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分析了竞争约束个人自利行为的作用形式和价格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运动过程。他的分配理论分析了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决定,并考察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他指出,利润是雇佣劳动创造的、超出工资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但由于竞争的加剧和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减少,利润率将趋于下降;至于地租,则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其垄断权而获得的一种收入。但是,当他力图把价值论与分配论结合在一起时,斯密的论述有不少混乱甚至相互矛盾的观点,成为后来的学者各取所需的源泉。
在宏观方面,斯密所关心的是经济增长的性质和动态变化过程: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近代社会的经济不断发展?按照他的分析,这部分可归因于市场机制本身,因为,市场在鼓励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会自然地触发出他的勤劳、节俭品质和创造精神,并通过竞争的力量,引导人们把其资源投向生产率最高的经济领域,从而促成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基本的力量,那就是以劳动分工为主要基础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本积累所推动的生产性就业人数的增加。因此,他一方面详细分析了分工如何导致劳动者技能的提高、时间的节约和技术进步,并进而考察分工发展的条件,提出“分工受市场规模限制”的着名论点;另一方面考察了人口的增长和资本的积累对生产性就业量的决定性作用,以及资本积累的源泉——节俭和储蓄。这些观点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奉为经典。
在经济政策方面,斯密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倡导者。他期望在自律的个人自由基础上建立起一种自发调节的社会经济秩序,因而倡导一种“自然的简单明了的自由体系”。在其中,政府只需维持和平,建立和维持一个严密的执法体制,以及提供教育和其他最低限度的公共事业;政府无需干预一般的经济事务,可以放心地让每一个人有按他自己的方式来行动的自由,他自然地会对公共利益做出最大的贡献。也就是说,自由的社会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得以顺利运行和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
斯密的理论体系是一个网络全书式的经济学体系,虽然其间缺乏严密的逻辑以及存在各种矛盾,但两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对经济实践和经济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几乎从他还在世时开始,经济学家、政治学家以至其他学者都力图使斯密的思想适应其某种体系或时尚。每一代人和每一个经济学派都在寻找“自己的亚当·斯密”,且总能如愿以偿。因此,把他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是有充分理由的,他的着作永远不失为经济学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