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战后世界经济危机以及特点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及其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从1955至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虽然在同一时期西欧各国和日本的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赶上了美国(法国为5.7%、联邦德国为5.1%、日本为7.2%、英国为2.8%),但是战后美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仍占有优势地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美国经济曾经出现连续106个月的持续增长,这一记录直至90年代出现所谓的“新经济”之后才被打破。
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后果严重。
Ⅱ 请问战后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什么
滞涨,经济发展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
Ⅲ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变化迅速,体现出的特点是:
1、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形成。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3、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更为迅速。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共同特性 :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作用。
2、各国推行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领导。
3、注意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高国家科技水平。
(3)战后经济危机有哪些特点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
二战后的国际贸易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在不同的阶段里,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并不一致。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大阶段:
(1)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1973年以前)
1950—1973年的23年间,国际贸易从600 亿美元增加到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3%,这一增长速度超过了国际贸易历史上增长最迅速时期的水平。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国际贸易迅速增长的基本原因。
(2)国际贸易缓慢发展阶段(1973年以后——1900年)
1973年以后,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高通货膨胀率所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首先,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
其次,能源危机的爆发
再次,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
(3)1900年以后国际贸易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放在12章中介绍)
战后初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总的变化趋势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社会主义国家所占的比重不大,基本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从个别国家来看,8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始终是占世界第一位的进出口国家但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50年代起,德国、日本所占的比重迅速提高。
Ⅳ 经济危机有哪些特点
经济危机特点:
1、商品大量过剩,销售停滞;
2、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工人剧增;
3、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银根紧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银行纷纷宣布破产等。
经济危机主要表现在:
1、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
2、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3、经济危机进一步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4、经济危机加剧了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表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矛盾。经济危机是矛盾激化的产物,反过来它又促进经济在起伏波动中继续向前发展。
(4)战后经济危机有哪些特点扩展阅读
金融危机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Ⅳ 战后世界经济危机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①经济危机周期的长短不规则,周期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②再生产周期的四个阶段交替界限不清和每一阶段的特征不如战前明显。③经济危机的程度有所减弱,但生产过剩和失业却成为周期中的经常现象。④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期间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这是由资本主义国家为刺激经济增长,过度增发货币和扩大财政赤字造成的,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深化的结果。
Ⅵ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哪些新特点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1、周期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2、周期进程中的阶段交替界限不清;
3、危机程度有所减弱;
4、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4-2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Ⅶ 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
一、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是生产过剩。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即相对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表现为过剩的经济危机。
因此,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一方面资本家的货物堆积如山,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广大劳动群众却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因购买力下降而得不到必需的生活资料。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最显着地表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二、经济危机的表现
经济危机的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战后有所不同。但无论是战前或战后,其共同点是:商品滞销,利润减少,导致生产(主要是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大量增加,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社会经济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状态。生产下降和失业激增,是战前与战后经济危机的共同的主要标志。
战前与战后不同之处,主要是在货币、金融危机方面。在战前的危机中,一般是通货紧缩,物价下跌,银根吃紧,利率上升,银行挤兑并大批倒闭;而在战后的危机中,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膨胀政策以及其他原因,从1957~1958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开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危机期间都出现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反常现象。
主要表现是:商品大量过剩,销售停滞;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工人剧增;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银根紧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银行纷纷宣布破产等。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了通货膨胀政策及其他措施,致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