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经济危机欧洲会怎么样

经济危机欧洲会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08-20 10:26:28

‘壹’ 欧洲经济危机现在怎么样了

各国经济都不景气,法、意、英等国政府负债严重,其中尤以希腊最甚。我认为,欧盟的货币稳定工具还是值得信赖的,等待一段时间,欧债危机应该不会发展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贰’ 经济大危机为什么会影响欧洲

编辑推荐

这也许是理解欧债危机(唯一)最重要的一幅图。

随便写两句,帮助大家理解这幅图:
1. 这是欧洲各国十年期国债的利率走向图。国债的利率反应了投资者对欧洲国家主权风险的认知,投资风险大的国家(PIGS)越是需要高利率才能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

2. 我们可以看到此图的走势基本是个U字。
1998前,利率最高的几个国家有:希腊,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欧元区国家开始不可撤销的互相固定汇率后(ERM-II),欧元区国家十年期国债的利率突然降低,向德国的利率收敛,这些国家政府的融资成本迅速降低(希腊债券利率降低了近5个百分点!),于是他们政府债务开始膨胀。
雷曼兄弟破产后,金融危机波及欧洲,之间疯狂减债的欧猪(PIGS)国家被重新打回原形。在2008年后,按照国债利率高低进行排序,排在前五的有: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

3. BBC在2011年年底邀请了一些经济学家评选了一系列2011年最重要的经济图表,此图位列其中。http://www.bbc.co.uk/news/in-pictures-16090055

4. 欧元区的建立有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成员国之间开始不可撤销的固定汇率(ERM-II);第二阶段是引入虚拟欧元进行银行间的结算;第三阶段才是真正的引入欧元现金(EMU)。

‘叁’ 极端热浪来了!欧洲除了高温“烤验”,经济也在“火上浇油”

最强高温

根据媒体的报道来看,自七月中旬以来,欧洲各地都出现了罕见性的高温天气,如英国往年七月的天气只有二十多摄氏度,今年竟罕见的达到了四十多度的高温,法国也是如此,多次都陷入了高温橙色预警之中,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更导致山火频发,多次居民的房屋和建筑被烧毁。据报道,此次的高温天气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希望欧洲地区的民众能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以免中暑。

‘肆’ 欧洲为什么会爆发金融危机,希腊正在面临破产吗

希腊为何发生经济危机 希腊为什么会破产原因真相,漫长的希腊悲剧似乎正在演变成一场闹剧。在经历一场拉锯战式的谈判之后,希腊政府与债权人之间的矛盾似已达到不可化解的程度。希腊退出欧元区,这个曾经像是梦魇式的场景,现在变得无比真切起来。各国政府及投资者的心理也在发生变化,逐渐开始为这一幕的到来做好准备。

希腊表示,将会把欠IMF的债务在月底捆绑偿还,而不是在6月5日还债期限到来时偿还,这为可能的违约奏响先声。在德国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成为了一个讨论希腊危机的舞台。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改过去要求双方都做出让步的立场,转而把矛头主要对准希腊政府,要求其尽快做出“艰难抉择”。

表面上看,希腊的债务压力极为紧迫,急需72亿欧元的贷款来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但希腊这一次拒不接受债权人提出的提供贷款的前提条件,双方的立场之间出现了一个无法弥补的鸿沟。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公开表示,债权人的要求是“荒谬”和“非理性”的。希腊执政党内部对齐普拉斯的压力也在增大,要求他不要对欧洲央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再做让步。



事情何以至此?有必要简单回溯一下希腊危机的历程。2009年12月,国际评级机构下调希腊主权债务评级,危机正式爆发。但直到2010年4月,欧元区和IMF才联合提出救助方案,提供贷款以满足希腊的国际支付需求。

根据预期计划,希腊应该在2012年就实现经济复苏,但衰退一直持续到了2013年,在此期间希腊经济总量萎缩了1/4。2014年稍有起色,但至今依然阴晴不定,更严重的是,希腊国内失业率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高位。六年来,希腊这个仅占欧元区经济总量1.8%的小经济体吸引了欧盟各大国的主要精力,但谈判结果却日益令人悲观。

根本的原因在于,希腊危机所涉及的各方——希腊、欧洲央行、IMF及其他债权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目标。利益的不同造成危机的独特演化路径。

在一开始,救援方不能依据希腊的现实所需提供有效的救济,帮助其实现内生性的经济复苏,越是“救援”,希腊的经济境况越是不断恶化。而每当危机到达临界点,可能危及欧元区完整性、从而危及救助方利益时,各救援主体又仓促出台一项救火措施,又只能治标而不治本。在此过程中,希腊所面临的问题从单纯的主权债务风险,发展为经济停滞、倒退乃至政治社会动荡的全面风险。

在心理层面上,希腊与国际救援者之间的认知裂痕不断扩大。救援者坚持认为它们对希腊已足够宽容,给予了希腊超水平的优待,而希腊在浪费他们的信心与善意;但在希腊人看来,本国自陷入危机以来就不断遭到救援者的虐待和羞辱,希腊国内对IMF等方面的愤怒和讽刺不断升级。

希腊和国际救援方之间的矛盾看似错综复杂,但根本分歧在于,希腊被要求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从一开始,国际救援方提供贷款的前提就是希腊削减财政开支,将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不断缩小。然而,希腊政府实行这个计划,就必须在国内增税以“开源”,同时调整公务员工资、养老金开支等“节流”,而这些被动了“奶酪”的人爆发了激烈反弹。税收的提高同时损害了希腊经济的长期增长前景,让希腊更加远离提高财政开支可持续性的目标。

在债权人看来,他们要求希腊实行的是“经济改革计划”,潜台词是,希腊必须愿意承受结构性改革的痛苦,才能换来金主们的出资救援。希腊方面不这么看,希腊财政部长瓦鲁法基斯近期撰文表示,希腊完全愿意实行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改革税制、推进私有化和市场自由化等,但尽管希腊已经采取的紧缩措施的力度是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塞浦路斯等欧元区边缘国家的两倍,国际债权人仍要求希腊实行非常严厉的财政紧缩,要求其初级财政盈余达到GDP的4.5%。瓦鲁法基斯认为,这将阻滞希腊经济增长,恶化债务与通缩的恶性循环,最终损害希腊实施经济改革的能力,“希腊政府不能也不会接受一个五年来已证明比疾病更具危害的药方”。



在今天,对陷入经济危机的国家来说,实行扩张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是通行的选择,比如美国和欧洲在面临危机时,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低利率甚至负利率,以及量化宽松。在通常情况下,小国遇到债务危机可以通过货币贬值,增强出口,逐渐走出危机。然而希腊从属于欧元区,没有自身独立的货币政策,唯一的选择只能是财政扩张政策,而这又为国际救援方所阻止。

受紧缩政策影响,希腊的避税、地下交易和资本外逃活动已经猖獗化,加上利益受损,各个社会群体怨声载道。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左翼激进联盟党(Syriza)今年初在希腊议会选举中大获全胜,其领导人齐普拉斯提出的政纲就是反对紧缩政策,结束国际债权人施加给希腊的“屈辱和痛苦”。

关于希腊危机,一个流行的说法是所谓“福利制度养懒人”。然而,希腊遭遇的是主权债务危机,并没有研究表明福利制度是危机的促发因素之一。而且在欧元区内,希腊等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是比较落后的,危机前希腊的社会保障开支占GDP比例一直处于欧盟平均水平以下。希腊绝没有发生福利过度问题,而欧洲福利保障程度最高的北欧国家一直保持健康。把危机归结为“福利病”,是一种过于简单化的解读。

不可否认,希腊在危机之前的经济增长模式过度依赖借债,但在陷入危机后如何脱身是另一个问题。如果仅因为希腊在危机前借债过度的某种“罪过”,就迫使其必须降低其社会保障水平,在国民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做出牺牲,显得有些惩罚过度。



目前,希腊危机已经成为撬动欧洲及全球局势的一个杠杆。希腊危机助长了国际恐慌情绪,因危机导致的全球避险需求助长了美元的升值和欧元的贬值。希腊危机还影响了欧洲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并加大了欧洲金融业监管困境。危机不断的延宕,让希腊的经济困境如雪球般愈滚愈大,其爆炸性的潜能也在不断积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各方逐渐开始觉得,危机尽早有个了断,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过去两年里,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主导实施的欧洲版量化宽松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至少让欧洲免于陷入通缩陷阱。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希腊危机持续困扰着欧盟,面对这个不断“流血”的伤口,欧元区可能最终不得不选择壮士断腕,放弃希腊。

希腊经济因为规模很小,如果退出欧元区,或许影响也不大,但谁也不能对此打保票,因为这对投资者信心的打击不可测度。假如希腊退出欧元区,将意味着欧元区的历史发展进程从扩张走向收缩,对欧洲经济将构成一次巨大的心理冲击,可能导致西班牙、葡萄牙等脆弱的“欧猪国家”再次陷入困境,打断欧洲复苏进程。近期,欧洲的中流砥柱德国也出现了一定的经济放缓迹象,对欧洲来说,这是非常不祥的征兆。

希腊问题也是对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治理结构的一个挑战,然而,目前处于主导地位的IMF等机构的表现并不完全令人满意。早在上世纪的拉美、东亚金融危机中,IMF对受灾国提出的紧缩要求就颇受诟病,其所要求的紧缩政策都加剧了其经济困境。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也写道,债权人所要求希腊实施的方案是绝大多数经济学家不赞同的。有趣的是,希腊近期表达了加入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意愿,这或许是对IMF等机构的某种示威。

同时,希腊危机早已不仅是其与欧元区之间的博弈,而是涉及与美国、俄罗斯等方面之间的复杂关系。乌俄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已经变得不稳定,尤其是在其边缘地带。齐普拉斯上台后,明显加强了与俄罗斯的双边关系。希腊曾表示希望从俄罗斯获得经济贷款,并同俄罗斯合作修建一条天然气管道。如果希腊的被孤立感加强,或者直接退出欧盟,它可能更加选择倒向俄罗斯。而自二战结束以来,希腊所在的巴尔干半岛就一直是一个地缘政治争夺的舞台。

当前,欧元区虽然对希腊感到失望,但仍然希望尽可能将其留在欧元区之内。在这一情况下,希腊目前似乎把威胁违约和退出欧元区作为主要的谈判筹码,以弥补自身的劣势。对希腊政府而言,国内民众的抗议,既是压力,也是一种工具,可让它们增强这一筹码的效力。所以,希腊政府这次选择和债权人“死磕”到底,寄希望于德国等方面为保持欧元区的完整性而最终做出让步。

目前希腊和救援方之间玩的是一场看谁先动摇的游戏,但不论结果如何,希腊悲剧都将延续。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那将意味着欧洲一体化工程的巨大倒退;如果达成协议,按照国际救援方开出的药方,其经济也难以恢复增长,危机不会解决而是会拖延下去。

更根本性的问题是:在当前的国际金融治理条件之下,遭遇金融危机的小国能不能通过与债权人的博弈,达成某种兼顾各方利益的合理解决方案,实现可持续性的经济恢复和增长。无论希腊危机如何演进,这个巨大的问号将长久地悬在人们的心头。

‘伍’ 1929年经济危机给西方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一,它范围特别广: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
二,它持续时间特别长,达四年之久;
三,它破坏性特别大:不仅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甚至在危机以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伴生现象,但是具有这样特点的危机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也并不多见.

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从各国国内看经济危机带来了普遍严重的政治危机,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各国政坛丑闻层出不穷,政府信誉扫地;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整个西方世界出现了社会大动荡.
从世界范围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陆’ 19世纪欧洲 经济危机

西方是资本主义的故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有产物。所以从19世纪以来,经济危机几乎是欧美国家的家常便饭。通常认为,从1825年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场经济危机开始,这种危机就经常造访西方国家,大约每十年发生一次,如1837年、1847年、1857年和1866年都有发生。

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危机更为频繁,直到走向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均与经济危机有关,或者说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产物。在众多的危机中,美国人特别把1837、1872、1893、1907和1929年这五次经济危机称为大萧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照样不能避免危机的袭击。我国有学者指出,战后西方经历了四次普遍性的危机:1948-1949年、1957-1958年、1973-1975年和1979-1982年。

危机造成了生产力的倒退、大量工人失业、社会动荡等。但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是双重的,即一方面它们在某种意义上威胁着资本主义的生存,特别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但另一方面,它们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以现在的眼光看,以往的危机对资本主义生存的威胁都不太严重,危机后总是走向新一轮的发展。

实际上,通过危机,它消除了一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落后的东西,比如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力,然后通过竞争进入新一轮的繁荣。进一步的观察还能发现,紧随着危机而来的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动力,往往来自新生产力的投入使用及国家或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至少在19世纪里,可以说经济危机也是资本主义实现发展的方式之一,舍此它就无法达到淘汰旧的、落后的生产力的目的。

当然,这些都是事后的分析,就当时的西方各国来说,它们走出危机的方式颇值得我们注意。大体上讲,有这么几种:

1、政府为稳定社会而在一定程度上照顾穷苦百姓的基本生活,启动内需,增加就业。这是西方国家发展史上常用的抗危机的办法。早在1848年革命中,法国的临时政府就曾成立国立工厂,当时巴黎加入国立工厂的失业或无业的劳动群众曾多达12万人。不管他们原来的职业如何,他们都参加修桥铺路、扫街种树等工作。

法国临时政府还通过一些规定,如不超过10法郎的典当物品均归还主人(这种物品一般都是贫苦群众的生活必需品),废除中间包工,劳动时间减少一小时(巴黎减至11小时)等。此外,还规定取消零售酒税,废除旧日因无力付清债务而产生的民事拘禁。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尽可能使普通劳动人民和小有产者能够生活下去。此类措施在以后的危机中日趋成熟,最典型的举措可从罗斯福新政中看到。但从源头上看,这些做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

2、通过改善管理和提高科技水平,促使产业升级来渡过危机。同时,在保证资本对劳动的统治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生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19世纪下半叶,危机频繁袭击西方各国,但这并不妨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全面展开。汽车工业、石油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及托拉斯、康采恩等许多新的企业组织和管理方法都是这个时候兴起的。

某种程度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可以看成是对危机作出的积极反应。股份公司的大规模扩张和普及也在这个时候,现代企业制度在这时开始全面形成。可以说,这是一个大发展和大动荡的时代。

3、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上面的一些措施也可归结为寻找新的增长点。这种新的增长点有时通过政府干预来实现,有时通过企业或发明家有意无意的创造来实现,但也有的时候是偶然发生的。1848年,整个欧洲都似乎陷入了革命的漩涡当中,马克思曾分析最先进国家的工人有可能通过革命取得政权。

但不久后,他们就发现,资本主义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浪潮。其主要原因,竟然是184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的金矿和1850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发现的金矿,分别称之为旧金山和新金山。正是这两个金矿的发现,使1848年的革命高潮迅速衰退,因为大批失业工人和谋求发财的人涌向这两座金山,欧洲变得“安全”起来了。同时受到黄金的推动,资本主义进入了长达10来年的新一轮的繁荣。马克思曾就此说道,184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使“世界贸易第二次获得了新的方向”。他还认为其意义比法国二月革命还要大,其带来的成果比发现美洲大陆还要多。

也许,金矿的发现是必然的,但金矿在什么时候发现,却具有偶然性。所以假如这两个金矿晚十年发现,那么19世纪中期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可能达不到那样的繁荣,可能要更多地经受危机的折磨。不过,像这样的带有戏剧性的世界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在今天大概不太会出现了。

以上几种途径,或多或少都能见到政府干预的影子。所以西方国家历史上渡过经济危机的最基本的办法,就是国家越来越大规模地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我们通常都知道上世纪30年代初的罗斯福新政,而这种干预其实是从19世纪慢慢发展起来的。

从上面的分析还可以看到,19世纪以来西方国家渡过了众多的危机,他们克服危机的手法多种多样,往往是多种并用。随着资本主义的成熟,他们使用这些方法也日趋完善。但总是有危机发生。不管控制和应付危机的手段多么完善,危机的发生与危机的治理一样,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看来,危机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不能希望没有危机的市场经济。但有远见的政府,可以适当把危机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所谓可以接受,就是在面临危机时,政府拥有足够的机智和敏捷,使普通百姓仍然能保证基本的生活水平,同时经济结构能得到有效的调整,为下一轮的发展做好准备。在较好的情况下,危机期间一个国家还可能保持较低速度的发展。只有安全地渡过危机,才有可能较快地走向新的繁荣。 (王加丰/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柒’ 经济危机给整个欧洲带来哪些影响

失业率增加,物价上涨,人民购买力下降,人人看尽自己的口袋,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经济更加不景气,失业率持续增加,经济持续不前,个别国家由于外汇储备少等可能导致国家经济的破产……

阅读全文

与经济危机欧洲会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读不懂的爱情是什么意思 浏览:517
十二美女唱什么歌 浏览:906
四川19年招哪些事业性单位 浏览:141
小幸福里孩子怎么弄错的 浏览:14
77的蛇跟79的羊婚姻如何 浏览:554
最悲苦的爱情是什么 浏览:64
两边婚姻孩子如何上学 浏览:156
特别行政区和经济特区哪个级别高 浏览:421
猴男婚姻配什么好 浏览:179
浙江省哪里的美女多 浏览:589
为中国艺术事业发展做了什么 浏览:302
有哪些古代四大美女 浏览:44
章子怡的诗讲的什么故事 浏览:51
145代表什么爱情暗示 浏览:205
再婚幸福概率是什么 浏览:752
中年人最靠谱的爱情是什么 浏览:573
徐州目前哪里可以办理健康证 浏览:814
哪些省属事业单位招聘 浏览:543
砍伐树木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 浏览:389
杰克的故事主要是说什么 浏览: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