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①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经济结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丝、茶等的生产和出口日益商品化,开始走上了依附外国资本主义的道路。这样,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②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并攫取了经济特权,如开辟通商口岸,协定关税权,内河航运权,内地传教和经商、游历,片面最惠国待遇权等,逐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大量洋货涌入中国,并从中国掠夺原料。中国遭受外国冲击的五口通商地区,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到冲击,并开始解体。 此题主要是从经济变化方面考虑鸦片战争的影响,要注意重大的变化是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但也有客观的积极作用。变化原因主要从战争手段、攫取经济政治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几方面考虑。
② 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时期发生的变化有什么
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时期发生的变化有以下几点:
1、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了4官僚资本。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企业,形成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结构。
3、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1956年全面展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结束,标志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封建剥削制度已经消灭,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形成。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为“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主要有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③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的阶段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转折.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第一,1971年12月、1973年3月美元两次宣布贬值,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第二,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的能源危机,打乱了国际贸易旧有的价格体系.第三,美国逐渐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和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的困境,日本、西欧的经济发展比美国快,美、日、欧各国的经济实力消长明显.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正朝着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统一市场、亚太经济贸易区这三大地区集团化方向发展.
④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经济生活的变化,从衣食住行方面回答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的改变着中国广大百姓的生活。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农村实行人民公社体制;城市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城市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一.
经济上: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向转变;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1.核心内容:工业方面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模式,实行政企分开;农业方面实行多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强了企业活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工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二.政治上:根本指导思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进行拨乱反正,纠正"文革"中"左"的错误.
三. 衣食住行:衣服变得更加的多样化,丰富化,更加的体现个人品味、个性。不在是单一的样子、颜色。食物变得更加的丰富,中国挨饿人口逐步减少,杂交水稻的产生更加的让中国农业产量上升。从营养不良到营养过剩,对食物的搭配要求更高,大力的发展着绿色蔬菜。住房从过去的茅草房到砖房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住的更加的舒心、方便、干净。行的方面发生的变化最大,从原来的马、毛驴车到之后的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速度上在飞速的提高,更加的便捷,方便也更加的人性化,普遍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重大成就
1983年银河1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84年同步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85年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火箭成功
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1993年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启动运转
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州"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
2001年袁农平杂交水稻实验成功
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安全返回
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点.它完成了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也形成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对以后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⑤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1、社会性质的变化
在政治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的变化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革命任务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思想观念的变化
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封建传统观念受到冲击,部分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也认识到国家的危难;一些爱国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
开始关注世界,学习西方,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显示了“向西方学习”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西学东渐”的趋势,要求改变现状和学习外国,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
(5)转折之后经济上的变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⑥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但是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清廷对于《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反应并不激烈,反而对中英两国文件采用平等体制感到不安。 但是经济上,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同时也对外国开放了中国市场。
(6)转折之后经济上的变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帝国主义间接统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深刻内涵。半殖民地是指政治上国家主权遭到破坏,是一个已经丧失国家主权又没有完全丧失主权的国家,或者说是部分丧失国家独立自主主权。
在经济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中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是指社会经济中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既保存了封建主义经济制度又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⑦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经历了以下方面的变化:
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用: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
(7)转折之后经济上的变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为尽快加快经济发展,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试图改变人民心目中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形象,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体制。
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就是要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使党和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⑧ 中国改革开放前与现在相比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改革进程中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有: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国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环境保护医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好转;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有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等。
1、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79亿元,2017年站上8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达到827122亿元;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2、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居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和富裕水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各类消费品都非常短缺,饮食结构单一,各经过40年的发展,各种生活用品都应有尽有,从饮食、穿衣到各种生活用品都极大丰富。
改革开放之初,全国有7.7亿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达97.5%。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为3046万人,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1%。
3、居民收入显着提高: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年均增长8.5%,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4、环境保护医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好转:改革开放的环境质量经历了从良好、恶化到总体好转的演进过程,现已进入环境保护理念逐步清晰、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阶段,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保护理念,中国的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8)转折之后经济上的变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面开放的社会转变;
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变。
⑨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的阶段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转折。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第一,1971年12月、1973年3月美元两次宣布贬值,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第二,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的能源危机,打乱了国际贸易旧有的价格体系。第三,美国逐渐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和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的困境,日本、西欧的经济发展比美国快,美、日、欧各国的经济实力消长明显。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正朝着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统一市场、亚太经济贸易区这三大地区集团化方向发展。
三、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1.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趋势。
2.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
3.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
4.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5.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经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6. 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7.世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
8.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