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新的指标的选择和设置,主要从反映企业及相关企业的规模经济实力、成本控制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产出效率、产销衔接状况等八个方面考虑,形成了由总资产贡献率、利税占有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等八项指标组成的新指标体系。新指标体系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1、八项指标的内容及计算公式:
①总资产贡献率。该指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2/累计月数
其中:税金总额为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与应交增值税之和,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期末资产总计的算术平均值。
②利税占有率。该指标是从企业总产出规模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实力,比率越高,则企业的竞争力越高。计算公式:
利税占有率=企业利税总额÷行业利税总额×100%
其中:利润总额为税前利润总额。税收总额为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与应交增值税之和。
③资本保值增值率。该指标反映企业净资产的变动状况,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计算公式为:
资产保值增值率=报告期期末所有者权益÷上年同期期末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等于资产总计减负债总计。
④资产负债率。该指标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产及负债均为 报告期期末数。
⑤流动资产周转率。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次数,反映投入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围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2/累计月数
⑥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工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企业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其中:成本费用总额为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
⑦全员劳动生产率。该指标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为:
全员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12/累计月数
❷ 社会经济效益指标包括什么
指标包括:
1、产品销售率。它可以反映产品生产已实现销售的程度。
2、资金利税率。它可以反映企业资金运用的经济效益。
3、成本利润率。它可以反映单位生产投入所带来的利润额,即降低成本的经济效益。
4、净产值率。它可以反映企业物化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
5、全员劳动生产率。它可以反映活劳动的使用效益。
6、流动资金周转率。它可以反映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
(2)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标有哪些扩展阅读
经济效益指标基数一般以上年经中介机构审计确认的财务决算报表中实际完成数为基础,剔除不可比因素或不合理部分进行核定。
1、已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核定经济效益指标基数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的新建扩建项目,由基建正式移交生产后的增人,应参照同行业或该企业人均效益水平核增挂钩的经济效益指标基数。
(2)企业之间成建制划入划出职工,应按上年经中介机构审计确认的会计报表数据调整经济效益指标基数。
(3)因自然灾害等不抗力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时,可适当调整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基数。
2、新挂钩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如果上年实际完成数低于前三年平均数,则以前三年平均数为基础核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效益指标
❸ 衡量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财务指标有那些
一般企业可选择常用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资本积累率等10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一、偿债能力指标
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⑴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从债权人角度看,流动比率越高越好;从企业经营者角度看,过高的流动比率,意味着机会成本的增加和获利能力的下降。
⑵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其中:速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高,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却会因企业现金及应收账款占用过多而大大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
2、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⑴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从企业所有者来说,该指标过小表明对财务杠杆利用不够;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应当将偿债能力指标与获利能力指标结合起来分析。
⑵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但也表明企业不能充分地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
二、运营能力指标
运营能力主要用资产的周转速度来衡量,一般来说,周转速度越快,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则运营能力越强。资产周转速度通常用周转率和周转期(周转天数)来表示。
计算公式为:
周转率(周转次数)=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
周转期(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3)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标有哪些扩展阅读:
工业企业财务指标的主要内容包括:
⑴固定资产。分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值,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或净值)提供的利润等。
⑵ 流动资金。分全部流动资金、定额流动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和结算资金,每百元产值占用定额流动资金,定额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等。
⑶ 成本。分全部产品总成本、可比产品总成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产品单位成本等。
⑷ 利润。分产品销售利润、利润总额,产品销售税金,上缴利润,资金利润率、资金税利率等。
建筑业(指广义的建筑业,包括水利、铁道、公路、市政工程等的施工企业)财务指标的主要内容包括:
⑴固定资产。分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值等。
⑵流动资金。分定额流动资金、非定额流动资金,自有流动资金、非自有流动资金,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流动资金占用率(产值资金率)等。
⑶工程成本。分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即施工管理费),工程预算成本、工程实际成本,工程成本降低额、工程成本降低率等。
⑷利润。分工程结算利润、产品销售利润、作业销售利润、材料销售利润、其他作业利润,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上缴利润,资金利润率、产值利润率、资金税利率等。
❹ 财政部的十大经济效益指标有哪些啊
1、销售利润率: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获利水平。计算公式:
销售利润率= 利润总额,产品销售净收入×100%
产品销售净收入:指扣除销售折让、 销售折扣和销售退回之后的销售净额。
2、总资产报酬率:用于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利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3、资本收益率:是指企业运用投资者投入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计算公式: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100%
4、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要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完整性和保全性。计算公式: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资本保值增值率=100%,为资本保值;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为资本增值。
5、资产负债率:用于衡量企业负债水平高低情况。计算公式: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6、流动比率: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又称短期偿债能力比率。计算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比率:是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它是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上运用随时可变现资产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计算公式: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7、应收帐款周转率:也称收帐比率,用于衡量企业应收帐款周转快慢。计算公式:
应收帐款周转率=赊 销 净 额,平均应收帐款余额×100%
赊销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由于企业赊销资料作为商业机密不对外公布,所以,应收帐款周转率一般用赊销和现销总额,即销售净收入。
平均应收帐款余额=(期初应收帐款余额+期末应收帐款余额)÷2
8、存货周转率:用于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次数,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的效率的一种尺度。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成本×100%
平均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
9、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计算公式:
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企业社会贡献总额: 即企业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的价值总额,包括工资(含奖金、津贴等工资性收入)、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应交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收、净利润等。
10、社会积累率: 衡量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中多少用于上交国家财政。计算公式:
社会积累率=上交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100%
上交国家财政总额:包括应交增值税、 应交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收等。
❺ 企业经济效益的标准主要有哪些!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经济效益从其内涵与提高途径角度看,可分为潜在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及管理经济效益。从企业角度讲,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够带动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分销商等整个供应链的经济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从社会角度讲,一个大环境的状态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深远的影响。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应答时间:2021-06-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❻ 效益指标包括哪些
经济效益指标是指由企业按照工效挂钩办法规定,与企业工资总额挂钩的经济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的选择应综合反映企业经济效益,以实现利润为主要挂钩指标。对实现利润与实物量复合指标挂钩的企业,要降低实物量挂钩指标所占的比重,并逐步转为以实现利润为主要挂钩指标。当年没有实现国有资产增值的企业,不得提取新增效益工资。
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多方面的内容和环节构成,所以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任一经济效益指标只能反映其中的一个侧面。因此,为了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从多角度进行考核,采用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交叉的指标即指标体系进行全面、准确的衡量与评价。具体指标主要有:
①产品销售率。它可以反映产品生产已实现销售的程度。
②资金利税率。它可以反映企业资金运用的经济效益。
③成本利润率。它可以反映单位生产投入所带来的利润额,即降低成本的经济效益。
④净产值率。它可以反映企业物化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
⑤全员劳动生产率。它可以反映活劳动的使用效益。
⑥流动资金周转率。它可以反映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
除上述六项主要指标外,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还有单位产品原材料及能源消耗量、单位产品生产设备消耗量、投资回收期等。
❼ 评价企业发展的经济指标有哪些
经济指标是构成经济效益标准的要素。评价经济活动效益的指标体系是指由相互联系的若干个反映经济活动效益的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目前,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10项指标。 10项指标解释如下:
(1)销售利润率: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获利水平。计算公式: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净收入×100%
产品销售净收入:指扣除销售折让、销售折扣和销售退回之后的销售净额。
(2)总资产报酬率:用于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利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
(3)资本收益率:是指企业运用投资者投入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计算公式: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100%
(4)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要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完整性和保全性。计算公式: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资本保值增值率=100%,为资本保值;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为资本增值。
(5)资产负债率:用于衡量企业负债水平高低情况。计算公式: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6)流动比率: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又称短期偿债能力比率。计算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比率:是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上运用随时可变现资产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计算公式: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7)应收账款周转率:也称收账比率,用于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快慢。计算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100%
赊销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
由于企业赊销资料作为商业机密不对外公布,所以,应收账款周转率一般用赊销和现销总额,即销售净收入。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100%
(8)存货周转率:用于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次数,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的效率的一种尺度。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成本×100%
平均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100%
(9)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计算公式:
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即企业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的价值总额,包括工资(含奖金、津贴等工资性收入),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应交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收、净利润等。
(10)社会积累率,衡量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中多少用于上交国家财政。计算公式:
社会积累率=上交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100%
❽ 经济指标有哪些
常用的宏观经济指标有:
1、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2、生产者物价指数(Procer Price Indexes)英文缩写为PPI,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3、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ct)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的总额。该指标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4、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第一产业是指种植业与养殖业 。也就是通常讲的“大农业”。第二产业是指采掘业.制造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
5、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按照管理渠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
经济指标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名称及其数值。经济现象的名称用经济范畴表述,经济范畴的数量方面则通过数值反映。
例如,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是经济范畴,表现这些经济范畴数量方面的名称及其数值“社会总产值××亿元”、“国民收入××亿元”就是经济指标。经济指标在反映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数量表现时,是以理论经济学所确定的经济范畴的涵义为依据。
❾ 经济效益指标
具体指标主要有:
①产品销售率。它可以反映产品生产已实现销售的程度。
②资金利税率。它可以反映企业资金运用的经济效益。
③成本利润率。它可以反映单位生产投入所带来的利润额,即降低成本的经济效益。
④净产值率。它可以反映企业物化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
⑤全员劳动生产率。它可以反映活劳动的使用效益。
⑥流动资金周转率。它可以反映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
除上述六项主要指标外,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还有单位产品原材料及能源消耗量、单位产品生产设备消耗量、投资回收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