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学经济的人需要具备怎么的素质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泄露别人的秘密,不能泄露公司的秘密,不能泄露其他秘密的东西,自己知道的东西很多,所以已经有很多的责任,慢慢的去做这些东西,应该有一个好的态度。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② 经济学专业需要哪些素质
首先,数学基础一定要好。经济学在本科阶段更多的是人文社会科学,数学的应用不算多,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经济学和数学一样,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逻辑非常清楚。比如对付通货膨胀,要提高利率,但是提高利率以后别的东西都会发生变化,我们不可能像做物理化学实验一样把其它东西分离出去,只能假设别的东西都不变,单独看利率对物价的影响,这就需要抽象思维,由此可见数学逻辑和抽象思维方式的重要。而到了高年级就需要用到很多计量的知识,这其中包括了很高深的数学知识;特别是如果你将来要读博士,那数学基础一定要打好。经济学虽然文理兼收,但相比之下读博士的时候理科生要比文科生占优势。
第二,英语永远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想去美国读博士深造的同学。首先它能帮助你直接接触前沿知识而无需翻译。很多很优秀的学生希望做一个学者,甚至有拿诺贝尔奖的理想。这就需要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先搞清了主流经济学再去发展,这时候英语就是一块最重要的敲门砖。同时,英语方便了国际交流,而交流在对一个人思想的促进上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个需要的是历史政治文化知识。经济学不光是数学,数学出身的经济学家和文科出身的经济学家在分析社会问题的时候往往有所差别。比如有一个现在在美国读经济学博士的同学本科是学物理的,如果他在人文社科历史文化方面不注重修养,他回来面对具体的经济问题时,分析就会不够深入:他仅仅会分析一些经济数字的关系,而不会考虑到历史的原因。举个例子,比如现在国外回来的博士,在对比中国现在和八十年代日本的房价股市时,发觉从数据上两者非常相似,于是认定现在的中国和当时的日本一样处于泡沫经济之下。但我们应该注意到,虽然数据非常相似,但中国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日本历史当时的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把历史发展的不同背景,不同阶段考虑进去才会发现其中的差别是什么。经济学家绝对不是光数学好就行了,必须要有深厚的历史政治人文功底,既要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也要了解各个社会的特征。
为什么要在北大学经济学
首先,北大经济学历史悠久。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的大学,是1898年革新的一个产物。戊戌变法没有成功,大部分变法的条例都被废除了,但是北京大学留下来了,当时叫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开的六个学科里面就包括商科,即经济学最早的一门学科,它的第一个专业是银行。1912年北大成立了经济系,1985年改组为经济学院。当时的管理学,现在的光华管理学院,原来是经济学院下的一个系。
第二,北大经济学大师云集。比如经济学家马寅初,曾是北大校长。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他敢对毛主席提出不同意见,提出控制人口,虽然后来被批判,但他始终坚持这个理念。再比如陈岱孙先生是中国最早从国外回来的经济学博士。他1926年拿了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回国,后在北大经济系担任过30年系主任。他们都不在了,但他们的精神对北大的老师们有很长远的影响。从这两个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北大经济学教授的两个特点,第一是坚持真理,别人经常会发表一些不同的意见,但只要是真理就要坚持;第二,始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服务对象,这是北大教师的一种精神——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
第三,北大的学术自由环境。学术自由是北大的传统。北大经常是媒体最喜欢炒作的地方,因为北大的影响力大。北大教授们对于很多问题都会存不同的意见,比如物权法的争议,制定物权法的是北大的教授,反对物权法的也是北大的教授。这就是北大,北大刚开始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一方面聘了洋人做院长,另一方面又有留着辫子的教授;清朝已经灭亡了,保皇派还留着辫子,而北大照样聘来当教授。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的发展,必须要一个很充分的学术环境,北大做到了,而在别的学校则很难找到这样自由的学术环境。
第四,北大的学科很综合。不同院系的学生可以互相选课,别的学科的同学可以学经济学,经济学的同学也可以学别的课程。经济学是一门综合课程,不光需要经济学本身的学问,还需要历史政治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北大是最综合的一所大学,不仅有最好的文史哲,政经法,同时理科也是最强的,经济学院和经济学双学位的数学课都是直接由数学学院的老师来教。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身边的同学优秀。跟什么样的同学一起学习,决定了你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香港的那些大学,虽然学校的师资也很强,学术也很自由,工作环境也不错,但是它绝不可能有北大里这样一批如此优秀的学子,因此也不可能像北大一样培养出如此多的人才。同学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之间不仅仅是一种竞争关系,更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关系,从长远来看同学对自身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北大现在有三个地方可以学经济学,第一是经济学院,下面有六个本科专业,包括经济学(主要研究理论),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六个本科专业。经济学是北大历史上最悠久的学科之一,从1898年开始就有,经济学院是北大招收的本科生最重要的学习经济学的学院。
光华管理学院,算经济管理类,它有应用经济学。光华的教师队伍里基本是博士,而且从海外归来的比例非常高,占一半以上,包括厉以宁,张维迎等,还有很多非常优秀但是在社会上不很有名的,他们研究的都是很专的学术。光华管理学院有九个系,应用经济学系、金融系、组织管理系、市场营销系、战略管理系、会计系、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卫生经济与管理系。本科现在主要设三个专业,金融学、会计学和市场营销。
还有一个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是成立于1994年,它是一个改革的特殊产物, 1994年国内体制还不是很适合推行经济学教育,所以单独成立了一个经济研究中心,包括最近被聘为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现在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易纲,海闻,张维迎等几个人一起组织经济研究中心的工作。
③ 经济学基础学什么
经济学基础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经济学基础即经济学基本理论,经济学中其他理论都是其推导出来。在科学的经济学中,经济学基本理论就是经济学基本原理,包括经济学公理与经济学定理。
经济学基础的概念
西方经济学作为政治经济学不是科学的经济学,所以西方经济学只有经济学基本理论,没有经济学基本原理。不同的经济学范式有不同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也有不同的经济学“基本原理”。但西方现代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只有经济学基础理论而没有真正的“经济学基本原理”。
只有中国经济学、对称经济学才不但有经济学基础理论,而且有真正的、属于科学学范畴的“经济学基本原理”。范式的转换意味着原有基础理论的改变。在对称经济学范式中,西方现代经济学的两大基础理论价格理论与一般均衡理论将被彻底推翻,建立其上的一系列“定理”将被改变。
④ 学习经济学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基础
作为一个经济学类的毕业生(我专业读的金融),可以稍微给一点点建议。
首先,“最基本”的经济类数学应当包括完整的:
微积分(从极限的定义开始,一直到多重积分)。
概率论(非连续的、连续的各种概率模型、各种密度函数、概率函数、贝叶斯先验后验等等)
数理统计(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各种统计指标,期望、方差等等的推到和应用、统计模型等等)
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矩阵的应用)
个人感觉国内的教材和课程讲的最差的就是线性代数了,我上课的时候完全不知道矩阵的意义是啥,后来才明白这是跟多元函数相对应的,所以这玩意儿非常重要,将来等你学计量经济学的时候就知道用处了。
这四门课你会在大二结束之前修习完毕,因此都是最基础的课程。
接下来一些稍微进阶一点的课程,经济和金融可能略有不同,但是总体上差不多。我就以金融为例给你介绍吧。
实变函数、泛函分析、随机过程、博弈论,以及必要的例如C++/Matlab或其他编程工具的学习,此外,为了进行实证分析,R语言或者SPSS、SAS等统计分析程序最好也要掌握一门。
鉴于这些我都没学好……就不给你仔细介绍了,T-T……
⑤ 经济学专业都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
看题主最后一句问到了学经济学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觉得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现在学了经济学两年吧,讲一讲我的观点。
经济学在本科阶段的课程,基本上都是一些经济方面的理论基础,比如西方经济学的宏观和微观部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等等。有同学看到我的志愿以后跟我说,经济学不好,学的东西太宽泛了,这种学科一般在就业的时候都不吃香。
但是我在学习以后觉得这句话是错的,虽然经济学本科确实学得很广泛,但是研究生就开始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研究,并且比起那些从大一就开始专攻某个方向的学科,学得多就意味着以后就业时其实可以提供更多的方向(虽然说你不一定擅长,但最起码学过)。也会教一些比较实用的课程,比如初级会计学、博弈论、统计学等等。
你能把这些功课都学好,找工作的时候是有加分的,在工作过程中,也会获得知识的必要的帮助。对你提高工作能力,获得升职和加薪都是有益的。
希望我的答案能给你帮助。
⑥ 学经济的需要哪些数学基础具体点。
中级经济学要求对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课堂教学角度,三科加起来总共288个学时(144+72+72)大概是下限。
高级经济学及经济理论研究需要的数学基础更深更广,通常需要有些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拓扑学、随机过程、动态规划等方面的基础。而从应用研究的角度,统计分析的知识和能力当然是多多益善的。
⑦ 经济学入门基本知识有哪些
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包括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宏观 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间常常存在矛盾。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可以分为需求管理、 供给管理和 对外管理几种类型。
2. 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防止通货膨胀,减轻经济技动,实现稳定增 长而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所进行的选择, 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所作出的决策。 国家财政由政府 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 其中, 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 支付。
3. 内在稳定器是指财政政策本身具有的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它 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 在经济萧条时自动减轻其程度, 而不需要政府专门制 定政策以调节经济。 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政府的所得税、 转移支付、 农产 品的支持价格等。
4.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就是政府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财政政策的特点, 相机抉择、 主动采取的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或增加政府收入以稳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
⑧ 学习经济学需要什么学科做基础
1, 经济学不是经济管理学。经济管理学只是经济学分支学科。
2,实干家与经济学家都是不可缺少的社会成员。
相比而言经济学家难度要大些了。简单举例:在路边练个摊儿也可以成为实干家,而经济学家首先要严谨治学。可能一辈子也出不了惊世骇俗的成果来,但他们绝大多数人是甘当人梯,或者至少证明某路不通,他们是了不起的普通人。我们不能因为国内的某些家而鄙视一群人。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就算了不起的一个。
在1958年出版的《富裕社会》(The Affluent Society)一书中,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一个多星期前辞世,享年97岁)将美国穷人所遭受的公共污秽(public squalor),与他们那个新兴消费社会其他人新近享有的富足进行了对比。他写道:“开着桃木内饰、配备空调、动力转向和刹车功能的汽车出游的家庭,穿过了坑坑洼洼、垃圾遍地的城市。”今天我们中国这样的所谓新经济旧丑陋现象不也然存在?
3,公司更不能代替经济研究。耶鲁大学校长前些时候这样说:企业管理有些类军事化,而大学和研究机构更多需要说服和思考甚至是无拘无束的想象。
4,怎样学习经济学?
首先看看什么是经济学?
这个问题有很多版本,但归结起来只有一句话:
所谓经济,就是购买成本和出售价格的关系。没办法,就这么多!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有效率地用最小的购买成本获得最大的出售价格。
当前的诺贝尔获奖经济学家都通过创建某种数学模型来阐释获利本质。
不要提到数学就异样的感觉:可以先抛开不管,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了某种价值交换的诀窍,就如同发现了树上的果子,相信自己一定会找到那个数学的梯子。前提是那个果子是否足以具备想象力和吸引力。
请看经济学和分支学科:
如果要研究纯粹的经济学那就先学哲学或具备哲学思考能力。
分支学科:
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
技术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
魔鬼经济学
生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经济管理学
旅游经济学
工程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
经济学分析
教育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
房地产经济学
市场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
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资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世界经济学
法律经济学
工业技术经济学
经济学基础
古典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
经济社会学
国际经济学
网络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
有点眼花了,千万不要忘记经济学的研究根本:
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有效率地用最小的购买成本获得最大的出售价格。说不定哪天你也能创造个经济学分支。如果再建立个数学模型什么的,就可以与经济学巨擘并驾齐驱!努力啊!当代中国青年。
参考文章可以帮助你了解经济界的人们都在干什么?你肯定会发现自己的目标。
中国经济学通向诺贝尔奖之路
http://sinology.cn/Article/Class2/Class44/200409/1674.html
⑨ 怎样学好经济学
要看你学习的是什么经济系的什么专业了,学好经济和学好经济学是非常不一样的:前者务实,而后者务虚!因为经济学归根结底一门哲学,本质上人们对周围经济现象形成规律的探讨和总结,你真正学起来会接触到一些比学量子力学和宇宙论中可能认识到的更加玄乎的概念,因为它们看不到也摸不着,比如均衡,效率,边际,效用等等,他们遍布了几乎每一个经济学的分支,使得整个经济学殿堂犹如云间城堡,真正掌握它们且能熟练使用需要很高的功力,我一会儿来谈。
如果只是学的应用经济学科,如金融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世界经济等等,那就只用学好所谓的经济就可以了:首先是要不断地积累对经济运作规则的认识,这些规则大多都是人们为了维持经济系统的运转而规定的,所以要实际容易理解得多,其次是要掌握在既定市场运作规则下的数理规律,因为只有用数学公式描述出的表达才最没有歧义,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习应用经济学科的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功底;三是要熟练掌握这套规则下的各种术语,每个学科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概念堆积的产物,经济学科更是如此,这就要求学生对现实经济中的各种名词熟练掌握,做到信口撵来,否则怎么体现你专业?当然中文英文都要行。
如果你学习的是所谓的理论经济学而并非面向市场服务的应用经济学,那可能就要有点难度了,不仅需要天份还需要耐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我大致说说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相信自己。要坚持只有自己能说服自己。自己想通了的,可以信;自己想不通的或者还没有想通的,尽可以存疑,经济学学习中直觉是最重要的。第二,要学会问问题。问题要达、要浅、要重要,要有不同答案的可能性。第三,要与高人过招;没有条件,也要看高人过招。第四,要依对象而选择学习方法。对象不同,学习的方法是不应该一样的。语言、文学、艺术的学习是不同于科学的学习的。学科学需要理解。学数学、学物理、学化学,那是需要理解的。不理解这一步,就不能理解下一步。不理解,生生地背下来是没有用的,也是不可能生生地背下来的。经济学是科学,所以也必须一点一滴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学好,因为只有这样,学习经济学才是轻松愉快的
⑩ 学好经济学的条件
学好经济学的条件
一、论事客观。这条件,经济学远比其它科学困难。这是因为所有经济话题,或多或少牵涉到个人的切身利害:你可以做到像火星人那样看地球的人类吗?人民币升值对我有利,但对要转到工业去的农民不利,于是按理直说。你做得到吗?当我读到赞同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学者的言论,我的感受是他们为自己的利益说话。
二、毫无成见。这也困难。骤眼看与第一项类同,其实不是。我说的没有成见,是指在再考虑一个旧问题时,你要从零开始,彷佛一片空白,好象以前没有想过。经济学特别需要这样的处理,因为真实世界的局限变化复杂无比,讯息往往前后不同。对一个问题的看法,过些时再看,知道的局限或讯息有了转变,观点可能有别。成见是墨守成规,不愿意把新的讯息放进去再考虑,旧观点错了也不知道。
三、逻辑天生。搞科学,逻辑不通就完蛋。逻辑是可以学的:大学的哲学系有不少课程。但我认为从经济分析那方面看,逻辑的本领主要靠天生。如果一个人天生的逻辑推理有问题,怎样上课学逻辑也帮不到多少忙。数学逻辑可以学,自然科学的也可以学,但经济学的分析,局限变量太多,逻辑推理比较软性,或者说弹性比较大,天生有问题的不容易在课本中学得改进。
四、观察力强。观察力也应该是天生的。有些人有本领把平凡的现象看得很尖锐,看得很过瘾,看得很夸张。这样的本领对学经济有大助焉。我自己的儿子观察力强,但他的兴趣与经济扯不上关系。在我认识的朋友中,对经济现象的观察最敏锐的可能是刘诗昆,可惜他不从事经济学。诗昆这个人聪明,但我更欣赏的是他的观察力。跟他谈贪污,谈高楼大厦,谈冒牌货,他的观察永远是那么新奇,那么过瘾,一般人是没有想过的。
五、品味独到。品味这回事,看来又是天生的。音乐天才莫扎特是个十分粗俗的人,但品味奇高,于是重要。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作曲家的重要性比得上莫扎特。经济学呢?品味奇高的是斯密,他也于是重要,二百多年来,论重要性,还没有另一个经济学者比得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