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21经济形势为什么这么惨
2021经济形势惨淡的原因:
1、国内消费疲软。流动资金大多都沉淀在房地产市场。且据央行统计,仅2020年上半年我国居民债务规模就达82.46万亿元,负债率为82.5%。居民无钱消费。
2、CPI和PPI剪刀差过大。一般经济扩张下,上游原材料上涨必然会导致下游消费品上涨,PPI和CPI同步涨跌。但现实情况是原材料大宗商品飞速上涨,消费价格始终上不去。企业在各项成本上升的情况,无法提升价格。导致利润越来越低,企业经营困难。
3、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要求提高。随着市场的正规化,及监管越来越严格。现在市场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及服务要求越来越高。
4、行业竞争加剧。以前国民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时,大家都在做增量市场。现行经济回落,大家都在存量市场上竞争。没有新的蛋糕,新的需求被制造出来,导致行业全方位竞争愈演愈烈。
5、互联网的发展导致信息越来越透明,且行业垄断效应凸显。导致中小型企业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越来越困难。
‘贰’ 现在经济形势严俊,为什么股票连创新高
经济形势严峻,国家为提振经济而增加了货币供应,但是由于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利润低而风险大,所以较大部分资金流入股市,这样就人为的拉抬了股票价格而创造了条件,使股票上涨产生了赚钱效应,进而引诱更多各类大小资金杀入股市赚钱,这就使股市越来越火爆。同时也使股票市场的大多数股票产生了泡沫。(最近半年左右的股价大部分已经脱离了实际价值,比如不少的中小板、创业板股价上百元,而净资产和收益远远不能支撑其股价)股票价格越高泡沫越大,最后泡沫破裂,受害的还是大部分的普通跟风的投资者。
还有就是中国股市属于政策市,国家提出的什么“一带一路、互联网+、各类经济提振、自由贸易区”等等都是炒作题材。不管能否产生效益先把股价炒上去在说。从以前的炒作海狸鼠、兰花、红木,到最近几年的大蒜、生姜等生活资料,只要有利润大资金炒家是无所不用其及。特别是房地产行业,房价奇高却有很多的普通百姓买不起房。就说股市吧这波行情一过,不知道又有多少的普通投资者亏损严重,被投机者掠夺一空。
‘叁’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政府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这主要原因是
国家政权改变了,体制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要让更多的人充分的把国家这个整体融入结合起来,并且适应当时的环境以及思想观点。世界的经济并没有因为我们国家的情况而停止,他们一次一次的提醒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某些观点以他们的种种教训来缩短我们花更多的历程去摸索,并促使了少部分有经济头脑的人,影响并带动多数人从旧的思想转变成新时代的经济体想法后,才渐渐形成适合我国特色的经济形势.,他们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此要从一个经济体制不全、工业科技落后的情况下把一个世界文明大国从旧的政府改变到新的政府,这样的条件下与国际接轨,人民政府面临的经济形势当然也就十分严峻了。
‘肆’ 建国初期,经济方面面临严峻形势的原因
1、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2、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
3、多年战争的破坏。
由于八年的日本侵华战争和三年半的全国内战,中国经济损失极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三年的努力,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达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历史上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
(4)经济形势严峻为什么扩展阅读
建国初期,党面临着很多困难和严峻考验,军事上,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负隅顽抗,经济上,所继承的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际上众多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
阻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政策,此外,党也面临着因革命胜利而可能滋长的骄傲自满、享乐腐化等腐朽思想的侵蚀。
中国诞生伊始,先后经历了饥荒,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这些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上,都是一个难得的经历,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新中国快速成长,各种行业,各种人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伍’ 为何感觉现在经济形势越来越差
因为艰难的产业转型和升级过程,虽然艰难,但这道坎非迈不可,不淘汰严重产能过剩的三高产业,中国经济未来形势会更悲观。
拓展资料:
我国的经济形势是什么?
1.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上升期。2002年1—3季度,尽管受到非典的冲击,GDP增长率仍然达到了8.5%。预计4季度经济增长率会继续提高,运用月度宏观经济计量分析模型预测,全年GDP增长率可以达到8.6%。这表明从2002年开始,我国GDP增长率已经稳定在8%以上,经济运行正处于新一轮周期的上升期。
2.支柱行业增势强劲,重化工业化特征日益明显。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冶金工业和化学工业等支柱工业实现快速增长,对整个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7%。重工业增速明显快于轻工业,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8.4%,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3.9%,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4.37%,比2002年全年水平(60.95%)提高3.42个百分点。1998年以来重工业增长相对于轻工业增长有加速趋势,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提高,今年这一比重的提高幅度更大,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一轮重化工业化时期。这一轮重化工业化主要是由工业支柱产业和房地产业快速增长拉动的,与消费结构升级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市场内生机制,将成为未来10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3.投资高速增长,消费结构保持升级势头。1—3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增幅提高8.7个百分点。投资高增长,主要受重化工业化趋势和民间投资日趋活跃等因素的拉动。消费增幅受非典影响一度降低,但前三季度累计增长率达到8.6%,同比仅下降0.1个百分点,已经恢复到正常的增长水平,可以认为消费继续保持了较高水平的稳定增长。尽管有非典冲击,但消费结构升级态势比较明显,1—3季度,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6.6%,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77.5%,通信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74%,住、行等方面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
4.对外贸易增势强劲,贸易摩擦存在隐忧。1—3季度,出口同比增长32.2%,增幅提高12.9个百分点,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进口同比增长40.5%,加快23.3个百分点,因此贸易顺差比上年同期减少(净出口91亿美元,同比减少109亿美元)。分国别和地区看,对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的出口顺差持续增加;而对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的出口逆差则持续扩大。由于美欧是我国主要出口市场,顺差扩大势必加剧贸易摩擦,我国面临的反倾销压力不断加大。近年来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对美欧出口的一些产品陆续转移到中国大陆设厂,是我国对美欧顺差扩大的重要原因。
5.总量矛盾缓解,某些能源、原材料供应出现缺口。随着国内市场活跃和出口增长加快,我国总需求不足的矛盾逐步缓解。物价指数由负转正,1—3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提高0.7%;生产资料价格上升4.5%,但逐季度回稳(分别为4.6%、4.7%、4%)。电力、煤炭、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产品供给出现缺口,不少省市被迫限制用电,一些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多。目前这些产品的供给正在迅速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态势已经趋缓。总体看,物价仍然保持在低水平,需求约束普遍存在,大多数产品的市场竞争仍比较激烈。
6.粮食产量持续下降,供求关系并未逆转。据有关统计,今年粮食产量可能低于9000亿斤,也低于全年的粮食需求量。在连续几年的减产以后,当前市场粮价出现恢复性提高,但是预计粮价以及食品价格不会长时间、大幅度上涨。
7.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持续高增长,外汇储备大量增加。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20.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较年初增加了2.47万亿元,同比多增1.12万亿元。外汇储备达到3839亿美元,较年初增加975亿美元,同比多增562亿美元。
‘陆’ 我们面临空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根本原因是由经理的疫情导致对吗
空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根本原因,是供给侧结构不合理,供需错配。经济发展格局不合理。国际方面,经济全球化面临挑战。
‘柒’ 为何中国很多大城市经济非常萧条
经济情况复杂,是否真的下滑大家都不是很清楚,经济学界都有争议,很大程度是因为和过去接受信息很辛苦的状况不同,如今的问题却是信息量太大,导致接受者处理能力弱最终变成噪音,你根本无从分辨哪些是表象的哪些是内因。所以大家听到了,但判断、分析就变成了的困扰,比如看高铁、手机和某些互联网公司,好像大家都混得不错啊,北上广的房价是蹭蹭蹭向上走啊,但怎么周围的工厂都看起来不太景气呢?
经济活动好比人的心电图,一起一落的,那就是好,因为正常。从来就没有过一直向上来的经济,以前没有,未来也没有,所以落也不是绝对坏。
中国经济第一要素是看成本,成本对中国尤其重要,而现在成本优势不明显了。所谓“比较优势”,化解开来就是成本优势和独到性优势。中国经济发展至今,只有成本优势,因此成本曲线一变动,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就是大事情。但发达经济却包括了独到性优势,以独有性来创造价值。中国经济缺乏这种“别人没有又需要,恰好唯有我们有”的东西。我们只是组合性创新,原创性的创新是没有的。因此,中国经济能够有今天,完全只靠成本优势打上去,如日中天的互联网经济,有哪个是独创的,BAT还不是全从外国抄来了?高铁就不说了,德、法、日都有,但“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便宜啊。
2002年中国贸易顺差很大的时候,美国来调查过中国的成本优势,低廉的制造业成本成为这波高速增长的主要基础,因此吸引来了投资、订单以及出口增量。但是,从2002年到2015年,成本上升非常快。换句话,成本优势丢得太快,所以别说房价涨得快我不在北京跟我没有关系。
去年8月份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了《全球制造业成本变迁报告》,如果美国制造业的成本为100,那中国是96,只比美国低4个点。过去十年全球制造业成本发生惊人变迁,这是商务部网站引用的文章。
现在情况变得不同,其他一些国家许多东西反而比中国便宜。而在中国呢,首先现在网上有种言论,说工人工资升得快推高了成本,其实不然。成本高的真正问题并不在于工人工资高,而是制度成本升太高,我们的综合成本也在高速增长,很大一块不是市场供求形成的成本增长。我们的综合成本跟发达经济体靠的太近,迅速靠近。其次,在福利制度日益完善且种种客观历史原因的作用,带来的“副作用”却是企业负担比较重,这是另一种导致成本高的构成原因。此外,成本推动还有一个因素是汇率,之前是靠相关机构计算之后出价,并不是市场化行为形成的。为什么中国在从前可以靠成本优势高速增长?因为那时刚刚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进入国际比赛。工资水准当然与国际水平线比低很多,所以那时外资、订单都来了,出口驱动的成绩也出来了。如果说有什么可惜的地方,就是这条成本线上升太快了,才10多年时间,因此当年受成本优势吸引进来的订单,现在就跑走了,很正常,别把什么都当成是美帝的阴谋。
中国经济未来要靠独到性优势,说白了就是制度创新,经济转型,这个大家都懂的。
成本一上去,made in China就贵了,东西贵了一点,在一个全球化的市场里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动。因为中国还没有形成另外一个比较优势。比较优势一个是成本优势,另一个是独到性优势。你老有别人造不出来的东西,这就是独到性优势,有了这种优势,你的东西贵一点甚至贵很多也没关系。比如苹果手机,这么贵,卖得还这么好,8年时间卖掉7亿部!
这就是独到性优势,期望中国将来也会有这个优势。但现在中国经济整体而言不是靠独到性优势吃饭,中国经 济高增长靠得是made in China,制造业是我们所有行业繁荣的基础,made in China靠的是China price,你会造我也会造,但是我比你便宜。
现在的新挑战就是这个便宜优势在迅速的消失。成本优势已经不明显了,下一步怎么走?美国的制造业成本只比中国高四个点,他手里还有独到性优势,中国今后怎么跟美国竞争?
创新、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你看现在主调就是转型、创新。问题是创新、转型没有那么快。你说创新,这个话好讲,做起来可不那么容易。
中国经济增长率一下来,困难就开始浮出来了。成本、债务、过剩产能等等问题,并不是原来不存在,其实早有。当前的经济困难,以及何时能够走出困境,就是看怎么对付困难。可是现在对困难的看法不一致,有些观点希望心存侥幸,以为再放发钱就能够把困难再盖住。
比方说债务处理,给你放一笔货币盖过去,那叫债务重组。国际投行有一句话:处理金融危机、处理债务,就是剃头和理发。问题是能够理多少?债权人得同意消债。企业破产不是件可怕的事,像1999年的广国投破产事件,200多亿的总资产规模,相当于主权级别的金融机构,如果不是当年破产,那么之后重组也就不会出现了。而重组就是同意消债,这才能够解决借来钱却投错项目的本质问题,结果粤海重组成功。
现在都说经济形势严峻,可哪家重组了?是因为危机就是承认错误的过程,早认错早渡过。那什么是经济危机?就是给过去的错误重新标个价,标对了就能够过去。从前是脱离实际需求的贵,现在把价格降下来就有。危机怎么对付,就是降价。过不去的只有心理标准。
总结起来,第一,危机就是调整心态,不要老想当初老子怎么么样,不要不愿意给过去的错误重新标价。假设你开100万的车,能够挣200万,那么是可以的;但是只能挣50万的时候,还想我当初怎么样,这样就不对了。
第二,资源总是稀缺的,主要是看你愿不愿意在价格上就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美国就是调成本,敢于调价敢于给错误标正确的价格。
第三,要等政策起效,中国人在时间这个变量的上,总让人感觉很着急,是否因为调整经济经验太少,一见到7%以下就吓得不得了,总觉得不够成熟,其实有许多事情是时间最后决胜负。如果政策对了、量够了,剩下的就是时间因素。价格下调了,需求起来了,得等一等,让时间起作用,而2008年的温的政策,就明显是被某些经济学家吓坏了,是要印钞,但是不是要放这么多?其实当初就有不少人反对,后果现在显现了,你只不过把危机向后推罢了,就跟99年纳斯达克崩盘,引发小幅经济波动,但美国发钞(降息)应付过去,结果导致了后一轮的更大的经济危机,现在有种意见就是说当时就应该让它破,后面的危机才不会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