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类家庭困难学生是哪四类
政策规定,建档立卡家庭及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指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整户识别的贫困户.
农村低保家庭学生的认定,是根据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省、市政府按照当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费用确定、公布,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各地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的认定,是指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残疾学生的认定,以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为准,即残疾人证是认定残疾学生的合法凭证.
从2019年秋季开始,我市扩大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享受范围,将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以及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等四类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纳入生活补助范围。
据介绍,“两免一补”是指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含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是指在我省就读的城市区和农村(含县镇、市辖区所属农村和农垦、林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生,包括初级中学、职业初中、普通小学、完全中学初中部、九年一贯制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从2019年秋季开始,义务教育建档立卡学生,以及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等四类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也将纳入生活补助范围。
据了解,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国家基础标准为小学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每人每年1250元,按照国家基础标准50%的比例核定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即小学每生每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年625元。据测算,2019年秋季学期,我市预计2.27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将获得生活补助,资助资金为580万元,在开学2个月内将生活补助发放到位。此外,2019年春季学期,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4.39万人享受到了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补助金额2495万元。
⑵ 四类学生情况的意思是什么
四类学生一般是指四类困难学子,包括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学生、非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或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
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注册学籍的我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符合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相关规定,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建立电子信息档案,持有《扶贫手册》的学生。
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是指学生持有残疾证(经济困难残疾人家庭的学生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持有残疾人证)、家庭所在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
农村低保家庭学生,是指经民政部门认定,持有农村低保证或县级民政部门出具低保家庭证明的学生。
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是指经民政部门认定,持有农村特困救助供养证或县级民政部门出具特困救助供养证明的学生。
四类学生享受生活补助
2019年召开的河北省教育扶贫暨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上获悉,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河北省将扩大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享受范围,将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等四类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纳入生活补助范围。
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标准为国家基础标准的50%,即小学每生每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年625元。为确保四类学生享受到生活费补助政策,各级教育部门将会同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摸清底数,建立资助台账。
据悉,2019年秋季开学后,各市、县级教育部门将建档立卡学生申请名单与同级扶贫部门进行比对,及时落实资助政策。为实现精准资助、及时发放资金,我省将以建档立卡、低保家庭人口和特困供养人员为重点,让最困难的学生享受到最高档的资助,在开学2个月内将助学金发放到位。
以上内容参考:河北新闻网-四类贫困生可享助学金 惠及邯郸3331名学生
以上内容参考:河北日报-四类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将享受生活补助
⑶ 13种家庭经济困难类型是什么
摘要 13种家庭经济困难类型:
⑷ 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指什么
就是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对于付学费什么的比较困难的那种。
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这里的“学生”,指的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
第一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应着重考虑把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学生作为重点资助对象。
第二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参照同期滁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及日常消费水平,以及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情况综合进行。
第三条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设置为一般困难、困难和特殊困难等三档。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学校在向新生寄送录取通知书时,应同时寄送《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在每学年结束之前,应向在校学生发送《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需要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及在校学生要如实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以证明其家庭经济状况。已被所在学校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再次申请认定时,如家庭经济状况无显着变化,可只提交《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不再提交《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学生在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时,必须提交家庭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予以确认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⑸ 什么是非四类家庭
非四类家庭是指:除贫困户家庭、军人军属家庭、未成年人家庭、以及残疾人家庭之外的家庭成员构成。
⑹ 不属于寄宿制中非四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体原因是怎么填
技术制中非四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体原因是怎么填写的呢?把把自己的实际的原因贴写清楚就行了,国家和上级领导会给予你充分的考虑的呀。
⑺ 13种家庭经济困难类型是什么
13种家庭经济困难类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
1、城镇和农村最低保障家庭子女;
2、农村低收入纯农户家庭子女;
3、特困职工家庭子女;
4、孤残学生;
5、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警察子女;
6、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7、家庭遭遇突发性、不可抗力变故,造成人身或财产的重大损失的困难学生。
(7)什么叫非四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扩展阅读:
家庭经济困难类型界定标准:
参照市民平均消费水平,贫困生的界定标准暂定为:
1、本人月平均生活费、家庭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平时生活节俭,完成学业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
2、家庭所在地处边远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或父母下岗无固定经济来源,以及残疾学生、单亲、父母离异(低收入家庭)的学生;
3、少数民族学生,及少数本人虽未主动申请但家庭确实贫困,且有相关证明情况属实的学生,可列为贫困生。
除符合以上条件外,还具备以下条件的,如烈士子女、孤儿、父母患有严重疾病或残疾(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以及特殊困难家庭,家庭持有《特困证》、《社会扶助证》、《最低生活保障证》及本人月平均生活费与家庭人均收入在200元以下,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列为特困生。
⑻ 怎么样才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参考)
第一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应着重考虑把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学生作为重点资助对象。
第二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参照同期滁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及日常消费水平,以及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情况综合进行。
第三条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设置为一般困难、困难和特殊困难等三档。
(一)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可认定为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
1.家在农村,生活以农业为主,且家庭经济收入明显偏低的;
2.父母一方下岗(失业)且家庭经济收入明显偏低的;
3.家庭成员中有两个及以上正接受非义务教育且家庭经济收入偏低的;
4.家庭遭遇不可抗力或自然灾害,遭受一定损失的;
5.其他情况导致家庭经济暂时困难的。
(二)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可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1.父母双方下岗(失业)且无固定经济来源的;
2.单亲或父母有残疾或父母年事已高,家庭缺乏劳动力,家庭无固定生活来源的;
3.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条件差,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的;
4.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者;
5.其他情况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特困生):
1.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
2.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家庭又无固定经济来源的;
3.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财产损失严重,或其本人突遭不幸(如突发严重疾病或严重意外事故)超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
4.家庭被当地政府列为特困户或重点优抚对象的;
5.其他无经济来源支持正常学习的。
第四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
1.有经常吸烟或酗酒等不良习气者;
2.节假日经常自费外出旅游者;
3.无故在公寓外租房住宿者;
4.经常出入营业性网吧者;
5.自购高档电子产品者;
6.有其他高消费行为或奢侈消费行为者;
7.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中弄虚作假者。
8.由于家庭建房、购房、经商、投资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暂时困难者;
第五条特殊困难学生、困难学生和一般困难学生总数原则上不设比例,根据每年实际情况,依据量化民主评议分数由高到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