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包括哪些区县
初步构想:“1小时经济圈”由23个区县组成。
包括:主城9区、长寿、合川、涪陵、永川、江津、万盛、璧山、綦江、荣昌、南川、大足、潼南、铜梁、武隆
B. 万盛区属于重庆什么区
万盛区属于重庆市綦江区。2011年10月27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重庆市万盛区和綦江县,设立重庆市綦江区。万盛经开区,行政区划属于綦江区。万盛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由市委、市政府直接管理,履行相应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及干部管理职能。万盛经开区范围内的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武装工作,由綦江区统一管理。
万盛区,也称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重庆南部,是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属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距重庆主城仅1小时车程,经度为105.91,纬度为29.38,西连綦江区,东接南川区,北靠巴南区,南临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地处渝黔边界,距重庆主城89公里,幅员面积566平方公里,辖8镇2街,常住人口27万。
C. 重庆建设一小时经济圈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二、明确建设“一小时经济圈”的主要目标
(一)基本要求。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宝贵机遇,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努力把“一小时经济圈”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核心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主要载体和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平台。 ——坚持“加快”、“率先”和“统筹协调”发展,加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引领,以超常规的发展思路、发展政策、体制机制和工作力度,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坚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构筑“一圈”带“两翼”新格局,提高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惠民,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目标。“一小时经济圈”要提前五年即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带动全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在2005年基础上翻三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常住人口达到2200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80%。主要经济社会发展人均指标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十一五”期间,“一小时经济圈”在全市要努力做到“四个领先”: ——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领先。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到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200美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比“十五”期末下降20%和13%。 ——城市核心竞争力领先。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5年,全社会R
D.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包含那23 个区县
我市构建城际铁路网的构想已浮出水面,这一工程将由开投集团主持实施。黄奇帆介绍,依照国家规划,到2015年,以重庆主城区为中心,将有8条高等级复线铁路辐射周边的四川、贵州、山西、湖北、湖南,这些国家主干铁路将途经我市一小时经济圈内的绝大部分区县,但这些区县之间尚缺乏高速铁路相连。黄奇帆说,我市拟与铁道部合作,将重庆境内辐射四方的“八爪鱼”状铁路变成“蜘蛛网”,即在各铁路主干线之间修建铁路,把8条干线串起来,形成环状城际铁路网,并开通短途、高密度的城际列车,让一小时经济圈内乘火车实现“公交化”。此外,即将动工的渝万城际铁路将把一小时经济圈铁路网和渝东北连为一体。据悉,“一小时经济圈”是指以主城为核心,在交通1小时可通达的范围内,由23个区县组成,包括:主城9区、长寿、合川、涪陵、永川、江津、万盛、璧山、綦江、荣昌、南川、大足、潼南、铜梁、武隆。
E. 重庆43个区县有哪些
重庆市目前共有40个区县。
一小时经济圈:主要包括主城九区(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渝北区、巴南区、北碚区),以及永川区、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双桥区、万盛区、南川区、荣昌县、大足县、璧山县、铜梁县、潼南县、綦江县(共23个区县)。
渝东北翼:万州区、开县、云阳县、梁平县、垫江县、忠县、丰都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共11个区县)。
渝东南翼:黔江区、武隆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共6个区县)。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重庆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发祥地,“火锅”、“吊脚楼”等影响深远;在文字记载的3000余年中,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
重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高校68所,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两江新区、渝新欧国际铁路、西部(重庆)科学城等战略项目。
F.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含哪些区县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指重庆市以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等主城9区为核心,一小时交通范围内所覆盖的21个区县(潼南、合川、铜梁、大足、荣昌、永川、双桥、璧山、江津、綦江、万盛、南川、涪陵、长寿等)。是重庆将来首要发展的地区。
1.强区强县都在一小时经济圈内
生产要素聚集,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重庆的强区强县,集中在80KM的圈层内,80KM这是空间半径,也是通勤距离,换算成时间,就是很多城市都流行的“一小时经济圈”。
一个小时的通勤距离内,基本上汇集了城市的大部分生产活动,它也是很多上班族所能接受的最大出行半径,是城市的边界。
重庆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是方方正正的,而是沿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呈狭长的块状延伸。这导致渝东北和渝东南与主城区的连接十分不便,处在主城辐射范围外。
直辖后重庆就围绕这种地形结构和发展格局,将全市分为三大区域,分别是都市经济发达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
具体来看,都市经济发达圈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也即主城9区。
渝西经济走廊包括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和荣昌区,也即环主城10区;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包括渝东北和东南的剩余19个区县。
这个分法反映的重庆经济空间分布很明确,主城9区的辐射范围,更多面向渝西,所以会推出渝西经济走廊的概念。
虽然渝西和川东一度被视作成渝城市群的塌陷地带,但与渝东北和东南相比优势还是很明显,比如这两天有报道提到,荣昌区工业运行位列重庆第一。
2.一小时经济圈聚集近八成GDP
2006年重庆就提出了“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一圈”是一小时经济圈,也是人口和经济最集中的地方,统计年鉴上,也增加了一小时经济圈的数据统计。
具体范围包括主城9区,以及环主城的永川、江津、合川等12个区县。如果按传统的分法,就是都市经济发达圈,加上渝西经济走廊,再加上涪陵区和长寿区。
两翼分别是渝东北翼(11个区县)和渝东南翼(6个区县)。
2006年“一圈”和“两翼”的人均GDP比值为2.5比1,而彼时确定的目标是,通过一圈带两翼,2020年形成1个特大城市、5个大城市、7个中等城市、若干小城市的城市体系。
2013年重庆调整规划,将“一圈两翼”三大区,拆分为五大功能区,不过不管分法怎么变,一小时经济圈都是核心,圈内外的重庆完全是两个世界。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汇聚了1962.66万常住人口,占全市的64.38%;2016年的生产总值为13553.08亿,占全市的比例为77.18%。
在一小时经济圈内,其实还可以以主城为界,分成两个小圈层。主城9区以全市四分之一的常住人口,贡献了接近一半的GDP。2017年渝中、渝北和九龙坡的生产总值都破千亿。
G. 重庆一小时都市圈包含哪些地方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指重庆市以主城9区为核心,一小时交通范围内所覆盖的21个区县,包括潼南、合川、铜梁、大足、涪陵、长寿等区县,是重庆将来首要发展的地区。北重庆东部新城区,一座距离重庆核心城区最近的发展新区。随着渝武高速巨梁沱互通的通车,将再次拉近主城到此的距离,拉升东部新城的城市价值。重庆再向北,大都市区发展再次提速,重庆迎来三环时代。北新•御龙湾,正居其中心,成为重庆向北、大都市区发展、三环建设等多重利好之下的首选居住区。北重庆正处于价值爆发的前夜,投资北新·御龙湾正当时。
H. 重庆有哪九大区
重庆行政区划
一圈两翼
重庆市目前共有40个区县
主城九区:渝中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南岸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巴南区、渝北区、北碚区
一小时经济圈圈:主要包括主城九区,以及永川区、江津区、合川区、双桥区、万盛区、南川区、涪陵区、长寿区、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綦江县(共23个区县
)
渝东北翼:万州区、城口县、巫溪县、巫山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梁平县、忠县
、垫江县、丰都县(共11个区县)
渝东南翼:黔江区、秀山县、酉阳县、石柱县、彭水县、武隆县(共6个区县)
I. 离重庆主城一小时以内的区县
离重庆主城一小时以内的区县为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潼南区、铜梁区、荣昌区、璧山区,以上都是属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区县。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以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等主城9区为核心,一小时交通范围内所覆盖的21个区县。是重庆将来首要发展的地区。
按照基础条件较好、道路交通便捷、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水平接近的原则,将距内环高速公路一小时车程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区县,纳入一小时经济圈。
(9)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哪些不是扩展阅读:
重庆1997年直辖后,确定了都市发达经济区、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三大经济发展区”,后来又划分了主城、渝西、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四大经济板块”。为了使重庆尽快发展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重庆决策层今年再次调整战略,确立了“一小时经济圈”和渝东北、渝东南“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并集中力量建设“一小时经济圈”。
根据规划,“一圈”要提前5年即到2015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带动全市在西部地区提前3年率先实现小康;到2020年,“一小时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在2005年基础上翻三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常住人口达到2200万,城镇化率提高到80%;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