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宏观经济学里的投资和个人购买股票或债券有什么区别
美股研究社指出: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是指资本支出,购买资产用于生产,例如土地、厂房、设备等这些都是属于资产,还有商标、专利这些无形资产。而普通人说的投资,可能只是购买股票、债券等以取得财产性收入。
一般认为,宏观经济学上的投资能形成实际支出,创造需求和财富;而我们普通人的投资,在经济学家眼中只是各种资产之间的转换(例如现金、存款换成股票),不创造财富,即不计入GDP,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中介或经纪收取的服务费才计入GDP。
❷ 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有哪些
生活经济学现象一: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大意是说:我们的生活习惯从节俭变成奢侈很容易,但是从奢侈变成节俭却很难。
这句话流传至今,也成为了教育大家遵守勤俭持家优良传统的箴言,同时这句话也反映了人们的一个消费特点,就是当人们养成一种消费习惯之后就很难改变和逆转,当人们收入提高能够增加消费投入的时候便会很容易变得奢侈,但是当人们收入减少需要降低消费标准的时候却很难适应。从经济学角度考虑,这种消费习惯,被称之为“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是美国着名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的,他的主要观点是“人的消费习惯养成之后具有不可逆转性,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以向下调整,在短时期内表现最为明显,消费的习惯效应较大,养成奢侈的消费习惯后,很难随着收入水平的降低而立即做出适合的消费习惯调整”。例如,当有的人住惯了豪华奢侈的大房子后,再让其搬到小房子里蜗居,他就会很难适应;有人过惯了大鱼大肉的生活,若是再让他回到那种粗茶淡饭的日子,他就很难接受。
“棘轮效应”也是一种人性的表现,人生而有欲,适当的欲望有利于促进人奋发向上,但是凡事要有度,过度奢侈就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是不可取的
生活经济学现象二:
很多女孩觉得不能委屈自己,把自己的“机会成本”定的过高,总觉得能找一个要比自己各方面都优秀的。自己3分要找5分的,5分要找7分的,可是,优秀的人往往是少数的。自己不想努力但又想找个高质量男孩,找不到,又不想将就自己与差不多或条件更差的人在一起,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那只有单着呢!很多男孩单身更多是由于自身条件不太好,也不愿委屈自己,认为自己不断努力会提高自己的“机会成本”,找到一个更让自己满意的。这样,单身男女就慢慢多了。
而经济学中也有一个“机会成本”原理。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简单来说,在我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另一种东西时,“机会成本”就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那个最大的损失。
❸ 身边的哪些事情属于经济学现象分条列出来
经济学现象的几个例子:
1、打折商品、超市店庆等总是有很多消费者来消费;一个是跟风现象,一个是爱占小便宜心理;
2、房价越往上涨购买人数越多;这是人们对房价的心理预期导致的;
3、国债总是很快就销售一空;因为国债风险小;
4、学校周围的商铺、小贩很多;学校附近对物品的需求大;
5、两三千的手机用户多,五六千的手机用户少;价格越低,需求越大。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1-03-1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❹ 宏观经济学,请问新产消费品为什么不计入GDP,而是消费品销售额计入GDP
GDP是一段时间的实际产出量的变动,所以是消费品的消费额能计入C而不是新产消费品,同理,计入I的也是这段时间产出量的变动
❺ 哪些社会现象或人的行为不能用经济学解释
经济学的结论都是有假设前提的,而这些前提在现实中并不能完全满足。
所以严格来说,没有什么现象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
举个例子,经济学我们说的比较多的行为经济学、心理经济学等其实都是关于人的,那么自然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情况出现,可能在我身上符合,但是在你身上不符合,而且我们留意一下很多的理论依据都是有前提因素设置,前提是在什么情况下才符合条件,例如理乍得塞勒提出的行为经济,提出非理性以及有限理性,不可能在所有情景下都是理智的,但是有时候某些事是理智的,比如说买面包,你会选择在平时时间没有优惠的情况下或者晚上10点后买二送一的情况下购买?也值得我们思考
❻ 请教经济学的几个问题
一.
4.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5.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指投资量变化数与国民收入变化数的比率,它表明投资的变动将会引起国民收入若干倍的变动.
6.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指一个相对平面的市场上,由于供应、需求有新的增加,导致部分资金从原来的预支中挤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
二.
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三.
如果社会已是充分就业,为了保持充分就业水平的国民收入不变,增加私人部门的投资,可采用扩大货币供给和增加税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组合。前者可使 LM向右移动,导致利率r下降,以增加私人部门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的投资支出和国民收入,为了抵消国民收入增加超过潜力在国民收入的状况,政府应配合以增加税收的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因为当增加税收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从而消费支出相应减少,这使IS曲线左移,使总需求下降,从而使国民收入水平下降。政府税收增加的幅度以国民收入正好回到潜在的国民收入为限。图中Y1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使LM1移至LM2,利率由r1降至r2,与此同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1左移至IS2,国民收入维持在Y1水平。在上述行为中,私人投资增加了,而私人消费部门相应下降了。
四.
(1)根据MC=MR=P
MC=dSTC/dQ=0.3Q2-4Q+15=55=P
解得Q=20
利润=TR-STC=55*20-(0. 1*203-2*202+15*20+10)=790
(2)停业点为AVC的最低点
AVC=TVC/Q=0. 1Q2-2Q+15
当Q=10时AVC最小且AVC=5
所以价格下降至5时厂商必须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