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日本的泡沫经济是如何破碎的

日本的泡沫经济是如何破碎的

发布时间:2022-08-16 05:41:38

Ⅰ 日本泡沫经济发展始末是什么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当时美元汇率过高而造成大量贸易赤字,为此陷入困境的美国与其他四国发表共同声明,宣布介入汇率市场。

此后,日元迅速升值。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20日元。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账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1)日本的泡沫经济是如何破碎的扩展阅读:

日元升值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和破灭的主要原因并非日元升值,而是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在日元升值过程中的失误,尤其是1986-1989年货币政策的三次重大失误

日本泡沫经济发生于1985-1990年,当时日本正处在改变增长模式、转变发展战略、开放国内市场、融入国际社会的初期。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毫无疑问,日本泡沫经济生成和破灭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制度、结构和政策等,但回到其定义,泡沫经济是指大量过剩资金追逐相对稀缺的投资机会而造成的资产价格膨胀,因此这个故事将主要在宏观经济层面展开。

Ⅱ 日本当年怎么刺破房价泡沫的

首先日本政府是主动通过连续加息刺破房地产泡沫的,后果是房地产崩溃,稳定了汇率。股市一年就已经到顶。个人觉得主动总比被动好。

我们不能因为其结果让日本陷入所谓的失落的多少年,就说日本上了广场协议的当,自废武功。如果站在当时的历史时点上,这是不是就是最优选择,或说最不坏的选择?如果选则其他方式,结果会不会更差?

Ⅲ 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的始末

日本在70年代-80年代时 经济急剧腾飞和目前的中国很相似 日本也是利用国家财富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这带来工作也带来了财富 但是到了80年代日本的基本设施建设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但是日本政府依然大举国债 来疯狂的建设基础设施 另一方面房地产也开始兴起 日本人对土地的疯狂甚至超过了中国大量炒作使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经济出现 假繁荣经济也开始产生 但是给日本带来致命性的还是美国强迫日本签订的“广岛协议”迫使日本对外出口出现锐减 失业率居高不下 日本政府为了解决就业又大举国债继续建设基础设施 但是这使得日本政府财政及其恶化 也使得日本经济开始下滑进而崩溃 到90年代时已经基本崩溃 加上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更是让日本经济复苏吃力 这次的金融危机机会要了日本的命了 呵呵 (一个一个字的打好累啊)

Ⅳ 日本泡沫经济发展始末是什么

日本泡沫经济发展始末:

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间的4年零3个月的时期。这是日本战后仅次于60年代后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这次经济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

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情况

1989年,日本政府感受到了压力,日本银行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银行五次上调中央银行贴现率从2.5%至 6%.同时,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机构控制不动产贷款,日本银行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大幅削减贷款,到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对不动产业的贷款。

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场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跌幅达40%以上,股价暴跌几乎使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

紧跟其后,日本地价也开始剧烈下跌,跌幅超过46%,房地产市场泡沫随之破灭。货币政策突然收缩,中央银行刻意挑破泡沫,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三次失误。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

Ⅳ 经济泡沫是怎样破裂的

经济泡沫是一系列资产 (尤其是虚拟资本) 价格膨胀,即在一个连续过程中大幅度上涨,使其市场价格远远超过了它实际代表的价值,形成虚假繁荣和含有过多“泡沫” 的经济总量。就一国的国民总资产来说,一般可区分为有形资产 (包括土地)和金融资产两个部分。在当今的资产市场上,最大量买卖的上市资产集中在股票和房地产上,因此,资产价格膨胀特别表现在股票和房地产上。产生经济泡沫的两个主要原因是: ①投机成为一种潮流,在它的推动下,资产价格持续上升; ②资产具有过度的、异常的评价收益。这种过高的评价收益使资产的市场价格远远脱离了它实际代表的价值即经济的真实基础。不论是就某一个具体的资产而言,还是就一国的资产总和而言,这一市场价格超过其真实经济基础的缺口部分具有魔术般的虚假性质,但终究会破裂,就是泡沫所在。1993年日本经济企划厅编制的经济白皮书中用理论价格来表示 “真实经济基础”。理论价格通过 “收益还原模型” 计算得出,这一模型所含的变量有期待收益、利息率和风险补偿。如果资产的市场价格大幅度超出理论价格而上涨,就形成了经济泡沫。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1-1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Ⅵ 日本地产泡沫是如何消除的

日本至今都还没有走出20余年前那场房地产泡沫的阴影。今天我们在此做一个总结以期真实地还原当年的那段疯狂。虽然中国目前不可能发生那样的情况,但人类的贪婪所导致的“市场的均衡是短暂的”这一点是一致的。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特征:2007年底,六大城市土地价格仅相当于1991年高点的27.7%。绝对价格也只相当于25年前,也即1982年的水平; 三、房地产泡沫期间的调控政策 在泡沫期间,日本政府主要从土地政策和货币政策两个方向进行调控。土地政策调控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助长了房价的上涨。货币政策中的利率政策和不动产贷款总量控制政策效果显着。1、土地政策 日本政府1987年开始意识到房地产泡沫的问题,开始有意识的通过土地政策来抑制土地价格上涨。如下图所示:到1991年为止,主要出台了六个方面的政策。这些政策总体是非常失败的。 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包括调整利息和控制贷款两个方面:提高利息:在日本房地产泡沫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里,银行基准利率都维持在2.5%的超低水平,直到1989年5月,日本银行开始加息。此后的15个月内,日本银行连续5次加息,将基准利率提高到6%; 控制贷款:在加息的同时,1990年3月大藏省推出了不动产贷款总量控制政策,即规定银行对不动产贷款时,增长率不能超过其贷款总量增长率。 四、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从表面上来看,在直接融资缩减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突然刚性收缩,企业破产猛然增加,导致内外融资环境恶化,导致土地的有效需求减少;而企业破产增加,企业前期购买土地量的72%左右被迫出售而重回市场,导致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发生扭转,不断减少的货币去追逐猛然增加的土地,土地价格因而下降。金融加速器的逆作用加剧了土地价格下降。这是房地产泡沫破灭的直接原因。更深层次来看,与前两次价格暴涨不同,1986-1991年的这轮价格暴涨缺乏住宅基本需求的支撑:土地价格的上涨离不开居民的基本住宅需求,这取决于人口数量、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的区域结构。但是到1992年,这些因素已无法支撑高涨的土地价格。1、直接原因: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关系发生逆转 (1)初始原因:内外融资环境极度恶化,企业在1991年的土地购买量缩减64% 股市下滑,1990年后,直接融资额按50%的速度缩减; 不动产贷款总量限制政策导致银行贷款同比缩减85%,由9.5万亿日元降至1.4万亿日元; 1991年,破产企业增加,破产企业负债总额增长5.7倍,由1.2万亿日元升至8万亿日元; 外部融资(新增不动产贷款+直接融资)与倒闭企业负债总额的差额由1989年的35.2万亿日元,下降到1991年的0.8万亿日元,到1992年变成了-1.6万亿日元。企业所面临的恶劣的内外融资环境不言而喻。控制贷款政策效果非常显着,房地产贷款增长率由1989年的30.3%,突然下降到1990年底的3.5%,成为了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诱导因素之一。 由于内外融资环境极度恶化,企业购买土地的能力和积极性显着下降:1990年日本非金融法人企业购买了12.43万亿日元的土地,但1991年的土地购买额仅4.46万亿日元,同比缩减64%。企业购买量占居民土地出售量的比重由70%下降到45%。(2)决定性因素:被作为资产保有而囤积的土地在短期内进入市场 企业由土地的净买入方转变为土地的净卖出方,成为了捅破房地产泡沫的决定性因素。股票和土地的担保价值随着两者的价格下降而下降。这导致企业净值下降,企业被迫提前偿还贷款; 企业被迫出让股票,土地等资产以避免破产,与此同时大量的破产企业之前所抵押的土地,被银行强制性变现。而金融加速器机制加速了这一进程; 前期被企业大量囤积的土地被迫投放市场。如下图所示:从1993年企业由土地的净买入方变成了净卖出方,到1998年,日本企业将占1985-1992年购入土地额的55%,购入土地面积的72%。 五、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政府采取的政策 1、泡沫的代价 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破灭,日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根据瑞穗证券的数据统计,1992-2004年:日本企业和银行处理泡沫经济的成本约208万亿日元,年均处理成本占GDP的比重高达3.5%。日本的实质年均GDP增长率不足0.3%; 日本法人企业经常利润累计374.4万亿日元,特别损益-特别利润累计111.3万亿日元,扣除有关税收后净利润70万亿日元,年均5.4万亿日元,年均销售净利润仅率0.4%; 日本银行累计利润86.4万亿日元,坏账处理损失累计额96.4万亿日元,净损失10万亿日元。 2、泡沫破灭后日本政府采取的外汇政策 如下图所示,泡沫破灭之后,日元继续升值,1995年4月底达到最高点84.3日元兑1美元。与之相对应的是,日元计价的出口额同比下降。日本经济增长几乎停滞。1995年,日美之间签订了反广场协议,允许日本政府干预日元汇率。此后日元加速贬值,日本出口(日元计价)逐渐恢复,对于扭转日本经济衰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六、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启示 1、中国房地产不会发生日本式的泡沫 中国房地产不会发生日本式的泡沫,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城市化进程”。85年,日本房地产价格开始上涨的时候,其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76.7%,城市化进程已经接近尾声;而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45%,城市化进程正在处于加速阶段。(详请请参阅2008年7月18日的《中国当代房地产研究专题之一—城市化、人口流动与房价》)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房价,尤其是核心城市房价总体会快速上涨。这正是日本当年“土地神话”的原因。因此,当年日本在城市化进程尾声的房价大幅上涨是极其不正常的,其泡沫的破灭只是时间的问题。截止到2006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房价涨幅总体并没有显着超越35个重点城市的平均涨幅。从城市化规律来看,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城市化率还未突破50%,城市化总人口的流动还主要是以从农村进入大城市为主,人口流动从小城市进入大城市为主的阶段(城市化率突破50%)还没到来,因而城市间房价涨幅差异不是十分显着。 我们认为,中国城市化总体每年还将继续快速提高;农村进入城市为主导阶段即将结束,未来人口流动将依次进入以小城市进入大城市为主导阶段、以大城市郊区化为主导阶段和以都市圈为主导阶段;按照城市化的国际规律,我们认为未来三大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尤其是这些核心城市郊区的房价相对会有更大的潜力。因此中国城市的房价总体是处于上涨过程中的,紧缩性政策导致的房价回调只能是短期的。2、本币升值并不一定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 在很多人的理解里,日本当年的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和日元升值有着紧密的关联。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从国际比较来看,85年“广场协议”后,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均对美元升值,1988年与1985年相比,主要货币的升值幅度分别为:德国马克70.5%,法国法郎50.8%,意大利里拉46.7%,英国英镑37.2%,加拿大元近11%。比较来看,日元的升值幅度最大,达86.1%。而这些国家并没有发生像日本那样严重的泡沫经济。这说明,“广场协议”与日本的泡沫经济并无必然联系。可以说,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根源在其内部。就中国来看,现在人民币依然在而且还会继续升值,而股票和房地产却早已下跌。因此,本币升值并不一定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本币升值也只是为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提供了充裕资金的可能,房地产价格的最终上涨还需要市场一致预期上涨这一重要条件。所谓的“升值不止,行情不断”更是表面的片面之言。3、市场的均衡是短暂的顶 点 财 经 人是理性的,更是贪婪的。当市场的均衡一旦被打破,若没有有效的调控措施,市场会加速上涨或下跌:日本当年,人们形成了土地上涨的预期,市场的参与者都在疯狂地追逐着土地:银行的行为扭曲了;企业的行为扭曲了;值得一提的是,普通民众的行为也发生了极大的扭曲:当年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上涨,日本民众为了逐利,不惜压缩消费甚至节衣缩食以将资金投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压缩消费的一个结果就是:86年日本的CPI居然还出现了负数; 日本当年泡沫捅破之后,市场的参与者也都在疯狂了抛售土地,引致了市场巨幅的惨重下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虽然不会发生日本当年那样的情况,但就市场的均衡而言,确有几分神似:前年和去年上半年,市场的参与者忽然都一致看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前景,居民在囤房,地产公司在囤地。市场的均衡被打破,房价猛烈上涨; 而今,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下,市场的参与者都预期房价要调整,开发商在降价,居民在观望。市场的均衡同样被打破。房价已经在开始下降。但市场预期房价还将不断下降。而政府认为还需要继续宏观调控,还没出手。

Ⅶ 当年,日本的泡沫经济是怎样被摧毁的

经济倒退的本质是资产被掠夺,而不是房价下跌。且听我解释如何被掠夺,我简单说个模型,关于资产,房产、汇率与外汇问题。
一个国家经济GDP就是资产,比如有一万亿,就是资产了。
GDP的资产要增加,两种途径,一个是自身国内工业经济的发展,生产的东西和消费的东西多了,比如多了养猪场、养牛场,但是又卖完了,生产和消费消化得快,人民吃得肉自然也多了,经济也就富裕和幸福了。
但是国家自身发展,生产和消费循环太慢,便开始做国际贸易,加大循环速度,自己卖的多了,买的也多,家国自然更富裕,人命自然更幸福,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
但是这时候问题来了,有些人把生产和消费的目光不再放在吃得,而是放在了房子,结果问题来了,房子又不是拿来吃得消费一次怎么继续消费啊?简单,拆了又建,给一点补贴让他们重新买就好了,GDP好像也高了,但是此时水分就太多了。
不过此时也就是泡沫而已,经济有怎么会被摧毁呢?我先前说了是被掠夺,记住了。
别忘了我们做了国际贸易,如果此时有外国资产大量涌入投资此地房产呢?那么是不是GDP也高了,房价也高了?是的
那么国家的肥水被谁赚了?别人,没错,不过此时钱还在自己国家,似乎不影响。
这时候问题来了,外汇问题出来了,外汇其实是一种负债,这点要记住,会计准则是如此没错,加入美联储来一次大降息,外国人决定抽走本国所有货币怎么办呢?要明白如果外国人当初外汇兑换率是1:1进来,也就是向外面借了1块钱,自己也卖出1块钱,但是外国人赚了不知一块钱,他有10块,你有10块的没有兑换吗?这就是大洗劫开始了,没有10块钱美元兑换外国人的钱,就要向美国人借钱,但是美联储能降息,也能让汇率提高到100:1甚至10000:1,那么自己国内的资产就是这样拿去换了美元,外贸赚的甚至国内赚的都给了美国。
国内企业因为汇率问题无法继续经营,倒闭,至此,国家倒退

Ⅷ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直接影响这日本经济的发展,每个国家都有个经济崩溃的轮回,每隔几年就会面临一次经济倒退的危机。
2.日本国家资源少,而且由于环境因素,灾难频繁,最近的地震你也见到了。
3.日本国际形象由于1.2战影响严重,许多国家的公民逐渐杜绝日本。
4.日本经济制度国有成分太少,难以稳定,只要发生重要大事,就要面临这不稳定的经济危机。
望采纳

Ⅸ 1989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始末

1985年9月,美国、联邦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五国财长签订了“广场协议”,决定同意美元贬值。为刺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

美元贬值(大量增发美元)后,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更加刺激了房价的上涨。受房价骤涨的诱惑,许多日本人开始失去耐心。他们发现炒股票和炒房地产来钱更快,于是纷纷拿出银行的积蓄进行投机。

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已飙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当时,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

一般工薪阶层即使花费毕生储蓄也无力在大城市买下一套住宅,能买得起住宅的只有亿万富翁和极少数大公司的高管。

1991年后,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个人纷纷破产,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

从后果上看,20世纪90年代破灭的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一次。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直接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受此影响,日本迎来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陷入了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即使到现在,日本经济也未能彻底走出阴影。

人们常称这次房地产泡沫是“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把20世纪90年代视为日本“失去的十年”。

(9)日本的泡沫经济是如何破碎的扩展阅读

原因

1、日本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

在日本历史上,1985年是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日本发生了许多足以影响日本历史、改变日本命运的大事。

战后,日本的经济和金融都有着浓厚的“封闭”和“管制”色彩。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了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这一进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揭开了日本经济、金融全面自由化、国际化的序幕。

2、日本政治国际化进程加速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而日美关系将成为“政治大国”的基石。在1985年的“广场会议”和1986年的“卢浮宫会议”中,日本均成为美国最坚定的盟友。

3、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从1980年起,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1985年的日本《经济白皮书》指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1985年的日本,同时面临着三个重大的战略转变:由“管制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转变;由“外需主导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变。如此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集中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可能使宏观政策失去回旋的空间。

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国内政策协调与国际政策协调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时,宏观政策的权衡、选择和调整会变得非常困难,可能会因失去平衡而出现严重失误。

Ⅹ 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原因:

日本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

为什么日本政府长期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再一次回到日本泡沫经济的起点--1985年。在日本历史上,1985年是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日本发生了许多足以影响日本历史、改变日本命运的大事。

战后,日本的经济和金融都有着浓厚的“封闭”和“管制”色彩。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了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这一进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揭开了日本经济、金融全面自由化、国际化的序幕。

日本政治国际化进程加速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而日美关系将成为“政治大国”的基石。在1985年的“广场会议”和1986年的“卢浮宫会议”中,日本均成为美国最坚定的盟友。

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从1980年起,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1985年的日本《经济白皮书》指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直接原因:

是日本宏观政策的失误。根本原因是日本投资循环经过一圈虚拟经济后,没有衍生更多的微利微本新行业,反专于一个不断吹大的泡沫行业。广场协议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10)日本的泡沫经济是如何破碎的扩展阅读:

判断方法

如何辨别何为泡沫,何为正常的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在判断出现差错,出台了错误政策的情况下,哪个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造成的危害大?对于这个问题速水优认为:“实际上,在泡沫扩大的过程中,是否是泡沫的判断真的是非常的困难。其中的一个理由是,我们无法否定这是经济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可能性。

比方说,在当时东京地价暴涨时,人们所举的一个在当时很难分辨的,似乎理所当然的理由是:东京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的提升。

必然的,中央银行总是面对着两个不同的风险,……一个是,在经济正要获得飞跃性的发展时,如果错误地采取紧缩政策,就可能剥夺一个大好的成长机会;另一个是,把只不过是虚幻的生产效率的提高误以为是真实的,放任泡沫的扩大。

中央银行在进行政策判断时,不能光注意哪个风险的概率高,还要关注在政策判断出现失误的情况下,哪个造成的社会经济成本高这一问题的评价。泡沫经济时期的经验显示了.

对于把只不过是虚幻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当成是真实的这一错误,从长远来看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沉重打击这一点,当时的日本银行的认识是不足的。”

在速水优看来,放任泡沫的扩大所造成的损失,远比错误地采取紧缩政策而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要大。事实也确实如此。进入80年代后,支撑日本战后30多年高速发展的政治经济体制都渐渐地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了,而这时出现的日元升值在客观上加剧了这一点。

日本当时应利用这一危机进行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是当时的政策制定者却只顾眼前的经济繁荣,从而放任泡沫经济的形成与扩大。结果该改革的没改革,该调整的没调整,不仅白白浪费了4、5年的大好时光,而且给以后的经济体制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阅读全文

与日本的泡沫经济是如何破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内部情节重复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212
全球经济衰退应该如何避免大萧条 浏览:243
概括宋代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 浏览:143
事业单位社保交费比例是多少 浏览:935
健康码上的时间倒计时是什么意思 浏览:777
猴人牛年干什么事业最合适 浏览:424
婚姻没味怎么挽回 浏览:936
fate的起源故事在哪里看 浏览:535
龙猫动画故事梗概怎么写 浏览:342
自相矛盾小故事怎么讲 浏览:567
校园健康码未启用怎么回事 浏览:598
我国哪个县都是美女 浏览:474
深度好文怎么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浏览:659
健康险买哪个公司的靠谱 浏览:913
兵团团场事业单位有哪些部门 浏览:576
读不懂的爱情是什么意思 浏览:519
十二美女唱什么歌 浏览:908
四川19年招哪些事业性单位 浏览:143
小幸福里孩子怎么弄错的 浏览:14
77的蛇跟79的羊婚姻如何 浏览: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