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如何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如何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发布时间:2022-08-16 05:05:30

‘壹’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要着眼于坚持问题导向。

要敢于触及矛盾、长于解决问题。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

2、要着眼于推动创新发展。

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首先要解决好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3、要着眼于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风险。

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这场攻坚战。

4、要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目的。如果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的期待,不能让群众得到实际利益,这样的发展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1)如何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扩展阅读:

现代化经济体系构成:

1、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基础,大健康产业为核心,通过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智慧经济理论体系与智慧经济形态。

2、以大健康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形态作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不单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而且是经济学范式转换。

3、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科技驱动代替要素驱动,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创新型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与排放污染“脱钩”,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模式。王辉耀表示,

‘贰’ 说说你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解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以奠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基础。为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首先需要将其放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考虑,首要内涵是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导向的经济体系。

这样一种导向的经济体系,意味着我们应该避免机械地国际对标,将现代化经济体系简单理解为业已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经济体系。评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成效如何,是否已经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标准应该是看其是否有利于持续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叁’ 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30

‘肆’ 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01
首先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我们党根据新时代的历史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而制定的新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02
建设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中国走向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实现我国高质量的发展生产,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带领全中国走向全面的小康社会。

03
解决我国日益增长的经济与精神层次落后的社会矛盾,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力方法。

04
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经济体系的变革刻不容缓,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现代化经济才是重中之重。

‘伍’ 如何看待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面临的新形势和主要任务

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包括的内容:

1.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

2.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3.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内涵

从经济的角度看,“现代化”这个概念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层意思:一国的经济结构从传统农业经济为主向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经济为主的转变过程;一国的产业从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低的产业或产业链环节向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高的产业或产业链环节攀升的过程。

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引擎由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转向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一国的经济管理方式和经济治理模式由传统手段向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从传统经济治理模式向现代经济治理和管控方式转变的过程。

一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由不平衡梯度发展向协调均衡发展,由发达与落后并存向共同富裕的转变过程。

‘陆’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什么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加快建设实体经济: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首要任务。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也意味着实体经济必须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体经济是根基,其他方面工作,都可视为从不同侧面服务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我们必须继续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着力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除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他方面工作也必须注重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以创新驱动引领各方面工作再上新台阶。值得一提的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需要创新体制机制,借此调动微观主体积极性,并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各个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的制度环境。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与高质量发展紧密对接。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对经济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途径密切关联,可以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故而,必须把推动高质量发展贯穿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整个过程中,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质量强国,推动中国经济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柒’ 如何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新时代如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内涵:一是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二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配置资源的主要机制。三是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激励和平衡机制。四是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空间布局方面的体现。五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生态环境基础。六是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机制。七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基础。
意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事关能否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事关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都决定了我们仍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过去主要追求高速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既要跨越非常规的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又要跨越常规性的长期性的关口,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成功跨越两大关口,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捌’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十九大报告对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了系统论述,重点是推动三大变革。提出三大变革是有针对性的,是问题导向的。

第一,质量变革。中国近40年的发展,速度很快,规模已经相当大,但是经济发展质量还不是很高。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很多细节上质量上不去,特别是一些制造业环节。

第二,效率变革。当前我国还有不少低效率的地方,行政性垄断、经济泡沫、金融风险等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效率不高的问题。

第三,动力变革。从2012年开始,中国15-59岁的劳动力人口每年减少200万人左右,劳动力总数已经在减少,工资水平在上升。下一步要把过去劳动力规模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因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质量变革是主体,效率变革是主线,动力变革是基础。

(8)如何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扩展阅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先进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关系的有机整体,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体制和开放格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实载体和空间展开。

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体制和开放格局互动发展,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玖’ 如何理解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必须以实体经济为核心,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重点,显着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瞄准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开拓性原创性成果上取得重大突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我们要始终把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不变。

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到期后,我们将延长30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让人民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劳动者队伍。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措施,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形成一种新的模式,深化改革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东北、优势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导优化发展率先实现东部地区,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和谐发展新格局。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激励有效、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者生存。

推动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它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应该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平等重视引进和走向全球,遵循广泛协商的原则,共同贡献和共享利益,加强创新能力开放与合作,促进一个开放的环境中,陆地和海洋之间相互关联,东部和西部彼此受益。

(9)如何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扩展阅读:

加大力度发展区域经济,其意义在于:

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同时,也是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

有利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继续对外开放,其意义在于:

开放发展也是新发展理念要求,解决内外联动问题。

开放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

有利于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实现生产大发展、贸易大繁荣,资源大流动,技术与人才合理配置,走出去与引进来,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增速转轨、结构转型、动能转换的特点。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国民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然曲折,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以及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只有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更是我们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阅读全文

与如何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fate的起源故事在哪里看 浏览:535
龙猫动画故事梗概怎么写 浏览:342
自相矛盾小故事怎么讲 浏览:567
校园健康码未启用怎么回事 浏览:598
我国哪个县都是美女 浏览:474
深度好文怎么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浏览:659
健康险买哪个公司的靠谱 浏览:913
兵团团场事业单位有哪些部门 浏览:576
读不懂的爱情是什么意思 浏览:519
十二美女唱什么歌 浏览:908
四川19年招哪些事业性单位 浏览:143
小幸福里孩子怎么弄错的 浏览:14
77的蛇跟79的羊婚姻如何 浏览:554
最悲苦的爱情是什么 浏览:64
两边婚姻孩子如何上学 浏览:156
特别行政区和经济特区哪个级别高 浏览:422
猴男婚姻配什么好 浏览:179
浙江省哪里的美女多 浏览:590
为中国艺术事业发展做了什么 浏览:302
有哪些古代四大美女 浏览: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