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学好经济学
要看你学习的是什么经济系的什么专业了,学好经济和学好经济学是非常不一样的:前者务实,而后者务虚!因为经济学归根结底一门哲学,本质上人们对周围经济现象形成规律的探讨和总结,你真正学起来会接触到一些比学量子力学和宇宙论中可能认识到的更加玄乎的概念,因为它们看不到也摸不着,比如均衡,效率,边际,效用等等,他们遍布了几乎每一个经济学的分支,使得整个经济学殿堂犹如云间城堡,真正掌握它们且能熟练使用需要很高的功力,我一会儿来谈。
如果只是学的应用经济学科,如金融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世界经济等等,那就只用学好所谓的经济就可以了:首先是要不断地积累对经济运作规则的认识,这些规则大多都是人们为了维持经济系统的运转而规定的,所以要实际容易理解得多,其次是要掌握在既定市场运作规则下的数理规律,因为只有用数学公式描述出的表达才最没有歧义,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习应用经济学科的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功底;三是要熟练掌握这套规则下的各种术语,每个学科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概念堆积的产物,经济学科更是如此,这就要求学生对现实经济中的各种名词熟练掌握,做到信口撵来,否则怎么体现你专业?当然中文英文都要行。
如果你学习的是所谓的理论经济学而并非面向市场服务的应用经济学,那可能就要有点难度了,不仅需要天份还需要耐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我大致说说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相信自己。要坚持只有自己能说服自己。自己想通了的,可以信;自己想不通的或者还没有想通的,尽可以存疑,经济学学习中直觉是最重要的。第二,要学会问问题。问题要达、要浅、要重要,要有不同答案的可能性。第三,要与高人过招;没有条件,也要看高人过招。第四,要依对象而选择学习方法。对象不同,学习的方法是不应该一样的。语言、文学、艺术的学习是不同于科学的学习的。学科学需要理解。学数学、学物理、学化学,那是需要理解的。不理解这一步,就不能理解下一步。不理解,生生地背下来是没有用的,也是不可能生生地背下来的。经济学是科学,所以也必须一点一滴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学好,因为只有这样,学习经济学才是轻松愉快的
㈡ 如何自学经济学
我觉得经济学学习要经过4个阶段:
1.把它当做经济学来学习,经济学是研究人如何利用资源的学科,这就是她的难点所在,要研究人,还要研究定量的资源,一开始应该不要拘泥与定量的资源,而以人为出发点,任何的经济道理都是很多人共同体现的,所以开始的时候只要能感觉到这种道理的存在就可以了,没有更多的为什么,因为大家就是这个样子的。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很快乐的,其实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历着这样的阶段,每次坐在出租车上,很多出租师傅都会跟你聊一下济世良策,大家在一起扯淡的时候也会各自发表一下对xx事件的看法,所以这一阶段可以叫做学习“扯淡经济学”。但是很不幸,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定一致,而且听起来都似乎有条有理的,所以,只好去找一个大家都接受的方法来评价了。
2.把它当做物理学来学习,物理学中有理想条件的概念,现在经济学也只能这样了,所以有很多的经济学家搞了很多的理想条件,然后建立了很多的模型来讨论某一个特定的问题,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掌握这些模型,很不幸的是,作为一个混饭的大团体,经济学家张三李四王麻子同学搞出来了很多很多模型,且像发现天上的小行星一样用他们的名字命名,所以,学习这些数不过来的模型绝对是令人作呕的一件事情。所以这一阶段可以叫做学习“模型经济学”。模型太多了,就要想办法总结一下了,这样就想到了数学,“万理皆存与数”。
3.把它当做数学来学习,无穷多的模型归根到底无非是一个复杂的函数中固定了一些量之后求最值之类的问题。所以,好好搞一下数学把,某些凑热闹的数学家已经搞出来了很多极其变态的经济学的数学解释,尤其是博弈论,不完全信息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被加到经济学以后,数学家们就更High了,搞出来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对与大多数人来说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垃圾。但是,这个好歹是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所以研究一下把,继续研究的结果就是你怀疑你搞的还是不是经济学,研究博弈论还要搞什么角谷夫不动点,研究一般均衡搞什么阿罗德布鲁一,总而言之就是用数学把一个心智健全的热爱经济学的学生逼疯,这一阶段的学习可以叫做“数学经济学”。如果你沉浸在数学之美之中了,醒一下,看一下题目,我们是在学习经济学,所以还有一步,回到起点。
4.Know By Heart,经过无数次对着变态数学推导呕吐过的你,应该想一下做这些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的了解经济学,而不是数学本身,所以现在该好好的总结一下了,经济学是人与人,人与物的学问,而人的想法是最难以把握的,由人的群体想法影响的经济事件的复杂性也许有一天能够完全用数学描述(我怀疑这一天的到来,因为人的想法是可以被这些描述反影响的),但是至少在今天还差得远,所以,以上的所有都是工具,真正的经济学只能由你自己用这些工具去感觉。
㈢ 怎么学好经济学
只要你投入精力,多关心经济学方面,相信你会成功的,我也帮不了你别的,因为我不专业
金融学专业必看书籍
1、佛兰克.J.法博齐、佛朗哥.莫迪利亚尼:《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艾伦.加特: 《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查理斯R.吉斯特:《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洛伦兹.格利兹:《金融工程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5、詹姆斯.托宾、斯蒂芬.S.戈卢布:《货币、信贷与资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6、詹姆斯.C.范霍恩:《金融市场利率与流量》,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7、埃德加.E.彼得斯:《资本市场的混沌与秩序》,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8、劳伦斯.哈里斯:《货币理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6。
9、博迪.默顿:《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0、佛朗哥.莫迪利亚尼:《莫迪利亚尼文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11、莫顿.米勒:《金融创新与市场的波动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12、卡尔.E.瓦什:《货币理论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3、哈利.M.马科维兹:《资产组合选择和资本市场的均值分析——方差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4、威廉.夏普:《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5、斯科特.梅森、罗伯特.默顿、安德鲁.佩罗德、彼得.图法诺:《金融工程学案例——金融创新的应用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6、菲利普.莫利纽克斯、尼达尔.沙姆洛克:《金融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7,富兰克林.艾伦、道格拉斯.盖尔:《比较金融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8、蒂米奇.威塔斯:《金融规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9、北京奥尔多投资研究中心 :《金融系统演变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0、凯文.多德、默文.K.刘易斯:《金融与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21、戴维.里维里恩、克里斯.米尔纳:《国际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22、劳伦斯.S.科普兰:《汇率与国际金融》,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23、J.奥林.戈莱比:《国际金融市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4、哈雷尔.弗雷克斯、让.夏尔.罗歇:《微观银行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5、希拉.郝弗南《商业银行战略管理》,海天出版社,2000。
26、蒂莫西.W.科克:《银行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27、V.N.巴拉舒伯拉曼亚姆、桑加亚.拉尔:《发展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28、大卫.格林纳韦:《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29、格哈德.伊宁:《货币政策理论——博弈论方法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0、约翰.Y.坎贝尔、安德鲁.罗、艾.克雷格.麦金雷:《金融市场计量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1、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书店,1980。
32、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市场化的次续——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金融控制》,上海三联书店,1996。
33、格利和肖:《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上海三联书店,1990。
34、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0。
35、阿沙夫.拉辛、埃弗瑞.萨徳卡:《全球化经济学——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的透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工具书
1、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彼得.纽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1-4册),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2、彼得.纽曼、默里.米尔盖特、约翰.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1-3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本杰明.M.弗里德曼、弗兰克.H.哈恩:《货币经济学手册》(上、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斯蒂芬.马奥尼:《国际金融词汇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迈哈伊.马图:《结构化衍生工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㈣ 如何学好经济学
首先,你必须得培养在数学方面的兴趣。大学会学习微积分(和高中部分导数有关)、线性代数、概率论。如果数学基础不扎实,学起来十分吃力。
再次,你要培养自己在经济信息收集的能力,善于发现各类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比如多看和经济有关的电视节目,书籍。自己没事到外面买东西的时候,不要忘了观察下市场行情。善于发现不足,如一条街上什么行业比较多,什么行业的店铺没有,有什么新兴行业,这与最近的国家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和关联,等等。
经济学是注重于理论,学期可能比较枯燥,这点必须克服!
经济学其实不难,就是听起来有点抽象罢了。。。学习经济学文科方面有些优势,经济学和做一个难题是以一个道理,第一次很难入手,但是多研读几遍就好了!
㈤ 曾士强的讲座,谁知道,在哪里看的到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曾仕强现任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曾仕强学历: 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 荣誉 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曾仕强教授专研中、美、日管理比较;易经在管理上的应用;中、西管理思想比较;人际关系与沟通;中国人的民族性与管理;人伦关系与企业伦理;曾仕强着作有《中国管理哲学》、《二十一世纪易经管理法》、《胡雪岩成功秘笈》等百种管理着作
曾仕强校长开创的中国式管理,对咨询业观念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曾仕强教授的大师风范,对咨询业行为模式的影响是革命性的;曾仕强教授的演讲风格,对咨询业表达水平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大智若愚、厚积薄发、化腐朽为神奇是曾教授的三大风格,曾仕强是少数可称为大师级的人物之一,曾仕强是咨询业当之无愧的风云人物。 - 李朝曙
曾仕强是民生报调查为交大最受学生欢迎教授之一,曾仕强是台湾生产力中心调查为最受企业界人士欢迎十大名嘴之一,曾仕强应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香港、中国大陆演讲企业管 理,在台湾主讲千次以上。
网址:http://find.verycd.com/folders/%E6%9B%BE%E4%BB%95%E5%BC%BA
我各人也很喜欢他的讲座,很风趣且哲理很深!
再推荐你另外一个人,余世维
余世维,香港光华管理学院、北京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特聘高级培训师,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美国诺瓦大学公共决策博士,曾任美国雅黛公司副总裁、日航副总裁,现任上海慧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美国富顿集团中国总经理。曾服务的客户有日本航空、飞利浦、柯达、联合利华、ABB、三得利、3M、西门子、摩托罗拉、中国电信等国内外着名企业。
余世维博士是一位极具学习力的学习型人才。他曾是多所国际知名学府的佼佼者,获得美国诺瓦大学公共决策博士,哈佛大学企管博士后,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学位,是一位学识广博,文化积淀深厚的经济学教授。
余世维博士虽出生台湾,但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他曾任:日本航空公司台湾地区副总经理、美爽化妆品公司驻美副总经理、泰华土地开发公司(泰国工业区)总经理、谊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全渌企业青岛研发中心总经理、美国富顿集团中国总经理。几十年的商海搏击,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使余世维博士不仅成为一位杰出的企业家,而且成了一名优秀的企业咨询师、着名的企管顾问。余世维博士现任上海优仕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上海慧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余世维博士擅长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企业经营管理,从企业战略制定到方针目标的量化展开,均有其独到之处,能实实在在地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余世维博士为企业度身定制的内训课程,更是企业确立新观念、解决存在问题的高效处方。具有国际演讲大师美誉的余世维博士的授课,"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风格生动、幽默,讲解深入浅出。不仅案例丰富,且提供多种实用的解决问题之工具及技巧。对参训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意想不到的后续效果。近年来,他为日本航空、统一、安泰保险、德国莱茵、紫江集团、3M、飞利浦、柯达、朗讯、西门子、ABB、贝尔、史克华瑞制药、立达制药、日本第一制药、三得利、联华超市、中国电信、摩托罗拉、金光纸业等多家着名企业做过企业文化、21世纪成功经理人、决策陷阱与反面思考、情商与冲突管理、MRPⅡ、全脑思考与创意思维、市场竞争策略与策略的选择、客户信用管理及如何防止呆帐的发生、如何有效地参与和主持会议、预测、预算与成本控制等内训课程,深受企业好评。
余世维博士不仅是咨询业一颗璀璨的明星,更是一位极富爱国精神的有识之士。他有心凭藉"慧泉咨询"这个平台,把自己前半生所积累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集团队的智慧,为发展中的中国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源泉。为中国经济的腾飞,为21世纪成为中国人的世纪而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
http://find.verycd.com/folders/%E4%BD%99%E4%B8%96%E7%BB%B4
㈥ 如何自学经济学内行指点先从哪开始学习,什么途径
不知道你是高中生还是大学生,在网上见到很多高中生想自学经济学,最起码先找点书看看,有条件可以去大学里旁听经济学课。 教材方面我的主张一贯与其他人不同,很多人拿一些经典教材出来,就算完事,但这些书籍很多都是在上课的同时学习用,或学过之后拓展只用,比如,萨缪尔森、曼昆、高鸿业等等的书籍,虽然是好书,但对于自学者,且是初学者来说读起来艰涩难懂,我当时读时就是这样,(不排除理解能力强一点困难都没)。或者斯蒂格利茨的书,他的书很多观点很新,也不错,但论述以及举例还是不能做到让你一次理解的程度,尤其是初学者。我推荐一本,就一本:经济学:原理与应用(马可·利伯曼,罗伯特·E·霍尔合着)国内这本书较少,并不是很火,但我认为是最容易读懂的,我是基本上一遍就懂了。马可·利伯曼是兼职剧作家,还获过相关的奖。言语上真不错。读完这部就可以去读曼昆等等的。还有经济学书籍分初级,中级,高级,曼昆,高鸿业的书处于中级,我推荐的这本当然是初级的。
学习经济学是注意知识的整体性,以及体系方法的一致性,实际上经济学说到底还是方程,异曲同工,在经济学模型实际上就是数学方程式。
视频什么的完全没必要,如果你是大学生可以去听听自己学习有关的经济学讲座,或名师讲课。如果是高中生可以听听网上的经济学讲座,没必要听课。比如郎咸平的讲座,林毅夫的讲座等等
祝你学习愉快,
㈦ 经济学就业方向
个人认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经济学对社会依旧有着理论和现实价值。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曾经繁荣取得辉煌的成就不仅为中国古代经济长期领先世界提供了思想指导而且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先行思想因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其合理的核心和积极因素值得进一步挖掘。
英国着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的科学技术史研究中提出过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来创造和发明了这么多科学技术,但是现代科学的诞生不是在中国而是在西方的问题。
也就是所谓的“李约瑟之谜”。
中国经济思想史也存在这样的谜团。
为什么中国古代有那么辉煌的历史成就,现代经济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或者中国经济思想为什么没有发展成现代经济科学,必须从西方引进经济学吗? 对于这个问题,经济学界也有一些讨论。
黄少安认为,中国在经济和文化上长期领先世界,是大规模的物博,不存在严重的资源不足,所以以资源不足为前提,以竞争为主线的经济学不发达。 易纲认为中国没有成为经济科学的发源地与语言和思维模式的差异有关,与形式逻辑的不足发展有关。 从经济思想的学术背景考察,中国传统学术重视与事物内部各方面、各环节及其他事物的相互关联作用,缺乏分类细致的研究和共同语言的示范构建,影响了经济思想理论图像整体的清晰度。
其实,中国传统经济思想蕴藏着许多现代经济学的理论要素,孙中山在1912年也提出了“经济学在我国乱舞”的说法。
关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成果、贡献和历史地位,笔者另行用专业文讨论,这里只介绍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成果的肯定。
1911年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亨利舒格为陈熙章《孔门理财学》撰写的序中指出,儒学是“伟大的资产管理系统,伟大的道德和宗教系统”。
陈熙章学贯穿中外,贯穿古今,其专业无疑用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解释儒家经济思想,为国际学术界系统理解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打开了大门。
凯恩斯在1912年为《孔门理财学》编写的书评中用约三分之一的篇幅转换中国的货币制度和思想,指出汉代贾谊、宋代袁谢、明代叶子奇等“中国学者早就知道格雷欣的法则和数量理论”。
近代下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构成中国经济学发展的两条主线,当前国民的问题分析和理论创新基本在这两条基础上。 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内经济学家国情不同,西方经济理论没有向中国提供现成的答案,提出不能全面适用西方经济学,因此“创造中国独自的经济学”和“非审查度本国思想上的背景,是系统的
这种思潮至今仍在持续,呼应着20世纪340年代一些学者的学术呼吁和历史呼吁,唐庆增说:“学者注意现在中国经济组织的内容,详细调查过去中国经济思想的得失,用学说的长度创造新思想,创造现在的经王亚南也提倡设立“中国经济学”,自称“‘中国经济学,这个命题将成为我的研究中心’”。
关于是否建立中国经济学,理论界有争议。
有些学者认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本身具有普遍的科学意义,没有国界”。
也有学者直接反对“中国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提法。 在此基础上,我认为适当的提法应该是创立经济学的中国学派或中国经济学派。
世界经济学说史上已经有法国重农学派、英国剑桥学派、瑞士洛桑学派、奥地利学派、德国历史学派、美国制度学派等多种带有国家色彩的经济学派,其起伏的变迁大体上是从欧洲向美国的变迁
因此,有理由期待中国特色、中国风、中国出色的经济学派以及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学研究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看现在,作为转型社会,中国经历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西方成熟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大多没有类似的经验,其市场经济的历史厚度与中国不相上下,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城乡
因此,建立经济学的中国学派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现实经济的土壤中,对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形成说明力、影响力和预测力。
那么,如何建立中国经济学派呢?
又是谁做的呢?
很明显,这应该是中国经济学家和经济思想家的历史使命。
在经济学说史上,许多经济学家向社会变革提出了理论上的创新,许多学术追随者探讨精益求精,共同推进了经济学的范式转变和革命。
中国经济学派的创立也需要亚当史密斯、马克思、马歇尔、凯恩斯、海耶克等经济学大家及其经济学学术共同体的继承、竞争、合作,才能实现目标。
一个经济学派的成立至少需要两大条件。
一是迄今为止在社会历史上有充分的理论探索,提供了很多先行理论要素。
例如,亚当史密斯出版《习学记言》之前的数百年间,西欧重商学派、法国重农学派等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很多研究,积累了很多理论素材。
二是经济发展实践的检查和经验的积累。 现代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也经过原始资本的积累、商品的输出、资本的输出、产业革命的长期发展过程,它们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试行错误,为理论创新提供了源头的活力。
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有30多年,再过20年左右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实践探索,将积累足够的素材和比较丰富的经验。 其中有具有世界意义的理论要素和经验总结。 这将为中国经济学派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中国经济学派不是“制造独立的特殊研究壁垒”,而是根据普遍性和普遍性表现中国特色、中国风、中国气派。
因此,一个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二个要借鉴西方经济理论,吸收人类的一切优秀成果,三个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经济思想中的有益因素。
三者不能偏废,过去被忽视的中国自身固有的哲学传统和经济思想的起源需要特别重视。 正如霍奇森指出的,“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和德国历史学派一样是哲学文化的产物”,这种哲学文化是德国的哲学传统和经济学传统。
中国经济学派的发展和创新同样需要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传统的经济思想中有一些长期留下的基本要素,其历史越深入,持续的影响力也越大。
例如,在现代经济学伦理和生态关怀的恢复趋势下,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义利合一的伦理养分和天人合一的生态内涵,特别值得充分汲取。
儒学的复兴与中国式管理
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西方式的资本主义?
这是韦伯的“中国宗教:
儒教与道教》提出的主要问题是儒教伦理阻碍了古代中国的合理化经济发展,不能形成新教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精神。
20世纪70年代,韦伯斯特的这一论断遇到了儒家文化圈国家和区域经济崛起的挑战,之后形成了长期的学术争论。
余英时分析了16世纪至18世纪中国传统社会的商人精神,儒家伦理也具有新教伦理的“入世苦行”(innerworldly asceticism )属性,是“勤”、“俭”等资本主义兴起的必要条件和“合理化” 当然,他还指出,这些精神因素必须在其他客观条件,特别是经过“合理化过程”的政治和法律的适当合作下,推进合理化的经济发展。
随着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儒家伦理许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因素与一些现代性因素相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儒学的复兴是分不开的。
这里的儒学是指融合各家中国传统文化。 古今思想没有高低之分,论证的一致性和严密性有差异。
儒家伦理儒学的现代意义是对宏观经济方面的促进作用,也是对微观管理方面的借鉴作用。 古代管理思想一般简洁,但深刻揭示人性,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具有普遍永恒的价值,穿透时空,给今天的人们以启示。
澳大利亚学者李瑞环认为:“儒学的复兴将在世界文明的核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将带领世界走向21世纪,成为21世纪的管理主流。”
当前中国企业面临的特殊问题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管理模式就能解决,需要构建中国式的管理模式。
台湾学者曾仕强对中国式管理模式下的定义是,在中国管理哲学中合理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心理行为特性,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中国式管理是合理化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更具包容性,主张从个人修身做起,然后有资格从事管理,事业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习。
卷辨浩繁的古代古典文献蕴藏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历代齐家、治国、用兵、商业创业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传统的管理思想和实践可以给现在的管理者带来深刻的启示。
这是中国式管理模式的概念定义,其本质是中国文化主导的管理模式,是融合了西方优秀管理思想的中国特色管理模式。 当然,中国式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构建,不仅要从古典文献入手,还需要着眼于现代企业的成功实践,升华理论。
反观西方管理模式,经历了回归伦理、文化的过程。
早期的产业革命空前扩大了经济活动的规模,在“工具人”、“经济人”的行为假设下,企业管理也越来越机械化、制度化,人性异化问题越来越暴露。
为了扭转这种管理偏差,西方企业管理模式经历了科学管理阶段、行为科学阶段、管理科学阶段、企业文化管理阶段的发展高度,科学思维和伦理文化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背后有人是“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
实际上,西方管理学界对企业文化的关心和重视也是从日本经济和企业的崛起开始的。
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在企业文化营地模式中,通过注入儒家“仁义”、“慈爱”、“忠实”、“诚敬”等价值因素,弥补制度刚性管理不足,促进形成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人文基础的中国式管理模式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曾经繁荣取得辉煌的成就不仅为中国古代经济长期领先世界提供了思想指导而且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先行思想因素。 但是,18世纪英国发生了产业革命,中西经济的发展开始出现大分流,中国的传统经济思想逐渐落后于西方经济学所说的发展,未能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学理论。
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其合理的核心和积极因素值得进一步挖掘。 另外,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具有很强的通约性,中国经济学派应该建立在可通约的研究分析框架和基于规范的学术话语系统之上。
这需要推进传统的范式转变。 否则,落在传统经济思想的旧发展路径上,很难进行大的创新。
㈧ 中国式管理究竟在讲什么(请听过曾仕强教授5种讲课以上人来回答)
我觉得这种讲座就是 见仁见智
像是打补丁,你得有基础才行。我是没有基础,看个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