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深入推进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胜利的根本途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彭森一语中的。那么,具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大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抓手,将稳增长、调结构和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逐步调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经济、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比重不断变化,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体现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进一步探索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实现形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关系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二,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尤其是加快资本市场要素市场建设。国家应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并要注意适当控制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是要素市场建设相对于商品市场滞后,特别是各类要素的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尚未形成。加快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改革要素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重点。
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的全国大市场,促进商品和要素实现跨地区自由流动。这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内在要求。必须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打破行政性垄断、行业垄断、经济性垄断和地区封锁,增强市场的统一性。应加快《反垄断法》的制定工作,将行政性垄断、行业垄断和经济性垄断纳入《反垄断法》的规制范围,加大反垄断力度;加快制定或修订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和政府规制,保障各类经济主体获得公平的市场准入机会;依法规范政府行为,界定政府在市场准入和市场运营方面的权限和行为,提高市场准入程序的公开化和准入的透明度;针对国内市场的分割问题,强化打破地区封锁的协调工作机制,消除行政壁垒、地方保护等分割市场的行为;推进现代流通进程,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
三,是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通过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继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健全资本市场,完善政府的投资和调控体制,尤其是要发挥经济和法律手段在宏观调控的主导作用。而当前制约民间投资的是投资管理体制和垄断。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向民间投资开放,但民间投资真想进入却往往遇见“玻璃门”和“弹簧门”。特别是一些利润率较高的垄断性行业,民间投资仍无法进入。庞大的民间投资,一旦真正启动,将会极大地增强经济的活力,强力拉动经济的增长。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就是,既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避免市场失灵。紧紧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再上一个大台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对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重要制度性保障,对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四,是要深化与民生有关的体制改革,主要是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围绕改善民生深化改革,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从顶层优化制度安排,显着增强我国民生保障能力。关注和改善民生是历届政府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政府要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针对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机结合,加快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会服务,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力推进养老保险、教育、医药卫生等社会领域改革和脱贫攻坚,通过创新机制更多吸引民间资本,增加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着力提高群众获得感。
五,是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乡镇机构设置、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体制,以及土地征用制度、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增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加科技含量、提升研发设计、重视品牌建设、改善市场营销,实现“高端化、品牌化、精细化、清洁化”发展,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广泛的内容,包括:
1,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济制度;
2,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等农村综合改革;
3,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4,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制;
5,推进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产业体制改革,其中也包括集体企业及资产的股份制改造问题;
6,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此外还要继续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等。
六,是要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促进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和政策,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水平,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国内外经济平衡发展,解决宏观经济存在的外汇储备过多等突出矛盾。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既是改革,也是开放。国际形势与我国比较优势的新变化,对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只有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同时倒逼国内经济体制改革,释放改革红利。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全面推进,涉外经济体制开放取得巨大进展。但是,我国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时期,现行涉外经济体制越来越难以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现行涉外经济体制不能适应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要求。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地位,是我国比较优势变化的必然要求,但是,现行涉外经济体制尚不适应这种新要求,既不利于引进高端产业活动、高级生产要素,也不适应企业“走出去”整合外部资源,使我国难以充分利用新的战略机遇期。
其次,现行涉外经济体制不能适应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服务业开放不足,管制过度,限制了服务业的发展。税收、通关等政策限制了我国吸引高端制造、地区总部等活动,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七,是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包括教科文卫体制改革,其中网友提到的卫生体制改革,现在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其基本思路是综合配套推进,医药卫生体制、药品产销体制和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其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是要解决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医药分离等问题。还要加大政府的公共卫生投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监督,为广大人民提供价格合理、服务周到的医疗卫生服务。
社会事业领域制度的改革创新,是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更好地保障人民社会权利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才能让改革举措深入人心,扎实推进,富有成效呢?既要统筹好社会事业改革与经济建设相互之间的协调发展,又要统筹好社会事业改革各领域内部之间的均衡发展;既要搞好制度建设的创新,又要实现工作方法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教育环境,增加就业岗位,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完善保障体系,创新医疗卫生体制,才能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
改革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普通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既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改革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
八,还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包括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等。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简称“放管服”),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优化政府服务,抓紧制定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职业资格、政府定价收费等清单,形成全国统一政务服务平台,着力为实体经济升级营造更好环境。
对于政府职能转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是职能转移,解决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2,是职能下放,解决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关系问题;3,是职能整合,解决部门之间职责交叉、关系不顺的问题;4,是职能加强,解决政府该管的事没有管住管好的问题。
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把政府该放的放下去,政府该管的管起来。当务之急是以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这有利于政府集中精力、资源管好自己该管的事。放权的同时也要加强和改善管理,放管结合,使政府职能转变顺利推进。
资料来源——
人民网: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115/c1001-23559509.html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4415883.html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1101/c40531-27762208.html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015/c40531-23202658.html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101/c40531-23398660-4.html
http://www.people.com.cn/GB/32306/54155/57487/5654199.html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npc/xinzhuanti/xxgcsbjszqhjs/2013-12/18/content_1817430.htm
‘贰’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要正确把握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不断把经济体制改革引向深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2)我国经济未来改革重点任务是哪些扩展阅读:
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事关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任务繁重艰巨。要在以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决定》的各项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重在实干落实,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
‘叁’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与改革,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做的:一、通过保障就业,提高就业率,增加就业机会,创造就业机会,来确保通过刺激内需,推动经济增长。二、经济转型,即从外向型经济、劳动密集型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和内需型经济。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再生型转型。三、通过立法,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四、提高广大劳工阶层收入,健全社会保障系统,使之得以享受经济繁荣带来的成果。五、平衡区域经济,政策向西部倾斜,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肆’ 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政府改革。未来政府改革的本质,就是把适用于计划经济的政府管理方式和职能转变为适应于市场经济的政府管理方式职能。
一要坚定推进市场化改革解决好政府的 “越位”问题,把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做。
二要解决好政府的 “缺位”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未来改革,政府的职能很可能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政府监管的难度不是下降了,而是提升了。
(4)我国经济未来改革重点任务是哪些扩展阅读:
过去对于市场的管理,采取的办法是不让进入,这种管理相对容易;而当今在很多经济领域中,放低准入门槛之后,政府监管的水准就必须大幅度提高,这个难度更大。但是,当市场真正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时,资源真正由市场机制调节,政府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时,整个经济的活力就上升。
总的来说,更好地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要推进政府改革,政府职能要实现从过去对经济进行计划,转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过去直接干预微观经济,到调控市场的转变等,真正解决好政府的 “越位”问题和 “缺位”问题,建设一个高效的服务型的廉洁的政府。
‘伍’ 经济体制改革的新任务有哪些
经济体制改革的新任务有:
一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严格规范审批行为,加快建立纵横联动协管机制,推进投资领域法制化建设。进一步改善民间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民间投资36条及其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参与的示范性项目。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铁路建设。
二是推进资源性产品等价格改革,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进一步减少政府定价项目,放开一批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和扩大居民生活阶梯价格制度,探索建立主要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
三是深化财税金融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和服务实体经济。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制度,推进营改增试点、消费税、资源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税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继续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序放宽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切实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
四是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加快推进电力、油气、盐业等重点行业改革。
五是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重点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监管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推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建设,健全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制,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
六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相关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改革试点,着重解决好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地该怎么用等问题。
七是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扩大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八是推进社会事业相关改革,健全民生保障体制机制。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深化教育、医药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收入分配等领域改革,统筹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好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
九是健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抓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研究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大主体功能区制度实施力度,狠抓节能减排制度建设,推进环境治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陆’ 当前和未来几年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主要有哪些
1、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进要素市场、资源价格、财税、金融、投资、科技等方面的改革;
2、按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推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改革;
3、按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要求,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4、按照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促进公平竞争的要求,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加快垄断行业改革;
5、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四位一体”改革相协调的要求,加快推进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
6、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起扶贫帮困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和机制;
7、按照扩大开放的要求,加快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8、按照国际惯例和世贸规则的要求,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柒’ 当前和未来几年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主要有哪些
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总体部署和最近几年的新情况,当前和未来几年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主要有。第一,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进要素市场、资源价格、财税、金融、投资、科技等方面的改革;第二,按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推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改革;第三,按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要求,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四,按照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促进公平竞争的要求,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第五,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四位一体”改革相协调的要求,加快推进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第六,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起扶贫帮困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和机制;第七,按照扩大开放的要求,加快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第八,按照国际惯例和世贸规则的要求,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