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漯河的经济是多少

漯河的经济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2-08-15 12:33:16

Ⅰ 河南省漯河市是一个怎样的城市经济怎样

在河南来说也是一般,漯河市的工资水平是比较低的
消费水平也很低
像你所说的这个工资估计应该是1500-2500之间,
如果月薪能上三千
能在漯河环境最好的沙北地区买房子
平时吃穿用都可以不用发愁

Ⅱ 河南各市经济实力排名如何

各市gdp排名:
1郑州 4900亿+
2洛阳 2723亿
3南阳 2200亿
4安阳 1560亿
5许昌 1550亿
6焦作 1520亿
7平顶山 1520亿
8新乡 1450亿
8商丘 1450亿
10周口 1417亿
11信阳 1302亿
12驻马店 1250亿
13开封 1090亿
14三门峡 1090亿
15濮阳 943亿
16漯河 750亿
17鹤壁 510亿
18济源 405亿

这是2011年的

Ⅲ 漯河和许昌,哪个城市经济更发达

漯河和许昌这两个地方均处于河南中部地区,并且可以说是比较适宜居住的两个城市,其实这两个地方是比较近的,如果选择驾车出行的话,那么大约一个多小时就能够到达目的地,如果你选择高铁作为交通工具,那时间有就大大的缩减,大概在10多分钟就到了。当然了,对于一些来这里旅行外地的小伙伴,有时会想知道漯河和许昌,这两个城市相比较哪个城市经济更为发达呢??其实根据GDP来进行比较,漯河的经济相较于许昌略微逊色一些也就是说两个城市相比较,还是许昌的经济比价发达。

根据上述所讲解的内容,我们能够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无论是从城市人口,还是从城市的占地面积来讲,我们能够发现漯河和许昌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甚至从人均GDP中我们能够发现,漯河和许昌相比相差大约二万元左右,因此许昌的经济更为发达一些。

Ⅳ 漯河的经济

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861.5亿元,比上年增长9.4%,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5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84.1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169.9亿元,增长7.3%。人均生产总值33555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为12.5:67.8:19.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上升0.8个百分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85.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
2013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9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1.7亿元,增长12.3%。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被调查的八大类呈七涨一降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3.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2%。
2013年,全市从业人员173.8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6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2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1%。农村劳动力转移60.41万人。 2013年,粮食种植面积400.88万亩,比上年增加1.02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12.94万亩,增加0.19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191.97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比重为90.2%。棉花种植面积12.0万亩,减少0.9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0.17万亩,减少0.5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86.77万亩,增加0.82万亩。
2013年,粮食产量173.6万吨,比上年增长0.3%;棉花产量0.79万吨,减产0.4%;油料产量4.05万吨,增产0.8%;水产品产量1.81万吨,增长101.1%。
2013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新增7.4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67.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5%;大中型拖拉机0.61万台,增长7%;农用运输车3.07万辆,与上年持平;农村用电量5.1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3.2%。 201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4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8.1亿元,增长11.9%;产品产销率98.6%。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1.1%,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4.2%,轻、重工业比例为74.7:25.3。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食品工业增加值280.4亿元,增长10.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7.4%,贡献率为51.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1个百分点;造纸及纸制品业增加值19.1亿元,增长7.9%,贡献率2.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3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27.8亿元,增长25.4%,贡献率为10.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小麦粉515.7万吨,增长10.8%;畜肉制品98.7万吨,增长9.9%;饲料160.2万吨,增长19.9%;速冻米面食品77.3万吨,增长8.6%;乳制品21.2万吨,增长15.0%;饮料酒2.9亿升,增长8.9%;软饮料307.5万吨,增长20.5%;机制纸及纸板87.3万吨,下降5.1%;发电量34.2亿度,下降6.6%。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2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利润270.2亿元,增长17.8%;利税334.5亿元,增长15.6%。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企业利润48.5亿元,增长12%。其中,国有企业利润10.8亿元,增长30.8%;集体企业利润25.5亿元,增长14.1%;非公有制企业利润221.7亿元,增长19.1%。分行业看,34个行业大类中利润总额居前5位的行业为:食品制造业73.4亿元,增长17.1%;农副食品加工业72.9亿元,增长21.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26.4亿元,增长24.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7.9亿元,增长24.9%;专用设备制造业10亿元,下降10%。 201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648.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1%。
在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5.8亿元,增长51.3%。第二产业投资471.5亿元,增长26.2%,其中工业投资471.51亿元,增长26.2%。在工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456.3亿元,增长30.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1.9亿元,下降40.9%。第三产业投资171亿元,增长14.5%。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2.9亿元,下降16.8%;教育投资3.2亿元,增长294.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1.9亿元,增长234.3%。
2013年,全年民间投资595.9亿元,增长30.2%,所占比重为91.9%。
2013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6.4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住宅投资42.6亿元,增长28.6%。商品房屋施工面积416.8万平方米,增长12.8%,其中住宅384.9万平方米,增长9.8%。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07.3万平方米,下降4.7%。
全市310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完成投资495.1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1.1%。东兴电子工业科技园二期建设、舞阳县舞泉永银实业有限公司离子膜烧碱项目、河南曙光健士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工业园项目生产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年内实现竣工投产或一期投产。 2013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0.7亿元,增长14.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5.4亿元,增长13.9%。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84.8亿元,增长14.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1.3亿元,增长11.7%。
2013年,全年进出口总额4445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出口总额25471万美元,增长0.3%;进口总额18980万美元,增长19.8%。
2013年,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2家。合同利用外资10197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0401万美元,增长13.4%。 2013年,全年货运量5509万吨,比上年增长12.3%;货物周转量83.2亿吨公里,增长12.4%。客运量4684万人,增长8.2%;旅客周转量46.7亿人公里,增长8.8%。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8亿元,其中邮政业务1.3亿元,电信业务总量15.5亿元。 2013年,全年普通高中招生1.66万人,在校生4.72万人,毕业生1.45万人。初中学校招生3.17万人,在校生8.93万人,毕业生3.32万人。普通小学招生3.40万人,在校生19.20万人,毕业生3.71万人。
2013年末全市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全年共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取得市级科技进步奖67项。全年申请专利656件,授权专利492件,分别增长25%和43%。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2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625万元。
全市拥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 5个,其中市以上质量监督检验机构3个。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103家,比上年增长12%。全市共有中国名牌产品4个;河南省名牌产品45个.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3个,新规定、修订地方标准6项。 2013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1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7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
全年承办大型体育比赛16次,其中国际级2项、国家级9项、省级5项。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120多次,乒乓球、羽毛球、武术、门球等一系列比赛表演活动100多次,参与比赛活动的群众超过42万人次。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群众占总人口的40%。2013年度共获金牌94枚、银牌92枚、铜牌94枚。 2013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75.9元,比上年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614.0元,增长1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73.8元,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613.6元,增长9.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2.0%,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5.0%。
2013年,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04万人,比上年增加2.09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18.45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7.6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6.48万人,减少1.64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27.01万人,参保退休人员9.8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7.1万人。
2013年,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4.08万人,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9771.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2.13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5668万元。全市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686.7万元,救助13.4万人次。

Ⅳ 河南省最穷的城市和最富的县,河南省漯河市穷吗

河南省最穷的城市是河南省省直管县新蔡县。最富的县是:新郑县级市。河南省漯河市不穷。


一、新蔡县


2017年,新蔡县生产总值192.86亿元,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65.21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80.04亿元,增长14.0%。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4.7:33.8:41.5。人均生产总值22794元,增长10.5%。


二、新郑市


2017年,新郑市生产总值1099.4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17374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0:56.0:42.0;固定资产投资863.8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7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8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73元。


三、河南漯河市


2018年,漯河市实现生产总值1236.7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741.2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384.4亿元,增长8.3%。


三次产业结构为9.0:59.9:31.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46530元,增长7.1%。



(5)漯河的经济是多少扩展阅读:


河南省最穷的一个县:新蔡。新蔡在2017年的经济总量只有新郑的三分之一不到,是192.86亿元。新蔡的占地面积很大,位于河南省东南部的淮北平原上,距离驻马店非常的近。


新蔡的总面积达到了1453平方公里,在河南的各个县域中排在前列,人口也非常的多,多达114万,是一个人口大县。


到2018年8月1日,河南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会议批准新县、沈丘县、新蔡县退出贫困县。


Ⅵ 漯河09年的经济在河南省排第几名

一、09年漯河市GDP总量594亿元,全省排名第16位。人均GDP23113元,全省排名第8位。
二、09年,漯河市食品工业增加值达17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4.2%

Ⅶ 漯河各县市经济发展情况如何现在正在写一篇咱们漯河经济发展现状。希望详细一点,具体到各县区,如哪些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带,沙河与澧河在此交汇。1948年设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200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由三县一区调整为两县三区,辖临颍县、舞阳县、源汇区、郾城区和召陵区,并设立经济开发区,共有7个街道、27个镇、21个乡,面积26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8.6千公顷,总人口255.69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到42.9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13.1平方米,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43.9%。
临颍县 临颍县位于漯河市北部,因滨临颍河而得名,辖9镇6乡,361个行政村,面积8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万亩,人口70.39万人。秦时属“颍川邵”,西汉初年置县迄今2200余年,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魏政权交替的历史见证“受禅台”、“受禅碑”,早于赵州桥的隋代石拱桥“小商桥”,被誉为“天下第一桥”。临颍县是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全国食品加工强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是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依法治理百强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省级卫生县城;是省定35个扩权县和26个城镇化建设重点县之一。“豫南一枝花”——南街村就坐落在这片沃土上。
舞阳县 舞阳县位于漯河市西部偏南,自西向东缓斜,分岗地、平原和洼地,现辖7镇7乡,397个行政村,面积7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万亩,人口56.69万。南临舞水、北跨沙澧二河,三河横跨全境,形成独特的风景线。舞阳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和契刻符号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地下资源丰富,盐岩总储量400亿吨,是全国品位第一、储量第二的大型矿藏,而且矿体厚度大、盐质纯、氯化钠含量91.40-98.88%,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工业价值。舞阳的澧河中沙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因其“沙质纯净,粗细适宜”而誉享八方。
源汇区 源汇区地处淮河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辖4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09个行政村,18个居委会,面积202平方公里,人口30.61万人,民族以汉族为主,另有回、满、蒙、壮、苗等11个少数民族。源汇区是商贸、经济和文化中心,又构成铁路、公路“双十字架”,是豫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为历代商家必争之地,形成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板材加工、医疗化工和棉纺为主五大主导产业。
郾城区 郾城区属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区,辖8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79个行政村,24个居委会,面积413平方公里,人口47.86万人。境内的“许南阁祠”是海内外学者的向往之地,北宋“彼岸寺经幢”、清道光年间的“八角硫璃井”、“镇河铁牛”,新时器时代的化身台遗址,五千年前龙山文化中期的高台建筑郝家台等景观,显现出郾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交通便利、投资政策和环境宽松,工业实力雄厚,已形成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化工生产、建筑建材等多个品种的产品体系,广东日康、四川希望、大连实德、河北天申等一大批名企巨商纷至沓来兴办实业。
召陵区 召陵区位于市区东半部,于2004年9月设立,辖4个镇(召陵镇、老窝镇、邓襄镇、万金镇)、3个乡(青年乡、姬石乡、后谢乡)、2个街道办事处(天桥街、翟庄街),208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面积405平方公里,人口50.14万人。战国时期,魏国就在此建立了召陵邑,是东汉时期着名文字学家、训诂学家、词汇家许慎的故里,他所撰着的《说文解字》是世界上第一部汉语大字典。京广、沪渝铁路在此交汇,四通八达,京珠高速公路入口与行政新区区址仅数百米之遥。
经济开发区 经济开发区位于市区东南部,1992年5月成立,1994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区,控制区面积41平方公里,建成区10平方公里,辖后谢乡,28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人口近10万人。实行封闭式管理,对入区项目根据投资者需求实行全过程、保姆式、个性化、一条龙全程无费服务。历经十五年的开发建设,成为众多海内外客商心目中一方充满魅力的投资热土,成为中西部地区环境最优、发展最快的开发区之一。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2004年被评为“十五火炬计划管理先进单位”和省级“专利试点园区”。目前进驻企业320多家,其中世界五百强企业4家,并创办双汇和银鸽工业园。荷兰索维恩集团、中粮集团、台湾旺旺集团、康师傅集团等知名企业相继入驻,形成以生物食品为主导,造纸、纺织、机械加工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成为拉动漯河工业增长的一个重要基地。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1948年设立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2004年进行二次区划调整,现辖临颍、舞阳两县,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总人口255.69万人。建省辖市20多年来,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八五”时期漯河是全国发展最快的30个城市之一,“九五”、“十五”期间国民经济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进入“十一五”以来,全市经济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连年居全省前列或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3.2亿元,增长15.3%。
一、工业经济较快增长
我市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在成功实施“重点工业300亿振兴计划”和“重点工业500亿上台阶工程”后,强力推进“重点工业超千亿计划”,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上半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68.4亿元,增长1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2.7亿元,增长22.5%。
食品、造纸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化工工业发展较快。食品产业是我市支柱产业,我市是全省食品工业基地市、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和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 培育出世界第四、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之一南街村集团,全国第一家葡萄糖饮料生产企业澳的利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形成了以肉类加工、粮食加工、饮料制造、蔬菜加工等行业为主导,以分割肉、肉制品、面粉、方便食品、饮料等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为主体的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74.9亿元,增长33.7%。
漯河是全省重要的造纸工业基地。拥有造纸工业龙头企业——“中国草浆第一股”——银鸽公司,造纸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形成了文化纸、生活纸、包装纸、特种纸四大系列产品。上半年,规模以上造纸及纸制品业完成增加值12.5亿元,增长37.8%。
漯河盐矿资源丰厚,保护完整,已探明盐矿面积77平方公里,远景储量400亿吨,而且盐层多、盐质纯、成份高、氯化钠含量高达98.88%,是全国品位第一、储量第二的大型矿床。近几年,盐矿资源开发力度加大,盐化工业发展较快,相继有金大地、永银、奇能等一批盐化工企业投资漯河,盐化工业正成为我市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半年,我市以盐化工、煤化工为主的规模以上化工工业完成增加值8.5亿元,增长52.7%。
食品、造纸、化工三大行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2%,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53.5亿元,增长35.6%;实现利税88.8亿元,增长42.1%;实现利润73亿元,增长50.2%。列入“重点工业超千亿计划”的86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0.7亿元,增长40.6%;实现利税63.8亿元,增长38.6%;实现利润50.7亿元,增长47.6%。
二、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我市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双汇产业化工程和两县十镇百村示范工程,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高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
夏粮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夏粮总产94.8万吨,增长7.3%,单产452公斤,增长2.8%。
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上半年,新培育标准化养殖小区(场)20个,新培育出栏3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02个,新培育较大规模养殖专业户960个。生猪出栏150.5万头,增长12%,生猪存栏187.6万头,增长20%;肉类总产量13万吨,增长7.3%,禽蛋产量、牛奶产量分别增长8.2%和20%。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上半年,全市新建农村公路55公里,新发展农村户用沼气2.5万座,新通自来水4600户,新建改造农家店142个,新建各类文化休闲场所201个,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2.5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化卫生室93个,新建新农村典型示范村22个。
三、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着
投资始终是漯河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重点项目建设始终是促进漯河经济快速崛起的重要支撑。在宏观环境趋紧,全国全省投资增速普遍回落的背景下,我市坚持深化“项目建设年”活动,不断加大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上半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2亿元,增长34.5%。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81亿元,增长37.2%。
工业投资仍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上半年,城镇以上工业投资完成60.7亿元,增长62.5%,较去年同期提高23.6个百分点。其中,纳入“双百工程”的100家企业完成投资56.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4%。
项目建设推进加快。上半年, 80个市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2.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1.6%。56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已有39个开工,占全部计划新开工项目的70%。列入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碰头会的18个重大项目,在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的代理协调下有效推进。总投资25亿元的2×30万千瓦热电项目已全面开工,目前已完成投资2.2亿元;总投资30亿元的永银盐化工项目和舞阳60万吨真空食盐项目已开工;金大地100万吨工业盐项目设备开始安装;郑煤集团与香港协鑫合作的煤化工项目外资已到位3500万美元,公司已注册;双汇5000万只肉鸡产业化、银鸽10万吨文化纸、新瑞路地物流港区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正加紧推进。
四、财税金融运行平稳
上半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1亿元,增长28.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14亿元,增长30.7%,占一般预算收入的75.6%,较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五项主体税种完成6.82亿元,占税收收入的74.6%,增长18.7%。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95亿元,增长21.4%。
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9.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91亿元,较年初增加21.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46.4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74亿元,较年初增加15.3亿元。组织召开了河南省漯河市银企对接会,省内16家银行与我市签约合同类贷款63.9亿元,合同贷款占比全省最高。
五、民生质量进一步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22元,增长15.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47元,增长22.3%。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拉动了消费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1亿元,增长22.8%。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已全部兑现。补贴金额共计1.9亿元,比上年增长73.6%,补贴农户50.4万户。就业再就业群体不断扩大。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8万人,完成计划的94.8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万人,完成计划的156.77%,城镇登记失业率2.18%,低于省控目标2.32个百分点;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6.2万人。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全市共征缴各项社会保险2.85亿元。启动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192.6万人,平均参合率95.5%。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和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60%。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呈现新局面。对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增加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市中医院门诊楼扩建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项目建设已基本完工。许慎文化园、陈星聚墓园景区、小商桥旅游景区开发有序推进。人口继续稳定在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1.96‰。
六、以沙澧河综合开发为重点的城市建设快速推进
20多年来,我市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推进力度,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生态宜居城市。2004年第二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市区面积扩大到1020平方公里,是建省辖市之初的13倍多。2007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5.65%,比建省辖市之初提高26.75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6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3%。特色游园、街心公园、行道绿地造型多样,遍布市区;路灯、桥灯、彩色轮廓灯熠熠生辉,装点出亮丽夜市,城市美化亮化达到新的水平。全市基本实现“市县通高速、县乡通二级、村村通油路”。漯河连续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
今年以来,沙澧河开发建设工程滨水区域规划高标准完成,顺利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澧河段一期河堤加宽加高、河岸线护岸工程已全面完成,两岸绿化、美化工程基本完成,景观形象初步显现。安置房和配套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黄河路沙河桥、太行山路沙河桥、澧河桥正加紧施工,沙河节制闸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完成。中山路、淞江路、湘江路、嵩山路改造工程和滦河路、燕山北路新建工程正加快推进。市污水净化中心二期扩建工程和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成投用。“五城同创”取得阶段性成效,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七、重点领域的改革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大
漯河是锐意改革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开放城市。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漯河,美国杜邦公司、美国泰森集团、日本火腿株式会社等十几家世界500强企业,日本昊羽、日本丰田、韩国九鑫牧业、韩国乐天、香港华懋、台湾旺旺和康师傅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南京雨润、香港巧巧、北京奇能、辽宁希瑞、湖北宜化、河北中旺、福建亲亲、郑煤集团、郑州奥克金星、金大地盐化工、卫辉亚兴化工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都在漯河有较大的投资项目。漯河以改革开放的良好成效,先后成为全国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市、全国开拓农村市场试点市、全国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试点市、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和保证体系建设双试点市,是各种经济成份都能快速成长的“百花园”。今年以来,我市以战略重组为重点的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先后有银鸽集团与永煤集团、郑煤颍青与香港协鑫集团、舞阳中原制盐公司与中盐公司等16家企业成功重组,累计引进各类战略投资17.1亿元。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的行政改革继续深化。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便民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应进入行政服务大厅的审批事项已全部进入,承诺办结率达98%。以落实“五权”为核心的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着。积极探索把林地和树木所有权、使用权分包到户,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财税体制、社会事业、城市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改革也都取得新的进展。组织开展了招商引资“百日会战”活动,先后在香港、青岛、北京、厦门、上海、中山等地成功举办了以推介中国食品名城、宣传食博会为主题的大型商务活动,一批合作项目正在跟踪洽谈。上半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9个,合同利用外资978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新引进省外资金项目39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4.2亿元,增长30%。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Ⅷ 河南漯河和南阳哪个经济水平发展的好

从上表2010年河南省各地市经济对比可以知道:

1、在经济总量方面,南阳在河南省排名第三位,而漯河排名河南省18个地市的倒数第三,两者差别非常大,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2、从城镇、农民人均收入方面来看,漯河排名河南省第八位,南阳排名河南省第十三位;

3、综合来说,南阳经济总量大,地域广(下辖10个县市),人均低;而漯河地域小(下辖2个县市),经济总量小,但是人民更富裕一些。

与漯河的经济是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海幸福里彩北哪个小区最好 浏览:202
395什么意思爱情 浏览:61
美女主播用的是什么拍摄软件 浏览:566
如何查询外地他人健康码 浏览:163
廊坊经济开发区怎么样 浏览:35
杞子别名有哪些好看的电影爱情 浏览:699
爱情公寓一个女人最后怎么样了 浏览:913
pes在经济里面是什么 浏览:138
有情人的幸福是什么 浏览:624
花市买回来的幸福树怎么养 浏览:660
内部情节重复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215
全球经济衰退应该如何避免大萧条 浏览:246
概括宋代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 浏览:146
事业单位社保交费比例是多少 浏览:938
健康码上的时间倒计时是什么意思 浏览:780
猴人牛年干什么事业最合适 浏览:428
婚姻没味怎么挽回 浏览:940
fate的起源故事在哪里看 浏览:536
龙猫动画故事梗概怎么写 浏览:343
自相矛盾小故事怎么讲 浏览: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