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海洋经济学概念和特性是什么

海洋经济学概念和特性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11 14:29:23

⑴ 海洋经济学的组成

海洋经济学(Marine Economics) ,包括海洋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海洋生产力、海洋生产关系海洋经济活动。海洋产业经济,包括海洋产业结构、海洋水产业、海洋工业、海洋服务来和海洋未来产业。海洋区域经济,包括海洋经济区划、海岸带经济、海岛经济,海洋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经济和大洋经济。海洋可持续发展经济,包括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海洋生态环境资源经济、海洋科技文化教育经济、海洋市场经济和海洋经济管理。

⑵ 中国3大海洋经济区包括那些城市!详细一点 并且介绍他们的特点。

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区是指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
“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长江三角洲以全国2.2%的陆地面积、10.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28.5%的进出口总额。这里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长三角”不仅已经或者即将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领航者,而且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下一轮复苏的“发动机”。

地理概念:长江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断淤积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陆地。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
工业经济概念:以上海为龙头的苏中南、浙东北工业经济带。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
城市经济概念:就是苏浙沪毗邻地区的17个市组成的都市群。长三角城市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8个市: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浙江省的7个市: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

长三角16城市

上海市: 上海
江苏省: 南京 苏州 无锡 南通 常州 镇江 扬州 泰州
浙江省: 杭州 宁波 绍兴 嘉兴 湖州 舟山 台州
环渤海经济区简介: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全区陆域面积达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亿人。环渤海地区共有城市 157个,约占全国城市的四分之一,其中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有13个。
环渤海地区与全国其他经济区相比,具有五大比较优势:一是地理区位十分优越。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向南,它联系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向东,它沟通韩国和日本;向北,它联结着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二是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煤炭资源和旅游资源,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耕地面积达2656.5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之多,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3%以上;三是海陆空交通发达便捷。环渤海地区拥有40多个港口,构成了中国最为密集的港口群;环渤海地区是中国交通网络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是我国海运、铁路、公路、航空、通讯网络的枢纽地带,交通、通讯联片成网,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陆海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成为沟通东北、西北和华北经济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集散地;四是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雄厚。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是中国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基地,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环渤海地区科技力量最强大,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就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科技人才优势与资源优势必将对国际资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五是形成了一个实力较强的骨干城市群。环渤海地区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大连、青岛、烟台、秦皇岛等沿海开放城市为扇面,以沈阳、太原、石家庄、济南、呼和浩特等省会城市为区域支点,构成了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往和外项型、多功能的密集的城市群落。在全国和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集聚、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特色经济区域的发展。在国际经济中心不断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趋势下,环渤海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而和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环渤海地区不仅在经济总量,而且在其他许多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南开大学环渤海经济课题组就此给出了一系列对比:

———就经营环境而言,环渤海经济区内行政干预的力量比较强,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相对较弱,致使在体制创新上,环渤海与珠三角、长三角有一定差距。

———就企业结构而言,环渤海虽然不乏优秀企业,但大型企业比重偏高,中小企业相对较少,缺乏活力;环渤海地区国有企业比重不仅高于长三角、珠三角,而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行政区域利益主体地方意识较强,条块分割严重,导致地区间经济协调成本高,市场化程度低,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动也不够畅通。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周立群教授举了一个例子,沿京津交通干线分布着中关村、亦庄、廊坊开发区、天津武清开发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天津港保税区共8个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区,使这一天然的高科技产业带断裂,未能发挥出更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出海口,濒临南海,毗邻港澳,历来是华南、中南、西南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和我国的南大门,也是我国着名的侨乡。珠三角包括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惠州市的部分县区(市辖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和肇庆市的部分县区(市辖区、高要市、四会市),陆地总面积4.17万平方公里,人口按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为4077万人,分别占全省总数的23.2%和47.2%,分别占全国总数的0.4%和3.1%。
作为全国区域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之一,珠江三角洲在整体经济实力和产业发展上都有诸多优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珠三角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以其独特的区位、土地和劳动力优势,与外来资源相结合,创造了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外向型工业化经济发展模式。 (一)珠三角城市经济发展万马奔腾。(二)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三)经济市场化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四)经济外向度水平较高。(五)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三、面临挑战首先,经济转型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加大其次,外贸出口面临国内外“一高一低”双重夹击。第三,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推进工业化的制约作用不断加强第四,面临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激烈竞争

⑶ 简述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特征

海洋经济,一般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产业活动,由这样一些产业活动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
新的可开发的海洋资源不断发现。10年,海洋科技突飞猛进,新的可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不断发现,海洋已成为巨量财富源泉,为解决困扰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两大问题展现了新的曙光。一是以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为代表的海洋新能源储量巨大。二是海洋新药物资源家族庞大。三是提取和开发利用深海基因资源前景广阔。据估计,深海基因资源的市场潜力可达30亿美元/年。四是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前景乐观。随着海水淡化成本的大幅下降,世界海水淡化市场一直以每年10%的速度扩大。总之,20世纪最后10年,多学科联动的海洋科学发展,使新的海洋资源不断被发现,由此,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以全面开发利用海洋、保护海洋为基本特征的“海洋世纪”的到来

⑷ 经济学海洋经济方向什么时候的专业

"海洋经济学"这一名称,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提出的,到70年代中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发展。海洋经济学得到较快发展。中国学者蒋铁民主编的《中国海洋区域经济研究》,是中国第一部海洋区域经济学专着。以后又有杨金森等着的《中国海洋开发战略》等。
海洋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文明的主体虽是大河文明和大陆文明,但海洋文明也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华民族的祖先,在18000年前就已利用海洋贝壳作装饰品;中国海洋渔业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海洋盐业也有4000多年的历史。中国也是世界上航海和造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6只距今约7000年的独木舟船桨,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有说服力的航海文物。从西周时代(距今约3000年)开始,中国近海交通已渐趋发展,距今约2500年出现了专业造船工场。在漫长的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中,中华民族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海洋文化和灿烂的东方海洋文明。
本专业面向海洋世纪,培养具有宽厚扎实的经济学、海洋经济学和海商法基础,通晓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擅长港口航运物流经济,熟悉国际海洋公约和我国海洋经济政策法规,系统学习经济管理业务和海洋经济基本技能,注重形成强烈的港口经济意识、国际市场意识和全球竞争意识,适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海洋经济迅速发展和国际化海洋合作与竞争要求,胜任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政府机构海洋经济规划管理、海洋产业发展研究、国际合作与跨国企业运营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数学、海洋经济学、运筹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投资经济学、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国际经济学、外贸运输实务与法规、港口经济学、运输技术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海商法、经济法、国际贸易、世界海运地理、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金融学、保险学、海洋区域经济、经济规划与决策方法、海洋法规、海洋知识讲座、专业英语等。

⑸ 海洋经济学概论怎么样

经济学类专业详解经济学类第一部分专业详解经济学一专业简介1.专业初识经济学是综合分析研究经济增长和衰退的起因及社会表象,如通货膨胀、失业率、银行利率、进出口额等的一门学问。资源相对稀缺制约经济发展,经济学就是研究有限资源如何在社会中分配以保证经济最优发展的社会科学。或者说“它是解释在解决资源稀缺性时做出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变化的科学”。通过分析研究,经济学者要找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采取相应措施来刺激或保持经济增长而避免经济衰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购买和生产行为;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整个国家的经济现象。2.学业导航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专门人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主干学科:经济学。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3.发展前景当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两大主题,大多数国家已经意识到发展经济对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经济学家也已成为各国政府重要的智囊团成员。在经济学的发展方面,目前,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微积分、线性代数、集合论、拓扑学等数学工具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经济理论中。4.前沿课题□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征问题□经济信息化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及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或新经济研究□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就业问题、环境问题、区域经济的协调问题研究□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体系演化的总体格局研究□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政府宏观政策的有效性问题研究二人才塑造1.考生潜质喜欢做研究工作,有灵感和敏捷的思维,高中时数学基础扎实。对股票市场感兴趣,关注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最新动态,对企业管理工作感兴趣。喜欢研究经济发展状况,喜欢收看财经类节目等等。2.学成之后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的专门人才。3.职场纵横经济学毕业生可以在政策研究部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经济理论政策方面理论性较强的研究工作,也可以在金融机构和企业,例如银行、证券公司等,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等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国际经济与贸易一专业简介1.专业初识国际经济与贸易是由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理论与实务组成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研究国际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包括:国际分工、国际商品交换、国际劳务和国际资本流动等。尤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完善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都需要国际经济与贸易提供理论依据。此专业偏重文科,大部分知识属于文科范畴,但也需学习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对经济理论和现象进行更系统的分析、研究。2.学业导航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训练,具备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主干学科:经济学、统计学。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等。3.发展前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区域化集团化的加强,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给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与国际经济的全面接轨,越来越需要大批涉外经济专门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那些有志于从事对外经济与贸易领域研究和实务工作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二人才塑造1.考生潜质对外语有一定的兴趣,有较好的数学水平。经常留意中外贸易发展情况的各种信息,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史感兴趣。对外贸工作很感兴趣,关注外汇比率的升降,关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梦想成为一名职业会计师等等。2.学成之后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了解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现状和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的专门人才。3.职场纵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进一步看好。可以在各类涉外企业、事业单位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事国际贸易、国际合作、国际金融与投资等领域的调研咨询、政策分析、业务操作及涉外经济管理等工作,也能够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政策研究、教学科研工作。财政学一专业简介1.专业初识财政学属于应用学科。主要研究财富在国家、企业及个人之间的分配和使用方式。具体来说:在宏观上,它研究如何合理分配国家财富,主要涉及国家的财政税收方面的问题,如:国家预算、税收政策的制订等;在微观上,它研究如何处理企业和个人的税务问题,如:企业的报税和合理避税等问题。通过学习财政学,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财政赤字“是什么,还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商业税务问题。2.学业导航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财政税收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备财税及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主干学科:经济学。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国家预算、税收管理、国际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3.发展前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经济增长也受到影响。国家及时大力推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刺激有效需求、防止通货紧缩、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国对财政学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财政学成为目前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财政学专业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获得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成为热门专业。二人才塑造1.考生潜质做事谨慎、细心,交际能力比较强,对价格数字敏感,数学基础好。关心国家经济发展,参加过商品的促销活动。希望到财政、税务等部门工作,对投资、保险业感兴趣等等。2.学成之后本专业培养具备财政、税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财政、税务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3.职场纵横财政学属于宽口径就业的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范围比较广。可以到各级财政、税务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税务代理等中介机构从事宏观经济管理、企业管理、资产评估、税务代理等工作,各种金融机构、基本建设管理部门、房地产开发公司、咨询公司也都是很好的选择。金融学一专业简介1.专业初识金融是指以银行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活动,以及在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资金的融通。它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的总称。金融业是在封建社会末期伴随商品货币关系发展而产生的。货币兑换、保管与汇兑是它的最初形态。金融学主要研究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企业的工作及管理方式,了解货币、证券的由来及其功能和交易方式。此专业偏文科,知识多属文科范畴,不过进行证券投资也需要较好的数学基础。2.学业导航本专业要求学习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国际金融、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备在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主干学科:经济学。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央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3.发展前景现代金融业有两大趋势,一是网络化,一是国际化。对我国来说,主要体现在国际化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化趋势不可阻挡。但是,我国金融国际化存在着严重问题:一是体制包括金融体制不稳定,金融监管薄弱,金融秩序混乱等等;二是人才短缺,表现为人才的绝对数量不足,特别是缺少真正懂得国际金融和现代投资知识的人才,普遍是书本知识多,实践知识少,因而对国际金融的风险预测不足。选择金融专业,一旦学有所成,必有广阔的施展空间。专业名称经济学经济学基地班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贸易经济保险环境经济金融工程税务信用管理网络经济学体育经济投资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海洋经济学国际文化贸易希望采纳

⑹ 生态经济学的性质与特点有哪些

生态经济学对我们的影响
从经济学和生态学的结合上,围绕着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生态经济学太空船经济理论
研究生态经济结构、功能、规律、平衡、生产力及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数学模型等内容。旨在促使社会经济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正式创建的。美国海洋学家莱切尔卡逊在1962年发表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首次真正结合经济社会问题开展生态学研究。几年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在《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一书中正式提出“生态经济学”的概念及“太空船经济理论”等。生态经济学的历史
生态经济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但人类社会经济同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普遍存在。社会经济发展要同其生态环境相适应,是一切社会和一切发展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
生态经济学的特点生态经济学研究特点
①综合性。生态经济学是以自然科学同社会科学相结合来研究经济问题,从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上研究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生态经济学相关书籍
②层次性。从纵向来说,包括全社会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以及各专业类型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如农田生态经济、森林生态经济、草原生态经济、水域生态经济和城市生态经济等。其下还可以再加划分,如农田生态经济,又包括水田生态经济、旱田生态经济,并可再按主要作物分别研究其生态经济问题。从横向来说,包括各种层次区域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
③地域性。生态经济问题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殊性,生态经济学研究要以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国情或地区情况为依据。
④战略性。社会经济发展,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且要保护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不仅追求局部和近期的经济效益,而且要保持全局和长远的经济效益,永久保持人类生存、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研究的目标是使生态经济系统整体效益优化,从宏观上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指出方向,因此具有战略意义。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除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外,还有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浪费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环境治理的经济评价;经济活动的环境效应等等。另外,它还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合系统及其矛盾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种种问题,从而揭示生态经济发展和运动的规律,寻求人类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发展相互适应、保持平衡的对策和途径。更重要的是,生态经济学的研究结果还应当成为解决环境资源问题、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科学依据。总之,生态经济学研究与传统经济学研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将生态和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思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新观念的产生。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生态经济基本理论。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条件与生态需求,生态价值理论,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等。
②生态经济区划、规划与优化模型。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观点指导社会经济建设,首先要进行生态经济区划和规划,以便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特点发挥其生态经济总体功能,获取生态经济的最佳效益。城市是复杂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人口集中,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强大,但还原系统薄弱,从而生态环境容易恶化。农村直接从事生物性生产,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稳定、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据不同地区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点,研究其最佳生态经济模式和模型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森林生态经济
③生态经济管理。计划管理应包括对生态系统的管理,经济计划应是生态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要制定国家的生态经济标准和评价生态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从事重大经济建设项目,要做出生态环境经济评价;要改革不利于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管理体制与政策,加强生态经济立法与执法,建立生态经济的教育、科研和行政管理体系。生态经济学要为此提供理论依据。
④生态经济史。生态经济问题一方面有历史普遍性,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有历史的阶段性。进行生态经济史研究,可以探明其发展的规律性,指导现实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经济学的发展
二战以后,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充分显示出人类干预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在逐渐增强。然而与此同时出现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其严重程度是人们始料未及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和资源问题从局部向全局、从区域向全球扩展,世界范围内的人口骤增、粮食短缺、环境污染、资源不足和能源危机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状态,而且制约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当科学家们探索以上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发展趋势、预防措施和解决途径之时,从一开始他们就发现:单纯从生态学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和研究这些问题,是难以找到答案的,只有将生态学和经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从中寻求到既发展社会经济又保护生态环境的解决之策。至此,生态经济学就应运而生了,这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发表了一篇题为《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的文章,首次提出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概念。美国另一经济学家列昂捷夫则是第一个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科学家,他使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将处理工业污染物单独列为一个生产部门,除了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消耗外,把处理污染物的费用也包括在产品成本之中。他在污染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召开了以“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为主题的会议。会议充分肯定了上述四者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关、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并指出,各国在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时对此要切实重视和正确对待。同时,环境规划署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各种变化进行观察分析之后,确定将“环境经济”(即生态经济)作为1981年《环境状况报告》的第一项主题。由此表明,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应用性的新兴的科学,开始为世人所瞩目。生态经济学的方程式
NSW = NNP +(B— GC)— AL
式中 NSW = 净社会福利;
NNP = 净国民生产增值;
B = 未被认识的经济发展的非市场性有利条件(如知识的积累、保健的改善等);
GC = 为经济发展(包括信息、管理等)、减少污染所付出的劳力和费用;
AL = 环境恩惠损失(如噪声增加、烟雾增多、风景区的商业化改变等)。图书信息

生态经济学相关书籍
书 名: 生态经济学
作者:唐建荣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3-1
ISBN: 9787502565152
开本: 16开
定价: 43.00元内容简介
本书为生态学热点研究丛书之一。本书通过描述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融合过程,揭示了生态经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路径;通过对生态经济学系统要素配置和组合功能的分析,探讨了生态经济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一般规律,通过对生态经济核算及其相关经济科技政策的研究,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保障;通过对生态经济的产业研究、消费研究和教育研究,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最后,通过荷兰Peel地区自然和农业冲突的动力模型及荷兰森林可持续综合利用管理模式的典型案例,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本书可供大专院校生态、经济或环境等专业的教师、学生使用,也可供其他关心经济发展、关注生态系统和关爱未来的读者阅读参考。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态经济学的形成
第一节 生态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人类的生物占有量
二、气候变化以及臭氧层空洞增大
三、能源匮乏
四、土地退化
五、生物多样性减少
第二节 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简史
一、经济学发展历史
二、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其他重要思想
第三节 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一、国外生态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中国生态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三、生态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章 生态经济学的内涵
第一节 生态经济学的内涵及研究对象
一、国外学者对生态经济学含义的理解
二、中国学者对生态经济学含义的理解
第二节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 生态经济学的性质和特点
第四节 生态经济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
二、生态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
第三章 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生态学理论
一、有关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二、生态系统理论
第二节 经济学理论
第三节 系统论和热力学定律
一、系统论
二、热力学定律
第四节 环境伦理学
第四章 生态经济学的价值研究
第一节 价值的内涵
一、价值的含义
二、价值的本质
第二节 传统的价值理论
第三节 环境价值理论
一、环境价值的组成和分类
二、环境价值理论
三、生态价值理论
第四节 生态经济学的价值理论
一、能量及能量分析
二、能值价值理论
第五章 生态经济能值分析
第一节 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发展
一、生态能量学
二、能值分析理论
三、能值与资源和经济
第二节 能值原理及其符号语言
一、能值原理
二、能值符号及语言
第三节 能值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一、基本概念
二、主要能值指标和指标体系
三、基本方法
第四节 能值分析及其意义
第六章 生态经济系统研究
第七

⑺ 海上经济力量是以什么为核心的体现在海洋方向的国家经济力量的总和

海外贸易。海上经济力量是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体现在海洋方向的国家经济力量的总和。海外贸易是指某些海岛国家如英、日等国或某些海岛地区如台湾等的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特指国家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这是立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去看待它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贸易活动。
拓展资料:
1、 海洋经济
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如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它们都属于现代海洋经济的范畴。
2、 国家经济
国家经济是指某国国内经济中支撑该国经济的自主性。国家经济并对该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和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部分或产业组合(通常所说的战略产业组合)。
3、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 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4、 对外贸易什么专业
对外贸易只是每个学校的叫法不同,也叫国际经济与贸易或者是国际贸易专业。对外贸易专业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服务外包、经济信息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商务经纪与代理、国际文化贸易。
5、 对外贸易的作用是什么
对外贸易不仅把商品生产发展程度很高的国家互相联系起来,而且通过对外贸易使生产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和地区也加入到交换领域中来,使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深入到他们的经济生活中。

⑻ 渔业资源的自然特性是什么

渔业资源的自然特性是:

1、自律更新性

2、移动洄游性

3、共有财富性

4、自然变动性

对水域中经济动植物个体或群体的繁殖、生长、死亡、洄游、分布、数量、栖息环境、开发利用的前景和手段等进行调查,是发展渔业和对渔业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分为管理性调查和开发性调查两类。前者针对已开发的渔场进行,旨在合理利用水产资源以取得最大的合理的持续产量。

(8)海洋经济学概念和特性是什么扩展阅读

已开发利用的渔业资源中,70%直接供应人们食用,如鲜品、冻品、罐藏以及盐渍、干制等加工品;30%加工成饲料鱼粉、工业鱼油、药用鱼肝油等综合利用产品。

中国东南濒临大海,海域辽阔,海岸线长,内陆水域网络纵横,渔业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已知海、淡水鱼30000多种,常见经济种类有150多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渔业资源

⑼ 海洋生态系统概念是什么

地球的表面约有71%的部分被蔚蓝色的海水所覆盖,地球可以说是是一个海洋的星球。浩瀚无边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各类资源:海水中存在80多种元素,生存着17万余种动物和2.5万余种植物。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它是地球所有生命的摇篮,它以无比的壮观和无尽的宝藏让人类亲近,然而,它在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面前却又是那么脆弱不堪。关注海洋,善待海洋,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也成为全人类刻不容缓的责任。

近年来,重视海洋,关注海洋已从国际性组织、国家政府间全面展开。1997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召开第19届大会,通过了将“海洋——人类的共同遗产”作为“国际海洋年”主题的建议,要求各国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年的活动,同时将7月18日定为“世界海洋日”。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与海洋有关的节日。例如,英国将8月24日定为英国海洋节;每年的5月22日是美国的海洋节。在我国,每年7月,青岛市都要举行青岛海洋节;中国海洋文化节也已在浙江岱山县成功举办了4届。

大海洋生态系统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对近海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已经导致很多传统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渔业资源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人们逐渐发现,只进行单品种鱼类资源管理,往往难以达到顶期的管理效果,而只有将鱼类作为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同一海域多种鱼的相互关系及其数量变动,并采取相应的严格管理措施,才能增加产量并提高经济效益。而很多海洋生物(尤其是鱼类)具有洄游习性,只有通过国际间协调、综合管理海洋生物资源,才可能收到真正的管理效果。大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就是在以上两个背景基础上形成的。

大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海洋大气局的K.Sherman和罗德岛大学的L.Alexander等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作为大海洋生态系统,应符合以下条件:(1)大海洋生态系统的面积一般要在20万平方千米以上:(2)具有独特的海底深度、海洋学特征和生产力特征;(3)生物种群之间形成适宜的繁殖、生长和营养(食物链)的依赖关系,组成一个自我发展的循环系统;(4)污染、人类捕捞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压力对其具有相同的影响和作用。

目前全球范围内划定的大海洋生态系统共64个,在水深、海洋学、生产力和海洋生物类群等方面各具有其独特性。毗邻我国的黄海、东海和南海都被列入64个大海洋生态系统之中。虽然大海洋生态系统支撑着世界海洋渔业总产量的95%,但是也是受人类活动干扰最严重的海域。目前大海洋生态区面临的主要威胁仍旧是各种污染、过度捕捞、对栖息地的改变和破坏。

岛屿生态系统岛屿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海域隔离特征,有别于典型的陆地生态系统,特点主要有:(1)明显的海洋边界及不连续的地理分布;(2)海域隔离降低了岛屿间的有效基因流;(3)不同岛屿间具有异质化的生境条件;(4)海洋岛屿面积相对狭小;(5)火山和侵蚀活动等随机事件致使岛屿在长期的地质过程中处于动态变化中。生物学家常把岛屿作为研究生物地理学与进化生物学的天然实验室或微宇宙。这是因为,岛屿与大陆隔离,它们的动物种群和植物种群的进化都发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可以免受其他物种在大陆所面临的残酷竞争,并朝着特殊的方向进化。许多偏僻的岛屿上都拥有一些世界上最奇特的植物,这些植物甚至未曾在其他地区被发现。这些物种因其具有地理隔离、种群边界清晰、分布范围狭窄及种群规模较小等特点,成为物种分化、起源研究的模式种。相应的,随着岛屿生态学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岛屿生态系统被视为模式生态系统。

海底生态系统海底生态系统又称深海生态系统,是指在海底黑暗、低温(或高温)和高压等极端环境下,以化学能和地热能为基础而存在的特殊生态系统。深海通常是指水深1000米以下的海洋,这里缺乏阳光,静水压力高,温度低至1℃,或是高达350℃,营光合作用的植物以及相应的高营养级动物在如此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根本无法生存,因此,长期以来深海一直被认为是没有生机的“荒芜沙漠”。然而,海底的生命远比我们的想象要丰富得多。1977~1979年,美国研究人员利用“阿尔文”号深潜器最早对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2500米深的海底热泉进行调查,在其周围发现了完全不依赖光合作用而生存的深海生物群落,包括10个门500多个种属,构成一个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复杂生态系统。与我们经常看到的水生生态系统相似,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也能通过各种生物之间的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逐级传递,构成完整的海底食物链。

在亿万年的物竞天择过程中,深海生物虽然失去了许多与浅海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征,如色素退化(通体白色或粉红色)、内脏可视、视觉系统退化等,但是同时具备了耐盐性、耐低温、耐高温、耐高压、高渗透性、触觉发达、有固氮能力和清污能力等特殊功能。特别是,深海生物的表皮多孔而有渗透性,海水可以直接渗透到机体内,使身体内外保持压力平衡,因此,它们在600个大气压(相当于6000米水深的压力)下仍然能够正常生活,这是大多数浅海生物难以做到的。生物学家认为,深海生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态之一,对它进行的研究将为揭开地球上生命起源之谜提供更多证据。

并非危言耸听的海平面上升年3月10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变化国际科学大会上,首席发言人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霍巴特气象气候研究中心的约翰·丘奇(John Church)博士告诉大家:“卫星和地面勘测的数据表明,自1993年以来,全球海平面以每年3毫米甚至更高的速度在上升。这个比率已经远远超过了20世纪一百年的平均水平。”根据《2007年中国海平面公报》,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0毫米。预计未来1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将比2007年上升32毫米。

科学界普遍认为:全球海平面上升是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分别由绝对海平面上升和相对海平面上升构成,前者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热膨胀和冰川融化而造成的;后者是由地面沉降、局部地质构造变化、局部海洋水文周期性变化以及沉积压实等作用造成的。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半数以上的居民生活在沿海地区,距海岸线60千米范围内的人口密度比内陆高出12倍。有关专家预计,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全球将有10亿人口的生存受到威胁,5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将遭到不同程度的淹没。一些太平洋岛国的最高点仅在海平面以上几米,全球气候日益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将使这些岛国面临被淹没的处境。

海水富营养化海水富营养化指海水中生物生长所必要的营养元素氮和磷的浓度超过正常水平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由于水体中氦、磷营养物质的积累,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使水体溶解氧的含量下降,造成藻类、浮游生物、植物和鱼类衰亡甚至绝迹。自然情况下,海水很少发生富营养化,人为活动向近海海域大量输送氮、磷是引发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海水的富营养化往往发生在沿岸、河流入海口、海湾等受人类活动影响比较强烈而水体交换不良的地区。

海水富营养化的正面影响是适度的富营养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水产养殖和渔业生产是有益的,但这种理想情况很难在现实中出现。负面影响是为赤潮藻类的暴发性繁殖埋下隐患,一旦水温和盐度适合、气象条件允许,就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赤潮。控制海水的富营养化程度,关键是控制海水中无机氮和无机磷的浓度。

溶解氧在海水中的分布溶解于海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用符号DO表示。溶解氧是海洋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大气和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力、水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大气压力越大、水温越低、盐度越小,则溶解氧含量越高,反之则越低。在浮游生物生长繁殖的海域,表层海水的溶解氧含量不但昼夜不同,而且因季节而异,加上海流等因素的影响,海洋中的溶解氧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和区域分布特征。

按照溶解氧垂直分布的特征,大体上分为四个区:①表层由于风浪的搅拌作用和垂直对流作用,氧在表层水和大气之间的交换较快趋于平衡,表层水中溶解氧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②光合带中既有来自大气的氧,又有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因此出现氧含量的极大值。③光合带下的深水层由于光线微弱,光合作用减弱,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氧,使氧含量急剧降低,甚至可能出现最小值。④极深海区虽然可能是无氧无生命区,但是由于高纬度下沉的冷水团向深层水中补充氧,这里的氧含量可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溶解氧的区域分布与海洋环流密切相关,同时还与海洋生物分布和大陆径流有关,变化复杂。三大洋中,溶解氧平均含量以大西洋最高,印度洋次之,太平洋最低。

⑽ 海洋对经济的影响

海洋对经济的影响非常的大。地球大部分都是海洋覆盖。随着人类探索海洋的步伐前进。会逐渐改变人类的文明使经济发达。

阅读全文

与海洋经济学概念和特性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务员和事业编都上岸怎么办 浏览:718
临汾美女为什么漂亮 浏览:147
市场经济学有哪些专业教材 浏览:214
美女工作累吗有什么不高兴的 浏览:794
恋爱时如何提及婚姻问题 浏览:85
找对象为什么不幸福 浏览:503
什么是菩提心动画故事 浏览:642
微信健康码的信息填错怎么改 浏览:967
遇到事业打击后怎么调整 浏览:123
哪个国家有苏联美女 浏览:243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如何认定 浏览:269
冷漠婚姻什么意思 浏览:311
幸福之城地下之王怎么存档 浏览:277
漫画如何用镜头讲故事 浏览:458
上海幸福里彩北哪个小区最好 浏览:207
395什么意思爱情 浏览:61
美女主播用的是什么拍摄软件 浏览:568
如何查询外地他人健康码 浏览:164
廊坊经济开发区怎么样 浏览:36
杞子别名有哪些好看的电影爱情 浏览: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