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说养孩子也是一个财富问题,养孩子有多费钱
经济学无处不在,其实养育孩子同样也是一个财富问题,儿童就像美丽的花朵,精心呵护才能够开出漂亮的花。需要花费家长大量的金钱和精力,但同时也能够带给家庭用金钱买不到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孩子就是家庭未来的希望,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养孩子其实是一桩大买卖,夫妻在什么时候开始养育孩子最具有增值效应,如何用最少的成本养育出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什么样的家庭条件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些其实都蕴含着经济学的道理。
在现代社会养育孩子可能未必就是为了“养儿防老”而是一种经济行为,因为父母想要让自己的后代越来越好,更有出息,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能够超过自己,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富有的人养孩子是为了让他们能够继承家产,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养育孩子是为了自己的家风传承,偏远山区的人养孩子是为了家里能够有一个收入来源,不管是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为了把孩子当成未来增值的固定资产。
钱是需要储蓄才能够理财的,所以可以从储蓄罐开始培养孩子存钱的意识,教育孩子懂得节约用钱,目的不仅仅是对金钱合理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赚钱要多过花钱的意识,这是他们人生未来必须具备的金钱意识。
小的时候是储蓄罐,长大了就能给他们单独开一个储蓄账户,让孩子自己保管自己的存款。养孩子是经济学,孩子自己也需要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只有这样他们的未来才不会为钱所困。
2. 关于经济学的问题
例子中计算的只是抚养一个孩子的直接的成本,也就是直接的货币支出,把一个孩子抚养成人当然还有其他支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抚养孩子还有其他的一些机会成本,比如照顾孩子的时间,因为培养孩子失去的机会,假设在培养过程中花在照顾孩子的时间以及与孩子交流的时间等等用来花在做其他的工作或者提升自己上面,就会增加收入以及提升自己等机会,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也算是抚养孩子的机会成本。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抚养孩子虽然会花费很多的机会成本以及货币支出,但是抚养一个孩子成长的喜悦与幸福感,却不是用货币可以来衡量的,所以花费再多,从中国的传统来看也是值得的。经济学从理性角度来考虑最优选择,而现实中我们更多的受到感性、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2个问题,高收入高文化家庭希望生育子女的数量与低收入低文化家庭的比较,其实现在并没有定论,虽然在几十年前,可能确实如你的描述。以前,由于低收入低文化家庭处于对养老的考虑,或许觉得子女越多以后就越可靠,这是因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
而现在,老百姓对养育孩子数量的考虑,更多的是考虑把孩子养大成人的花费太多巨大,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都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低收入低文化家庭可能无力承担对养育多个孩子的花费。由于社会生活的压力,不管是低收入还是高收入家庭,大家对待孩子的数量的态度开始有所转变,更多的是通过对自己综合经济能力的考虑,所以您所说的收入、文化对待家庭孩子数量的态度并不确定,可能高收入的家庭希望养育更多孩子,也可能低收入家庭养育更多孩子。
3. 为什么农村比城市更愿意生孩子,请根据经济学原理解释
根据经济学原理解释农村比城市更愿意生孩子的原因,我觉得机会成本原理。因为在农村生孩子可能可以改善生活,而在城市为了改善生活,可以不要孩子。而且农村大部分是自给自足,养儿防老的观念非常重,人老了,基本上是靠孩子。在中国,有很多地方农业发展比较落后,农村中需要力气比较大的男劳力。
拓展资料: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的前四个都是涉及个体的选择,它们说明了个人是如何做出自己的决策的
原理1:权衡取舍
人们为了得到一样东西,必须放弃另一样东西 。充分认识到这一原理,有助于人们在做选择时权衡好利弊。那么如何去权衡?下面的原理2给出了度量方式。
原理2: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又称选择成本,是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这一原理关键的两点在于:
机会成本中的机会必须是你可选择的项目,若不是你可选择的项目便不属于你的机会;
做出选择后,被丢弃的选项只关注其对应的最大利益,即若有多个利益,只关注最大的那个。
原理2的意义在于:经济学假设人们在理性的指导下,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优化的资源配置,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而这回答了原理1引申出的如何取舍的问题:尽量做出机会成本最低的选择。
原理3:理性的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即人们的行为是利己的。而所谓的“边际量”其实分开两个词:边际、量。“边际”是一个比较学术化的词汇,它是用来描述一个微小增量的术语。 而“量”用经济学的词来说便是效用,指人们消费某种物品时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原理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原理3已经指出理性人在做出选择时,会考虑边际量所处的成本和收益。一旦成本和收益中有任何一方发生变动,或是两方都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人们的选择都会随之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成本和收益的变动改变了人们的激励,而同时人们对对此做出选择。
在能力一定的情况下,激励水平的高低将决定其工作成绩的大小。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法是有效提高激励水平的一大法宝。激励机制是否产生了影响,取决于激励方法是否能满足个人的需要。
4. 边际抚养什么意思经济学中的概念
“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 经济学认为,经济事物总是在各种影响因素下不断变动的变量,因此,边际量就是理性人在做正确决策时的重要参考.这就是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这个术语来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记住“边际”指“边缘”.因此,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调整.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决策. 边际量是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用拔河来做比喻,一方共有10个人,总拉力为300公斤.现在增加一个人张三,张三的到来使得这一方的拉力增加了25公斤,这个25公斤就是边际量.又增加一个李四,李四的到来又增加20公斤拉力,这个也是边际量. 总的说来,边际量的增加往往是递减的,还用拔河做例子. 假设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是一样的25公斤,当人数少的时候,大家配合的比较好,每一个人都能发挥25公斤的力量. 后来增加了一个人,大家一起使劲的时间就有点错位,新增加的人实际只能让总拉力增加24公斤的力量. 继续增加人的话,大家使劲的时间就有更多的错位,他只能让总拉力增加23公斤的力量.
5. 生几个孩子最符合经济学原理
从经济学和概率学的角度来说,生2个孩子最经济划算。
这个,主要是经济学是收益和风险两个角度计算的。从风险方面,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推算,中国有大约3.91%的人活不过18岁,5.1%的人活不过30岁。如果只生一个孩子,那么有约3.9%的概率无法成年,9.01%的规律活不过30岁。虽然是小概率,但是这种小概率一旦出现是非常致命的,会给生活带来毁灭性打击。所以,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说,就是再生一个孩子。虽然成本很高,但是可以把失独的风险降低到万分之16。
简单按照概率论来计算,是生的越多越安心,但是目前来说生育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多了可能养不起。生一个的话,风险值又最大,所以从经济学和概率学的角度来说,生2个孩子最经济划算。
6. 生娃有啥经济学
生娃经济学:
1、钱少人少
我们都知道,父辈那时候没钱,但一家都要生5、6个孩子,这都是常见的,在古代更是,我们从电视里也能了解到,哪怕是贫民百姓家也有10来个孩子,但真正能够存活下来,能够露脸的往往就那么2、3个人。
要么因为各种病早夭了,还有一些难产了,不管哪种就是真正能够长成年的就是极少数人。而那时候钱也少,成活的人也少,医疗卫生的条件也不好。
2、钱不多,人不少
再说我们钱不多的时候,就比如我们父母那一辈,虽然只是勉强温饱,但是人口存活率却不少,而且一家都4个孩子左右,姐妹兄弟众多。到现在谁家一般都有几个姑姑、叔叔伯伯的,一到过年的时候,热闹的不得了,一大家子在一起吃饭,美的不行。
尤其是收红包的时候,更是激动人心,瞬间觉得自己特别富有。但给红包的时候,也很肉疼,快乐并痛苦着,也是别样的尝试。尤其是收红包的时候,更是激动人心,瞬间觉得自己特别富有。但给红包的时候,也很肉疼,快乐并痛苦着,也是别样的尝试。
3、钱多人少
再来说现在,钱是多了,但是生孩子的人却少了。一家最多2个,而一线二线城市,一般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还不算一些不婚主义的,因为生活太不容易了,赚钱远远比不上花钱的速度,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享受生活,生孩子养活孩子,好像跟享受生活扯不上关系,养活孩子,教育孩子,只看两这句就压力山大。
对于现在的小年轻们来说,真的不是不想要孩子,而是要一个孩子的花销太高了,所以,这就产生了很多不婚主义和独生子女家庭。其实,对于一个女人或者一个家庭来说,有了孩子才是完整的,孩子是一个家庭快乐和力量的源泉,养孩子是一门经济学,痛并快乐着。
7. 二孩时代,用经济学原理说明孩子带来的成本与效应
二胎是相对解决养老的问题,现在2015年,中国的老人已经达到2.12亿,至2050年数目会到4.4亿人,中国的养老因为政府亏空,养老金入不敷出,所以需要有一种新的模式来解决养老问题,政府就通过二胎来解决,以家庭形式替政府解决养老问题。二胎就一句话,加筷不加菜
8. 我想问一下,抚养一个小孩的成本。
1.怀孕生产费用15000元
孕期检查、B超、药费等,1500元左右。孕期买土鸡、水果及其它营养品等,3500元左右。防辐射服及孕妇装,1000元左右。普通妇产医院,顺产各项费用加起来,约4000元。如果剖腹产,那么费用在5000-8000不等。
2.幼儿阶段(0~3岁)45000元
宝宝在0~1岁的时候,奶粉钱、衣物、尿不湿等每月大约需要1500元。也就是说周岁内最少要花18000元左右。1~3岁,买各种早教资料及玩具,约3000元;除此之外生活加衣物等每个月约1000元。那么加起来27000元左右。
3.幼儿园阶段(3~6岁)57000元
普通幼儿园一个月托管费(包括饮食、杂物等)一般1500元左右。此外还有购买玩具、衣物等的费用,每年1000元,三年总共花费57000元。
4.小学阶段(6~12岁)54000元
虽然说义务教育没有学杂费,但到小学阶段,父母一般会给孩子买手机、零食、时尚衣服等各种物品,一年3000元左右,六年就是18000元。每个月生活费最少500元左右。六年下来,总共54000元。
5.初中阶段(12~15岁)40000元
这个阶段一学期杂费500元左右,三年3000元;孩子生活费可适当提高一下,每月600元,三年就是21600元;学校外的补课费、兴趣培养等费用一学期1500元左右,三年9000元左右。不过,孩子在初中阶段置办学习用品的花费要高起来,电子辞典、MP3、电脑等,这三年内要花费数千元至上万元。
6.高中阶段(15~18岁)50000元
公立重点高中每学期学费、住宿费总共在2000元左右,三年学杂费5000元。同时,我们也考虑到高中阶段的学习非常激烈,孩子如果学习不好的话就需要参加校内外的补课,三年也要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我们按照5000元计算。每月生活费需要800元,总的计算下来,高中三年孩子身上的总花费大约50000元。
7.大学阶段(18~22岁)90000元
一般的孩子考上大学后,每年学费和住宿费大约在6000元(不包括艺术类学生),四年就是24000元;杂费、生活费一个月1200元左右,加上来回家和旅游的费用,总计60000元差不多够了。如果有女盆友或者男盆友之类的,还得另外多花钱。
还有不固定花费,比如生病住院、学驾驶证、过节请客等每年也需要1000元吧。22年就是22000元。
0~22岁合计为37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