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中国经济增长还能维持多久

中国经济增长还能维持多久

发布时间:2022-02-08 09:47:01

⑴ 中国的经济成长还能维持多久

比如,消费【有提升空间大】,制造业,农业等

⑵ 中国经济增长还能持续几年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持续,中国的人均GDP将逐渐赶上日美

目前中国的人均约为美国的1/20,预计,中国的高速增长将持续30年左右,增长速度受中国技术追赶美日的速度而定~~

⑶ 中国经济还能增长多少年

我记得在2010年时,那时候刚刚超过日本,国内舆论声势大振。
再过经济学家也大胆预测,我国可以保持6%到8%的增长率一直到2025年,甚至到2030年能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⑷ 中国的经济还能持续高速增长多久

人口的老龄化和青壮年劳动力的供给速度持续下降,在未来20年必将从劳动力和储蓄能力两个方面制约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空间。这不仅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需要从战略上加强研究,以应对来自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挑战。

毫无疑问,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在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根据GDP的增长速度,还是就提高贸易在世界经济中份额的能力来衡量,中国经济都是当前世界上最显眼、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国的GDP在2003年已经超过了11万亿元人民币。

但是,作为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考虑到人口规模,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在过去25年约为每年6%-7%,低于GDP总量的增长差不多2个百分点。按现有美元汇率计算,人均GDP的水平从1978年不足100美元提高到了超过1000美元的水平。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保守估计,中国的GDP将在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12年超过德国。而在人均GDP方面,中国与发达经济之间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例如,与美国相比,即使按照购买力平价方法估计,中国的人均GDP还只有美国的16%左右。假设美国从现在起人均GDP每年保持2%的增长率,而中国为6%,那么要在2040年以后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才可能达到美国的一半。因此,尽管我们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在GDP总量上赶上美国和日本,但在迅速提高我们的人均GDP水平方面我们还要走更长远的道路,可谓“任重道远”。

这“更长的路”意味着我们的增长空间还相当的大,持续的时间也应该会更长。最近出版的英国《金融时报》上刊登的“为什么中国可以再保持20年的高速增长?”一文认为,东亚经济赶超最发达经济的一个经验是,这些赶超型经济在他们的人均收入超过了美国人均收入的50%之前是很容易保持高速增长的。如果这个经验观察是正确的话,那么这意味着,中国经济至少还可以再高速增长35年,因为实现中国的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一半至少要在2040年前后(按购买力平价估计)。接下来的问题自然是,中国是否能够在未来25年甚至更长时间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呢?或者说,为了进一步缩小人均收入与最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经济增长能够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吗?

对于经济学家来讲,经济增长归根到底是一个人口现象。这不仅仅是因为所谓的“经济增长”意为国民产出的增长快于人口的增长,从而表现为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更深刻的原因还在于,第一,增长需要资本的快速积累。而资本的积累来源于国民的储蓄倾向。一个人口结构中劳动力集中于年轻化阶段的经济比一个人口处于老龄化的经济有更高的储蓄能力。第二,增长依赖劳动力的持续投入的增长。而劳动力的增长是人口增长特别是青壮年人口增长的结果。最后,增长的持续最终还取决于人口接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素质的增长。

众所周知,中国的劳动力储备主要在农村地区。据世界银行估计,1991年中国有超过7亿的劳动力人口,而且还在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25年来,我们累计大约有1.6亿的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或者种植业中转移了出来,在城市和非农产业部门就业。虽然农业人口占了中国总人口的70%以上(根据普查,最近降到了62%),但是农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显着下降。在每年的国民收入中,农业提供的国民收入从改革初期的将近40%,降到了今天不足15%。这说明,25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了劳动力的超常增长以及以劳动力为主要投入的乡村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由于拥有持续增长的青壮年劳动力供给,中国的国民储蓄能力也显着改善了。所谓国民的储蓄或者积累是指每年的国民收入中扣除国民消费(包括居民和政府的消费)之后的剩余大小。这是可以再投资于经济发展的剩余收入。今天,中国维持了世界上相当高的国民储蓄率,这显然与我们的劳动力集中地处于比较年轻的阶段有关。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知道,20年前,新加坡和韩国也曾经达到过这样的储蓄水平,而今天都已经大大下降到25%左右。在东亚,当前只有泰国的储蓄率与中国内地大体相当。

那么,中国按照现在的这个增长模式能再保持未来25年以上的高速增长吗?要回答这个问题,简单地说,我们需要知道,第一,我们在未来能否继续维持这么高的国民储蓄率。而这与人口结构的变动趋势和劳动力的增长前景有很大的关系。第二,即使我们维持高储蓄率,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增长速度不下降(这是快速缩小与发达经济的收入水平的差距的关键),则还要取决于我们是否最终能够成功地实现经济增长由投入要素为主要推动力向增长主要由创新和技术进步为主要推动力的转变。

就第一个问题来说,我们必须正视中国当前人口增长的特征和模式。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就出现下降趋势,现在的出生率水平与东亚的新兴工业化经济大体相当。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是收入水平提高的结果,而我们则与长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有相当的关系。因为一般来说,人口增长率与收入水平呈反向变动关系。按照目前的模式,有人估计,中国的青壮年劳动力将在2015年后达到零增长。这个趋势与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估计是一致的。中国现在被认为是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民政部的说法,我们现在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了10%,到2030年,中国超过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4亿人,占总人口的27%,成为比美国更年老的国家。到那个时候,退休人数将接近在职人数的一半。这意味着,人口的老龄化和青壮年劳动力的供给速度持续下降,在未来20年必将从劳动力和储蓄能力两个方面制约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空间。这不仅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需要从战略上加强研究,以应对来自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挑战。

⑸ 中国经济还能增长多久

中国经济还能再增长多久?
现在大家非常关心中国经济的较快增长趋势还可以持续多久。坦率地说,经济学家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去预测未来的经济增长。不过,“收敛假说”还是能够帮助我们来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从收敛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简单地讨论一下中美两个经济体的差距。因为,差距越大,追赶的空间就越大。
2003年高盛集团有一个大胆的预测:2041年中国经济总量才有望超过美国,也就是说,以2003年为基点,中国还要用38年才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这个预测今天看过于保守,但是在2003年的时候中国人均GDP毕竟刚刚超过1000美元,而且高盛集团假设中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的过程中,经济增长率是要从10%下降到5%的。现在看来,这个假设大大低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在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之后,国内外出现了关于中国经济何时超越美国的多种预测。而绝大多数的预测都基于“收敛假说”来考虑未来的增长率变化。比如,假设未来10—15年中国经济可以保持8%的增长率,美国是2%,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保持3%的升值速度;与此同时,假设中国的CPI 通胀水平小于5%,美国小于2%。这样的话,可以推算出中国在2020年之前就可以达到和美国一样的经济总量。如果再务实一点,假设未来10年的头5 年中国经济保持8.5%的增长率,后5 年降至7%,那么未来10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是7.75%;假设美国头5 年增长3%,后5 年增长2%,那么美国未来10 年的平均增长率是2.5%,人民币对美元每年升值3%,这样推算下来中国在2019 年就赶上美国。这其实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英国《经济学人》集团2010年年底的预测方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2011年初也公布过一个关于中国经济赶超美国的预测结果。不过,它是基于购买力平价(PPP)方法来预测的。按照IMF的PPP换算方法,中国2010年的GDP总量应该比按照官方汇率换算的美元数据高出一倍,差不多应该是11.2 万亿美元。而美国的GDP 则没有什么变化,是15.2 万亿美元。IMF 在它们的假设条件下预测,到5 年以后,就是2016 年的时候,中国GDP 的总量达到19 万亿美元,而那时候美国是18.8 万亿美元。这样的话,中国5年后就赶上美国了。而且还可以计算出,到那时中国经济的总量占全球的比重大概是18%。用这个逻辑推下去,到 2020 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总量按照购买力平价的换算结果,占全球应该接近25%。这让我想起着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Maddison)先生曾经复原的一个数据。该数据显示,在1820 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份额曾经达到28.7%,而200年后的2020年,中国经济终于又回到了这个点。

⑹ 以后中国经济能否维持像现在一样的高增长率 能维持几年 会恶化吗

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国都能维持这样的高增长率。
中国的经济由23个省组成,现在经济发展呈现的地区差异形成了三个发展梯队,分别是东部发达、中部欠发达和中西部欠发达省份。
随着中央政策的倾斜,产业转移正在加快进行。这个肯定是一个持续的高发展过程。直到中国经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之前都会保持高速发展。

⑺ 中国经济发展还能维持几十年

领导人的经济眼光和手段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此外还取决于中国的竞争优势,目前的主要优势是人力成本相对低,消费能力强,其原因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口数量庞大;70年代中后期人口增长巨大,25岁左右后他们的子女出生,将是中国下一个人口高峰,再有25年,他们都已经退休,大概已经是2025~2035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力成本暴增,而养活那么多老人的却是他们的独生子女,中国会面对一个大包袱.经济情况让人担心.
所以目前政府大力提倡"创新",科技的进步可以弥补人力的不足,以后中国可能去印度,非洲,东欧等地区投资,让他们给中国打工,而且可以维持中国经济的增长.
我目前只能预想20年后,再远就要看领导人们的了

⑻ 中国经济的高增长还能持续多久

人囗红利,经济的高增长还能持续数十年。谢谢采纳。

⑼ 中国经济能维持多久的快速发展

中国按照现在的增长轨道能保持未来30年的高速增长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第一,我们在未来30年能否继续维持这么高的国民储蓄率。而能否继续维持这么高的国民储蓄率与人口结构的变动趋势和劳动力的增长前景有很大的关系。第二,即使我们维持着高储蓄率,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增长速度不下降,则还要取决于我们的生产率是否最终能够成为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国际上不断升温的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高度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与增长的前景再度成为近来国际主流财经与政治媒体的讨论焦点。在中国国内,倍受媒体追逐和公众关注的话题层出不穷。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到出口税的建议;从惊人的贸易增长到频繁的贸易摩擦纠纷,从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股权改造到国有商业银行的重组,从证券市场改革到保险资金入市,从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的问题到私营经济的发展等等。今年以来,一系列重大举措和改革方略接二连三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入了一个真正“攻坚”阶段,这个阶段的完成对于完善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在这个新的阶段和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能否实现高速和更有效率的增长,以及这样的增长还能持续多久,必将成为我们必须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对25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估计与评价

正因为我们的起点比日本和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低,尽管我们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在GDP总量上赶上美国和日本,但在迅速提高人均GDP水平方面我们则还要走更长远的道路,可谓“任重道远”。这“更长的路”虽然并不必然保证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长期的高速增长,但却意味着我们的增长空间还相当的大,持续的时间应该会更长。

要对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在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和实现社会进步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做出客观的评价,最好的方式是亲临中国而不是透过媒体记者的眼睛。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到访过中国的海外人士,不管抱有什么政治见解,无不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变化感到惊诧。无论根据GDP的增长速度还是依赖贸易份额的提高能力来衡量,中国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显眼、最具活力的经济。在1978-2003年期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年均9%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个记录在世界经济中是罕见的。经过25年增长,中国的GDP已经升到了2003年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的水平,按照美元换算,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作为世界上的大国,随着中国开始迅速在经济和金融等方面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重要。

考虑到人口规模,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在过去25年约为每年6-7%,低于GDP总量的增长差不多2个百分点。按现有汇率计算,人均GDP水平从1978年不足100美元提高到超过1000美元的水平。不过,这个数字还是依照了当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水平(1�8.27)。但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1978年以后一直是处于下降模式中,人民币从1.7到8.27兑换1美元。因此,人民币的贬值势必低估了中国当前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

一种可以避免汇价影响的估计方法(即“购买力平价”方法)经常被用来重新估算中国的GDP和人均GDP。这个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一个美元的购买力在美国和在中国是相同的。按照“购买力平价”,世界银行曾估计,中国2000年的GDP超过了5万亿美元,几乎是美国的一半,居世界第二位。如果按此来计算,那么中国当前人均国民收入实际约为美国人均国民收入的1/6或者16%,而不是按当前汇率计算的3%。但即使如此,16%还只相当于日本上世纪40年代末、韩国70年代初人均GDP占美国人均GDP的份额。

这就是说,在经济总量上赶上美国、日本和其他少数发达经济的时间要比在人均国民收入上快得多。按照汇率法,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保守估计,中国的GDP将在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12年超过德国。而如果依照“购买力平价”来重新估计,那么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赶上最发达经济的时间还会大大缩短。例如,曾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劳伦斯·萨莫斯博士(现任哈佛大学校长)在1993年就预测说,如果中美两国各自维持过去14年的增长趋势或者说保持两国增长速度的“差”不变的话,那么到2015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而在人均GDP方面,即使按照购买力平价方法,中国与发达经济之间也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一个简单的推测是,假设美国从现在起每年保持人均GDP2%的增长率,而中国保持人均GDP6%的增长率,那么要在2040年以后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才可能达到美国的一半。而根据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的最近研究,从经济起飞到实现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水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韩国和中国台湾花了差不多35年的时间,而日本则仅仅用去了17年

⑽ 中国经济还能高速增长多少年

崔宇最近,前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表示,大量的资本投入、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全球化,再加上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我看不出今后10年、20年,甚至30年,这些(支撑中国经济过去30年高速增长的)因素会消失”。
虽然樊纲教授点明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几个重要因素,但对于中国经济到底还能高速增长多长时间并不太确定,10年、20年还是30年?这可是很大的差距。
或许是受到了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影响,中国人特别喜欢使用三或者三的倍数(比如,“不管三七二十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且,往往都是虚指不是实指。也许,中国的经济学家也深谙此道,说30年只是虚指(没准儿是10年、20年或者60年呢),具体多少年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因为谁也不知道,只有事后才能知道。经济学家如此信口开河的时间预测并没有多大价值,但影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却很值得关注,目前来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景并不那么乐观。
20世纪末,在中国经济连续高速增长了20年后,曾经出现了诸如“中国崩溃论”之类的质疑之声,但随后的10年,中国经济依然继续着增长奇迹,即使经历了金融危机,依然木秀于林。但是,奇迹总有落幕的时候,两百多年来,从欧洲奇迹、美国奇迹再到东亚奇迹,尽管经济学家还没有彻底参透经济增长的秘密,但通过对过往奇迹的梳理也正在逐步接近真相,中国理应也逃不出他们的分析框架。
2004年,哈佛大学教授赫尔普曼出版了一个小册子《经济增长的秘密》,几乎梳理和整合了关于经济增长的所有理论。最初经济学家认为资本积累(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后来发现体现知识积累和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更大,而且它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着资本积累的水平;接着经济学家开始研究影响知识积累和创新的因素,包括研发水平和规模效应等;进而引申出了对国际贸易和制度因素的关注,因为这两个因素不仅影响资本积累,也影响知识积累;同时收入不平等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经济增长的神秘之处在于,任何单一因素决定论都可能是片面的,而且个别因素对经济增长同时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比如国际贸易和收入不平等既可能刺激经济增长,也可能是经济增长的障碍;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不一定会带来经济持续增长,因为创新带来了繁多的商品种类,这种多样性可能会冲淡创新可能带来的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
尽管如此,在大多数经济学家看来,制度因素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它同时影响着资本积累和知识积累,同时也决定一国的贸易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取向。至于什么是制度?简单地说,制度是授权、引导和激励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大多数中国人往往把中国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为制度问题,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可见真理并非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这个问题却是经济学家难以直面并解决的。
对照中国经济来看,改革开放至今的30年增长,是奇迹也不是奇迹,因为似乎并没有逃出经济学家所总结出的分析框架,中国依靠渐进式的制度变迁,在计划经济中融入了市场经济,通过价格改革和产权改革,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和城镇的生产率。最近10年,改革出现了停滞,开放出现了大踏步的前进,也就是国际贸易因素再助推中国经济增长,某种程度上,收入不平等也加快了物质资本积累的速度(因为富人的储蓄倾向更高,从而保证了高投资率)。
但到了目前这个节点,我们发现,物质资本积累有些过度了,而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落后导致人力资本积累不足,特别是人口红利的即将终结,将放大人力资本积累不足的不利影响,而物质资本积累也将因为国际贸易的放缓而放缓;从知识积累来看,研发投入不足,山寨满天飞,国际贸易也没有如愿实现“市场换技术”,对于很多行业来说,中国是外资随时可以撤出的加工厂;收入不平等的愈发严重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障碍,至少迫使政府开始从强调经济发展转向关注公平,从而减弱了政府生产性投资的力度。
面对这样的不利因素,我们很难想象中国经济学家的乐观主义精神到底来自何处。在未来10年内,中国似乎仍然可以维持经济高速增长,但也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比如,通过区域平衡发展战略和城市化进一步加大物质资本积累,但在政府财政投资减弱的情况下,银行体系可能要面临过度贷款后坏账增加的风险;外需也还可以依赖,但中国的出口已经占世界出口总份额的10%,达到了日本当年的最高点。
因此,如果中国经济想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制度变革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这就要求政府缩小权力半径,给公众以权利和自由,不能再让权力的大棒任意挥舞,因为中国经济的蛋糕在权力的切割下已经难以自发成长。
(本文作者崔宇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阅读全文

与中国经济增长还能维持多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女门牙疼痛是什么原因 浏览:20
幸福城公租房什么时候交房 浏览:125
蒙古语草原美女怎么说 浏览:62
清华大学经济学女教授有哪些 浏览:403
婚姻桥怎么搭建 浏览:674
经济复利计算器怎么按 浏览:510
事业单位一般多久签三方 浏览:761
如何讲好伟人的故事 浏览:676
诗琳幸福保养精油怎么用 浏览:840
怀孕了总担心宝宝健康怎么办 浏览:392
如何处理边缘婚姻 浏览:605
皮肤不健康了怎么办 浏览:186
美女又在哪里消费呢 浏览:273
东北宝妈讲故事是如何开头的 浏览:126
爱情是什么电视剧主题曲 浏览:466
哪些大城市美女一般要嫁给哪种人 浏览:362
大奖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浏览:671
婚姻线尾端格子什么意思 浏览:511
幸福树淋水过多怎么办 浏览:559
西方经济学家强调什么的均衡 浏览: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