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经济问题如何解释

经济问题如何解释

发布时间:2022-08-09 05:39:42

⑴ 毛主席解释什么是经济

毛主席一直非常注重经济工作,从土地革命时期开始,他就写了一系列有关文章。1928年10月15日写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就专门有一节讲“经济问题”。1933年他指出:“以为革命战争的环境不应该进行经济建设的意见,是极端错误的。”“在现在的阶段上,经济建设必须是环绕着革命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的。革命战争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事业是为着它的,是环绕着它的,是服从于它的。……只有在国内战争完结之后,才说得上也才应该说以经济建设为一切任务的中心。”现在提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毛主席早就制定的。
1934年毛主席提出:“我们的经济政策原则,是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方面的建设,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竭力改良民众的生活,巩固工农在经济方面的联合,保证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争取国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造成将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前提。”“我们的经济建设的中心,应当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
1939年他明确、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时期在经济方面的基本纲领和政策,“它在经济上是把帝国主义者和汉奸反动派的大资本大企业收归国家经营,把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同时保存一般的私人资本主义的企业,并不废除富农经济。”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又解释了这三方面问题,1947年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把这三方面内容概括为“三大经济纲领”。1945年又专门讲《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
在毛主席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巩固了根据地,发展了经济,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他指出,建国后“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国当时生产力很落后,而“这是帝国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压迫中国的结果,这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在经济上的表现,这也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可见,以国营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存,是毛主席根据当时情况提出来的。但他同时说:“如果认为我们现在不要限制资本主义,认为可以抛弃‘节制资本’的口号,这是完全错误的,这就是右倾机会主义的观点。但是反过来,如果认为应当对私人资本限制得太大太死,或者认为简直可以很快地消灭私人资本,这也是完全错误的,这就是‘左’倾机会主义或冒险主义的观点。”
1956年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会议上讲:“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企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就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来解放生产力。领导制定了《1956年—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他看到一切照搬照抄苏联的模式,所有制简单划一,暴露出很多弊端,立即指出“硬搬就是不独立思考,忘记了历史上教条主义的教训。”“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这个理论没用运用到经济建设上。”
看到对私人资本限制得太大太死,他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了。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上海的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因为社会需要,就发展起来了。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还可以考虑,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很显然,毛主席是根据对立统一的法则,要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突破,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上,毛主席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方针。要求“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要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这些都应当有原则地好好学过来,以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

⑵ 这种经济现象怎么解释

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有很大关系,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每年是2.5%左右,也就是说货币每年贬值2.5%,这个是官方的,因此官方会通过这个2.5%的通货膨胀来发放工资,每年增加工资2.5%。但实际通货膨胀是多少呢,用猪肉做比较,猪肉价格近十年涨了十倍多,也就是说实际在食物这块的通胀在每年10%左右,实际通胀率比官方统计高出7.5个百分点,这就说明实际消费的增加每年要比官方工资的增加快7.5%,十年这个差距就是约80%,也就是说你的现实消费水平要比你的工资水平高出80%。如果按现在平均工资1500算,那么现在实际合适的工资应该是1500乘以180%等于2700元。希望这个回答能够解决你的疑惑。

⑶ 怎样从经济视角解释问题

个人理解,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出发:

一、从小处讲,经济就是民生,衣食住行用玩都是经济,都是百姓生活最基础最重要的事情。

二、从大处讲,经济是人类社会一切活动围绕的核心和目的,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基础。

三、从文化讲,经济的古代原义是“经世济民”。意思是使社会繁荣,百姓安居。 这是古代贤士的立世准则。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就是来自于此。

⑷ 谁帮忙解释一下经济问题

外部效应(Externality)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指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他人的福祗,却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获得回报,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
它可能是好事,叫作“正面外部效应”,比如修缮一个鸟语花香的花园,可以直接让邻居心旷神怡;但很多情况下它是坏事,叫作“负面外部效应”,比如放高分贝的音乐会吵着邻居的休息,再比如化工厂的污染会直接使周围的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当然,外部效应不包括间接影响,比如某人“割肉”卖股票,使得该股票跌了0.00001%,进而影响其它持有该股的股民。所有只通过影响价格而影响他人的行为都没有外部效应。
按照外部效应产生的影响不同,外部效应有可耗尽(Depletable)和不可耗尽(Nondepletable)之分。对于不可耗尽的外部效应,一个人的享用不影响其它人可享用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可耗尽的外部效应,一个人的享用使得另一个人可享用的数量或质量下降。可耗尽外部效应的例子有公共运输,不可耗尽外部效应的例子有国防,污染,等等。
外部效应直接影响供给。一般“好”的外部效应供应得“少”,而“坏”的供应得“多”。如果我只考虑我的快乐,我只会把花园修缮到我的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和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相当的程度,但是如果我也考虑邻居的快乐,并“快乐着他的快乐”,我和邻居合起来的边际快乐就会大于我一个人的,于是我就愿意把花园修得更好。同样的,如果考虑到邻居的痛苦,并“痛苦着他的痛苦”,我就会少放高分贝音乐;如果化工厂考虑周围居民的健康损失,并且“损失着他们的损失”,它们也会少排污。总之,供应的“多”和“少”都是相对于社会最优供应量而言,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一致使得“坏”的供应得多,“好”的供应得少。
政府的一个作用就是纠正这种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一致,把供应量增加或减少到最优。当政府对化工厂的排污收税,然后用之于周围居民,化工厂立即会“损失着他们的损失”,减少排污量。另一个常见的政府的纠正行为是拍卖“排污牌照(pollution licence)”,它能达到和排污税收(pollution taxation)同样的效果,而且一般认为更容易实行。
• 外部经济通常是指有益外部性商品的生产。 这类商品的生产会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正效应(如教育和安全)。
• 外部不经济通常是指有害外部性的商品。这类商品的生产会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负效应(如污染和犯罪)。
• 个人通常会倾向于‘外部不经济’的消费行为,因为有害外部性商品带来的成本不需要个人承担(如污染),经济上称此为‘过度消费(overconsumption)’
• 而由于有益外部性商品带来的收益并不能被个人独占,个人通常在一定程度上不愿意做出‘外部经济’的消费行为(如教育),经济上称此为‘不充分消费(underconsumption)’

Social benefit = private benefit + external benefit
社会收益 = 私人收益+ 外部收益
Social cost = private cost + external benefit
社会成本 = 私人成本 + 外部成本

人们通常会依据两个特点, 对经济中的物品进行分类:
物品是否具有排他性 excludable?
排他性:1.可以阻止人们享用这些物品.
2.法律 认可并保障的私有产权.
物品是否具有竞争性 rival?
竞争性:某人使用该物品, 并不会减少他人对该商品的享用程度.

将经济中的物品分为四类: 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排他性+竞争性;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排他性与竞争性都没有; 公有资源Common Resources, 只有竞争性, 没有排他性;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ies. 只有排他性, 没有竞争性.

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如:
国防National Defense,既无竞争性又无排他性
基础研究Basic Research,特殊性知识(专利)与一般性知识(补贴)
扶贫计划Programs to Fight Poverty,对富人征税来提高穷人的生活水平,富人因现在可享受一个较少贫困的社会而状况变好,穷人生活水平提高,状况也变好。
灯塔-作出标记,以使船只避开暗礁水域。存在搭便车,主要由政府经营

⑸ 经济学所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是什么如何解释

一、生产问题生产问题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生产问题的基本问题就是为谁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但在经济学、包括西方经济学、尤其是新古典经济学中,关注最多的其实并不是为谁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而是生产最大化问题。生产最大化问题就是产量的最大化问题(因为假定价格是已知的,所以产量最大化其实就是收益的最大化)。生产最大化表现为成本既定条件下的产量的最大化和产量既定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把生产问题简化为生产最大化问题时有问题的。因为,现代生产不是单个人独立进行的小生产,而是很多人协作进行的大生产,生产的组织(这里作动词用)和管理显然是生产的重要问题。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看成一个生产函数显然是过于简化了问题,因为不同的组织和管理就意味着不同的生产函数、而组织和管理显然不只是一个管理问题,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涉及成本和效率问题。科斯注意到了传统经济学把厂商看作一个生产函数、生产问题简化为生产最大化问题的缺陷(之一),提出了经济学的第二个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交易或交易成本问题,他没有注意到生产关系问题)。马克思经济学更关注生产关系问题(生产关系问题其实就是生产力问题,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不正确的,是生产力条件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条件结合形成生产力(结合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结合的),因此结合是形成生产力的条件,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形成的条件、制约着生产力(所以要按照生产力条件调整生产关系),马克思所讲的生产力其实很多都是讲生产力条件,他的历史唯物论是有缺陷的),生产关系问题显然是生产的基本问题(生产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还包括生产中的带有自然性质的技术关系(管理水平其实是管理技术问题,但管理技术及包括自然性质的技术关系、也包括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涉及社会属性的技术问题))。这里的生产主要是狭义的,但在广义上也是成立的。二、交易成本问题传统经济学也关注成本问题,但其关注的主要是生产成本问题。科斯注意到了传统经济学的上述缺陷,他在《企业的本质》提出了企业是市场的替代机制、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等问题,在《社会成本问题》中较完整地提出了交易成本这个概念和分析工具,交易成本是与生产成本不同的成本,它是由于交易而产生。后来,很多新制度经济学家、法和经济学家都是运用科斯的交易成本这个分析工具。但是,科斯的创新是有缺陷的。他把企业看成市场的替代机制,是个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但忽视了企业的“生产”(这里的生产从功能上讲是广义的、创新也是生产的内容之一)功能或生产力问题,生产的具体组织和管理也不是一个合约就能解决的(因为,按照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人是经济人、而合约又不可能是完全的)。三、分配问题传统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法和经济学,过度地关注生产最大化问题、产权问题、交易费用问题,而忽视了分配问题,阿马蒂亚

⑹ 什么是经济

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

经济就是对物资的管理;是对人们生产、使用、处理、分配一切物资这一整体动态现象的总称。这一概念微观的指一个家庭的家务管理,宏观的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在这一动态整体中,包括着人类的生产、储蓄、交换、分配的各项活动;生产是这一动态的基础,分配是这一动态的终点。

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赖依建立起来的基础。

(6)经济问题如何解释扩展阅读:

中国经济改革问题的经济学研究,也都有两条主线:一条是资源配置问题,一条是激励问题,当然还有两者的结合。与资源配置问题相关的是关于市场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以及政府的帮助性作用。价格,包括产品市场价格和要素市场价格,是其中的核心问题。

与激励问题相关的是关于产权、合同、所有制、治理等问题。当然,激励与价格也密切相关,但是它不仅与价格相关,更与政府与个人、政府与企业、政府层级部门之间的权力配置关系密切。

由于经济思想和学说受社会、历史、阶级等因素的影响,因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必然随着历史时代的更迭而发生变化。

⑺ 社会五大经济问题是什么

社会经济问题是:

1、从经济的内外结构上:内需不振,消费对经济贡献的比重小,主要靠投资和进出口,对外依存度大。

2、从经济的产业结构上:劳动密集型低技术产业居多,缺乏资金密集型高技术产业,资源生态破坏和浪费严重,缺乏核心技术和产品,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因为中国失业率过高,有大量的农村剩余人口急需寻找“出路”而恰恰中国的第三产业还不太发达,矛盾日趋突出。

3、从经济的地理布局上: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落后,东部拥有雄厚的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人口稠密,西部有大量的资源优势,地广人稀,东西部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差距过大,矛盾日益突出,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阻碍了中国内部“市场的一体化”。

(7)经济问题如何解释扩展阅读:

社会五大经济问题影响因素:

1、人的因素

社会经济系统与物理系统的根本区别是社会经济系统中存在决策环节,人的主观意识对该系统具有极大的影响。

2、社会因素指标

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的各种构成、出生率、死亡率、就业人数、文化普及率、文盲率、医疗设备情况、临床总数、离婚率、犯罪率等。

3、经济因素指标

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各部门的产值、产品、财政收入与支出、利税总额、工资总额、投资情况、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外汇收支、价格体系及其增长指数、工资增长指数等。

4、自然环境因素指标

气温、水、土、油气资源、地貌、地质情况、河流、山路、高原、平原分布及其特点、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森林植被面积、公共绿化用地面积等。

5、科学技术因素指标

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情况、智力投资、科研经费、科技人员总数及其构成、科技成果数、技术改造项目数、技术引进项目数、技术革新项目数等。

⑻ 经济现象怎样解读

1. 国债到期,发行国债的政府,要对债券持有者还本付息,本息总额固定,债券价格下跌,收益率自然提高;
2. 债券收益率提高,则人们的对债券的投资热情就会高,社会资金就会流入债市,造成其它机构难以融资,融资成本提高,只能以提高利率作为代价来融资,从而利率提高;
3. 经济衰退的时候,往往需要大量的发行货币以进行对抗,过多的货币发行量造成货币贬值。

以上是我牵强附会的回答,完全是外行的分析,仅供参考,由此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本人概不负责。

阅读全文

与经济问题如何解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郑州事业单位退休工资多少 浏览:920
属虎的跟属鸡的婚姻如何 浏览:268
文人骚客的爱情观是什么 浏览:625
如何使用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浏览:114
事业编如何升工资 浏览:974
国珍健康生活馆主治什么 浏览:146
纯凝机组和背压机组哪个经济性好 浏览:732
坐城轨去经济技术学院怎么去 浏览:256
怎么拍出作品有故事情节 浏览:666
健康需要行动怎么回答 浏览:21
办健康证需要提供哪些证件 浏览:976
什么是跨阶层婚姻 浏览:919
事业单位调档后放弃多久拿到档案 浏览:946
宿迁事业单位公积金和奖金有多少 浏览:912
近14天健康码在哪里看 浏览:797
福州事业单位编内招聘在哪个网站 浏览:568
如何查询婚姻登记信 浏览:173
经济套餐体检哪些项目 浏览:440
在西乡做餐饮健康证要多少钱 浏览:312
人活一辈子什么最重要健康最重要 浏览: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