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方南移的原因、表现、过程
一、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
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例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比较繁荣,但后来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影响,北方的社会安定受到了破坏;五代十国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两宋期间。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争更是接连不断。
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例如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占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这就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区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粪来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广。
3.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统治者在楚州“筑白水塘以溉田”;吴越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例如着名的捍海石塘等。
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二、过程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影响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一些有海港的城市利用海上交通和河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交流。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致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状元的变化。自唐至明清,状元籍贯地理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北方籍状元占明显优势。元明清三代状元籍贯的地理分布与前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时期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南方状元则有168名,占86.6%,南方籍贯状元在数额上形成了绝对优势。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5.对南方环境的影响。南方一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
2. 古代经济重心是什么时候开始南移的为什么要南移
古代的经济重心从西晋时期便开始南移,到了两宋时期,古代经济重心向南全部转移,等到了明清时期,古代的经济重心就在南方了。之所以会将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原因有三点:第一点则是自然条件的因素,因为北方气候条件比较干燥,因为很早就开始发展经济了,因此北方的土地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坏,影响了农业的发展,而南方的气候条件比较好,有利于发展农业。
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大多都是因为统治者的都城选址或者是战乱原因,从而导致百姓受到战争的迫害后,纷纷迁徙逃离到南方。而在古代,大多数的战争基本上都在北方,虽然古代北方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从两宋时期开始,因为统治者的统治地区大多在南方,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在明清时期,虽然都城选址在北方,但是因为两宋时期的经济重心转移已经完成,所以南方的经济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发展的很迅速。再加上南方的气候因素,因此古代赖以生存的农业在气候湿润的南方发展的很好。
3.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开始和结束分别是
1、开始南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在此之前,北方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经济重心在北方,尽管其间经济重心也有所变动,但始终是在黄河中下游一线东西移动。自此后,因蜀汉和东吴的开发,南方经济开始发展。
2、经济重心迅速南移:隋唐五代时期。
经济重心快速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南朝所在的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南方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比北方快一些。
3、南移最终完成:北宋到南宋时期。
北宋时期,南方经济继续持续发展,到北宋末年,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南宋开始,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南地区,中国已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基本规律和启示
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区域是从北向南、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从内地向东南沿海逐渐转移的。
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往往是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表现的最为突出(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安史之乱后、五代十国时期、宋金对峙时期等等)。
③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南方经济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这说明政治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战乱、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只能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摧毁经济发展的成果。
④由于战乱,古代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体现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这说明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和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引进和运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⑤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⑥政治中心南移对于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如南朝都城在建康、南宋都城在杭州对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具有一定影响。
⑦经济重心南移是漫长历史变迁中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当前,在祖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经济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之间的保持协调发展,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之道路。
4. 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是怎样从北向南移的呢
就地理的角度来说,秦岭到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大致把我们辽阔的国土分成南北两半。从现代来看,我国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高于北方。尤其是江浙、广东的“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地区经济更为发达。
但是,
在我国古代,南方的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曾经远远落后于北方。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种种机遇,南方经济,不但赶上而且大大超过了北方。这是为什么?我们不妨翻开历史,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变革与发展作进一步了解,答案就不难找到。
上图_ 第一次鸦片战争 示意图
由上述可知 ,我国至秦汉以来,由于晋朝时期的“永嘉之乱”,南北朝时的“五胡乱中华”,唐朝的“安史之乱”和宋朝南迁等事件的发生,造成了四次北方向南方的人口大迁徙。
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不仅给南方增加了劳动人员,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
由于南方充分利用了这个机遇,使生产力大大提高,经济稳步增长,并逐渐超过了北方。这就是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根本原因。
5.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什么时候,结束于什么时候
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代(具体来说开始于东晋十六国时期),完成于两宋。
初早期:战国时期,吴越争霸,开创东南。
初中期:秦末汉初,开创两广。
初末期:三国时期,中原混战,部分百姓南迁,东吴大力开发长江中下游。经济开始转移南方。
中早期:金灭北宋,大量百姓、工匠、商业南逃,再加南宋朝廷无意北伐,经济重心开始转移南方,开创海上瓷器之路,经贸到达南洋。
中中期:元灭南宋,商业几乎全部南逃,为明初资本主义萌芽播种。
辉煌期:元灭,江南工商业迅速恢复,伴随明初的开放立国的理念和郑和七次下西洋,经贸销售遍布日本朝鲜东南亚,为工商业带来广袤市场.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南方。
后期:清朝禁海和闭关锁国政策,江南工商业沉沦两百余年,直到1840后又发展。
(5)周朝时经济重心在哪里扩展阅读:
基本规律和启示: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区域是从北向南、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从内地向东南沿海逐渐转移的。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往往是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表现的最为突出(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安史之乱后、五代十国时期、宋金对峙时期等等)。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南方经济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这说明政治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战乱、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只能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摧毁经济发展的成果。
4、由于战乱,古代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体现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这说明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和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引进和运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5、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6、政治中心南移对于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如南朝都城在建康、南宋都城在杭州对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具有一定影响。
7、经济重心南移是漫长历史变迁中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当前,在祖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经济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之间的保持协调发展,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之道路。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网络
6.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间完成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最后完成。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口,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7. 古代经济重心为什么在南方
因为南方地理位置、南方物产丰富气候宜人、南方之前是政治文化中心,所以以前经济重心在南方。
因为南方之前政治文化中心。南方在古代是政治文化中心,南京、西安、洛阳、咸阳等等都是历代都城,自然也是经济中心。各个朝代大多定都在南方,南方有政治文化经济基础,自清朝入关后定都北京,经济政治文化才向北方转移。自清朝以后,北方才开始渐渐的成为经济中心,但是还是比不上南方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南方现在的发展水平还是比北方快。南方之前是政治文化中心,所以也是经济中心。
8. 从魏晋南北朝之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为什么政治中心始终在北方
因为一开始的政治、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北方,从而为后来者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而且北方地区的地貌特征相比起南方更适合拿来当做政治中心。选择政治中心首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这个地方的经济不能太落后;再有就是这个地方要便于调兵谴将,但是又不容易被攻陷。
基于这些原因,虽然经济中心逐渐往南方移动,但是政治中心却主要还是集中在北方。
9. 西汉时期什么朝代经济重心在北方
哪里土地肥沃,哪里就是重心啊。别忘记了关中地区是华夏文明起家的地方。半坡遗址就在这附近,另外从真正的农耕文明周朝开始,这里就是最适合农耕的地方。
秦朝更是凭借周原这个特殊的地形成就了霸业。你可以看看关中这个地方,四面都是关隘,中间是一片肥沃的大平原,只要稍微有点战略思维的人都知道,这是帝王之资。当年刘邦占据了这里,满以为能得到,等项羽要把他改封蜀地的时候,就跟死了爹一样……项羽也怕这里有个王会威胁到他的地位,所以把关中一切为三,由三个降将分治,可以想象这里有多重要。
所以总的来说。中国的经济重心是从黄河地区的西到东,然后再从北到南的。人类是一种消耗资源的动物,反复的农耕会把土地养分吸光。到唐朝的时候,其实西北长安附近的土地已经很贫瘠了,我们知道北宋的时候什么地方最发达?开封,中国经济重心从西移到东边来了,而到明朝的时候,整个北面的土地已经被吸干的差不多了,经济重心从北面转到了江南……人类就好像蝗虫一样……吃光一个地方的养料……再迁移。
其实世界文明都差不多,你看看埃及,两河流域,这些地方的土地全都被人类榨干了,而俄罗斯和美国都是土地保护的比较好的……因为他们的文明形成时间更短……
10. 秦国的经济重心在南方吗
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后经济重心南移。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受封伯爵。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商朝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后因嬴姓部族卷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乱而遭到西周统治者的惩罚,被迫西迁,嬴姓部族因此沦为奴隶。
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秦人此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在戍边对抗西戎。周夷王以后,周王室越来越衰败,不得不依靠秦人来稳定西部疆域的和平。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赐以原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甘肃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之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国最初由于地处偏僻,不被其他诸侯国重视。直到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
秦国多位君王死于讨伐西戎,秦人与戎人常年交战造就了秦人能征善战。战国初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
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
前316年秦灭巴蜀,从此秦国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