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潮汕经济不好怎么办

潮汕经济不好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2-08-08 15:25:37

1. 潮汕有不少富豪,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还严重滞后呢

潮汕是广东省除珠三角以外最有条件发展的地区,至于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并严重滞后有其根本性因素,潮汕远离省府中心城市广州,依靠自身实力发展壮大是困难的,如果把潮汕放大到广东全省,可以看出广东的资源配置完全是围绕广州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圈,潮汕距离广州三百公里开外处于完全边缘化地区,潮汕分配到的发展资源是有限的,杯水车薪,不足以满足发展最基本条件,潮汕依附珠三角发展自己是不现实的,潮汕发展之路在哪?本人梳理一下给出以下几点。

一:利用好自身经济特区自主的政策优势向省里中央申请,把潮汕定位为广东粤东区域经济中心,对接粤台粤闽粤赣的战略高地。二:实现大交通战略,申请建设江西赣州经梅州到汕头高速公路,建设赣汕高速铁路使潮汕成为高铁枢纽站,建设汕头港国际深水码头,申请开通汕头到台湾高雄直航,高标准建设连接福建临界道路,提升潮汕及揭阳三地道路通行能力。三:初期利用现有经济发展条件,扶持一批外向型实力企业,发挥陶瓷玩具制衣等传统优势制造业,建设大工业园区,扩大招商引资,鼓励在外的本地人回乡创业。

四:把汕头港打造成为粤东重要出海口,和江西联动做赣南地区的外销产品的出海首选地,吸引临近福建一些外贸出口就近走汕头港,支持梅州和潮汕地区一体化发展,和台湾高雄港建立合作关系,为台商布局粤东发展提供便利。五: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潮汕新城,鼓励散居世界的潮汕人回乡置业创业,促进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激励外来优秀人才来潮汕发展,降低门槛吸收移民,把潮汕打造成特大型城市!六:以转变观念求发展,摸着石头过河探索新机遇,只要推动潮汕地区这艘巨轮缓缓起航,凭着潮汕人的聪明才智相信一定能找到方向,如果历史给了潮汕机遇,成功发展是必然的,祝潮汕兄弟好运!

潮汕发展不起来是因为潮汕人喜欢“工夫茶”的原因;也有说潮汕人小富即安;甚至说潮汕地区迷信、排外之类的。但这可能是你所道听途说的只言片语,也是你不了解的个人观点。在这些外在表现的背后,肯定有着它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显而易见,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跟政策、人才、外来投资有关,而潮汕似乎并不缺乏这些条件基础。汕头作为改革开放后被设立为经济特区,有政策的支持;世界各地有大批优秀的潮汕华侨及潮商,也有在外求学的大批潮汕学生,自给人才并不缺乏;刚开始设立特区,确实也有台商、华侨等外商来投资。可为什么最后潮汕也被同为特区的深圳远远甩在后头呢!部分网友说潮汕发展缺乏周边经济联动、远离省府,发展后继无力,不乏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更根本的原因应该是潮汕地区的浓厚的人情社会及商业意识。

人情社会及商业意识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重人情(俗话说人情是生债)使潮汕人团结,商业传统使潮汕人特别会经商;另一方面重人情又使政府执政能力受阻,浓厚的商业意识又造成人民喜欢用钱去解决问题。至于人情社会和浓厚的商业意识是怎么形成的,这我觉得跟潮汕地区的地理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在远古交通远远落后的年代,潮汕地区又是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就形成了常受山贼和海盗的困扰,加之远离政治中心,官府不能及时治理到。这就造成了潮汕人深深依靠宗族纽带关系形成强大的自我保护网,这是人情社会形成的基础;除此之外,潮汕地区地少人多,为了生计,很多潮汕人建国之初纷纷被迫下海去到东南亚地区经商,而一个人来到异国,要有好的发展当然得靠人脉,靠团结,这使得人情社会得到强化,某种程度上也形成了潮汕浓厚的商业文化。

作为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汕头,可谓集合了国家政策之天时,水陆交通枢纽之地利,着名侨乡之人和。然而,这座城市的经济却在四个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中垫底,始终交不出一张足以匹配其身份的成绩单。数据显示,在2015年汕头市GDP总量为1850亿元,人均GDP为3.34万元,而同是经济特区的深圳、厦门、珠海,GDP分别是汕头GDP的9倍、1.8倍、1.1倍,从人均GDP来看,深圳、厦门、珠海人均GDP分别是汕头人均GDP的4.7倍、2.7倍、3.7倍。

2004年4月,时任汕头市委书记的李统书被央视《实话实说》邀请谈信用建设。主持人崔永元开场时这样讲到:“我最近正在学夸人,夸姑娘就说漂亮,夸小伙子就说精神,夸小孩就说聪明,夸汕头人就说你真不像是汕头人。”崔永元的半开玩笑的开场白或许道出了当时很多人对潮汕人的大致印象。海贩起家,潮汕人辉煌的商业成就后面,“诚信缺失”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2001年,国家税务总局一位官员曾说:像汕头潮阳的峡山市场,我去过,那里把假货造得足以乱真,而且价格便宜得令人难以置信。这种聪明才智如果用在走正道上,应该是有前途的。精明的潮汕人在自己的家园里不断播撒着“灰色经济”的种子,但真正将其推向极致的,还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系列骗税案。

2000年8月开始,人称“807工作组”的国务院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工作组进驻汕头潮阳、揭阳普宁,一个巨大的黑洞呈现在公众面前:在过去几年里,潮阳、普宁1000多户出口企业,98%以上存在违法犯罪。据不完全统计,两地共虚开增值税发票8.8万本,虚开税额223亿元,涉嫌骗税42亿元。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汕头潮阳市铜盂镇一家宾馆,每间房门前都挂着一块铜牌,写着一个企业的名称,37间房办了37家公司,全部干着虚开增值税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的勾当。有一个干部管了16户企业,其中15户是虚假企业。一些不法分子连88岁的老太婆、16岁的小女孩的身份证,都租来开假公司骗税。汕头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进出口业务本该是其优势产业,但在2015年,这个汕头的进出口业务却出现了严重的下滑。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汕头进出口总额92.85亿美元,比2014年下降了2.9%。从各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汕头的经济几乎都是这几个特区中垫底的。如今,当人们再提起经济特区的时候,更多想起的是深圳、厦门,甚至有人不知道汕头竟然也是经济特区了。

所以综合上面的原因,地理早就潮汕的文化,潮汕的文化影响了政治、经济,没有开放自由的竞争意识,没有包容外来文化的心胸,使得潮汕地区在经历了早期快速发展(曾经广东经济第二)之后,缺乏外来新资本的进入,导致后继发展乏力。加之潮汕三市交通没有很好的打通,也没有与珠三角形成较好的交通联系,使得潮汕地区一直停滞不前。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潮汕地区的落后只是暂时,这两年汕头的发展有望打破这僵局。人情社会及商业文化并非坏事,每样事情都要分两面看待,既然团结跟重商可以早就富甲一方的潮汕商人,也同样可以繁荣本土,只是这需要一个自上而下的顶层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潮汕地区社会、政府和市场都充满着家族化和血缘化。正因为如此,才导致汕头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人情风、裙带关系猖獗。当深圳、珠海等地经济特区实现经济腾飞时,汕头反而错失了四大特区之一的大好机遇。

再过3个月,汕头将迎来设立经济特区的35周年生日,曾经的辉煌正在陨落,如今看上去,汕头与任何一座普通城市并没有多大区别。当潮汕商人在资本场厮杀时,多少老汕头人在哀叹汕头,这颗日渐陨落的明珠。

2. 潮汕经济发展

潮汕地区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不是特别理想,但这可能更会引起省政府的关注.这也潮汕的未来注入新的血液.由于潮汕飞机场的开建,深圳至上海的铁路(使潮汕地区与珠三角和长三角连接起来)的开建,这些都将给潮汕地区发展的动力,福建也被国家定为海西经济区,也将辐射到潮汕,使潮汕地区的经济更有活力.

3. 为什么潮汕经济会衰落

潮汕经济衰落原因:
一、发展空间不足
2005年以后,粤东四市意识到发展落后的格局,也纷纷开始发力。但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可能都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每个潮汕人都可以谈出很多理由,主观的、客观的、内部的、外部的,应有尽有。
但是被提及最多的一条,是这里从历史延续下来的“人多地少”格局。
汕头一位民间观察人士对记者表示,潮汕人大多信奉“多子多福”的观念,这一观念远可以追溯到最早迁徙至此的中原文化的影响,而在延续发展的过程中,这一观念能被保留下来,“一定是被反复证实过的”。
人多,地自然相对就少了,这在潮汕造成了迥然相异的结果,一方面是潮汕人大量出海寻求发展空间,这是海外潮商能形成规模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本地人不得不“种田如绣花”,并继续多生孩子,依靠宗族势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2010年,粤东四市总面积15516平方公里,占广东全省的8.6%;常住人口1689万人,占广东省的16.2%,人口密度超过1100人/平方公里,比广东省460人/平方公里的密度高出两倍多,是广东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如果把视野放到全国范围内看,包括揭阳在内,潮汕地区用全国约千分之一的土地,养活了占全国百分之一的人口,这相当于一个中心城市的人口密度。
当记者坐车从普宁赶往汕头时,道路两旁呈现的景象让人唏嘘。村庄和厂房让人仿佛置身于珠三角一般,严格按照四方位置排列,其密集程度也不亚于珠三角。
人多地少造成的直接困境,便是难有成片的土地可供发展产业之用。尤其是在城镇化率更高的中心城区,土地问题更是成为难点。
以汕头为例,其正在规划建设,希望能够升级成为省级和国家级平台的海湾新区,480平方公里的面积很大部分需要填海而来。
汕头市一位官员也向记者透露,曾经有一家央企来谈合作,可以进一步开发港口,但对方提出需要1200亩的土地,汕头无法满足这一条件,只得作罢。
土地空间的制约,也造成了目前汕头、揭阳、潮州各自不同的发展态势。
在1991年刚分拆成立时,揭阳在三市当中最落后。到2010年,广东决定在粤东地区布局重大项目时,拥有相对丰厚土地资源的揭阳,获得了广东省的垂青,揭阳潮汕机场和中委广东石化炼油项目纷纷落地,揭阳的经济也在这几年突飞猛进,大有赶超汕头之势。
而即便是揭阳,也需小心谨慎的经营已所剩不多的可供开发空间。
二、“供养模式”文化悖论
当然,尽管发展空间不足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观点,但更多的潮汕人还是愿意从文化上去找原因。有观察人士提出了在潮汕地区普遍存在所谓“供养模式”,来解释粤东何以落后。
10月27日,作为侨博会期间一项重要的文艺活动,汕头请到了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阿丘、谢映玲来汕头,专门拍摄一组与侨批有关的短片,计划在侨博会文艺演出中播放。侨批,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最为典型的表现出潮汕地区的文化特色。
自清末
以来,远在海外的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的赡家汇款和平安家书,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侨批”。在清末,金融邮政机构极不完善,海外侨胞捎回家乡的钱款和书信,主要是经由“水客”、“客头”及海内外的侨批馆递送。
侨批兼具了家书和汇款的功能,华侨用在外界辛苦挣来的钱,养活了在潮汕地区的一个家。在这样的情况下,潮汕地区尽管人口众多,但存在很大一部分不需要工作的被供养家庭。
如今,尽管侨批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此种“供养”模式并未走出历史。
“在我的住宅小区有潮阳人,父母妻儿都从潮阳搬到汕头住,男主人在深圳、广州打工,为那里创造财税,每个月汇款回来给整个家庭用度,男主人每年回来两次。”一位蔡姓企业家说,很多潮阳青壮年像这样,家里的人衣食无忧,但也没有创造性。
而由“侨批”文化推而远之,是华侨对整个潮汕地区的复杂态度。
“华侨的确很爱家乡,但是他们也很难回来投资。”上述企业家说,因为要回乡挣家乡人的钱,乡情上总感觉说不过去,“李嘉诚回来也是捐钱做教育,建医院啊”。
“亲情、乡情是靠不住的,人民币才靠得住。”陈鸿宇说,华侨也不一定都是有钱的。最大款的李嘉诚,在汕头搞大学、修桥,但是他真正赚钱的是放在香港,投到深圳了。
而另一个让华侨产生疏远之感的,是1991年三市分拆后,对潮汕文化整体的割裂。在分拆之前,不管是汕头、潮州还是揭东,统一都说“潮州话”,吃“潮州菜”,但现在这些被有意的区分开来。
在上述民间观察人士看来,三市本来就属于同一个大潮汕文化体系,如果因为行政壁垒而将这种联系人为割裂,对整个潮汕地区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改善潮汕经济的方法:
一、向东还是向西?
在粤东整个发展历程中,一个重大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从地理位置上看,粤东地区是广东距离台湾最近的区域,处在海峡西岸对接台湾的最佳位置,与福建的厦门地区极为接近。加之两地人缘文化相近,商贸合作频繁,因而与海西地区的合作,应该是粤东的发展方向。
但另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是,粤东地区在行政归属上,毕竟是广东省管辖的地区,临近的珠三角,对粤东也有着极大的诱惑力。
如今,对于汕尾来说,向东或者向西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与深圳共建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成为了汕尾的选择。但对于汕头、潮州和揭阳来说,这依然是一个问题。
早在2005年,便有民间观察人士指出,粤东等非珠三角地区,只有主动、深入地融入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利用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机会,才能实现自身的大发展。
但在2008年12月,广东省出台的《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中,单独将支持汕头扩大对台经贸合作,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列出来。

而在次年8月,另外一份题为《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实现“五年大变化”的指导意见》的文件中,透露出来的思路是要求粤东主动融
入珠三角地区,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被放在次要位置,广东省将在此布局39个大项目,争取到2011年粤东经济实力上一个台阶。
到粤东与海西地区,在产业上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从粤东地区撤走的企业,有很多辗转到临近的闽南地区,两地产业协作有很好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海西经济区是对岸的台湾,曾经也是粤东外来投资的主体。
一位观察人士指出,粤东地区总是想“左右逢源”,然而事实上,无论是参与海西经济区,还是融入珠三角,粤东地区都是被边缘化的。原因在于,海西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由其主导的规划,主体必然是以厦门、泉州等地为主,粤东只能沾点边。
而对于珠三角来说,其规划受惠的主要地区,自然是属于珠三角之内的地市,广州、深圳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向外辐射,受惠地区也主要是中山、江门、惠州等地,相隔甚远的粤东很难受惠。
“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这位人士表示,在错过了产业转移大潮和投资大潮后,粤东的发展只能靠自己老老实实发展实业。
二、粤东的梦想
其实,即便是在经历了经济上的沉重打击后,粤东地区也有着不错的发展基础。
在粤东,集中了广东四分之一的专业镇,如澄海玩具、潮州瓷器、普宁的中药饮片等,均是粤东特色经济的代表。这些专业镇集中在潮汕揭三市衔接的区域内,占据了粤东地区50%到70%的经济总量。
如果按照统计数字来看,粤东地区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7%,比粤西地区要高出近20%。但在陈鸿宇看来,粤东的中心城区难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本身并没有完成城镇化,而是煮了“夹生饭”。
如今,社会早已淡漠了对粤东投资环境的负面印象,但也并未发现什么突出优势。
汕头经济特区的头衔和政策,或许是粤东的一块招牌。根据其他特区的经验,它不光可以为粤东招徕大规模的投资资金,也可以为这个地区注入体制创新和对外开放的基因。
回看今日的汕头经济特区,并没有朝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经济发展自不待言,在引领全国的各项体制机制创新领域,汕头特区也鲜有走在全国前列的。
针对这个问题,对广东经济深有研究的美国学者傅高义,在其着作《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中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深圳、珠海在一个空白区域设立特区,汕头特区却是在原有汕头市的行政架构下搞特区,体制上无法大胆创新,这是造成汕头经济特区体制创新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陈鸿宇认为,这一影响一直持续到特区扩大后。“1992年特区扩大到全市,问题就来了,特区的锐气和勇气已经被融化、腐蚀在一个旧体制里面,按照老体制管理整个特区。”在这样的情况下,汕头经济特区的发展未能创造出像深圳那样的速度。
这样一来,定位为粤东区域中心城市的汕头,便难以发挥出辐射和带动作用。汕头、潮州和揭阳三市,因为经济结构同样落后,在争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时,便习惯性的坠入竞争的套路,难以形成产业布局上的合力。
这一趋势,在广东省2007年召开粤东工作会议,并出台支持方案后变得更为明显。

以揭阳潮汕机场的建设为例。记者了解到,该机场选址在三市还没有拆分的时候就有过考虑,现在的地址也是考虑到要统筹三个地市的需求,三市均接受了这一选
址方案。但在机场名称确定时,却颇费了一番周章。考虑到机场最终选址是在揭阳境内,机场名称被确定为揭阳潮汕机场。对很多外地客商来说,揭阳并不是一个知
名度很高的地名,将其放在潮汕两字之前,多少会有些不便。
“潮汕分市以后,大家都在争中心城市,大家跳过十公里就能到海里去,为什么要局限在这一个湖里面争呢?”前述观察人士表示,从一个城市的定位,可以看出这个城市的眼光和格局。
以汕头为例,在《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中,将汕头定位为粤东中心城市。但是在他看来,是不是中心城市,不是省政府一份文件说你是就是的,而是需要整个城市的奋斗争取的,是要能在对粤东以外的地区竞争中表现出中心城市的气势的。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中国梦,具体到汕头,十年前汕头政府出台一个规划,说要成为粤东中心城市。可你本来就是中心城市,你如果还把这个作为你的定位,你还有梦想吗?”
他进一步指出,整个粤东的问题,都需要一个大格局的定位来廓清发展思路,如果粤东的城市不能打开视野,放眼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定位,那复兴也无从谈起。

4. 盛产首富的潮汕为何没能真正腾飞差在哪里

潮汕盛产的首富李嘉诚,马化腾,等赫赫有名。可以说是首富的生产地,然而这些潮汕人却不是在本地发家致富的,潮汕当地有些排外,这样就让当地的经济没有注入新鲜血液,长期日久的积累下来,潮汕的经济就显得停滞和呆板。

而且我们也都知道,从很多年前到现在潮汕地区,他们最大的特色就是同宗同族同心同德,他们这个地方能够成为首富的生产地,也跟他们的地域风俗等因素有关,潮汕孕育出的商人,知识分子,政客有很多,所以说被誉为华商第一族。他们的身上有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又喜欢冒险,而且还背靠大海,你港澳等优秀地理位置也比较近,天时地利人和都有着十分优越的条件。然而也正是这样的优越限制了他们本地人的一些思维方式。

5. 汕头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地理位置以及人文环境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导致汕头发展不起来。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批准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2、特殊的人文环境-潮汕人非常团结

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文化习俗,再加上语言、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使得潮汕地区不可避免的形成了特殊的人文环境,外来人很难融入进去。缺乏足够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无法吸引外人才,并随着汕头经济增长的放缓,不仅原先依靠政策吸引来的人才在离开,汕头本地人也很多选择去广州、深圳,形成恶性循环。

3、定位优势不再存在-以侨引资不太容易

广东省有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实在很难再出一个汕头,而当初的以侨引资谈何容易,商人都是逐利的,汕头的政策和环境无法和其他经济特区相比的,厦门也是福建省独一道菜,盖过了福州。珠海和深圳都是实实在在的区位优势,人为影响因素比较小,所以国家给的政策也足。李超人在国内那么多撤资,这些政治味道很多人早就嗅到了,所以这个优势已经不存在了,不知道汕头的经济特区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4、地理位置也不好

“国角省尾”,经济腹地缺乏,现实如此,改变很难,没啥好说的。

6. 为什么潮汕地区经济发展这么落后

因为其它地方的官员是贪了还办事,而潮汕地区的官是只贪不办事,这就是区别,春节碰到一老友说要把企业迁到四川去,他说在潮汕办企业,除了火葬场不需要打点以外,其它你都得打点到位,否则后患无穷。

7. 为什么广东这么发达而广东的潮汕的经济这么落后

广东这么发达而广东的潮汕的经济落后的原因:政策因素、地理因素、人才流失等。

潮汕地区(Chaoshan area),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属潮汕文化区和潮语方言区,是潮汕民系的祖籍地与集中地,潮汕文化的发源地、兴盛地,是通行潮语、流行潮汕文化的地区,包括汕头(经济特区)、潮州、揭阳三市。

潮汕东接福建省,西邻汕尾市,南伴南海,北临梅州市。潮汕不仅仅包括内部的平原地带,还有外围的内海岛,以及丘陵和山地,整体面积约10918.5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1391万。

潮汕是着名的旅游胜地,名茶之乡,美食之乡,柑桔皇后之乡、蕉柑之乡、青梅之乡、青榄之乡、竹笋之乡、荔枝之乡、潮州菜之乡,潮菜是粤菜主干与代表,2004年潮菜荣获第五届全国烹饪技术比赛团体金奖,潮菜三次被官方指定作为中国饮食文化唯一代表参与世博会。

8. 汕头也是经济特区,怎么现在发展的那么差呢

中国早些时候经过国家领导的确认,建立了几个经济特区,现在最出名的是深圳,看看深圳现在的发展,广州都力所不能及了。然后厦门,海南,珠海等等的经济特区现在发展的也都不错,珠海稍微差一点,但是也小有名堂的。不过剩下那个,可就没这么幸运了,没人提都看不出来它是经济特区,因为它发展最差,还不如别人一个县级市呢。而它现在和深圳更是没法比,仿佛可以看到深圳关切的小眼神在问:咋的了哥们现在咋混成这样了呢?

9. 同样是特区,为什么汕头发展没有那么好

汕头是中国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经济特区之一,这几年经济发展缓慢,同样是特区,汕头发展没有那么好。那么认为汕头为什么发展不起来的因素是什么呢?下面介绍下汕头为什么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造成了影响

像其他经济特区,深圳靠香港,珠海靠澳门,厦门靠台湾,汕头却谁都靠不着。开放初期,汕头确实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节奏,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国家将大连、上海等十四个沿海城市列为经济开放城市,这样子没有位置优势的汕头就被拉下了。

六、潮汕文化决定论

汕头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了这里独特的文化。自秦汉以来,南迁到这里的中原人一直被封闭在“省尾国角”里,因此,潮汕人保持着完好的“唐朝口语”——外地人很难学会的潮汕话,保持着传统的汉族农耕文化。

这种农耕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人我之间最为核心、坚不可破的纽带,是家族血缘关系,外人决不能进入。因此,潮汕人讲血缘,重亲情、乡情,不讲规则和制度,这是潮汕文化之首;

其次,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有限造就了潮汕人吃亏耐劳、坚忍不拔,出人头地的性格,因此,潮汕人有能力做老板,他们也只想做老板,不当小工,如华人首富李嘉诚为代表;捕鱼和海上走私、贸易使得潮汕人喜投机冒险而不屑实业, 喜造假而不愿原创,因为这样做,钱来得快。

阅读全文

与潮汕经济不好怎么办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郑州事业单位退休工资多少 浏览:920
属虎的跟属鸡的婚姻如何 浏览:268
文人骚客的爱情观是什么 浏览:625
如何使用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浏览:114
事业编如何升工资 浏览:974
国珍健康生活馆主治什么 浏览:146
纯凝机组和背压机组哪个经济性好 浏览:732
坐城轨去经济技术学院怎么去 浏览:256
怎么拍出作品有故事情节 浏览:666
健康需要行动怎么回答 浏览:21
办健康证需要提供哪些证件 浏览:976
什么是跨阶层婚姻 浏览:919
事业单位调档后放弃多久拿到档案 浏览:946
宿迁事业单位公积金和奖金有多少 浏览:912
近14天健康码在哪里看 浏览:797
福州事业单位编内招聘在哪个网站 浏览:568
如何查询婚姻登记信 浏览:173
经济套餐体检哪些项目 浏览:440
在西乡做餐饮健康证要多少钱 浏览:312
人活一辈子什么最重要健康最重要 浏览: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