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如何认识中国农业经济

如何认识中国农业经济

发布时间:2022-08-08 12:51:57

Ⅰ 对农业经济的认识

农业经济的心得体会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贵州成为了相对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普遍比较缓慢,一些经济指标的绝对数差距在进一步拉大,人民生活还比较困难。
通过对农业经济的学习,我认为欠发达地区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追赶全省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产业化式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欠发达地区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打破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经营模式,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之路。

Ⅱ 中国传统农业经济是什么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中国传统农业经济是集约型农业,主要特点是因时因地制宜,精耕细作,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中心,采取良种、精耕、细管、多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其形成与封建地主经济制度下小农经营方式和人口多、耕地少的格局的逐步形成有关。

Ⅲ 正确认识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拓展资料: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农业是人们利用动植物体的生活机能,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国家统计局24日发表的一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称,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带动下,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着提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现代农业深入发展,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农村面貌加快改善,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突破55000万吨大关,达到57121万吨,比2002年增产11415万吨,增长25%。2004年至2011年粮食总产量实现连续八年增产,2007年至2011年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超5亿吨,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跃上新台阶。


同时,经济作物全面增产。2011年棉花产量659万吨,比2002年增产167万吨,增长34%。油料产量3307万吨,比2002年增产410万吨,增长14.1%。糖料产量12517万吨,增产2224万吨,增长21.6%。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7930万吨,增产15069万吨,增长28.5%。水果产量14083万吨,增产7131万吨,增长102.6%。
农民收入方面,报告指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迅速。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年均实际增长8.1%。


农村民生方面,2011年末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356.4万公里,比2002年增长了1.7倍,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97%,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99.38%。农村改水累计受益人口达到89972万人;2011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9.2%,比2002年提高20.5个百分点;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6.2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9.7平方米,增长36.6%。

Ⅳ 如何正确认识农业

要正确认识农业,首先就要了解农业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和其发展的趋向。

一、意义:1、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2、农业综合开发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

3、第三,农业综合开发是新形势下助农增收的有效手段。

4、农业综合开发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3、农业经营方式将形成产业化。我国农业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机制。现代农产品市场要求农业必须在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方面技术水平高、经营规模大、周转效率高,所以农业产业化是新世纪农业的必然抉择。

4、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目的将更加广泛。注重环境保护和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以观赏旅游为目的的观光农业、供大城市居民娱乐性劳作的郊区休闲农业等新的农业模式将会不断推广。社会对农产品的质量更加看重,农业的第三产业比重将会加大,农业将承担控制环境污染的重大责任。农业不仅是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产业,而且将会成为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丰富、健康和愉悦的重要领域。

Ⅳ 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一)农业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
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农业是人类首先创造的生产活动形式,农业是人类和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和起点。人类社会发展农业能够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物。这对于我国的发展来说也是如此,尽管我国目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但是第一产业的发展仍然是重要的基础。
(二)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到现代科技文明,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农业发展的支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的产值对于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农业发展基础上产生了工业、商业、城市和商品经济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农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地位和作用在不断提升
在我国近些年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因此,又很多学者认为农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下降。但是本研究认为农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期地位和作用在不断提升和发展,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从我国农业部门的发展来看,其在整个经济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其他产业无法替代的性质。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同时农业的这种功能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被替代。

Ⅵ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理由何在,为什么说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

理由:

1、农业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

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农业是人类首先创造的生产活动形式,农业是人类和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和起点。人类社会发展农业能够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物。这对于我国的发展来说也是如此,尽管我国目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但是第一产业的发展仍然是重要的基础。

2、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到现代科技文明,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农业发展的支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的产值对于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农业发展基础上产生了工业、商业、城市和商品经济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3、农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地位和作用在不断提升。

在我国近些年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因此,有很多学者认为农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下降。

但是农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期地位和作用在不断提升和发展,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从我国农业部门的发展来看,其在整个经济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其他产业无法替代的性质。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同时农业的这种功能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被替代。

(6)如何认识中国农业经济扩展阅读:

中国农业现状:

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

中国农业发生于新石器时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教育与科技事业也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据中国农科院估算,我国农业总产量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由1972—1980年的27%提升到1981—1985年的30%~40%。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Ⅶ 中国传统农业经济是什么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中国传统农业经济是集约型农业,主要特点是因时因地制宜,精耕细作,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中心,采取良种、精耕、细管、多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其形成与封建地主经济制度下小农经营方式和人口多、耕地少的格局的逐步形成有关。

Ⅷ 如何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论证

第一,农业是人类的食品之源、生存之本,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存在和发展,首先要获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食物。由于“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从而“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马克思)。人类的食物包含植物性和动物性两大类,而动物性食物归根到底来自于植物,即来自于种植业。种植业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人工栽培绿色植物吸收水分和矿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形成碳水化合物(淀粉、纤维素、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人类生长、发育所必不可缺的营养要素。只要人们还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途径取得上述营养要素,并且在外观、口感、作用等方面与天然产品相匹敌,经营种植业以满足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需要的这一格局,就不会改变。

第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实行社会分工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农业劳动不仅对于农业领域本身的剩余劳动来说是自然基础,而且对于其他一切劳动部门之变为独立劳动部门,从而对于这些部门中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说,也是自然基础。”这意味着,农业以外的一切事业的存在和发展,归根到底要取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剩余农产品”。

第三,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社会日益繁荣昌盛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为生产小麦、牲畜等等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它所赢得的从事其他生产,物质的或精神的生产的时间就越多。”从而,全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应提高,也是客观经济规律的重要体现。

“农业基础”这一概念无非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简化。然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个客观规律,反映的是客观必然性,从而我们只能是强调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办事,而不存在是否“夯实”客观规律的问题,也不存在“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问题。无论如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规律决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而这一地位是客观存在的,根本不涉及人为地“夯实农业基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之类的问题。尽管,作为口头论述,为了形象化、深入浅出,不妨使用诸“夯实”之类的概念,但是一切正式的书面论述,都应当是:认真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作用。其简化提法是:遵循客观规律,发挥农业的基础作用;或者是,认真发挥农业的基础作用。

Ⅸ 究竟应该如何认识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您好!上网输入“究竟应该如何认识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搜,答案尽收眼底。直接复制粘贴网址会被管理员拦截,敬请谅解!

阅读全文

与如何认识中国农业经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网公司微信健康打卡在哪里打 浏览:122
蔡家爱情海后面那个楼盘叫什么 浏览:216
美女问男朋友是什么意思 浏览:672
快乐的爱情歌曲有哪些 浏览:647
郑州事业单位退休工资多少 浏览:922
属虎的跟属鸡的婚姻如何 浏览:270
文人骚客的爱情观是什么 浏览:627
如何使用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浏览:121
事业编如何升工资 浏览:974
国珍健康生活馆主治什么 浏览:146
纯凝机组和背压机组哪个经济性好 浏览:732
坐城轨去经济技术学院怎么去 浏览:256
怎么拍出作品有故事情节 浏览:666
健康需要行动怎么回答 浏览:21
办健康证需要提供哪些证件 浏览:976
什么是跨阶层婚姻 浏览:919
事业单位调档后放弃多久拿到档案 浏览:946
宿迁事业单位公积金和奖金有多少 浏览:912
近14天健康码在哪里看 浏览:797
福州事业单位编内招聘在哪个网站 浏览: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