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国民经济学研究生导师都是有那些
敬请咨询我院教学办
B. 河南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打电话到他们学校的招办,自己问
C. 河南大学有哪些知名校友
(一)文史哲类(34人)
27、冯友兰:着名哲学家、文史学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在预校和中州大学执教六年,出版专着2部、发表学术论文16篇,为中州大学文科各系的建设作出很大贡献。1944年,到荆紫关河南大学流亡办学地为学生作报告半月之久。
28、董作宾:着名甲骨文家、史学家。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语言学研究生专业,历任中州大学文科讲师、国立第五中山大学教授,为河大考古专业的发展贡献很大。1928年起相继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院士、副院长。着有《殷墟文字甲编》、《殷墟文字乙编》、《殷历谱》等书,发表甲骨文学术论文一百余篇。
29、白寿彝:着名史学家。1929届河南中山大学文科毕业生,历任南京中央大学、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9~1998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兼任河南大学北京校友会名誉会长。着有《中国通史纲要》、《史学概论》、《新编中国通史》、《史学新论》、《中国史学史》等。
30、徐旭生:着名哲学家、史学家。1919年巴黎大学研究生毕业,担任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法语、哲学史教授。1921年赴京,历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31、蒙文通:着名史学家。1930~1935年执教河南大学文学院,任中国古代史教授。40年代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后长期任教于四川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
32、石璋如:着名甲骨文学家、史学家。1932届河南大学文学院毕业生。1935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评议研究生毕业,留院从事甲骨文研究,历任研究员、院士。后旅居台湾,着有《殷墟建筑遗存》、《殷墟墓葬》、《考古年表》、《中国的远古文化》等书。在台湾发表《河南大学与考古事业》(1976年)、《照林(尹达)与侯家庄1001大墓》(1995年)。
33、尹达:着名甲骨文学家、史学家。本名刘耀,与石璋如徐敬参一起参加殷墟发掘。1932届河南大学文学院毕业生,1935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学研究生毕业,历任延安中共中央出版科科长、北方大学教授、华北大学教务长、中国人民大学研究部副部长、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全国政协委员。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常务委员。着有《中国原始社会》、《中国新石器时代》、《十年考古》等。
34、周而复:着名作家和书法家。1932年入河南大学中文系学习。主要着作有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上海的早晨》等
35、高亨:着名教授,古文字学家、先秦文化史研究和古籍校勘考据专家。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1925年秋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以梁启超、王国维为导师。1926年毕业任教,历任河南大学、东北大学、武汉大学、齐鲁大学教授等。1967年后不再任教,专门从事古代学术研究工作。完成了《诗经选注》、《诗经今注》、《楚辞选》、《上古神话》、《文字形义学概论》、《古字通辞典》等一批着作和论文,为我国古籍文献的整理做出了卓越贡献。
36、吴强:现代着名作家。1936年在河南大学教育系读书。1937年,离开母校,从事战地革命文学创作。代表作:《红日》、《堡垒》等。
37、姚雪垠:中国现代着名学者型作家。1929年考入河南大学法学院预科,后从事中共领导的地下组织活动,辗转北平,1951年,回到开封重当专业作家。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及《重逢》、《戎马恋》、《母爱》、《春到前线》等小说和报告文学《战地书简》、《四月交响曲》等。
38、王实味:文学家。1923年到预校读书。1930年在上海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小说翻译。1942年延安整风,他发表的《野百合花》受到批判。
39、邓拓:着名文史学家、新闻学家。1937届河南大学经济系毕业生。在校期间曾出版专着《中国救荒史》,受到中外学术界注目。后历任《晋察冀日报》社总编辑、《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着有《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等。
40、张邃青:历史学家。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27年8月到到校任教直至去世。对中国古代史颇有研究,且成果卓着。特别是抗战期间坚持学术研究,写出《伏牛山中之蛮族》,又写了《嵩山专着书目考》。1957年当选开封市副市长。1963年任开封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64年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史学会会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41、张长弓:曲艺学家。1929年考取燕京大学国学系研究生,主攻中国文学史和河南民间曲艺。1942年来校任教,教学之余主要从事河南曲艺研究。着有《鼓子曲言》、《河南坠子书》、《中国文学史新编》、《张长弓曲论集》等。
42、郭绍虞:语言学家。1923年到中州大学任教。后到武昌中山大学、北京燕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同济大学文学院院长,院系调整到复旦大学任教。着有《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43、萧一山:着名历史学家。毕生致力于清史研究。1923年出版《清代通史》。1935-1938年任河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8年赴台任教。
44、姜亮夫:文史学家。1927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受河南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解放后,在杭州大学任教授,出版敦煌学、历史、语言、楚辞学等相关着作几十部。
45、李嘉言:古典文学研究家。早年在省立河南大学预科读书,1930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文学院国文系,师从闻一多、陈寅恪等着名学者。1947年-1967年到河大任教,曾任中文系主任,主持《全唐诗》的改编工作。主要着作有:《汉魏六朝文学史》、《楚辞选注》、《唐诗丛考》等。
46、朱芳圃:甲骨文、古文字学家。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1931年、1939年至退休在河大任教。着有《甲骨学文字编》、《甲骨学商史编》、《殷商文字释丛》、《中国古代神话与史实》等。是毛泽东的同学。
47、苏金伞:着名作家、诗人。1924年考入河南体育专科学校(今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前身)。1939——1942年、1945-1948年在河南大学任教。在他的第一部诗集《无弦琴》,热情讴歌中原儿女反抗侵略的奋斗精神。解放战争中,其诗歌贯穿着“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呼喊。1948年与嵇文甫等进步师生奔赴解放区,参与创办中原大学。解放后到省文联工作。
48、李白凤:着名书法家、篆刻家、作家、诗人。1933年考入北平国民学院国文系,1936年毕业,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出版诗集《风之歌》、《南行小草》,话剧《卢沟桥的烽火》,短篇小说集《小鬼》、《马和放马的人》等。1954年任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执教期间发表诗、词、论文200余篇。
49、任访秋:着名文学家。1929年考入北师大中文系,1933年考去北大研究生,深受钱玄同、周作人、胡适影响。1940年受聘河大文学院。主要开设中国文学史、国学概论、现代文学、古代散文选、文艺学等课程。着有《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散文卷》、《中国古典文学论文集》等。
50、于安澜:文学家、书法家。1924年入河南大学前身中州大学文史系学习,得到了冯友兰、郭绍虞、嵇文甫、董作宾等诸多名师的悉心指导。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国学研究所读研。1946年回母校任教。着有《汉魏六朝韵谱》、《诗学辑要》、《古书文字易解》等。
51、孙作云:历史学家。1931年考入复旦大学文学系,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师从闻一多。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员文科研究所,仍师从闻一多。1950年发起创办《历史教学》杂志,任编委,这是我国建国后最早的史学刊物之一。1956年院系调整后执教于开封师院。主要从事楚辞、诗经、民俗、神话等研究,论着等身。
52、胡雄定:外国语言学家。1927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语系。1950年任北京中法大学外语系教授,1957年跳入开封师院外语系。在河大执教47年,精通英语,兼通法语和俄语,学术功底深厚。30年代着有《英语习语用法例解出版后享誉国内》,《英语成语用法详解》亦产生重大影响。更难能可贵的是,87岁之后出版四本专着,近三百万字,是河大教授中晚年出版着作最多的一位英语语言文学家。
53、刘炳善:萨士比亚研究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莎士比亚协会会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理事,中国译协资深翻译家,外国文学专家,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
54、胡思庸:着名历史学家。1946年考入河南大学农学院园艺系,1948年转到文学院历史系就读。1951年2月毕业后留河南大学任教。 历任开封师范学院讲师,河南大学教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二、三届副主席,河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会长。
55、高文:着名的金石学家,唐代文学专家,教育家,诗人,尤其对汉代碑刻的研究卓有成就。1951年到河南大学中文系任教,先后讲述过现代文学、文艺理论、历代散文选、中国文学史等课程。1953年中文系中国古典文学主页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河南大学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高文任为导师。
56、华仲彦: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1955年到校任教。长期从事诗词创作与研究,着有诗集《华钟彦诗词选》、文集《东京梦华至馆论稿》、《诗歌精选》等。
57、赵俪生:历史学家。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后转到哲学系。1947年经傅斯年介绍到河南大学任教。1948年跟随嵇文甫等进步师生前往解放区积极组建中原大学。之后曾在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山东大学任教,1957年到兰州大学任教。早年从事苏联文学翻译和革命文学创作,以冯夷等笔名发表过不少译作、剧本和小说。后专于中国土地制度史和中国农民战争史。晚年专攻先秦文化,探讨中国文化的源头。先后出版着作16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58、张明旭:1948年12月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1950—1982年任外语系主任。有专着《现代汉语语法》、文学译着《三人同舟》,1980年—1985年任第四届开封市政协常委。
59、赵帆声:河南着名诗人,河南大学教授,河南大学出版社社长。着有《古史音释》。
60、郭人民:历史学家。1946年考入河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秘书、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河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河南省高等院校古籍整理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历史文献学会理事等职。
D. 金融学专业有哪些名师
人家说的shi名师好不好,我在网上找到几个。
宋逢明。
清华大学教授、国际贸易与金融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被称为中国金融工程的"开拓者"和"领路人",是国际金融工程师学会的中国大陆首位成员。同时担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分会会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金融研究部主任,清华大学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目前受邀担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金融顾问,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南开大学张爱民教授,
罗伯特·希勒教授:当代行为金融学主要创始人, 耶鲁大学经济系着名教授,当代行为金融学的主要创始人。1972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计量经济学会会员、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学术顾问,剑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多所学术机构的客座教授。
黄达教授,中国货币金融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国金融学会前会长,也是中国金融学会历任会。长中唯一一位学者会长(其余都是由在任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担任),周升业教授也是中国金融界的泰山北斗级人物.
学张爱民教授,
E. 谁知到河南大学的介绍
学院简介
河南大学经济学科具有比较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1927年就设立了经济系,着名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罗章龙、王毅斋、关梦觉等曾在此任教。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大学经济学科在着名经济学家周守正教授带领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先后组建了《资本论》研究室、人口研究室、经济研究所,恢复和增设了经济系、贸易系、财政金融系,并于1993年组建经贸管理学院。1999年经济与管理学科分设,组建新的经济贸易学院,2002年规范为经济学院。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现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等4个本科专业。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共建)、马克思主义原理(共建)等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点——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共建)和1个校级重点学科点——国民经济学。学院下设经济系、贸易系、财政系、金融系和基础教研室等5个教学单位。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才俊为主体的教学科研队伍。有教职工95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1800余人。专任教师队伍中近30%具有博士学位,60%具有硕士学位。教授11人,其中省级特聘教授1人,校级特聘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21人,年龄大多在40岁左右。学院各专业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各类经济实体、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和高等院校从事实际业务和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
学院在搞好教学的同时,非常重视科研工作。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有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国民经济研究所,有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欠发达地区经济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有经济研究所、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产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所等4个校级重点研究机构。在面向市场经济主战场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出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我院在《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所有制理论与公有制改革、欠发达农业区工业化道路、资本市场与企业资本运营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学院有一支名师组成的研究生培养队伍,培养研究生起步早、数量多、质量高。政治经济学专业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截至目前,经济学院共招收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400多名,其中有80余人考取博士研究生。毕业生遍布于全国包括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在内的着名高校、科研机构及国家机关、金融机构和公司企业中,大多数已经成为业务骨干,不少人成为知名学者、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经济学院在本科生教学工作方面,以育人为根本,调整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师资配置,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原则,努力使学生掌握完整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同时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实地考察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经济学院高度重视学术交流。近年来多次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和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多次派学者出国讲学和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还多次邀请国内外学者来我院讲学。有11人先后成为全国性学术团体的理事和常务理事,与英国卡的夫大学、日本的京都大学、一桥大学、韩国的岭南大学、东亚大学、庆熙大学、济州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关系。
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经济学院将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以教学为基础,以管理为保障,努力营造崇尚学术、尊重学人的氛围,团结奋进,合作共赢,进一步做大做强经济学科,夯实校内一流学院的基础,放大省内一流学科的效应,逐步建成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经济学科和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