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原的经济
中原经济区(CPER)是以郑汴洛都市区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处中国中心地带,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发达、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11年国庆前夕,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拥有了纲领性文件。
战略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中原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全省17个地级市,11个省直辖县市及山东、河北、安徽、山西12个地级市,3个区、县,总面积约28.9万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底,总人口约1.5亿人,GDP约6万亿元,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
中原经济区是中国首个内陆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经济区,于2012年批准设立,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重要标志。 中原经济区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形成放射状、网络化空间开发格局。
●核心带动:提升郑州交通枢纽、商务、物流、金融等服务功能,推进郑(州)汴(开封)洛(洛阳)一体化发展,建设郑(州)洛(阳)工业走廊,增强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带动能力。
●轴带发展:依托亚欧大陆桥通道,壮大沿陇海发展轴;依托京广通道,拓展纵向发展轴;依托东北西南向、东南西北向运输通道,培育新的发展轴,形成“米”字形重点开发地带。
●节点提升:逐步扩大轴带节点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推进错位发展,提升辐射能力,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对接周边:加强对外联系通道建设,促进与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密切与周边经济区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中原经济区包括河南全省、山东西南部、河北南部、安徽西北部和山西东南部共5省30个地级市、10个省直辖县级市(县)及3个县区。
河南省:郑州、开封、洛阳、南阳、安阳、商丘、新乡、平顶山、许昌、焦作、周口、信阳、驻马店、鹤壁、濮阳、漯河、三门峡、济源、巩义、永城、邓州、汝州、长垣、兰考、固始、鹿邑、滑县、新蔡
山东省:聊城、菏泽、泰安东平县
河北省:邢台、邯郸
安徽省:淮北、宿州、蚌端口、亳州、阜阳、淮南潘集区及凤台县
山西省:运城、晋城、长治
㈡ 大中原经济区的区域概况
中原经济区是指以河南省为主体,包含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山东省部分地区的国家战略综合性经济区。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新欧亚大陆桥-陇海通道和京广、京九、京港澳通道纵轴的中国中央交会处,包括河南省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部分地区。是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中华复兴,中部崛起的重要基地。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之后,于2010年由豫鄂皖晋鲁冀6省25市组成的经济区域,该区域定位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中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集区,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与平台:在经济发展方式上,中原经济区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从优化生产要素上,中原经济区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在体育平台:从塑造区域竞争力上],中原经济区[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与平台。
新提出的大中原经济区起草于2010年,是在现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起草下,规划设立的综合性经济区,计划在2011年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即正式成为国家战略。经济区包含河南省的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商丘市、三门峡市、焦作市、济源市、安阳市、濮阳市、鹤壁市、新乡市、平顶山市、许昌市、漯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南阳市、信阳市,安徽省的亳州市、阜阳市,山西省的晋城市、运城市、长治市,山东省的菏泽市,河北省的邯郸市等。目前,该区域国土总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已达1.2亿人,110个县(市、区)。中原经济区组成城市表
中原经济区区域
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商丘市、三门峡市、焦作市、济源市、安阳市、濮阳市、鹤壁市、新乡市、平顶山市、许昌市、漯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南阳市、信阳市。
安徽省:亳州市、阜阳市。
山西省:晋城市、运城市、长治市。
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
河北省:邢台市,邯郸市。
㈢ 陕甘宁三省和京津冀三省那个发展好
这个问题还用问吗?两个区域根本没有可比性。
京津冀占尽政治、人才、交通等优势资源。陕甘宁相较于京津冀的唯一优势就是矿产资源较多。无论现实的经济体量,还是年度增速,甚至后期的潜力,优势都在京津冀一方。
当然,陕甘宁也有自己的潜在优势,且未来政策也会不断向中西部倾斜,陕甘宁的经济发展潜力不容小觑。但是,这两个地区在发展程度是上是没有可比性的,唯一期望是二者逐步接近。
㈣ 中原经济区对邯郸有什么影响
邯郸在规划里是中原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将会与洛阳成为副中心,是沿邯长(长治)--邯济(济南)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产业规划上也有钢铁,物流等多个收益。
“邯郸依托冀南新区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在中原经济区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心城市”
改扩建洛阳、南阳、运城、邯郸、阜阳、长治机场,进一步增开航线。
支持河北省在邯郸、邢台建设冀南区域合作示范区,推动邯(郸)邢(台)一体化,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探索跨区域产业合作、利益共享、产业与生态融合发展、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等新机制。这个是重要级的,可以品味下。
建议你看下全文,从全局上可以把我一下。
㈤ 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第五极还是第六极
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环渤海湾城市群三大经济区引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30多年,三大经济区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
目前,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尚无定论。成渝经济区、指长江中游湘鄂赣三省组成的中三角、东北经济一体化、大中原经济区都是竞争者。 其中,中原经济区辐射晋、冀、鲁、豫、皖五个省,其面积及人口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列全国第四位。以太原、郑州为支点的大中原经济区地理优势相较西部地区非常明显,因上述优势,近年来,东部沿海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的规模也有所扩大。
但上述各经济区域的优势都尚不明显。
㈥ 今年两会上,“中原经济区”正式被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升为
(1)有利于促进河南经济的发展,实现中原崛起;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和谐发展;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至少两个方面)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重视并解决好“三农”问题;发扬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利用好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搞好红色旅游业等;关注民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热爱家乡,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热爱家乡,关心河南,宣传河南;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河南形象;热爱科学,求真务实,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为家乡人民服务的本领。 |
㈦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定居哪个经济圈好
具体定居哪个经济圈,其实还是要看你以后的发展方向。从北到南,经济活力依次增加,从南到北,政治影响力逐渐增大。一个人对于未来的考虑和自己未来到底什么样,就取决于你现在的选择到底是什么。
京津冀地区离中国最高的权利中心会比较近。也就是说如果你以后有意接近北京或者直接在北京发展,那么肯定京津冀地区定居会更好。毕竟如果你的人脉圈子都在珠三角一代,自己哪怕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以后想到北京打拼,也不过就是准备好物质基础以后的重新开始。而作为中国的帝都,想要靠近他只有两个钱是完全不够的,一定需要自己还有很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当地的认同感,不会被当做一个外来人。
如果你不需要靠近政治权利中心,而只希望好好的发展经济物质基础,那么肯定珠三角地区会更适合你。那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更纯粹,考虑的所有事情就是不断的创造经济价值,所以能够发家致富的机会会更多,自己想要有出息会更容易。
囊括魔都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可以说是两者皆可,两者兼顾,却又两者都不算特别擅长。一个综合性强的地方是好的,但同时也是不好的,因为他不够纯粹,也就无法给自己带来那种纯粹干净的发展体验。
综上所述,重要的是你希望往哪个方向发展,然后才能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方向,最后才能决定自己到底是哪个地方的人。
㈧ 经济总量排在中国前三位的经济区为什么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而不是珠三角,京津冀,中原经济区呢
历史原因,这些地方最先发达。
地理原因,靠海容易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