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怎么样

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08-05 19:09:34

‘壹’ 大学经济学排名

排名

等级

校名

学校类型

省份

1

A++

中国人民大学

综合

北京

2

A++

北京大学

综合

北京

3

A++

南开大学

综合

天津

4

A++

中央财经大学

财经

北京

5

A++

西南财经大学

财经

四川

6

A++

上海财经大学

财经

上海

7

A++

厦门大学

综合

福建

8

A++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财经

北京

9

A++

东北财经大学

财经

辽宁

10

A++

复旦大学

综合

上海

11

A++

南京大学

综合

江苏

12

A++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财经

湖北

13

A++

武汉大学

综合

湖北

14

A+

湖南大学

综合

湖南

15

A+

华中科技大学

理工

湖北

16

A+

山东大学

综合

山东

17

A+

暨南大学

综合

广东

18

A+

中山大学

综合

广东

19

A+

浙江大学

综合

浙江

20

A+

西安交通大学

综合

陕西

21

A+

吉林大学

综合

吉林

22

A+

北京师范大学

师范

北京

23

A+

清华大学

理工

北京

24

A+

江西财经大学

财经

江西

25

A+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财经

北京

26

A+

南京财经大学

财经

江苏

27

A+

四川大学

综合

四川

28

A+

西北大学

综合

陕西

29

A+

上海交通大学

综合

上海

30

A+

浙江财经大学

财经

浙江

31

A+

辽宁大学

综合

辽宁

32

A

山东财经大学

财经

山东

33

A

东南大学

综合

江苏

34

A

华东师范大学

师范

上海

35

A

天津财经大学

财经

天津

36

A

重庆大学

综合

重庆

37

A

浙江工商大学

财经

浙江

38

A

北京交通大学

理工

北京

39

A

北京工业大学

理工

北京

40

A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

北京

41

A

安徽财经大学

财经

安徽

42

A

安徽大学

综合

安徽

43

A

上海

‘贰’ 读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劳动经济学好,还是厦门大学的财政学好求建议!谢!!

人大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厦大在“上海以北”影响力相当之弱,如果确定在北方经营,建议去人大~

希望能帮到你~

‘叁’ 劳动经济学的就业前景

(1)经济学专业就业总体来说前景很好,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2)劳动经济学专业国外发展前景广阔。
在美国,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在经济学20多个分支中,按社会重视程度、课题数量及发表文章数量、质量等指标排序,劳动经济学排在第二位,仅次于金融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在理论基础、技术手段、方法论以及做研究的资料积累、数据库等方面,都属于经济学中比较前沿、先进、成熟的学科,内容丰富,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内部有各种分支、理论流派和各种与政策相关的长期讨论的问题。

‘肆’ 人大的劳动人事学院怎么样在职研究生

一、基本信息
名称: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简称:人大劳动人事学院
成立时间:1983年10月
学院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楼
邮政编码:100872
现任院长:杨伟国
师资:学院现有教授 9人,副教授16人,讲师7人;另有返聘教授 8人。全院教职员工合计50余人。
下设学系:4个,分别是劳动经济和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系、社会保障系和劳动力市场系4个学系。
科研机构: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劳动经济和劳动关系研究所、组织行为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和评价中心等研究机构。一个劳动科学学术资料信息中心,一个劳动科学实验室。
二、劳动人事学院简介

1、发展历程
建院20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在这些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研究机构。
1994年,学院经国家批准设立了国内唯一的一家劳动经济学博士点;
2001 年,劳动经济学以86%的高票同意率和免于答辩的待遇成为全国优势显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迄今全国唯一的劳动经济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3年在全国通讯评议中,社会保障学科以94. 44分的高分通过了新设博士点。同时,经中国人民大学批准,并经国务院学位办备案,在国内第一家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博士学位点。
迄今为止,学院现有劳动经济和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系、社会保障系和劳动力市场四个系;有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劳动经济和劳动关系研究所、组织行为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和评价中心等研究机构。一个劳动科学学术资料信息中心,一个劳动科学实验室。

2、学院规模
学院现有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和职业开发与管理5个系(教研室);设有中国就业研究所、劳动关系研究所、组织行为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人力资源开发和评价中心等研究机构;建有劳动科学学术资料中心和劳动科学实验室;拥有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3个本科专业;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4个硕士点;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交叉学科四个博士点;与其他院系共享一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劳动经济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社会保障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学科。[1]

3、师资机构
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学院形成了一支整齐的专业师资队伍,一批着名的专家学者在学院任教。其中有我国劳动经济学科的开拓者、老一代着名经济学家赵履宽教授;着名劳动经济学家和收入分配及管理专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曾湘泉教授;着名社会保障与灾害保险学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郑功成教授;着名劳动关系和劳工问题专家常凯教授;着名人力资源专家孙健敏、彭剑锋等教授。
学院现有教授 9人,副教授16人,讲师7人;另有返聘教授 8人。全院教职员工合计50余人。
还有来自包括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位国际着名学者担任我院兼职教授。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70%,80%的教师有国外学习和进修的经历。

4、招生培养
建院以来,学院共培养各类毕业生2000多人;现有在校生600余人,包括海外留学生、博士后、博士、硕士和本科生,还有校外在职攻读研究生班的学员500余人。
学生毕业后大多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大型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国在华投资企业工作。许多人已成长为着名的教授、专家和政府的高层领导及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高层经理。

5、学院理念
在“学术立院”、“学术兴院”思想指导下,近年来学院科研工作取得显着成绩。
目前承担的在研成果达到2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成果、教育部重点成果、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成果和国际成果等。学院教师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学术着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成功举办了“全球化条件下两岸三地劳工与社会保障”研讨会、“中美产业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研讨会”、“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工保障和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等大型的学术活动。
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合作,成功地承办了《社会保障制度》、《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两份刊物,办刊质量明显提升,在学术界与政策层面的社会影响持续扩大。

6、国际交流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近年来开始实现新的突破。国际合作从被动转为主动,从局部转为全面,从低层次交流向高层次交流,由临时性转向长期稳定的合作。
与国际劳工组织劳工研究所、美国康乃尔大学产业和劳工关系学院、德国奥斯纳布卢克大学社会科学院、英国卡地夫商学院和日本神户人力资源研究所等一批国外着名学术组织建立了长期良好合作关系。
训练和培养解决未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及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高水平专家,是学院的神圣职责,也是21世纪的中国赋予学院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任务。
三、硕士生就业情况分析
1、 从2008年开始,硕士新增加劳动关系专业,但是生源一直较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一直是全院硕士生人数最多的专业;由于2008、2009年招收了一批社会保障定向生,因此统招的人数有大幅度的下降,劳动经济学专业人数一直处于平稳状态。
2、 硕士毕业生近三年就业地区统计
硕士生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及省会城市。其中,各个专业在北京就业的人数比例几乎都在60%以上,其中2009年劳动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这一比例更是接近80%。
从2007-2009三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劳动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留京的比例平稳增长,只有2008年低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社会保障专业回省城的比例一直在25%-30%之间,略高于劳动经济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我院最热门的专业,历年的就业质量都很高,留京比例也越来越高。
3、 硕士毕业生近三年就业行业统计
硕士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去向是进入国有企业、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回省会城市、继续读博及出国等。其中,进入国有企业的比例一直是最高的,排在第二的是进入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比例。
劳动经济学专业进入国有企业的学生比例一直在70%以上,其中2007年更是达到了80%;社会保障专业学生进入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比例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这与该专业的特殊性分不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进入国企的比例一直保持在72%左右,进入其他行业的比例较平稳;劳动关系专业学生主要是进入国企和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就业,其他行业的较少。

‘伍’ 请问劳动经济学研究生有没有实用性,就业前景怎样

劳动经济学研究生

一、专业介绍
劳动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二级学科之一,此学科以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其所引起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劳动经济理论与实务的学科,具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双重属性。
1、研究方向
(01)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理论
(0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3)人力资源经济活动分析(劳动经济计量)
(04)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2、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有较强业务水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系统了解劳动经济学和其它经济学知识,对于国内外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有较清楚的了解;能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手段;熟悉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身心健康。学位获得者能够胜任研究、教学和经济管理工作。
3、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901经济学
(注: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也有所不同)
二、推荐院校
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全国较强的招生单位有:
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三、相同一级学科下其他相关专业
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
四、课程设置(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
(一) 必修课(学位课)
1 .公共必修课
(1)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第一外国语
2. 专业共同必修课
管理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3. 专业必修课
人口资源环境统计学 、人口经济学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二) 选修课(非学位课)
1. 指定选修课
计算机应用、国内外人口、生态研究文献选读、区域与城市经济学、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学
2 .任意选修课
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农业经济学、社会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外国语
五、劳动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1)经济学专业就业总体来说前景很好,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2)劳动经济学专业国外发展前景广阔。
在美国,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在经济学20多个分支中,按社会重视程度、课题数量及发表文章数量、质量等指标排序,劳动经济学排在第二位,仅次于金融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在理论基础、技术手段、方法论以及做研究的资料积累、数据库等方面,都属于经济学中比较前沿、先进、成熟的学科,内容丰富,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内部有各种分支、理论流派和各种与政策相关的长期讨论的问题。
六、就业方向及规划
(1)就业地区: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就业选择面广
(2)就业领域:
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毕业后大多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高等院校、大型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外国在华投资企业工作,许多毕业生已经成长为着名的专家、学者和政府的高层领导,以及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予以了较高的评价,许多优秀毕业生都已走上政府部门的领导岗位和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岗位。
(3)就业规划:
经济类相关证书: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资格考试设置两个级别:经济专业初级资格、经济专业中级资格。通过考试可以取得《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获得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由人事部统一发放合格证书。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11月初。

‘陆’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就业情况

本科设有劳动与社会保障(包含劳动关系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两个专业;硕士设有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四个专业;博士设有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三个专业。
根据历年毕业生的去向,学生的就业行业大概有:公务员、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另外还有部分学生读研(博)或出国深造。下面就本科、硕士、博士分专业进行就业情况的分析介绍。 1、 本科毕业生2007-2009专业分布情况统计 2007 2008 2009 劳动与社会保障 46 53 59 人力资源管理 70 69 66 合计 116 122 125 根据表可以看出,本科学生总数逐年递增,但是增长幅度不大。其中,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数逐年递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数波动不大,一直在65-70之间徘徊。
2、 本科毕业生2007-2009就业地区统计
本科生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省会城市、广东、上海等地,其中在京就业的比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社会保障专业在京就业的比率一直高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3、 本科毕业生2007-2009就业行业统计
本科生毕业后主要去向是国有企业、读研、回原籍省份、出国等。
其中,社会保障专业进入国企的比例逐年增多,读研的学生比例逐年下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进入国企的比例一直保持在40%以上,读研的学生比例在2009年有大幅度提高;进入其他行业的学生一直占很少的比例。 1、 硕士毕业生近三年专业分布情况统计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劳动经济学 34 29 29 劳动关系 0 6 3 社会保障 62 31 39 人力资源管理 71 61 67 合计 167 127 138 从2008年开始,硕士新增加劳动关系专业,但是生源一直较少。由上图可以看出,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一直是全院硕士生人数最多的专业;由于2008、2009年招收了一批社会保障定向生,因此统招的人数有大幅度的下降,劳动经济学专业人数一直处于平稳状态。
2、 硕士毕业生近三年就业地区统计
硕士生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及省会城市。其中,各个专业在北京就业的人数比例几乎都在60%以上,其中2009年劳动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这一比例更是接近80%。
从2007-2009三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劳动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留京的比例平稳增长,只有2008年低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社会保障专业回省城的比例一直在25%-30%之间,略高于劳动经济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我院最热门的专业,历年的就业质量都很高,留京比例也越来越高。
3、 硕士毕业生近三年就业行业统计
硕士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去向是进入国有企业、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回省会城市、继续读博及出国等。其中,进入国有企业的比例一直是最高的,排在第二的是进入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比例。
劳动经济学专业进入国有企业的学生比例一直在70%以上,其中2007年更是达到了80%;社会保障专业学生进入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比例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这与该专业的特殊性分不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进入国企的比例一直保持在72%左右,进入其他行业的比例较平稳;劳动关系专业学生主要是进入国企和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就业,其他行业的较少。 1、 博士毕业生2007-2009年专业分布情况统计 2007 2008 2009 劳动经济学 4 3 6 社会保障 2 4 6 人力资源管理 4 4 4 合计 10 11 16 博士生毕业人数自2007起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数没有变化,社会保障专业逐年递增,劳动经济学专业人数有升有降。
2、 博士毕业生2007-2009就业地区统计
博士生主要就业地区是北京,去外地就业的很少。
3、 博士毕业生2007-2009就业行业统计
博士生主要就业地区是北京,去外地就业的很少,主要从事行业是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进入企业的毕业生也很少,近三年每年只有一两个人进入国企。 从历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留京比例较高。
2、进入国企的学生较多。
这与劳动人事学院的进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就业传统分不开。历年来,学生进入企业大部分是做人力资源管理,已毕业学生在招聘的时候偏向于母校的师弟师妹,我院校友回校招聘的比例很高,这一因素对我院学生的去向影响很大。因此,劳动人事学院的学生一直保持着毕业进入国企的传统。
3、博士生主要进入公务员及事业单位。
博士生毕业后主要是进入高校或政府部门做研究,因此,就业主要集中在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进入企业的较少。
4、总体就业率高。
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博士和硕士,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就业。本科生由于读研人数较多,因此,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

‘柒’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经济学专业是什么样的专业才成立的吗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经济学领域最强的大学啦,在教育部官方学科评估中,无论是应用经济学,还是理论经济学,还是农林经济管理,均排名全国第一。所以其劳动经济学自然也是很强的存在(劳动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二级学科之一)

‘捌’ 着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

其实,感觉这两个学院还都不错。
纯粹论本学科,人事劳动学院拥有国内最早唯一的一家劳动经济学博士点,也是迄今全国唯一的劳动经济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国内第一家设立的人力资源管理博士学位点。劳动人事学院号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学院拥有着名人力资源专家孙健敏、彭剑锋等教授。
商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个人感觉更注重人力资源与企业管理方面的相互影响。
读在职的话,如果你是高层管理人员,读商学院比较好。如果本身职位就是做人力的,可考虑劳动人事学院。

‘玖’ 关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我是劳人的,就说点我知道的吧。
劳动人事学院的主打是劳动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劳人的社保教学也有很多劳经和人管的内容,它的前身事实上是90年代时撤销的本科专业劳动经济学。现在劳人的社保本科保研时还同时对应着劳经和社保两个研究生专业。大多数社保的毕业生出来之后主要从事的也是人管方面的工作,真正去从事社会工作当公务员或者下社区的人不多。人大劳人院以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优势闻名全国,所以就业率与就业走向在全校都是数一数二的。劳人社保的领军人物是副院长社会保障领域的权威郑功成教授,他同时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现任系主任是仇雨临教授。但郑功成教授由于全国人大的工作很忙,很少给本科生上课,每年带的研究生也很少。
公共管理学院这方面我知道的不多,它的主打专业应该是行政管理吧,学科教育上更偏重行政工作和社会工作以及相关理论。学生出来后理论上更多的应该是去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公平地说,公管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等方面和劳人并没有水平上的差别,但由于学科性质本身的原因,毕业生就业没有劳人好。公管社保的领军人物应该是现任院长董克用老师,他也曾经当过劳人的院长。
至于为什么会分成两个专业,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社会保障这个专业严格讲是应该设在公共管理学院的,大多数学校也都是这样。但80年代国家的劳动人事部要和人民大学合办劳动人事学院,在学科设置时就把社会保障的学科纳入到了劳人名下。后来人大有一段时间筹备院系改革,一度要把劳人撤院、社保转入公管,后来作罢,公管的社保应该就是那时建立起来的。所以说公管的社保建立得要比劳人晚。

你要跨专业考当然没有问题,只要把专业课的书读好就行,但是建议你尽早开始准备,但劳人的复试线是很高的,公管我不知道但应该也不低

‘拾’ 西南财经大学的金融和人民大学的劳动经济学哪个好

研究生选学校看地理位置,选专业看就业。
人大名气大,不过这个专业好像很难找工作,如果想继续读博士以后当老师,这个还凑合。
西财地理位置一般,如果想在中国西部和东南沿海工作,西财的金融还是比较认的。在银行找工作应该没有问题。

阅读全文

与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吴建豪下一站幸福电视剧哪里能看 浏览:194
歌声里的爱情就像柠檬草是什么歌 浏览:188
霞浦县和罗源县哪个经济好 浏览:856
如何感受幸福的英语作文 浏览:179
为什么经济下行而用电量又上涨 浏览:10
推荐什么关于魔法的故事 浏览:28
老年人怎么评论美女 浏览:260
婚姻感情纠纷怎么解决 浏览:452
美女你长得怎么那么像赵丽颖 浏览:887
爱情没有捷径走可走什么意思 浏览:159
霍启刚体育事业有哪些 浏览:297
爱情保卫战你为什么不让我离开 浏览:79
现场故事编写怎么编 浏览:552
幸福谷讲的什么 浏览:14
什么是有渴望的婚姻 浏览:250
两人都是处女座的婚姻怎么样 浏览:241
我太累了不想再谈什么狗屁爱情 浏览:28
北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哪个好 浏览:80
愚言故事的有哪些 浏览:52
大美女的那种从哪里下载 浏览: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