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连云港在哪里
连云港,江苏省下辖地级市,古称“海州”,海域6677平方公里。因面向连岛、背倚云台山,又因海港,得名连云港。
位于中国沿海中部,东濒黄海,属温带季风气候,东部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西与徐州市、宿迁市相连,南部与淮安市和盐城市毗邻,北至西北与山东省日照市、临沂市相邻,下辖3个区、3个县,总面积7615平方公里。
(1)连云港经济增加率是多少扩展阅读:
连云港位于鲁中南丘陵与淮北平原的结合部,境内山海齐观,平 原、大海、高山齐全,河湖、丘陵、滩涂、湿地、海岛俱备。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如一只飞向海洋的彩蝶。
地貌基本分布为西部岗岭区、中部平原区、东部沿海区和云台山区四大部分。西部丘陵海拔100米~200米。中部平原海拔3米~5米,主要是山前倾斜平原、洪水冲积平原、及滨海平原3类,总面积5409平方千米。
拥有耕地面积3797.9平方千米。东部沿海主要是约700平方千米盐田和480平方千米滩涂。云台山脉属于沂蒙山的余脉,有大小山峰214座,其中云台山主峰玉女峰海拔624.4米,为江苏省最高峰。
连云港有云台山、锦屏山、马陵山、羽山等山脉。连云港有标准海岸线162千米,21个岛屿,其中东西连岛为江苏第一大岛,面积7.57平方千米,基岩海岸为江苏省独有
⑵ 连云港2009s上半年年gdp
今年全市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国内生产总值可望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港城经济跃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基本已成定局。
连云港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昨天提供的一份经济分析报告显示,今年我市各主要经济预期目标可全面完成市人代会计划。全市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左右,是1998年以来最高增长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第二产业增长18%,第三产业增长13.5%。全年预计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将突破240亿元,增长15%左右。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140亿元,增长13.5%。全市直接利用外资预计完成2.8亿美元,增长31%;引进市外到位内资预计达到75亿元,可实现倍增目标;预计完成自营出口7.1亿美元,增长23%;完成外经营业额预计达到1.3亿美元,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856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为3450元,增长10%,为近来增幅最高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预计控制在4.7%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预计控制在6.0‰以内,都达到年度控制目标
⑶ 连云港市和临沂市经济比较
可以根据下面的资料进行比较:
临沂市
资源丰富,人民勤劳朴实,是一块充满活力的热土。从毛泽东同志批示过的厉家寨,到全国第一个电气化村刘团村,再到艰苦奋斗的新典型罗庄、沈泉庄、九间棚,体现了临沂人民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沂蒙大地生机勃勃,万象更新,工、农、商、旅、交通、城建、通讯、电力及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临沂西郊批发城闻名全国,位居全国综合批发市场第三位,成为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现正致力于发展现代物流形式,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一座历史古城正在以昂扬的姿态和崭新的面貌迅速崛起,发展成就令人刮目相看。 2007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8.7亿元。
工业已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体系,形成了以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建材、冶金、煤炭、食品、黄金、医药等为主工业体系(临沂目前是中国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基地),是山东省的建材和黄金生产基地。
全市商业发达,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965处,其中专业批发市场189处,集贸市场76处,1997年成交额为290亿元。临沂批发城共有各类批发市场53处,拥有摊位2.5万个,1997年成交额为177亿元,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十大批发市场前三名。 现在仅次于浙江义乌,居全国第二。
1997年,全市完成国民生产总值427亿元,年均增长19.2%,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7.4%,第二产业年均增长24.9%,第三产业年均增长27.5%。外贸出口总值达到50多亿元,出口创汇1.44亿美元,三资企业565家,合同利用外资额4.3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4520元,农民人均年收入2053元。 2008年,全是国民生产总值1950亿元
l连云港市
经济总量实现历史突破。据初步统计,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DP,下同)再次创造历史,全年实现GDP750.10亿元,较上年增加131.92亿元,按可比价格较上年增长13.1%(简称同比增长,下同),较全省平均增长高出0.8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13个市中位居第8位,较上年前移4个位次。
人均水平跃上新的台阶。按常住人口计算,2008年,全市人均GDP达到16808元,同比增长13.8%。按现行汇率计算(下同),在上年突破2000美元的基础上达到2457美元。其中市区人均GDP达到37308元,即首次突破5000美元达到5454美元,标志着连云港发展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三次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全市三次产业继续呈现“稳固、提升、活跃”的良好局面。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2.78亿元,同比增长5.8%,增幅居全省第2位;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5.06亿元,增长14.5%,居全省第4位;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2.26亿元,增长14.9%,居全省第7位。全市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为16.4:47.3:36.3。
县域经济继续全面加速。县域GDP共实现441.43亿元,占全市比重59.0%,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县域GDP增长15.2%,增速较全市高2.1个百分点。从全省来看,尽管在经济总量上仍存在一定差距,但从发展速度上看,全市县域经济加速态势明显,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四县GDP增幅在全省52个县(市)中分别居第6位、4位、4位、3位。
全面小康进程明显加快。从25个重点监测的小康指标看,全市有11个指标达到小康标准值,达标率提高到44%。11个达到小康目标标准的指标分别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或航道)比重、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等。
节能减排取得显着进展。年内,实施新电公司余热利用等20项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和福东照明电熔炉改造等10项重点节电项目,关停3条水泥企业立窑生产线,关停小化工企业25家,实现了三年目标两年完成。对4家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煤以上企业技改项目进行了节能评估,对20家企业进行了节能监测。东成生化、中大海藻和湛蓝科技等3家企业成为江苏省第二批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全市单位GDP能耗可望下降5.2%,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
⑷ 江苏省各个市的经济排行市什么
2008年 江苏各市GDP排行 单位:亿元 1,苏州:6701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68.9亿元,增长2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6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80元,分别增长12.3%和11.5%。 2,无锡2008年GDP超越4400亿 3,南京:3775 2008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75亿元,增长12.1%。完成财政总收入742.4亿元,增长1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86.6亿元,增长1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1.8亿元,增长19.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23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50元,增长11%以上。全市新增就业岗位18.4万个,实现再就业6.1万人、大学生就业6.8万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6%。全市社会保险五项险种累计参保人数达897万人次,净增125万人次。预计郊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2亿元,增长12.2%,完成财政总收入265.7亿元,增长24.3%。农村新八件实事总投入18.6亿元,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 4,南通:2550 预计今年可望实现GDP2550亿元、财政收入370亿元,经济发展速度继续高于全省发展平均水平。城乡面貌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连续第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五城同创”取得突破性进展,老百姓在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这些成绩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各界朋友关心支持的结果 5,常州:2200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200亿元,增长13%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6亿元,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0亿元,增长20%以上;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2亿美元,增长20%;全市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本跨上千亿元台阶,达1200亿元,增长21%。 6,徐州:2000 2008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创下近年来最好水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00亿元(预计,下同)、增长1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25.85亿元、增长2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0亿元、增长30%,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面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7,盐城:1600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人均首次超过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16.1亿元,增长45.7%,实现了两年翻一番,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3亿元,增长38%;出口总额21.7亿美元,增长53%,增幅列全省第二;注册外资实际到账突破10亿美元,增长23.3%,总量继续列苏北第一;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0亿元,增长3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资610亿元,增长40.3%;新发展私营企业1.4万户,新增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本300亿元,增长63.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90元,分别增长14.5%、11.5%。 8,扬州:1580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580亿元,增长14%左右;人均GDP将超过5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7400元和7380元,分别增长15.5%和12%。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共同奋斗的结果 9,镇江:1421 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21亿元,同比增长13.6%,人均超过6700美元。财政总收入233.2亿元,增长14.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66亿元,增长6.7%,完成市人大常委会调整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8.5亿元,增长22.2%。 10,泰州:1394 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4亿元,可比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808亿元,增长14.5%;服务业增加值477亿元,增长15.5%。完成财政收入262.3亿元,增长24.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达到101.1亿元,增长18.6%。 11,淮安:910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0亿元,同比增长13.5%;财政收入16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8.5亿元,分别增长33.7%和3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3亿元,增长3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亿元,增长24.2%;外贸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增长2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分别增长15.1%和13.8%,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位于前列。 12,连云港:750 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0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3:48.7:36。完成财政总收入180.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66.2亿元,分别增长47%、35.7%,一般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33%、24%。 13,宿迁:675.2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5.2亿元,增长14.6%;实现财政总收入92.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46.5亿元,分别增长50.6%和41.3%;完成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25亿元,增长4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1亿元,增长2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9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达到5500元,分别增长15.7%和15%。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实际到账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省第一
⑸ 连云港的资料
连云港位于位于鲁中南丘陵与淮北平原的结合部,陇海铁路终点(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东濒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与山东郯城、临沭、莒南、日照等县市接壤;西与徐州新沂市、宿迁市沭阳县毗邻;南与淮安市涟水、盐城市响水2县相连。
中文名称: 连云港
外文名称: Lianyungang
别名: 港城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江苏省
下辖地区: 辖东海、赣榆等
政府驻地: 新浦区
电话区号: 0518
邮政区码: 222000
地理位置: 江苏省东北部
面积: 7446平方公里
人口: 439万(2010年普查数据)
方言: 北方语系
气候条件: 气候类型为湿润的季风气候
着名景点: 花果山国家4A级风景区等
机场: 连云港白塔端口机场
火车站: 连云港火车站、连云港东站
车牌代码: 苏G
市花: 玉兰花
市树: 银杏
目录
1.城市概况
2.城市荣誉
人口
3.城市名片
4.城市定位
5.现任领导
6.经济概况
7.行政区划
8.省际交流
9.气候概况
10.自然地理
11.物产资源
12.交通运输12.1.铁路
12.2.航空
12.3.公路
12.4.港口
12.5.公交
13.历史沿革
14.汉代女尸出土
15.风土人情15.1.戳锅腔祈婚和放船求偶
15.2.聘媒合婚传柬
15.3.开生庚过大礼
15.4.催妆和正日子
15.5.做官当娘娘和抢上风
15.6.闹房
15.7.过对月和回门鞋
16.风光景址
17.旅游最佳季节
18.连云港土特产18.1.葛藤粉
18.2.水晶饰品
18.3.汪恕有滴醋
18.4.云雾茶
18.5.灌云豆丹
19.友好城市
20.连云港[股票]-基本信息1.城市概况
2.城市荣誉
人口
3.城市名片
4.城市定位
5.现任领导
6.经济概况
7.行政区划
8.省际交流9.气候概况10.自然地理11.物产资源12.交通运输
12.1.铁路 12.2.航空 12.3.公路 12.4.港口 12.5.公交13.历史沿革14.汉代女尸出土15.风土人情
15.1.戳锅腔祈婚和放船求偶 15.2.聘媒合婚传柬 15.3.开生庚过大礼 15.4.催妆和正日子 15.5.做官当娘娘和抢上风 15.6.闹房 15.7.过对月和回门鞋16.风光景址17.旅游最佳季节18.连云港土特产
18.1.葛藤粉 18.2.水晶饰品 18.3.汪恕有滴醋 18.4.云雾茶 18.5.灌云豆丹19.友好城市20.连云港[股票]-基本信息展开 编辑本段1.城市概况
连云港,位于东经118°24′~119°48′和北纬34°~35°07′之间,古称郁洲、海州,民国时称连云市,建国后称新海连市,别称“港城”。东西长129公里,南北宽约132公里,水域面积1759.4平方公里。连云港市也是我国于1984年首批提出沿海开放的14座城市之一。 连云港地图
连云港下辖和新浦、海州、连云三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赣榆、灌云、东海、灌南4县。港口作为一种资源是连云港市最具有特色的一大优势。其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连云港与海州湾沿岸附近的柘汪港、燕尾港、小丁港乃至石臼港等,构成中国未来大型的港口群体,具有较强的对外贸易能力。同时,柘汪港、燕尾港、小丁港3个港地势开阔,可容纳大规模的临海工业。 连云港是全国十大海港之一,亿吨大港。港口现有万吨以上泊位30个,2009年,连云港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1378.3万吨,名列全国第八,仅次于大连港。连云港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国际贸易枢纽港,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多个港口有着密切的通航关系和贸易往来。连云港市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民航开通了到中国重要城市北京、广州、上海、海口等地的航班。铁路客运和货运列车可直通北京、上海、郑州、南京、成都、武汉、西安等大中城市,并通过陇海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等连接中国各地。连云港是中国十大交通枢纽之一,公路对外交通已全部实现高速化,国家重点建设的同三、连霍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 连云港市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编辑本段2.城市荣誉
“中国最佳文化旅游城市”、“全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生态休闲最佳旅游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 “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中国十大环境最美旅游城市”、“中国水晶之都”、“神奇浪漫之都”、“中国新能源之都”、“中国药港”。
编辑本段人口
2010年11月1日连云港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439391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653701人相比,十年共减少
259787 人,减少5.58%。年平均减少0.57%。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家庭户[4] 1287127户,家庭户人口为4207465 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7人 ,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1 人减少0.44 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225933人,占50.66 %;女性人口为2167981人,占49.3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92 下降为102.67 。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54842 人,占19.46 %;15-64岁人口为3135676 人,占71.36 %;65岁及以上人口为403396 人,占9.18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32 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19 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2.13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15865人;具有高中文化(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620243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712866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110598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532人上升为7189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 9867人上升为14116 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785 人上升为38983 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7393 人下降为25171 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13094 人。
编辑本段3.城市名片
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新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全长10900公里(其中中国境内4131公里),以中国、中亚、欧洲铁路为陆上桥梁,横贯亚洲、欧洲大陆,辐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有日本、韩国、香港、俄罗斯、德国、美国等十四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新亚欧大陆桥的国际运输。自1992年12月1日正式开通13年来,连云港港承担了整个陆桥90%以上的国际过境箱量。 花果山景区
连云港港 连云港港位于江苏省的东北端的连云港市. 港口北倚长6㎞的东西连岛天然屏障,南靠巍峨的云台山,为横贯中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的东部终点港。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主要港口相距在500海里的近洋扇面内,现为中国十大港口之一,江苏最大海港、苏北和中西部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以腹地内集装箱运输为主并承担亚欧大陆间国际集装箱水陆联运的重要中转港口,集商贸、仓储、保税、信息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沿海商港。 中国药港 连云港开发区的新医药产业以其“强、大、新”的独特优势领跑同行业。以西药、中成药为主体,医药包装材料和器械为辅翼的现代医药产业集聚而成的“中国药港”。目前,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火炬计划新医药产业基地内已建成4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江苏恒瑞医药居全国首届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研发和生产商,抗肿瘤药市场份额在国内排名第一,化学药品制剂制造列全国第二位。已先后在上海、连云港、美国设立三大科研中心,专门从事新药研发,将努力建设成为中国的专利药厂。康缘药业创新能力位居全国中药工业企业前三名、制药工业企业前二十名,将建成我国中药现代化示范企业。同时,区内已建成恒瑞医药、康缘药业、豪森药业、中金玛泰、美国艾业等一批骨干型医药生产企业。 东方风谷 顺应全球风能加速发展大势,连云港开发区闻“风”而动,抢占先机,大力发展风电产业。三年三大步,在黄海之滨迅速崛起一座潜力巨大的“东方风谷”。目前,连云港开发区已形成了从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风塔塔架到风力发电机组研发制造完整的风电装备产业链。 2006年7月,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投资了10亿元,在连云港开发区内建设中复连众风力发电机叶片工业园。目前,中复连众已具备年产750套风力机叶片的能力,成为国内最大的兆瓦级风力机叶片制造商,到去年底,形成了年产1000套叶片产能。2010年项目将全部建成达产,可达年产3000套规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基地。 新能源之都 连云港市正积极推进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新能源相关产业打造。近年来,连云港市在加速新海电厂“压小上大”改造传统能源建设的同时,在发展新能源建设和使用上取得了实质性
进展,新能源产业发展形成一定规模。 1、核电: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的1号、2号机组投人商业运行后,年发电达150亿度,将为华东经济提供核电新能源的有力支撑。目前该市正积极配合核电公司搞好二期工程建设的有关工作。二期工程投产后,装机容量总和将超过目前各单个电厂,连云港就真真实实地成为我国的能源基地。 2、太阳能:太阳雨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展开专家级合作组建了“研发中心”,承担了多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太阳能综合利用项目已经被列人国家863计划。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出口产品制造基地,该市上规模太阳能生产企业达20多家,形成了太阳能的产业积聚。 3、风能:该市从德国成套引进生产技术相关键设备的同时,还整建制引进该公司的原材料性能检验、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已生产出200多套1.5MW的风机叶片,率先成为具备兆瓦级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批量生产能力的国内知名制造商,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叶片生产和科研基地。韩国重山风力发电风塔塔架项目一期工程也已投产,风力发电设备产业链脉络初显。 田湾核电站 田湾核电站是我国“九五”计划开工的重点核电建设工程之一。厂址位于江苏省连 连云区国展中心
[1]云港市连云区田湾,厂区按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规划,并留有再建4台的余地。一期工程建设2台单机容量106万千瓦的俄罗斯AES-91型压水堆核电机组,设计寿命40年,年平均负荷因子不低于80%,年发电量达140亿千瓦时。 水晶之都 东海水晶是世界天然水晶原料集散地,,有着“水晶之都”美誉的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东海水晶,以蕴藏量大,质地纯正而着称于世。东海水晶的开发利用可追溯到19世纪,但真正普及为人们所熟知是近几十年来的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当年政府水晶节的连续成功举办,许多人通过水晶认识了东海,许多企事业单位通过对水晶的需求认识了东海的水晶企业。巨大的贸易量使东海事实上成为了世界水晶的集散地。 花果山 花果山风景区:花果山风景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2.8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层峦叠嶂136峰,其中花果山玉女峰是江苏省最高峰,海拔624.4 米。花果山以古典名着《西游记》所描述的“孙大圣老家”而着称于世,名闻海内外。 市花市树 玉兰花又名木兰、白玉兰、玉兰等,是连云港的市花。木兰科玉兰亚属,落叶乔木,树高一般2—5米或高可达15米。花白色,大型、芳香,先叶开放,花期10天左右。中国着名的花木,北方早春重要的观花树木。中国有2500年左右的栽培历史,为庭园中名贵的观赏树。 银杏是连云港的市树。 银杏别名:白果,公孙树、鸭脚树、蒲扇,属裸子植物。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
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银杏是一种孑遗植物。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银杏生长较慢,寿命极长,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寿命达到千余岁,现存3500余年大树仍枝叶繁茂果实累累。
编辑本段4.城市定位
国际性海滨城市、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
编辑本段5.现任领导
市委书记:王建华;政府市长:杨省世
编辑本段6.经济概况
2010年,连云港市地区生产总值再次创造历史,全年实现GDP 1150亿元,按可比价格较上年增长15%,增长幅度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较全省平均增长高出1.7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13个市中位居第3位,较上年前移1个位次。 连云港经济发展
人均水平跃上新的台阶。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达到26000元,同比增长13.9 %。按现行汇率计算,已跨上3000美元台阶达到3097美元。其中市区人均GDP达到50743元,标志着连云港发展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三次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全市三次产业继续呈现“稳固、提升、活跃”的良好局面。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4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6.07亿元,增长15.9%,居全省第2位;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1.06亿元,增长15.2%,居全省第7位。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4:46.3:37.3。
编辑本段7.行政区划
至2011年5月,连云港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 新浦区面积 415平方千米,人口 44万人。邮政编码222003。区人民政府驻浦东街道民主路343号。 连云区面积 766平方千米,人口 25万人。邮政编码222042。区人民政府驻院前街道。 海州区面积 282平方千米,人口 23万人。邮政编码222023。区人民政府驻新建东路。 赣榆县面积1363平方千米,人口110万人。邮政编码222100。县人民政府驻青口镇。 灌云县面积1539平方千米,人口98万人。邮政编码222200。县人民政府驻伊山镇。 东海县面积2041平方千米,人口109万人。邮政编码222300。县人民政府驻牛山镇。 灌南县面积1033平方千米,人口 75万人。邮政编码222500。县人民政府驻新安镇。 据连云港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为4393914人。
编辑本段8.省际交流
⑹ 2009年,全国各市GDP排行榜以及相对增长率。求大神帮助
这是09年的年全国各省市GDP排行情况: 1、上海市 13698亿元 增9.7% (沪) 2、北京市 10488亿元 增长9% (京) 3、广州市 8215亿元 增12.3% (广东1) 4、深圳市 7806亿元 增12.1% (广东2) 5、苏州市 6701亿元 增长13% (江苏1) 6、天津市 6354亿元 增16.5% (津) 7、重庆市 5096亿元 增14.3% (渝) 8、杭州市 4781亿元 增11% (浙江1) 9、青岛市 4409亿元 13.5%(山东1) 10、无锡市 4400亿元 13%(江苏2) 11、佛山市 4300亿元 15.4% (广东3) 12、宁波市 3964亿元 10.1% (浙江2) 13、武汉市 3960亿元 15.1% (湖北1) 14、成都市 3901亿元 12.1% (四川1) 15、大连市 3858.2亿元 增16.5%(辽宁1) 16、沈阳市 3855亿元 (辽宁2) 17、南京市 3775亿元 增12.1% (江苏3) 18、东莞市 3710亿元 (广东4) 19、唐山市 3560亿元 增13% (河北1) 20、烟台市 3460亿元 (山东2) 21、济南市 3017亿元 同比增13%(山东3) 22、郑州市 3002亿 同比增12.5% (河南1) 23、长沙市 3000亿元 同比增15%(湖南1) 24、哈尔滨市 2800亿元 增长13.2%(黑龙江1) 25、石家庄市 2770亿元 同比增11%(河北2) 26、泉州市 2700 同比增14% (福建1) 27、长春市 2588亿元 (吉林1) 28、南通市 2550亿元 (江苏4) 29、潍坊市 2500亿元 (山东4) 30、温州市 2430亿元 8% (浙江3) 31、淄博市 2300亿元 (山东5) 32、福州市 2296亿元 同比增13.1% (福建2) 33、绍兴市 2223亿元 (浙江4) 34、大庆市 2220亿元 (黑龙江2) 35、常州市 2200亿元 13%(江苏5) 36、西安市 2190亿元 同比增15.6% (陕西1) 37、东营市 2065亿元 (山东6) 38、徐州市 2000亿元 14%(江苏6) 39、济宁市 2000亿元 (山东7) 40、邯郸市 2000亿元 11.5% (河北3) 41、台州市 1965.2亿元 10% (浙江5) 42、临沂市 1958亿元 (山东8) 43、洛阳市 1919亿元 14.4% (河南2) 44、嘉兴市 1815.3亿元 10.7% (浙江6) 45、威海市 1795亿元 (山东9) 46、包头市 1700亿元 (内蒙古1) 47、金华市 1681.8亿元 10% (浙江7) 48、沧州市 1678亿元 13% (河北4) 49、合肥市 1664.84亿元 增17.2% (安徽1) 50、南昌市1650亿元14.5% (江西1) 51、南阳市 1620亿元 12.5% (河南3) 52、鞍山市 1608亿元 (辽宁3) 53、盐城市 1600亿元 13.6%(江苏7) 54、昆明市 1600亿元 12% (云南1) 55、扬州市 1580亿元 14%(江苏8) 56、厦门市 1560亿元 (福建3) 57、鄂尔多斯 1560亿元 22.5% (内蒙古2) 58、保定市 1534亿元 11.7% (河北5) 59、太原市 1468亿元 增8.1% (山西1) 60、镇江市 1421亿元 13.6% (江苏9) 61、中山市 1409亿元 (广东5) 62、德州市 1400亿元 (山东10) 63、泰安市 1398亿元 (山东11) 64、泰州市 1394亿元 14%(江苏10) 65、南宁市 1300亿元 同比增14.5% (广西1) 66、吉林市 1300亿元 (吉林2) 67、呼和浩特1294亿元 17.5% (内蒙古3) 68、惠州市 1280亿元 11.5% (广东6) 69、江门市 1277亿元 11% (广东7) 70、滨州市 1230亿元 (山东12) 71、茂名市1200亿元10.1% (广东8) 72、聊城市1200亿元 (山东13) 73、岳阳市 1140.3亿元 (湖南2) 74、枣庄市 1100亿元 (山东14) 75、湛江市1050亿元 (广东9) 76、许昌市 1050亿元 (河南4) 77、常德市 1050亿元 13% (湖南3) 78、廊坊市 1050 12% (河北6) 79、平顶山 1050亿元 (河南5) 80、安阳市 1036亿元 13.1% (河南6) 81、湖州市 1034.9亿元 (浙江8) 82、焦作市 1031亿元 15% (河南7) 83、宜昌市 1026.56亿元 (湖北2) 84、衡阳市 1020.4亿元 (湖南4) 85、乌鲁木齐 1020亿元 增长15% (新疆1) 86、襄樊市 1020亿元 (湖北3) 87、漳州市 1010.01亿元 (福建4) 88、榆林市 1010亿元 24% (陕西2) 89、珠海市 992.1亿元 (广东10) 90、邢台市 989亿元 10% (河北7) 91、汕头市 977亿元 (广东11) 92、周口市 916亿元 12% (河南8) 93、淮安市 910亿元 13.5%(江苏11) 94、株州市910亿元 13.5% (湖南5) 95、桂林市902.6亿元 12.6% (广西2) 96、柳州市900.6亿元 13.2% (广西3) 97、商丘市900亿元 12% (河南9) 98、新乡市 886亿元 13.9% (河南10) 99、信阳市 860亿元 (河南11) 100、赣州市 831亿元 13% (江西2) 101、兰州市 830亿元 12% (甘肃1) 102、菏泽市 820亿元 (山东15) 103、松原市 815亿元 (吉林3) 104、贵阳市 813亿元 13% (贵州1) 105、驻马店 812亿元 (河南12) 106、通辽市 802亿元 23% (内蒙古4) 107、秦皇岛 800亿元 12% (河北8) 108、曲靖市 787亿元 12% (云南2) 109、日照市 780亿元 15.5%(山东16) 110、咸阳市 764.6亿元 16% (陕西4) 111、清远市757亿元 18.2% (广东12) 112、连云港 750亿元 13.3% (江苏12) 113、临汾市 750亿元 4% (山西3) 114、芜湖市 749亿元 (安徽2) 115、绵阳市743亿元 4.5%(受大地震影响严重)(四川2) 116、赤峰市 740亿元 (内蒙古5) 117、郴州市 734亿元 (湖南6) 118、揭阳市725.03亿元 16% (广东14) 119、张家口 720亿元 13.5% (河北9) 120、肇庆市 720亿元 (广东13) 121、宝鸡市 714亿元 15.8% (陕西3) 122、营口市 703亿元 20.3% (辽宁4) 123、九江市 703亿元 13.5% (江西3) 124、安庆市 702.7亿元 (安徽3) 125、延安市 700亿元 15% (陕西4) 126、德阳市 695.04亿元 1%(受大地震影响严重)(四川3) 127、开封市 695亿元 13% (河南14) 128、锦州市: 691亿元 16% (辽宁5) 129、运城市: 680亿元 8.5% (山西2) 130、宿迁市: 675.2亿元 14.6%(江苏13) 131、锦州市: 675亿元 16% (辽宁5) 132、龙岩市: 672.8亿元 14.5% (福建5)
⑺ 江苏省内的淮安、宿迁和连云港,谁的进步空间更大
江苏省内的淮安、宿迁和连云港,我认为潜力最大的当然是最落后的宿迁。
众所周知,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苏南,其次是江苏中部,最后是苏北。虽然苏北经济发展弱于苏南。但如果与其他省份的城市相比,苏北的城市是遥不可及的。即使是经济总量最低的宿迁,也有近3000亿元的资金。首先,宿迁应该是一个发展潜力稍弱的城市,尽管它的经济总量和连云港差不多。然而,连云港在海洋资源方面没有优势。连云港经济总量虽然处于江苏省的下游。但在自然资源方面,连云港的资源在江苏省名列前茅。特别是在未来的深水区,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⑻ 连云港东海县经济怎么样
东海县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西行第一县,闻名中外的“水晶之都”,位于江苏省北部,邻接山东省。东海县行政区域面积2040.9平方千米,人口108.8万人,辖13个镇、8个乡。东海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之一。
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1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91.21亿元,增长22.2%,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78.12亿元,增长23.8%;第三产业增加值67.83亿元,增长14.7%。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2:42.8:35,调整为20.5:45.6:33.9,二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比“十五”末提高4.73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17536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3.6%。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8.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5.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9.2%。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8.86亿元,增长65%,实现
销售收入164.55亿元,增长64.2%,实现利税总额14.96亿元,增长89.7%。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22亿元,增长25.9%。新增个体工商户6130个,年末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18426个,注册资本10.23亿元,个体从业人员2.75万人。新增私营企业840家,年末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3236家,注册资本71.72亿元,私营企业从业人员7.2万人。
工业经济在调整优化中发展壮大。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8.12亿元,同比增长2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67家,增长24.8%;实现增加值58.84亿元,增长28.5%;实现工业总产值246.22亿元,增长60.3%,其中轻工业101亿元,增长54.2%;重工业145.22亿元,增长64.9%;外资企业76.7亿元,增长51%;私营企业161.2亿元,增长67.2%;农村工业197.06亿元,增长69.3%。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7.08万元/人,增长11.4%。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1.64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2.34亿元,增长23.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2.14亿元,增长23.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3.77亿元,增长23.4%;房地产投资13.13亿元,增长27.2%。
民间投资的主导地位继续加强。全年民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72亿元,同比增长22.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80.2%。民营经济完成固定投资134.22亿元,增长25.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70.0%。
二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35亿元,同比下降34.0%;第二产业投资141.12亿元,增长22.6%;第三产业投资29.67亿元,增长34.7%。
⑼ 海州区的经济概况
2011年,连云港市海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51.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6.34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17.06亿元,增长16.0%。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8.4:45.74:35.86调整为16.3:50.8:32.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4%、57.98%和37.48%,其中第三产业对经济拉动不断增强,贡献率比去年同期提高5.16个百分点。
2012年,连云港市海州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6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35.73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9.51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6.3:50.8:32.9调整为14.5:55.3:30.2。三次产业拉动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5.54%、63.54%和30.92%,第二产业拉动作用突出,贡献率比上年提高5.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减弱,比上年减少6.56个百分点。 新石器时代,海州先民即有种植作物和养牧牲畜的实践。海州东门外汉墓中出土的枣核、板栗,也证实了2000多年前海州地区已有果品种植。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动乱,大批官民移避海州,带进农业生产技术,并垦荒种植,兴修水利,开发渔牧,农业生产一度繁荣。北宋时海州一带种植的稻、麻、麦、茶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夺泗入淮以后,海州地区灾难重重,农业生产一蹶不振,灾年粮食无收而赋役不减,农民逃亡以避徭役,年复一年,田地荒芜;市井萧条,乡村寥落。
清末至民国初期,沈云霈等人在海州创建海赣垦牧公司,开辟洪门果园,创办桑蚕试验场、植棉试验场,开辟数百亩菜园,海州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渐由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多种经营方面发展。但生产方式落后,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发展缓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1952年至1958年,历经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海州区农业由个体经营逐步走上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营。60年代以后,海州区采取了比较科学的方法,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至1976年,海州区农村全部实现农田河网化、耕作机械化、管理集约化,建成旱涝保收田9万余亩,开辟常年菜田6687亩,建成果园10156亩,营造大片山林和农田林网,并发展畜禽饲养场,成为连云港市区粮食主要产区和蔬菜生产基地。
2011年,海州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88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农业产值10.78亿元,增长7.1%;林业产值0.26亿元,增长8.3%;牧业产值3.69亿元,增长53.8%;渔业产值0.35亿元,增长16.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8元,增长8.1%。 早在西汉,海州就有盐、铁工业,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朐地置盐、铁官,属少府。至北宋中叶,海州纺织、冶炼、制盐、制茶、窑瓷、金银器制作等手工技艺已非常精湛。清末至民国,海州地区志士仁人提出“实业救国”、“设厂自救”等口号,兴办民族工业,境内始有现代工业。
建国后,海州区人民政府大力恢复、发展工业生产,积极扶持手工业作坊。通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境内工业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工业门类较为齐全,从业人数成倍增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4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整顿改革,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加速了工业生产的发展,基本形成以市属大中型工业为主体,区、乡(镇)、街工业全面发展的局面。至1992年,境内计有147家工厂,5000多种产品,职工总数36119人,年产值达12亿元。
2011年,海州区全部工业增加值24.19亿元,同比增长16.1%,工业化率达到46.7%,拉动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9%。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9.41亿元,增长13.3%。其中,轻工业产值32.2亿元,同比下降6.9%;重工业产值57.2亿元,增长29.1%。园区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的72.7%。全区拥有年产值超亿元的制造业企业1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4.38亿元,其中超5亿元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2家。
⑽ 我想知道江苏地区各市的地理位置及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各地区的经济是什么带动起来的具体的带动情况
江苏第一高楼,世界第七高楼:南京紫峰大厦
2009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40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1.7亿元, 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8416.1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3443.4亿元,增长13.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232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到6475美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4∶54.1∶39.5。先进制造业水平提升,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987亿元,增长19.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增长加快、比重上升,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35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GDP比重39.8%,提高1.1个百分点。新兴行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环保产业产值分别增长66%、30%、22%和21%,软件业销售收入增长 35.7%,服务外包执行总额增长177%。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实现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64.1%,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为39.4%,分别提高0.9个和2.3个百分点。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城市化率达55.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改善,加快推进苏南转型升级,巩固苏中、苏北快速发展局面,苏中、苏北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42.3%,提高2.9个百分点,全面实施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提高。根据对城镇住户的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552元,比上年增长10.0%,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5%;人均消费性支出13153元,增长9.8%,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6.3%。根据对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004元,比上年增长8.8%,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804元,增长8.9 %,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9.2%。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2.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45.2平方米。以廉租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全面建立,并取得一定成效。
县概况
2010年9月,江苏省辖1个副省级市、12个地级市,55个市辖区、26个县级市、24个县。(人口数为户籍人口) 城市名 总面积(平方公里) 总人口(万人) 邮政编码 地方区号 车牌代码 所辖市辖区 所辖县 所代管县级市 地方方言
南京 6598 629 210000 025 苏A 玄武、鼓楼、白下、秦淮、下关、建邺、栖霞、雨花台、浦口、江宁、六合 溧水、高淳 无 南京官话、吴方言
无锡 4664 470 214000 0510 苏B 崇安、北塘、南长、滨湖、锡山、惠山 无 江阴、宜兴 吴方言
徐州 11571 946.86 221000 0516 苏C 云龙、鼓楼、铜山、贾汪、泉山 睢宁、沛县、丰县 邳州、新沂 中原官话
常州 4375 358 213000 0519 苏D 钟楼、天宁、戚墅堰、新北、武进 无 金坛、溧阳 吴方言
苏州 8848 630 215000 0512 苏E 金阊、沧浪、平江、虎丘、吴中、相城 无 常熟、张家港、太仓、昆山、吴江 吴方言
南通 8001 778 226000 0513 苏F 崇川、港闸、通州 海安、如东 如皋、海门、启东 江淮官话、吴方言
连云港 7444 468 222000 0518 苏G 新浦、连云、海州 东海、灌云、赣榆、灌南 无 江淮官话、中原官话
淮安 10030 530 223000 0517 苏H 清河、清浦、楚州、 淮阴 涟水、洪泽、金湖、盱眙 无 江淮官话
盐城 14983 810 224000 0515 苏J 亭湖、盐都 建湖、响水、阜宁、射阳、滨海 东台、大丰 江淮官话
扬州 6638 470 225000 0514 苏K 维扬、广陵、邗江 宝应 高邮、江都、仪征 江淮官话
镇江 3843 275 212000 0511 苏L 京口、润州、丹徒 无 丹阳、 扬中、 句容 江淮官话、南京官话、吴方言
泰州 6029 505 225300 0523 苏M 海陵、高港 无 泰兴、姜堰、靖江、兴化 江淮官话、吴方言
宿迁 8660 525 223800 0527 苏N 宿城、宿豫 沭阳、泗阳、泗洪 无 中原官话、江淮官话网络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