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川达州市开江县怎么样 经济水平和社会基础设施条件如何
前面正解!我是开江人,理应爱开江,但是经济水平、社会基础设施.........还是不说了!你懂的!
2. 开江县城有多少人口 经济条件怎么样 生意好做不,,
开江县城位于开江县新宁镇,现有城镇居民7.6万人,城区流动人口2.5万人。随着橄榄大道、峨城大道(原东西干道)的打通和金山大道(原城普大道)、宝石大道(原环城东路)改造的完成,开江县城已经形成中等城市框架;随着达(州)万(州)铁路电气化改造、开江火车站建设、达(州)万(州)高速公路建设的相继开工,开江县城的区位优势逐步显现;随着“两河”(蕉溪河、澄清河)治理的顺利竣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不断深入,开江县城变得更加整洁、美观、漂亮……。应该说,目前正是到开江投资创业的最佳时期,但必须选好项目、不能盲目投资,最好实地考察一下再做决定。
3. 横坑村的介绍
横坑村属于广东省惠东县白盆珠镇,平均海拔500米,其中特产最受欢迎之一的是“茶”。横坑村是白盆珠镇最东面的一个客家山村,位于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平均海拔500米,四面被莲花山脉环抱,仅东西两则有峡谷出入口。南海季风给当地带来了充足的水分,由于四面环山,云雾经常笼罩在横坑山间,年均相对湿度达80%,空气负离子浓度高。温暖的气候,郁葱的高山,充足的光照,充沛的水分,环境十分美好。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如何精确选择扶贫产业
精准扶贫很简单,对于农村贫困户以养殖业为主,可以提供喂养牛、羊、猪等资金,并且在防疫上药品技术指导下,这样就实现增收的目标!
5. 樟树市简介
樟树市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平原南缘,跨赣江中游两岸。樟树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自古就是“八省通衢、四会要冲”的水陆交通要津。浙赣铁路、京九铁路等交织成了樟树内外沟通的大交通网络,具有对接长、珠、闽,连接港、澳、台。
加速承东启西辐射,便于接受沿海产业转移和发展科技型新兴产业的区位优势。
(5)大桥镇横坑村经济条件如何扩展阅读:
樟树名称的来历缘于远古“聂友射鹿“的传奇故事,故此又有“鹿江“之说。樟树市历史上为清江县,1988年撤县设立县级樟树市。樟树镇江西四大古镇之一。以其特有的药材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闻名于世,是中国着名的中国药都。
樟树主要铁路有浙赣铁路、京九铁路。樟树距昌北民用机场仅1小时车程,属南昌1小时经济圈范围。
樟树自古就有“酒乡”之誉,因“清、香、醇、补”四大特色而得名的“四特”酒就是樟树特产之一,源于宋代有名的土酒。于1988年7月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樟树有悠久的种植柑桔的历史,樟树被定为江西省柑桔生产重点市,全国85个柑桔生产基地之一。樟树红桔以色艳、味甜、皮薄、核少而闻名全省。
6.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易家渡镇双桥村经济条件如何
一个村...你还想怎样啊?不过它离县城很近,所以相对其他的乡村来说,小市场不太能发展起来,有什么需要直接上县城就行了,十几分钟的车程。各家各户生活水平都还可以。
7. 广东东莞的经济发展条件如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脱颖而出,他们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不断获得国民乃至世界的认可。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四大一线城市,经济实力雄厚,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贡献了不少力量,对推动地区发展来说,更是举足轻重的。不过今天小编要介绍的,并非四大一线城市,而是我国最小的新一线城市,被誉为“世界工厂”,也是打工者的天堂,大家知道是哪吗?
不知道大家是否去过东莞?欢迎留言评论。
8. 淳安县以湖兴县、蝶变淳安主题活动体会如何写
以务实求发展,以服务促“蝶变”
——基层走访杂记
当前,“以湖兴县、蝶变淳安”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正在全县上下开展的如火如荼。这段日子里,我用5天时间先后走访了下姜、窄坑和乳洞山村的10余户村民和多家农家乐及企业,在与群众的亲密接触中深深感受到了基层正在孕育的“蝶变”之力。
一、走访下姜村:3月6日中午,趁着雨水渐小的空当,我与应约前来的下姜村大学生村官叶平一起启程去他们村。两人骑乘着电瓶车,冷风嗖嗖地直往脖子里灌,冻得有些说不出话来。我们首先来到姜祖海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他家门上悬挂的“望溪农家乐”招牌,与附近的思源亭相映成趣,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祖海老伯见我们前来,赶紧热情地把我们请进屋里,他家房间整洁干净,室内温暖如春,处处充满了农家情调,看来经过这段时间的整改,他家已经彻底“脱胎换骨”,成为名符其实的“农家乐”了。三人围坐着具有浓厚老遂安特色的火盆,边烤火边闲聊,姜祖海说,他家以前是靠养蚕和种水稻为生的,一年到头忙个不停,收入也才1万来块。去年10月开始办农家乐,当时心里一点底也没有,纯粹是看在镇里和县旅游局的扶持政策上才搞的,没想到开业才半年不到,就赚进了近万块钱,自己和老伴心里都乐开了花,原来的疑虑也一扫而光。见他喜笑颜开的讲个不停,我们心里也跟着乐开了花。
稍后,我们又来到下姜村上下桥对岸的凤林和凤栖两家农家乐,这两家农家乐经营户坐落在河边,白墙红瓦倒映在凤林港的溪水中,透射着“美丽乡村”的别样风情。凤林农家乐的老板姜海根夫妇正忙着收拾碗筷。我们上前询问生意情况,姜海根表示开业至今生意不多,只有六七桌客人,毛利润就2000来块,生意明显不如姜祖海家。他还说他们家算是比较好的,旁边姜德芦家一桌客人都没来过。听闻此事,我们赶紧到姜德芦家的凤栖农家乐了解情况,却发现房门紧闭,敲了半天门也没人出来。在向他们邻居询问问才得知姜德芦已经随儿子外出务工去了,妻子平时也忙着做杂活,没时间打理农家乐。下午在回镇途中我们还走访了林煌丝业和永宏纺织两家企业,两家企业的老总对我们的到访非常高兴,详细介绍了最近的运营情况,并提出一个共性问题:招工难和电力短缺。我一一记录在册,并表示回去之后将向上级领导反映。
二、走访窄坑村:3月7日上午,我吃罢早饭就直奔窄坑村,此行的重点是调查当地的农家乐发展状况。车在凤林港水库沿岸逶迤前行,放眼望去,“湖上湖”的碧波在蒙蒙细雨中轻轻荡漾,两岸山间缭绕着一层朦胧的薄雾,顿感“此景只应天上有!”遐思间,村支书李功建已经在梅川桥头等候了。李支书指着桥头那块“千岛湖上湖,窄坑农家乐”的巨幅广告牌告诉我,窄坑村依山傍水,物产丰富,又是连通白马片、铜山片的交通要道,搞农家乐经营的条件优势很明显,尽早会成为一个农家乐特色村的。他的乐观情绪也感染了我,一路上向他不停询问目前的进展,并记录下来。
走到村口,就见到全村房屋粉刷一新,处处充满浓郁的徽派风格。在李支书家小坐,他笑着表示,这些都是近两年来实施墙体白化和村庄美化工程的成果。我在村里四处走动了一下,感觉窄坑生机勃勃,正不断发生着喜人的变化,城乡统筹工作如春雨无声润物,让小山村也悄悄地发生着“蝶变”。陪同的村干部介绍说,如今上江端口大桥已经通车,淳杨线也改造在即,风情小镇和下姜“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正快步推进,这些对窄坑村来讲都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李支书在2010年年底就开办了全镇第一家农家乐——李家休闲农庄,虽然没赚到什么大钱,但给全村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现在村里已经陆续有10多家农户报名要求创办农家乐,有几家已经在办理中,形势是非常喜人的。我觉得村两委这种思路很好,村庄建设不仅在于洁美村落,更要积极搞活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
随后,村干部带我去几家有意向创办农家乐的农户走访,我们的到来让他们很是开心,纷纷倒茶端水,弄得我们很不好意思。我详细询问了他们目前的开办情况,村民余日强略带腼腆地表示,自己家刚刚建过新房,设施比较完善,加上房子临湖靠山,风景很美。村支书也时常来家里动员办农家乐,跟老伴一合计就决定尝试一下,现在申办材料已经交到镇里审查。他的邻居方横坑也赶过来跟我们交谈,村干部向我们介绍说,去年他家新房落成,在装修过程中就刻意按照农家乐的标准来做,现在就等着执照办好后正常经营。我为村民们的创业热情深感高兴,并在现场就有关政策做了讲解,将村民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记录在册。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村民们最关心的问题除了经济补助外,更关注村庄的整体发展,他们希望政府部门在规划过程中尽可能为窄坑农家乐特色村的培育提供各种政策扶助和优惠条件。
三、走访乳洞山:3月7日下午,我又去了乳洞山,这个村坐落在半山腰上,可以远眺整个白马谷地,山下就是白马村,毗邻在宋代即有“遂阳第一景”称谓的白马乳洞。这个小山村规模不大,只有130户307人,村里经济来源主要靠毛竹、地瓜干和油茶,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已经外出务工去了。因此村里显得有些冷清。
我先来到我的结对子户吴约苟家。老吴大老远就热情地跑过来迎接我,进了他家门,他老婆就为我递上一杯热茶,心里真是感动万分。我们坐着拉起了家常,老吴告诉我,他的大女儿就要大学毕业了,以后家里经济负担要减轻很多了。他说,农村里一直有个习惯,手头稍微宽裕了,就会盘算着翻建新房,他家以前就是因为建房后经济拮据,加上两个女儿上学,家里一度陷入困境,还好政府不断推出“春风”行动,让干部与他们结对子,帮助他们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现在日子正慢慢变得好起来。我对他家的经济条件有所改善非常高兴,并询问有哪些困难需要帮助,老吴提出希望政府能多给几个项目支持,帮助他扩大毛竹产业规模。我一一记录下来。在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农民要建新房是一种很朴素的愿望,我也是农民的儿子,对此充分理解,但因建房而致贫的事实表明,不能过度建设,而应倡导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合理建设,否则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随后他又领着我在村里转了一圈,村庄古色古香,历史比较悠久,环境也非常好,我觉得这里就像一个世外桃源,如果将来乳洞一带能够得到开发,农户们创办农家乐一定会大有发展前景。老吴对我的看法表示认同。我们来到村支书吴约木家,他刚好不在家,老吴就跟我介绍说,村支书是他亲戚,也是村里的能人,自己开办了一家番薯干加工厂,每年生产的番薯干口感非常好,去年收购的几万斤货源早已销售一空,“白马”番薯干的名声越来越响,正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我对此非常认同,也很支持,更觉得应该努力把这种农特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
经过这次大走访活动,我有三点体会:
一要深入基层贴近民意。单位领导一直教导我们:“没有不好的群众,只有不好的干部”。以前在办公室呆得太久,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电话干部”,对民众的真实想法根本不了解,经常武断地把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归结为群众思想境界不够高。在这几天的走访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自己以前的观点有多么浅薄。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只有他们的想法才是最接近实际的。我们要让群众支持你的工作,首先得让他们信任你,而在此之前必须想群众所想,急百姓所急,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让群众真正得实惠;在工作中不能死搬硬套,更不能高高在上,必须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呼声,扎扎实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才行。
二要因势利导推动发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县景区化”和“蝶变淳安”的战略构想,对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的“红色之乡,生态名镇、政治特色”的枫树岭镇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大挑战。在这几天的走访过程中,下姜、窄坑和乳洞山村的村民们展现出的那种创业潜力与愿望,深深地打动着我。农民群众那种热切而高涨的工作热情,让人时时能感到“蝶变”的力量正在不断积聚。作为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把凝聚民众智慧和力量放在首位,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经常性地“走村入企”,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乡村旅游、农特产品向更高层次发展,不断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要求真务实不断创新。通过这几日对民众和企业的走访,我发现这些问题存有一个共性,就是政府部门要服务好这些对象,不仅要帮扶,更需要引导。这就事关一个求真务实抓工作、不断创新优服务的问题。例如困难群众的生活改善,除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春风”行动等帮扶项目外,还应注重对他们自身“造血”功能的提升上,多为他们提供一些创业就业方面的便利条件;在农家乐和企业发展方面,除了制度化的政策外,更应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例如利用行政职能优势,帮助企业稳定员工队伍,协调企业间合理调配用电需求等,及时排解他们发展的后顾之忧。
9. 樟树是什么地方,哪位能给详细介绍一下
樟树市名称的来历缘于远古“聂友射鹿“的传奇故事,故此又有“鹿江“之说。它与“瓷都“景德镇等并列为江西省四大名镇,明代为全国三十三大工商重镇之一。
樟树市地处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鄱阳湖平原南缘,北距省会南昌89公里。赣江、袁水汇流于此,樟树港为赣江上第二大港。浙赣铁路、京九铁路和昌樟高速、赣粤高速、105国道及在建的上海至昆明高速都通过该市,水陆交通便捷。在历史上,它曾是我国中原与岭南舟车孔道,是1988年10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的新兴城市,市境总面积1287平方公里,人口51万。樟树市历史上曾名清江县,是江西四大古镇之一。它以其特有的药材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闻名遐迩,素享“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到樟树不灵”之美誉,是我国着名的“南国药都”。
中国药都—樟树
樟树的药业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药村集散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镇郊的阁皂山是一个天然药场,绵延200余里,草木丰茂,盛产各种药材,其中动、植物药材和矿物药材达百余种。早在东汉建安时期,道家张道陵、葛仙翁等即修炼于此。他们一面迷信说教驱邪,一面采药炼丹治病、传授炮制之法。后来葛氏之孙葛洪,总结行医经验,着成《时后备急方》,流传于世。唐宋时期,樟树药业日益发达,采药卖药者日增,药铺、药材行、分庄逐步兴起,并向外省扩张。明朝初年,这里建起一座三皇宫(即药王庙),每逢农历4月28日唐代名医孙思邈生日,就在庙侧设立交易场所,全国各路药商,多云集于此,进行贸易。明末清初,樟树中药铺已发展到200多家,同时,外省药商也来此设立药行,甚至还建有同乡会组织。这样渐渐变成了药材集散中心。至今境内仍有不少保存完好的炼丹井、洗药池、古寺、药庙等胜迹。樟树人采集、炮制中药材世代相传,掌握了许多秘传妙法,无论是炒、浸、泡、炙,还是烘、晒、切、藏,均有独到之处。优秀药工切的药片,“薄如纸,吹得起,断面齐,造型美”,色、香、形、味、效俱佳。樟树的药师、药工、药商走遍全国药材产地,采集、选购品质上乘的药材原料运回加工,使得樟树的药材品种齐全,质地精良。樟树因此成为全国中药材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中心。
“药都”的形成,除因其地理条件优越、水路交通发达之外,与其盛产药材,精于药材的种植、炮制、经销和保管,更是密不可分的。阁皂山有天然药材200多种,中外闻名的江枳壳、面枳实,就是当地特产之一。樟树本地,对药材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药材必须纯净,饮片加工务其精细。如今历朝的“药王庙会”已发展成一年一度的全国药材交流大会。每年请柬一经发出,香港、新加坡以及全国各省、自治区、市的药界同仁蜂拥而来。届时的樟树,就成为药的世界、药的海洋。在药都东门外的宽阔坪场上,一片专门用以进行交易活动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群拔地而起,总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可容纳万余人同时进行交易活动。
樟树名胜古迹
悠久的历史为樟树市留下很多名胜古迹,境内已发现的古遗址就有122处之多,居江西省的首位,其中包括距今4500年前的筑卫城。樊城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吴城商代遗址。古遗址中出土的一批石器、陶器、瓷器、青铜器、书画、金石等珍品被誉为“国之瑰宝”。还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南唐的太平观碑和建于宋朝的阁皂山鸣水桥等。阁皂山距市区20公里,是全国道教三大名山之一,唐高宗曾赐号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朱熹、文天祥等我国古代名人都在此留下过名言佳句。
道教圣地--阁皂山
阁皂山位于樟树市东南20公里处的赣江东岸,绵直200余里,因其“形如阁,色如皂”而得名。相传道学家葛玄曾在此修真悟道、后云游四海,最终仍回到阁皂山、并在骆驼峰之侧修建卧云庵,筑坛立灶,炼丹8载,终成“九转金丹”。他服丹“飞升”后,被道教尊为“太极仙翁”。葛玄的“仙迹”使得阁皂山成为一名胜,道学家云集于此。北宋杨申《阁皂山景德观记》云:学道之士五百人,为屋一千五百间、可见当时之盛况。
阁皂山峰峦越百,仙道遗迹比比皆是。骆驼峰为葛玄得道藏丹处。太极峰为玉女理鬃处,西坑桂壁峰为张道陵修炼之地、有张天师坛。剑劈石、双鲤门、风门、一天门、丹井等处、无不俊美奇特,加上那美丽的神话传说,更显得神奇无比。凌云峰峡口的悬崖上,飞跨着一座石拱桥名曰鸣水桥。它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历经了800多年的风雨、桥拱至今完好无损。
吴城商代遗址
位于樟树市西南44公里的山前吴城村、肖江上游的丘陵坡地上。它是在江南首次发现的较大规模的商代文化遗址。考古界称之为“吴城文化”。遗址中心在吴城村土城内。1973年修水库时,被民工发现。后经6次发掘,面积达61.3万平方米,清理出房基2座,灰坑和窑地55个,墓葬16座。陶窑2座,出土较完整的石器、铜器、玉器、牙雕等900余件。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为探讨江西地区商周青铜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樟树市博物馆陈列有部分实物和资料,供游人参观。与吴城遗址相伴相随的是樟树市境内最大的水库--吴城水库,水库面积将近10平方公里,为樟树市一大旅游胜地!荡舟吴城水库,领略江南山水风光,思索着千百年的吴城古代文化...
樟树自古就有“酒乡”之誉,因“清、香、醇、补”四大特色而得名的“四特”酒就是樟树特产之一,源于宋代有名的土酒。周恩来总理曾赠它“清香醇纯、回味无穷”八个字,于1988年7月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樟树悠久的种植柑桔的历史,被定为全省柑桔生产重点市,全国85个柑桔生产基地之一。樟树红桔以色艳、味甜、皮薄、核少而闻名全省,行销海内外。
10. 古田县大桥镇共有哪几个村
2019年,大桥镇辖36个行政村:大桥村、沂洋村、苍岩村、瑞岩村、沽洋村、金坑里村、洋中村、横洋村、中村村、钱厝村、坑头村、潘厝村、周厝村、银场村、梅坪村、高洋村、潮洋村、双桥村、石步坑村、丘地村、兰坦村、隆德洋村、常洋村、葛藤湾村、下珍山村、上珍山村、澄洋村、岭南村、张洋村、牛峰村、横坑村、明洋村、广胜村、筹洋村、门里村、溪源里村。
麻烦请及时采纳回答,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