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织田信长是如何建设尾张经济的

织田信长是如何建设尾张经济的

发布时间:2022-08-04 11:15:21

‘壹’ 谁能给我介绍一下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1534—1582),日本战国时代后期开辟全国统一道路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是织田信秀的次子,生于尾张国(现爱知县)那古野城,幼名吉法师,十三岁时行冠礼,取名三郎信长。
织田信长所处的十六世纪中叶前后半个世纪,是以下犯上、臣犯君的下克上为主要特点的战国时代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历史任务,是使日本由长期的封建割据局面重新走向统一,实现封建制度的重新改组。织田信长正是适应这种历史需要而成为日本重新走向统一事业的开创者。

织田氏的远祖是越前(现福井县)丹生郡织田庄的庄官,应永(1394—1427)初年被尾张守护(军政长官)斯波义重擢拔为尾张守护代。应仁之乱以后,斯波氏势力迅速走想衰落,尾张完全为织田氏所控制。织田氏不久又分为对立的两个系统,岩仓城的织田伊势守统治上四郡,清州城的织田大和守统治下四郡。信长的父亲信秀是清州织田大和守的三奉行(武家职称,奉主家命分掌一部分政务者)之一,地位较低,但从天文(1532—1553)初年起,其实力凌驾于主家之上,威制整个尾张,并同三河(现爱知县东)松平氏、骏河(现静冈县东)今川氏、美浓(现歧阜县)斋藤氏为争夺领地多次进行战争。信长就是在这种势力正不断扩张的武士家庭环境中培育成长起来的。

织田信秀在尾张虽然拥有绝大的优势,但并未真正完成尾张的统一。当1551年信秀逝世,十八岁的信长继承家业以后,岩仓与清州的织田氏起来反对信长,信秀的家臣叛离信长的人也不少。骏河的今川氏也趁机侵占了尾张知多郡大部和爱知郡南部地方。信长在尾张的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但是,从少年时期起就勤练武技、学习兵法、性格坚强的信长,以决死的精神,率领至多不过千人的步卒与骑马武士的小队伍,东征西战,到1559年为止,先后消灭清州、岩仓两织田氏,杀掉企图分裂篡位的胞弟信行,降伏私通斋藤氏的异母兄信广,统一了尾张。他于1560年在桶狭间用三千人的少数兵力,大败入侵的由号称东海第一强豪的今川义元率领的骏河、远江(现静冈县西)、三河三国共二万五千人的大部队,收复了失地。尾张是由横跨木曾川、长良川、揖斐川等河流的冲积层形成的谷仓地带,与京都方面的商业交通相当繁荣,农村土豪力量较为强大。信长通过统一尾张的活动,建立了一个巩固的基地,直接掌握了农村土豪,积蓄了力量。桶狭间战役的胜利迫使三河的德川家康于1562年同信长结成同盟,解除了东顾之忧。因此,尾张的统一与桶狭间战役的胜利,实为信长走向统一日本道路的第一步。

信长走向统一日本道路的第二步是进军京畿地区。桶狭间战役以后,信长就立即着手进军京都的准备工作。要进军京都首先必须占领美浓。为了攻占美浓,1563年,把据点从清州迁移到靠近美浓边境的小牧山,1566年又命木下藤吉郎秀吉在美浓境内墨股地方筑城堡。同时利用婚姻关系同美浓的邻国北近江(现滋贺县北)的浅井长政和信浓的武田信玄结成友好关系。在做了这一切准备以后,信长于1567年8月,进军美浓,占领斋藤龙兴的据点稻叶山井口城,并把据点由小牧山迁到井口城,改名歧阜,作为进军京都的根据地,同时开始使用刻有“天下布武”字样的朱印,公开亮出武力统一日本的旗号。

衰落的天皇朝廷与室町幕府的求援,又为信长进军京都披上了合法外衣。因为皇室领地多被地方豪族侵占,正亲町天皇于1564年授命信长帮助收回尾张皇室领地,1567年11月在给信长的敕谕中,又要求帮助恢复美浓、尾张两国的皇室领地,赞誉信长为“古今无双的将军”。1565年幕府将军足利义辉为三好义继等人所杀。义辉之弟义昭于1566年授命信长帮助恢复幕府。可是当时信长正忙于美浓战争,无暇顾及义昭的要求。当1568年春义昭再次提出这一要求时,信长便立即派人把义昭从越前一乘谷迎到美浓的立政寺。先后平定北伊势(现三重县)与南近江,打通通往京都的道路,于九月奉义昭进入京都,破三好氏势力,再兴幕府,扶义昭就任将军,自己掌握实权。紧接着又征服畿内、但马(现兵库县北)与南伊势各领主,把农村土豪划为直属,扩大了常备军。1569年信长以烧毁杀光相威胁,迫使自由城市界市屈服于自己的统治。同年信长为了显示作为由田舍武士出身的新的统治者的权威,从他所统治的地区征调大批工匠、民夫,搜集各种奇石名木,花费大量经费,在二条城为义昭修建了华丽的将军官邸,对荒废不堪的皇居进行大规模的修复。

表面看来信长对义昭很尊敬,义昭对信长也很感激,要信长出任副将军或管领,甚至称信长为“御父织田”。可是不久围绕实权问题发生对立,信长首先拒绝担任副将军或管领,表示自己是主权者,不属于将军的家臣。接着又于1570年正月,完全剥夺了将军的实权。义昭不甘于做傀儡,自己本身没有什么力量,就暗中策划信长的敌对力量起来反对信长。当时反对信长的有三股势力:一是拥有广大庄园领地、养有大批僧兵的寺社旧势力;一是和织田信长一样的战国大名(通过不断进行兼并战争,扩张领地而成为辖据一国或数国的大封建领主),特别是近江的浅井氏、越前的朝仓氏、甲斐(现山梨县)的武田氏、越后(现新汤县)的上杉氏、中国(本州西部地区)的毛利氏;一是本愿寺控制的北陆、东海、近畿各地的一向宗门徒起义。这些反对势力在义昭的暗中策划下,结成了反信长的联合阵线。1570年4月,越前的朝仓义景,近江的浅井长政、六角义贤,同时举兵反对信长。七月,三好氏余党在摄津(现大阪府)起事,企图复辟。九月,石山本愿寺显如举兵支援三好氏余党,并号召各地一向宗门徒举事。此后近江、伊势、越前、加贺等地纷纷发生一向宗门徒起义。信长对京畿地区的统治陷于危机中。为了摆脱这种四面受敌的局面,信长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分别消灭这些反对者。1571年烧毁了比睿山延历寺,夺取了该寺领地,一举摧毁了这一旧势力的最大据点。1573年打败了在宇治地方举兵的义昭,把他放逐到河内的若江,宣告了室町幕府的灭亡。紧接着又消灭了朝仓氏和浅井氏、六角氏以及三好氏的余党。1574和1575年又先后平定了伊势长岛、越前等地的一向宗门徒起义,与德川家康联军在三河长筱大败企图西上京都的武田胜赖军队。除了北越的上杉谦信、中国的毛利辉元和石山本愿寺以外,其他敌对者都被打倒。

为了巩固已经占领的阵地,把统一的事业推进到全国,织田信长从1576年1月起,把歧阜交给他的嫡子信忠,开始在地当东海、东山、北陆三道要冲、接近京都、濒临琵琶湖畔的近江安土,修建新的安土城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与政厅。这是一座以具有七层结构的天守阁为中心的、宏伟壮丽、坚固无比的城廓,花了三年多时间和无数人力物力才告竣工。信长以此为大本营,从1577年开始进行全国规模的统一战争。信长于1577年亲自率军攻占本愿寺兵站基地杂贺,1578年打败支援本愿寺的毛利氏水军,1580年迫使本愿寺开城投降。1577年派羽柴秀吉(丰臣秀吉)进军中国,1579年趁北越上杉氏内讧的有利时机,遣柴田胜家进入越中(现富山县)。1582年3月,信长又亲自督阵与家康一起消灭武田胜赖于甲斐,取得甲斐、骏河、信浓、上野(现群马县)。织田信长的统一大业正在顺利地进行,却风云突变,1582年6月信长为了救援正在备中(现冈山县)作战的羽柴秀吉,亲率大军离开安土,住到京都本能寺内,于6月2日拂晓被部将明智光秀率乱军突然袭击而被迫自杀身死,史称“本能寺之变”。

织田信长虽因中途夭死而没有能完成日本的重新统一事业,但他扫除室町幕府与大寺社等旧势力,打破战国大名割据,统治了差不多占日本六十八国中的一半的,以京畿地区为中心的三十余国,为统一全日本,奠定了基础。

在紧张的战争环境中,信长自1568年进入京都以后,虽然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起具有确定形态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但在事实上他是掌握中央一切军政大权的封建中央独裁者,在他所控制的地区内,一扫中世分裂之弊,实行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统治。

为了建立中央政权的财政基础,信长把一部分农村土地与主要城市划为直辖领地,最多的是在近江领有三十万石。象京都这样的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由信长派所司代直接统治,固不待言。他还把重要的交通贸易港口城市界市、大津、草津等,作为直辖领地派奉行或代官进行统治。国际贸易港口城市界市不仅拥有巨大的财富和国内外商品,是信长政权的巨大财源,1569年1月,一次就向信长提供二万贯军用资金;而且还是由葡萄牙人传入日本的枪支生产中心地,在铸造业与刀剑的生产方面也具有“界锻冶”的盛名。信长之所以能在长筱战役中以三千人的步枪队几乎全歼武田胜赖的强大骑兵队,首创以持枪的步兵为主要战斗力,给日本的战术与兵制改革带来巨大影响,是与信长把界市置与自己的直接支配下有着很大的关系。信长对于金银货币材料非常重视,直接经营金银矿山。1569年出兵征服但马,把生野银山收为直辖领地,命代官进行经营管理,使之成为信长的重要财源。他在安土城中贮藏着大量的判金,就是用生野银山采掘的金铸造的。

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改组与强化封建秩序,有必要解决十四世纪以来复杂的土地关系问题。信长为了推进统一战争,在土地改革问题上也采取了一些重大的措施。首先是没收反抗他的寺社与战国大名的广大领地,如比睿山的延历寺,和泉(现大阪府内)的稹尾寺以及越前的朝仓氏,近江的浅井氏、六角氏、甲斐的武田氏、伊势的神户氏、长野氏、北田氏等等的领地均被没收。其次是从1568到1582年间,先后在近江、伊势、山城(现京都府内)、大和(现奈良县内)、和泉、越前、播磨(现兵库县)、丹波(现京都府内)、丹后(现京都府内)、信浓等过进行了“检地”即土地清丈调查,全部登记了东大寺、兴福寺、法隆寺、多武峰氏等大寺社以及其他庄园领主、封建土豪的土地,初步整顿了多元的土地领有关系,登记土地的计算单位也由过去用贯数表示的年贡量改为用石数表示的收获量。检地以后,由信长颁给领主以朱印状,承认其领有权,在原则上否定了庄园领主的土地所有权。信长把他所征服的地区留一小部分作为直辖领地,其余大部分作为领地分给自己的家臣与降伏的原来领主。领有一郡一国领地的高级家臣又把其所领的一部分赐给其所辖的下级家臣,领有领地的家臣在其领地内实行一元化的统治,但要按领地数量的多寡负担军役,这就建立了一种新的以信长为顶点的统一的封建领地制度。

织田信长从中央集权与统一战争的财政、经济、军事需要出发,也很懂得利用商业、取得商人支持的必要。因此,他从进入京都掌握中央政权以后,就同豪商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系,推行了一些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信长一进入京都,界市豪商之一药材兼武器商人今井宗久就送给他名贵的茶具,并在使界市屈服于信长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信长也不仅热情地接待今井宗久的来访,而且还任命今井为界市五庄的代官,授与其向通过五庄的咸鱼类征收关税权,以后又让其参与生野银山的经营活动。在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方面,他废除了阻碍商品流通的各国关卡,普遍修建道路,架设桥梁,规定主要交通干线的宽度为三间二尺(每间六日尺合1.818米),道路两侧要栽植松树和柳树。更为广大商人所欢迎的是信长允许自由营业的乐市乐座政策,取消封建行会“座”的特权。他指定歧阜附近的加纳与安土城下町等城市为乐市,不承认特权的座,一切商人可以自由贸易,免除市民的苛捐杂税徭役。信长为安土城下町制定的十三条规定,成了日本近世初期城下町条例的规范。

织田的上述政策与措施,对于他的统一战争的胜利与中央政权的巩固,无疑地起了很大的积极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他进行统一战争和建立中央专制政权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封建统治危机,重建封建秩序,以维持和巩固整个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因此他所采取的政策都是封建主义性质的。例如:他在检地以后,决定年贡额按收获量的三分之一征收,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他废除了各领国内的关卡,却让京都皇室领地内的率分关仍然保留。乐市乐座政策也不是到处实行,在一些地方取消座的特权,而在另一些地方又让座继续存在,甚至新建了一些拥有特权的座。特别是他在镇压一向宗门徒起义的过程中,实行滥杀政策,仅长岛与越前两地被杀者就达五万多人,其中大多数是农民,充分暴露了他作为封建主阶级的代表对待农民的残暴态度。织田信长尽管具有这些局限性,但他仍不失为一个杰出历史人物,对日本社会历史的进一步发展是有较大的贡献的。

‘贰’ 枭雄织田信长是怎样从从“尾张大傻瓜”到“天下布武”的

明智光秀

织田信长去世时49岁,真是应了信长的《敦盛》:“人生五十年,奈如梦与幻。有生亦有死,壮士何所憾”。信长一生被运气所眷顾,但日本一直流传个小故事,说明织田信长的性格。问:杜鹃鸟不叫该怎么办。织田信长回答:杜鹃若不鸣,杀了就好。或者是身为杜鹃却不叫,留着何用,杀了。这个故事体现了织田信长暴躁的脾气。天下的霸主因性格的粗暴而被部下叛变,最终落得切腹的下场,一生中的大风大浪都经历了,却在阴沟里翻了船,令人唏嘘。

‘叁’ 织田信长能够统一日本大部的主要原因、战略、策略和政策是什么

兵农分离与富国强兵:信长充分发挥尾张、美浓两国的地理优势——人口多且物产丰盛,建立起兵农分离的制度。由于当时各大名经常交战,农工业人口都被调集为兵,粮食短缺,必须寻找商人外买。织田信长把多余的粮食对外卖出以聚敛财富,把过剩的失业人口专门组织成士兵,使之专业化,因此农民可以专心生产,军人的素质也提高,粮食与金钱的储备更多,也得到更有效的管理。
检地制度:信长为了确保家臣与士兵的俸禄不会短缺,同时为了防止地方诸势力拥兵自重,构成内部不安定的因素,于是采取“检地”,就是缩小诸势力的领地,透过固定对诸势力援助的方式,使这些诸势力逐渐降低其主体性,不但增加了自己的收成,也降低了境内发生暴动的可能性。
信长是个“创造性的革命家”、有时被评为“疯狂的革命家”,后者可认为是日后丰臣秀吉的政策,所制造而成的印象。其证据是,于信长在世时,批评信长之类的论理书籍并不存在,此类书籍都是在信长死后才制作出来的。至现今成功实行改革的人物例子并不多,而信长的革新政策不为周围人所理解,导致无法为人所遵从,是其改革不成功的要因之一。关于改革,有一说是认为于乱世时代的改革多少需要强势推行,如信长那样去推行必要的革新政策,是不得不为的事。
信长有“爱奴不爱才”的倾向,在世时身边皆无采用军师、参谋类的人物,而只采用忠实执行命令者;如堀秀政、森兰丸等优秀的秘书。竹中重治(竹中半兵卫)、黑田孝高(黑田官兵卫/如水)等人,名义上虽为信长的家臣,实际上却为秀吉的军师,可证实信长用人的标准。一般说法,竹中似乎厌恶信长、黑田则对信长的实力高度评价,然而即使黑田赞许信长,也无法为其参谋。一般说法,黑田孝高为发挥自身长才而选择了信长之下有潜力的羽柴秀吉(丰臣秀吉)。
另外,信长用人是执行不拘泥于身分、家世的实力主义政策,执着于传统与家世的一部分大名,则对信长的政策、性格给予不好的评价。关于本能寺之变发生的原因,有一说是信长在军事、政治两面上都实行了前所未闻的行动,而对明智光秀来说,信长的行为太过偏离于一般社会标准,所以导致光秀不得不背叛信长。
1580年,信长以过往谋反的罪名放逐了林秀贞,而同罪的柴田胜家却未被究责。这是信长对胜家实力的评价及信赖的表示。事实上于信长在世时,给予胜家越前8郡75万石的领地,可说是织田家臣团中最大的领地,这也等同于给予胜家在织田家中排名第一家老的地位。而对松永久秀的实力也有正面评价,甚至其背叛信长后再度投降的两次也都被原谅。由此可窥见信长原貌——只要是有能力的人,信长也会原谅其罪行并重用之。实际上背叛信长的人,大多数都是于信长上洛以后才加入的家臣,于尾张、美浓时代的老臣中,几乎无背叛信长的。加上战国时代武将被收买、背叛等乃是家常便饭,并不能说信长对待家臣的方式有问题。
三好义继战死,有一名叫坪内的厨师,成为信长的俘虏。当时信长对坪内说:“烹饪的料理美味的话,就免你死,并用你为厨师。”之后坪内做料理给信长吃,信长说:“这料理只是水”,就下令将坪内斩首。坪内要求再给一次机会,而坪内第二次的料理,信长夸说“很好吃”,于是用坪内为厨师。之后坪内被人问到:“一开始,就用第二道料理,不是很好吗?”。坪内却取笑信长:“一开始我是做公家京都风的高级料理(清淡),之后只是做重口味的乡下料理罢了。信长公终究也只是个乡巴佬罢了。”听说了此事信长并不生气,笑着说:“厨师受雇于我,须努力配合我爱吃的口味,方是家臣本分。对此怠慢者仅是无能耳。”
天下布武

“天下布武”之印从字面上解释天下布武为“于天之下、遍布武力”。通常解释成“以武力取得天下”,但近年的研究则是解释成“以武家的政权来支配天下”的意思居多。如上所述信长将自己所在地改名岐阜时,即开始用“天下布武”印,岐阜的命名是取自中国周朝文王于岐山为根据地、日后君临天下之意(阜为山丘之意),由此可窥信长志向。日后以岐阜为根据地,展开往后长达15年的统一日本之路。
日本中世纪的权力关系在公家、寺家、武家之间有复杂的关联。信长的目标天下布武,可认为其带有为废除公家、寺家的权力并正式建立武家政权的意味。为了实现此目标,针对寺家的政策则击溃一向一揆、于石山合战击败本愿寺的显如等人。而室町幕府位于京都,此一地理条件导致与公家间的深厚关系,从此角度来看,为断绝此关系而放逐足利义昭也是合理的。
[编辑] 宗教与佛教政策
信长虽称其信仰宗教为日本佛教法华宗,但在对本愿寺一向一揆、比睿山的政策,使用“妙法莲华经”等字样作为军旗,以及在安土城的石壁上采用地藏菩萨、墓石等事,都显示出其矛盾。据路易斯·弗洛伊斯的记载,信长习于唯物论思考法、对神佛的存在、灵魂不灭等事是不相信的,基本上是无神论。由信长批评当时僧侣的蛮横、夸赞基督教传教士等事,可见信长并非全盘否定宗教。
一方面安土城天守内的屋顶、壁画采用以佛教、道教、儒教为题材的绘画,对净土真宗与天台宗延历寺的宗教活动等也未予以禁止。一般认为可能信长并非否定宗教,而是考虑将其视为天下布武事业的一环,将现存宗教与政治分离、或政治上的宗教统一。
信长于安土城内安置了一个称为“梵山”的大石,信长将其做为御神体(神圣的物体或神的化身),并要求家臣、领地人民去膜拜。(出自路易斯·弗洛伊斯的《日本史》)
信长曾在安土城召开佛教辩论大会“安土宗论”,让日本佛教日莲宗与净土宗两派僧侣激辩,裁判判定由净土方面获胜,信长还特别赏赐胜方银子。
关于宗教政策,有人提出“入城时的询问、征收入城费等事、在传教士的眼中,看来只如同寺庙的香火钱”的意见。
[编辑] 基督教容纳
据说信长曾经皈依日本佛教法华宗或是临济宗大德寺派,也使用“妙法莲华经”等字样作为军旗,但他火烧天台宗比睿山,且终其一生都在和一向宗门徒对抗,不过,信长对从西洋传来的基督教却非常欢迎。信长在安土城设有基督教的教堂,并且容许基督教的传教士到日本传教。信长统治市民的政策相对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比较宽松,对外道基督教也不例外。所以在安土桃山时代的基督教发展十分蓬勃,直到江户时代初期才逐渐减退。信长除了因为他实施宽松政策的作风而对基督教的传入表示欢迎以外,主要是因为信长认为从西方传来的高科技与军火能够更广泛地传入日本。从室町时代末期所传入的火绳枪和战国时代中期所传入的大炮(即大筒),都是由西洋商人传入日本的。

[编辑] 朝廷政策
信长对朝廷天皇政策的考量有两种完全相反的假说,其一说是“信长视朝廷为天下布武的障碍并考虑废除朝廷”、另一说是“信长为实施自己的政策而有效利用朝廷的权威以使其正当化、至少在本能寺之变前,信长跟朝廷的关系都比日后的秀吉・家康还要密切。”在此称前者为“轻视说”、称后者为“尊重说”,之所以对信长与朝廷之间的事情有如此分歧的解释,原因在于本能寺之变中有一说是朝廷参与除去信长、以及残存史料并不完整的缘故。

‘肆’ 织田信秀为织田信长的称霸做了哪些贡献

织田信秀(1510年~1551年4月8日),尾张战国大名,人称尾张之虎。信定之子,信定为织田大河守信友的家老,信友一族则从属于尾张国守护斯波氏,协助统治尾张下四郡,实际上却因主家的斯波氏的衰微而掌有主家下四郡的实权;尾张上四郡则由织田氏的别支信安一族所掌有,大抵上尾张一国自斯波义统以后皆由织田氏为实际统治者,而由于织田氏强大到取代主家斯波氏掌有尾张的实权,因此居于尾张最有实力、位居守护代职务的织田氏,也因为尾张统治权的争夺而陷入了内部斗争的漩涡中。
由于尾张下四郡的统治者织田大和守其权力旁落旗下的三奉行,信秀一族即是其中之一。信秀凭借着过人的才干,在不断地累积经济与军事实力后,压倒了其他二奉行,夺得主家织田大和守一族的主导权,并接连与三河的松平清康、美浓的斋藤道三与远江─骏河的今川义元等邻近强权争战,积极地扩大了主家的版图及掌有尾张的实力,打下了往后本家霸业的基础。因为信秀过人的武勇,人称之为“尾张之虎”。 由于信秀的突出表现不免功高震主,主家织田大和守一族逐渐对其产生忌惮,信秀身为人臣的处境亦日渐尴尬及艰困。为突破这样的家族危机,并达成自己一统尾张的野心,信秀透过外交的谋略,成功地与美浓斋藤氏的当主道三达成联姻外交的协定,说服道三将自己的爱女斋藤归蝶许配给长子信长,为信长谋得了堪称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亲密伙伴,也奠定了信长日后制霸天下的首部曲─“美浓攻略”的关键因素。 织田信秀一生致力于尾张的统一,并奠定信长掌握尾张实权的基础,但却于信长18岁时因故英年早逝,享年41岁。据闻信秀当时是因感染传染病不治而死。

‘伍’ 日本战国三杰的改革家——织田信长

简历
织田信长(1534年5月12日-1582年6月2日)是活耀于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织田为其苗字,族姓则有三说:平氏、忌部氏或藤原氏,平氏可能性较高。自号“第六天魔王”。幼名吉法师,出生于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他成功控制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但后来遭到部将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断本能寺,织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总见院殿赠大相国一品泰巖尊仪,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时追赠为正一位太政大臣。
人生关键词
一、从尾张大傻瓜到统一尾张
信长出生于尾张国,是尾张的大名织田信秀的嫡长子,少年之时行为乖张,为众多家臣所不服,被称为傻子。但是其人才略出众,胆识过人,凭借出色的手腕在父亲死后控制了整个尾张国。并且平定了尾张国内的各种异己势力。对于领地的建设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使得领地内极为富庶。
二、桶狭间合战与清洲同盟
1560年5月,领地超过100万担的大大名今川义元率领25000人上洛,与其接壤的尾张首当其冲,信长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危机。6月12日,信长以3000兵力奇袭今川义元并取得了义元的首级,从此名震天下。今川义元死后,尾张邻国的三河松平元康(德川家康)脱离今川氏在冈崎城独立。1562年,织田与松平家同盟,从此再无后顾之忧。
三、美浓攻略与天下布武
信长于桶狭间之战后,开始针对杀害与织田家同盟的斋藤道三而成为美浓领主的斋藤义龙。义龙为一勇将,即便是织田军也难以击败。1561年义龙突然死去,由嫡男斋藤龙兴继任家督,斋藤家的家臣们内部开始分裂,信长得以在对斋藤战上取得优势。1566年进攻墨俣受阻,命令木下藤吉郎(日后的羽柴秀吉)建立墨俣城(即一夜城),并以该城为据点。随着西美浓三人众(稻叶一铁、氏家直元、安藤守就)、其相关者(竹中半兵卫等)、其它如蜂须贺正胜、前野长康、金森长近等人加入信长阵营,终于在1567年于伊势长岛击败斋藤龙兴,将美浓国纳入版图。成为统治尾张美浓两国的大名时,信长时年33岁。传言中“取得美浓者可取得天下”。信长取得美浓后,采用中国周朝立于岐山后,打倒殷朝统一天下的故事,将美浓国旧主土岐氏斋藤氏的据点井之口改名为岐阜。此时开始使用“天下布武”印,并正式以统一天下为目标。
四、信长上洛
将军足利义辉死后,其弟义昭流亡各地希望得到地方大名的支持,但是没有人肯于帮忙。这时信长抓住了机会于1568年9月帮助义昭上洛并扶住其成为新一任的幕府将军,在这期间,信长打败了六角家与三好家等扩大了在近畿的势力,实力超过了150万担。
五、第一次信长包围网信长的强大威胁到了许多家的利益。1569年,信长为限制足利义昭的将军权力,订立了称为“殿中御掟”9条的掟书(公布法或公定法)之后又追加了7条昭告天下,并让义昭承认这项命令。但因此事使得义昭与信长的对立已然成形。1570年4月、信长为了讨伐数度无视上洛命令的越前大名朝仓义景,打破了与浅井长政的同盟,并与盟友的德川家康军一起向越前开始进军。织田德川军逐步攻击朝仓氏各个城池,进逼到金崎时,北近江盟友、浅井长政于背后突击织田德川连合军。导致信长陷入突如其来的危机,在负责断后的殿军木下秀吉(由藤吉郎改名之)、德川家康等人的奋战之下(此即金崎撤退战),终于得以逃回京都。信长返回京都时,据言身边只剩下约10人。将军足利义昭趁此机会与信长的对立白热化,发布了打倒信长的命令到各国,包括朝仓义景、浅井长政、武田信玄、毛利辉元、三好三人众,甚至比叡山延历寺、石山本愿寺等寺庙势力都被找来,组成了“信长包围网”。
通过姉川之战等一系列战役,信长击败了浅井长政和朝仓家,由于他放火烧掉了对抗他的比叡山,成为了公认的佛敌,也得到了第六天魔王的称号。1575年,武田信玄上洛,在三方原大败织田、德川联军。信长陷入了危机,然而,武田信玄却在这时死去了,信长包围网也就此打破。
六、第二次信长包围网
1576年上杉谦信与石山本愿寺和解,并解除与信长的同盟,明白地表示与信长的对立。以谦信为盟主、毛利辉元、石山本愿寺、波多野秀治、纪州杂贺众等反信长者同一步调地开始行动。
在此期间,信长曾一度陷入被动,1577年,上杉谦信攻陷能登国,并在手取川大败信长军。然而,次年上杉谦信病死,其两个养子争夺家督之位而陷入内乱。信长借此机会多面出击,打破了包围网。
七、问鼎天下与兵败本能寺
1581年到1582年6月为信长全盛期,在此期间,信长灭亡了武田家。并且建立多个军团进行对四方的攻击。
·北陆方面 柴田胜家军团 ,攻打上杉景胜,到本能寺之前,上杉家没有丝毫还手
之力。·关东方面 织田信忠军团(泷川一益军团)

·关东方面 织田信忠军团(泷川一益军团) ·畿内方面 明智光秀军团 ·中国方面 羽柴秀吉军团 ,攻打毛利辉元,双方僵持。·四国方面 丹羽长秀 织田信孝军团(1582年结成) ·对本愿寺方面 佐久间信盛军团 ·东海道制压 德川家康1582年夏天、信长准备派三男神户信孝、重臣丹羽长秀等军团进攻四国的长宗我部元亲。关于明智光秀的异心,有一说是光秀认为自己未被赋予进攻四国的任务,而开始有“自己被放置一旁。会不会像林秀贞、佐久间信盛一样被放逐。”的被害妄想。另一说是,光秀以前曾受信长命令负责与长宗我部元亲的和睦工作,为此命令奔走以改善彼此关系的光秀将属下斋藤利三之妹嫁予元亲。但结果却往武力讨伐的方向发展,光秀因此感到名誉受损、倍感屈辱。1582年5月15日、德川家康为了骏河国领地增加的宴会抵达安土城。信长派明智光秀负责接待,光秀从15日到17日专注于接待家康。在家康停留的这段期间,正在攻打备中高松城的羽柴秀吉派使者向信长要求援军,并提到“毛利军有率大军往高松城救援的动作”。信长答应派兵后,解除光秀的接待任务,改命其带兵前往援助秀吉。据《明智军记》所记载,因光秀准备的接待餐宴质量不佳,信长令其随从森兰丸敲光秀的头。5月29日,信长为准备出兵远征毛利而前往京都、之后则逗留于本能寺。但派往援助秀吉的明智光秀军却突然出现在京都于6月2日袭击本能寺。当时,因属下兵力对信长的信赖较深,誓言效忠明智光秀的人很少的缘故,光秀于进攻本能寺时,并没有告诉部下攻击的目标是信长。据言率领约100人的信长本身亦持枪奋战,负伤后返回房内自杀。(本能寺之变)。享年49。当时本能寺为大火烧毁,通说是认为信长已死于寺中,但明智光秀的女婿明智秀满遍寻不至信长遗体,有一说是信长遗体已被仰慕信长的僧侣与部下秘密地埋葬了。。其长子织田信忠得知消息后,于附近的二条御所抵抗明智军,最后亦不敌自杀。而黑人兵弥助在本能寺之变中,直到最后都和信长一同奋战。为光秀所擒后,被赦免。影响与评价
信长是一个改革家,他的一生都在与旧时代作斗争,也正是因为他的个性过于强硬导致了他的悲剧。信长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只要是有能力的,即使像秀吉这样出身低微的人也可以做到军团长的职位。而没有能力的老臣林秀贞却被放逐。信长的一生有许多突出的功绩,如抑制宗教的势力,兵农分离,撤销关税与检地等。如果没有信长,日本的统一还不知道需要多少年。信长的最大功绩也就是这个吧。

阅读全文

与织田信长是如何建设尾张经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黄骅港买海鲜哪里经济实惠 浏览:595
婚姻的委身是什么意思 浏览:175
爱情观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640
王羲之写书法故事有哪些 浏览:177
美女怎么拍背影好看 浏览:920
雷影兄弟和水门有什么故事 浏览:314
美国故事书有什么 浏览:431
现代说祝你幸福古代怎么说 浏览:295
爱情和彩礼哪个划算 浏览:714
台北和上海哪个地方美女多 浏览:46
如何把健康app添加到苹果手表 浏览:238
什么叫幸福加油 浏览:754
淮南大通怎么办健康证 浏览:495
小县城美女老师工资多少 浏览:478
现在的女人怎么幸福 浏览:883
5195爱情代表什么意 浏览:711
美女特效用的什么软件 浏览:575
古代有哪些运用计谋获胜的故事 浏览:943
双鱼的婚姻是什么 浏览:148
有关精油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