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的临空优势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由于航空运输的巨大效应,促使航空港相邻地区及空港走廊沿线地区出现成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的聚集,从而形成多功能经济区域。航空港作为区域经济发动机,依托大型机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在机场所在地周边地区和更广泛地区内,将形成与航运相关的产业集群,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机场所在地的临空经济产业群的发展又起着先导作用。据国际民航组织测算,每100万航空旅客可为周边区域创造11.3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并且能够带来1000个直接和3700个间接工作岗位;每新增10万吨航空货物将直接创造出800个工作岗位;每新增一个航班将直接增加750个工作岗位。如上海的浦东地区、重庆的北碚新城、天津的滨海新区、成都的双流国际新城等都是临空经济的最大受益者。兰州空港产业基地可以充分利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作为全省最大的机场和毗邻省会城市的比较优势,建设兰州市的副城区和空港卫星城,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引擎。
空港产业基地位于兰州1小时都市经济圈,地处兰州、白银、西宁区域经济和高速通道大三角中心位置,在西北五省区具有“坐中四连”的区位优势,距兰州市60公里、白银市80公里、西宁市195公里,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连接点,可谓占尽地利。
B. 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式获批有何意义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局正式批复设立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示范区位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面积144.1平方公里。这是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也是西安又一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对于增强大西安对外辐射能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的获批,将进一步强化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整合放大“临空+自贸+保税”的叠加优势,构建西安通达世界的“空中丝绸之路”,打造吸纳全球要素资源的开放门户。同时将进一步促进空港、陆港、高铁港“三港联动”,不断提升西安的枢纽地位,增强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为聚力发展“三个经济”,加快追赶超越提供强劲动能。
C. 什么是临空经济现象,为什么临空经济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的注意
孝感临空经济区空间布局为“一环、两廊、两轴、三区三园”。“一环”为白水湖、府河、野猪湖组成的蓝色水环。“两廊”为连接白水湖和野猪湖生态绿廊、50万伏高压绿色走廊。“两轴”为孝汉大道发展轴和汉孝城际铁路(陈天大道)发展轴。“三区三园”为道兴生活区、马溪生活区、白水临空综合服务区和闵集临空工业园、凤凰临空物流园、三联教育科研园。道兴生活区规划用地面积7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1万人,功能定位以生活居住为主,布置相配套的行政公、商业金融、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服务设施;马溪生活区规划用地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6万人,功能定位以居住为主,布置相配套的行政、商业、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服务设施;白水临空综合服务区规划用地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万人,功能定位总部经济、商务公、会展、顶级休闲娱乐。闵集临空工业园规划用地面积8.8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临空型高科技产业、临空型现代制造业;凤凰临空物流园规划用地面积4.2平方公里,功能定位现代物流业;三联教育科研园规划用地面积3.3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人才培育、科技研发。临空经济区重点发展六大产业。一是航空运输基地配套产业。重点发展航空运输代理、航空配套、酒店服务、购物中心、旅行社、汽车租赁、广告、金融服务及物业管理等。二是航空物流产业。依托天河机场货运区和航空物流区发展平台,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集聚发展航空物流业。三是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四是临空型现代制造业。按照成长性好、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和机电设备、品牌服装等先进制造业。五是临空型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商业服务、航空培训、金融服务、中介服务、商务会奖、生态旅游和房地产等临空型服务业,配套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服务业。六是临空型现代农业。过渡期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特种水产、苗木。花卉等适合航空运输的外向型、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一、项目概况孝感临空经济区中央商务区位于城市核心区,规划建设面积约880亩,以汉孝城际铁路为界,分南、北二个片区。其中,北区先期启动(四至为:北至横1#路、东至纵2#路、南至陈天大道、西至纵16#路),占地面积约355亩,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项目用地性质为商业服务业用地。二、建设内容(一)航空港企业总部基地。满足客户对生态化、智能化优质写字楼的需求,主要发展总部经济。(二)航空港金融中心。包括财富中心,贸易中心,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租赁、期货集中的金融服务中心,会计、审计、评估、法律、人才服务集中的中介服务中心等。(三)航空港商业中心。服务于CBD内从业人员及广大市民的工作、生活,以高端的环境吸引高端的人才,促进高端产业发展。包括:超五星级酒店、SHOPPINGMALL、国际精品商业街、酒吧文化街、知名餐饮连锁店、高级会所等。三、效益分析孝感临空经济区中央商务区北区投资总估算约30亿元人民币,包括建安成本、基础设施及其配套建设等。规划建设现代化的城市中心商务区不仅可满足该区域高端产业、高端环境、高端人才的需求,而且随着众多商务智能写字楼的崛起,CBD渐具规模,通过提供良好的商务设施和完善的配套服务,吸引金融、贸易、投资、保险、证券、中介等高层次的企业进驻,形成区域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文化流的“集散地”,该区域必将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总部投资的“首选地”。一、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临空新城核心区,占地1233亩。其中:中央公园占地853亩(含水域面积400余亩),站前广场占地380亩。中央公园与站前广场南北相连,组成城市核心区公共活动空间。其北侧是行政中心,南面与白水湖相通,东、西两侧布局中央商务区。汉孝城际铁路2014年建成,闵集站主体工程完成60%。陈天大道等项目即将开工。二、建设内容中央公园规划定位为临空经济区最大的城市公园,建设集商务休闲、文化娱乐等一体化综合型城市功能性项目。站前广场规划建成集城铁、BRT大容量公交、长途、城市公交、出租车、停车场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地下空间与地面相结合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拟建4层,地上地下各2层。顶层为人流集散广场,地面层为综合交通枢纽,地下两层为停车场。三、效益分析该项目总投资约8亿人民币。项目投资收益主要包括商业开发、宾馆酒店、文化娱乐等经营性项目的开发等。
D. 临空经济区的建设,会为京津冀带来什么呢
政策支持是任何产业成功的关键,临空产业经济区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政策支持。这次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也是采用的是政府统一规划,跳跃式发展模式。新机场周边将打造150万平公里临空经济区,其中北京地区50平方公里,河北地区100平方公里,共分为三个部分,包括位于新机场东北侧80平方公里的航空物流区,位于新机场正南侧50平方公里的科技创新区,位于机场正西侧面积20平方公里的服务保障区。
E. 临空经济区是什么意思
临空经济是指以航空运输(人流、物流)为指向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将形成具有自我增强机制的聚集效应。
不断引致周边产业的调整与趋同,这些产业在机场周边形成的经济发展走廊、临空型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各类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的集群,进而形成以临空指向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有机关联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这种以航空货流和商务人流为支撑的经济就称之为临空经济。
从空间结构看,临空经济是一个多层次的圈层结构。由于临空经济是航空枢纽巨大影响力(包括吸引力和辐射力)的产物,按照航空枢纽的影响程度以及相应的空间布局变化特征,可以将整个临空经济依次分为机场区、空港区、航空城、临空经济、临空经济经常影响区、临空经济偶发影响区等六个影响圈层。
当然,由于临近空港地区的空间结构不仅取决于空港和航空服务的特征,还取决于空港与中心城市的地面交通通达性、中心城市的经济结构以及周边区域环境等因素,现实中的临空经济空间结构并不会呈现规则的同心圆结构,而是会随着地面自然条件和交通走廊以及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而发生一些不规则的变化。
F. 渝北那边的临空经济区到底是什么未来发展前景好吗
临空经济区以发展临空产业为核心,包括先导产业和相关产业。先导产业如:运输业(客运、货运)、民航综合服务业;相关产业如:配套服务、传统的制造业、物流配送、商务餐饮、住宅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最后,它具体指某一地理位置。临空经济区以机场为地理中心,沿交通沿线向外发散式扩张,它具体存在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通常在以机场为中心,以10-15km为半径的范围内)。
重庆渝北的临空经济区,主要承载都市临空区的商务功能以及发展现代化服务产业,将是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展示窗口和战略高地。
综上,那边未来发展肯定是不错的。目前那边有重庆创意公园、西南国际汽贸城、圣名世贸城等等大型商业和广告园区项目,而且还有很多商业+公寓的楼盘,就比如飞洋创拓·两港中心那些,商业与公寓一体,离轻轨也近。想投资这块的话可以实地来看看。
G. 现在渝北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怎么样了,发展前景好吗
——以下数据分析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临空经济不仅对城市发展结构优化、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城市合理开发景观资源、调整机制关系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各省市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当地临空经济发展。目前全国提出临空经济区发展相关指导意见的省市有33个,全国已经明确规划并进行建设的临空经济区达到67个。上海、北京、重庆、杭州等省市纷纷发布临空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当地临空经济的发展。
H. 临空经济的聚集效应
是指由于航空运输的巨大效应,促使航空港相邻地区及空港走廊沿线地区出现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的聚集,从而形成的多功能经济区域。
从国内外实践看,临空经济区大多集中在空港周围6-20公里范围内,或在空港交通走廊沿线15分钟车程范围内,以空港为核心,大力发展临空产业,与空港形成相互关联、相关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一个产业是否具有明显的航空枢纽指向性,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第一是便捷的航线连接性,临空经济的产业发展需要利用航空枢纽丰富的航线资源和方便达到多个目的地的优势;第二是运输的快速性和时效性,临空经济产业的从业人员和货物运输对于时间的要求高,需要利用航空运输的快速性优势;第三是所运输产品的高价值性,由于航空运输的高成本,临空经济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单位体积或者单位重量必须具有高价值。
如果用一个简洁的公式表示,即为:y=f(t,p,v),?其中y表示产业的临空经济指向性或者依赖航空枢纽的程度;t表示产品或服务要求送达或提供的时间;p表示单位产业品或者服务的价格;v表示单位产品或者服务所占用的运输舱位数量。当t和v越小,p越大时,该产业的临空经济指向性越强,对航空枢纽的依赖程度越高。
临空经济的产业具有特定的航空枢纽指向性,按照与航空运输业务联系的紧密程度看。 一类是服务于航空枢纽的产业,包括直接为机场设施、航空公司及其他驻机场机构(海关、检疫检验等)提供服务的配套和后勤产业等。
二类是航空运输和物流服务产业。航空运输的货物一般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技术精、价值高、鲜活和事急等特点(如航空快件、黄金宝石、鲜活产品、高级冷冻食品、花卉、贵重药品、精密机械和高档电子产品及零部件、以及救援性航空运输服务等)。也包括为航空客运服务的航空旅馆业。
三类是具有明显航空运输指向性的加工制造业和有关服务业。包括:航空物流辅助加工业,航空工具与用品的制造业,航空运输指向性较强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国际商务服务业、会展业和航空竞技业等。
四类是以研发和管理为主的公司地区总部经济。伴随着临空经济的成熟,在临空经济区集聚了大量的人力、物流和信息,为公司管理总部管理人员捕捉市场需求信息提供了便利,同时由于高档办公设施的完善,增强了临空经济区对公司总部的吸引力,公司地区总部不断地向临空经济区的集中,从而在临空经济区形成总部经济。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任何交通运输方式的革命性变化都将对人类的经济增长、社会变迁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我国的历史上,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导致一个地区或者城市兴衰的例子并不鲜见。国际上临空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临空经济是伴随着航空运输方式的变化和技术进步尤其是新技术革命的浪潮而兴起的。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突破了资源分布对生产力布局的严重限制,带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微电脑、生物工程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的涌现。这类产业的产品一般都具有体积小、运量少、附加值大、单位产品承担运费的能力较高等优势,特别适合航空运输。尤其是高技术产品的发展速度快,变化频繁,产品生命周期短,竞争也非常激烈,如果新技术没有及时投入生产,没有及时将产品投放市场,占领市场,技术创新的效益就不能得到发挥,因此,对产品和原料的运输时间要求很高,从而对航空运输的依赖很强,导致西方国家由此出现了临空工业布局模式,形成了众多的临空工业区。
从经济发展的逻辑上讲,临空经济的出现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达到了一定水平,是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现象是产业形态演变和运输方式变革的共同产物。一个经济贫穷的国家可能有航空现象,但很难有临空产业。例如,25年前,航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微乎其微,而到了21世纪中国却正面临着发展临空经济的良好机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临空经济发展过程必然要经过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临空经济会呈现不同的特征。在临空经济发展的初期起步阶段,航空港或者机场的功能与区域经济的结合比较弱,临空产业除为机场服务的航空服务业外,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航空枢纽指向性弱;在临空经济发展的快速成长阶段,航空网络覆盖面扩大,机场综合型增强,临空经济区内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产业的航空枢纽指向明显强化,机场功能与所在区域的融合性加强,临空经济的外向型产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在临空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共同成为临空经济区的主要产业,航空制造业和航空服务业结合成为航空产业集群,复合型的航空枢纽功能与区域经济完全融合,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 通过对临空经济发展的产业构成、空间布局、演进路径以及动力机制的分析,临空经济的成功发展需要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要素和条件,只有当这些条件具备之后,临空经济才会很好地发展。
(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协调
临空经济的发展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也将影响临空经济的空间布局和产业构成,临空经济的产业选择必须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阶段和重要产业相协调,否则也会出现在临空经济圈内部分产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例如韩国的仁川机场,其在航空客货运输特别是航空物流业的发展方面很成功,但是在机场附近设立的制造业园区的发展却碰到了很多的困难,制造型企业的入驻数量并不是很多,这与韩国包括其首都-首尔地区的制造业向外转移,例如向中国的环渤海地区转移现象有关。)。
(二)设施完备的机场
机场是临空经济发展的基础,机场的大小以及机场的辐射范围决定了临空经济的影响范围,机场的客货运量直接影响临空经济的总量和增长速度,机场的发展规划、定位与临空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机场的设施完备有软硬环境两个方面,硬件条件包括机场的跑道、候机楼、维修后勤等设施,软件条件包括机场的航线资源和发达的航空运输网络、服务质量和政府的执行能力等,只有这两个方面的条件具备之后,临空经济的发展才有基础。
(三)便捷的地面交通和商务设施
便捷的地面交通是机场客流和货流畅通流动的关键性条件,这种能够提供顺畅流通环境的能力是企业选址所考虑的重要因素。直观地讲,地面交通越畅通,机场的辐射能力越强,临空经济发展越有条件。此外,与机场功能紧密结合的地面商务设施,包括休闲、办公等设施,也是临空经济尤其是成熟阶段临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四)相对配套的文化教育科研机构
成熟的临空经济的发展,将吸引很多的公司地区总部以及研发机构的集聚,这就需要相应的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配套,为临空经济区提供知识密集型高技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促进生产力与科技的结合,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教育文化科研机构促进临空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美国北卡的研究三角地区。
(五)良好的自然环境
公司地区总部集聚的临空经济区要求有较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这些人员对于居住和生活环境有很高的要求,例如空气清新、绿化率高、气候温和,风光优美等等。同时,积聚在临空经济区的高科技企业出于生产和管理的需要,对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
(六)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协调
临空经济的发展涉及的利益主体多,体制问题复杂,需要协调的事情也比较多,这一点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不例外。其特殊性表现在航空运输的安全性、航空运输的管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场建设的投资巨大,回收期长,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和基础性;机场周边地区的开发利用必须与机场功能相符合等等,这些因素间的复杂关系是任何一个企业很难解决的,因此,临空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中央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和详细规划的支持。 临空经济区的概念包含了三个层次:首先,它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由于机场对周边地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影响,出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聚集,从而产生了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新经济现象。其次,它暗含了一系列相关产业。临空经济区以发展临空产业为核心,包括先导产业和相关产业。先导产业如:运输业(客运、货运)、民航综合服务业;相关产业如:配套服务、传统的制造业、物流配送、商务餐饮、住宅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最后,它具体指某一地理位置。临空经济区以机场为地理中心,沿交通沿线向外发散式扩张,它具体存在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通常在以机场为中心,以10-15km为半径的范围内)。
I. 临空经济区是什么意思
临空经济区以发展临空产业为核心,包括先导产业和相关产业。先导产业如:运输业(客运、货运)、民航综合服务业;相关产业如:配套服务、传统的制造业、物流配送、商务餐饮、住宅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等。
临空经济区以机场为地理中心,沿交通沿线向外发散式扩张,它具体存在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
临空经济区的概念包含了三个层次:首先,它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由于机场对周边地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影响,出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聚集,从而产生了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新经济现象。
J. 重庆临空经济区到底是什么有什么投资前景吗
2017年5月,重庆市政府印发《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提出,提升江北国际机场枢纽集散功能,构建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并划定了总面积147.48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其中,江北机场总体规划区36.68平方公里。
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按照核心引领、区域联动的发展思路,以十二个功能平台为支撑,着力构建“一核五区”的产业空间格局。
图: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未来,临空经济示范区要成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落地实施的重要载体平台和集中展示区,成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引领示范,在航空、低碳人文、高端制造业、国际贸易、创新等方面都要走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