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的四大名村指的是()()()().什么南街
农村,总给我们“贫穷落后”“生活艰辛”的印象,但那可能只是你们村。中国的农村,也有十分富裕的,有的更是名震天下。它们中最出名的,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村。
4、华西村
看到那头牛了吗?纯金的。有点小?嗯,一吨而已,比我家的水牛也就重几百斤。这头牛搁在龙希国际大酒店,酒店高328米,和北京最高楼层一样,楼内顶部的61层会有空中花鸟园、空中游泳池;酒店二楼则设有2000平方米的购物区。你会不会以为我在说迪拜?其实,这楼是村里每户出资1000万元,筹资30亿元人民币建造的。
没错,这就是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此外,村里还有机场、直升机,博物馆,还有“长城”“故宫”“美国国会大厦”“凯旋门”“悉尼歌剧院”......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上百万、教育医疗不要钱。华西村的主要企业有华西集团,2016总资产533.88亿元,涉足钢铁、化工、农业、旅游业、金融业等,现在很火的共享单车背后也有华西村的身影。
目前,华西村的状况也很多,不少问题村官们自己也承认了。但是远没有传说中的严重由于各种原因,华西村的经营即使再差,也是不可能破产的。
② 南街村现状如何
1、赫赫有名的南街村是中国十大名村之一,也是新时代集体经济的代名词,南街村的发展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国十大名村是指在2005年第五届全国“村长”论坛上,出评的中国十大名村。当时评选的“中国十大名村”分别是。
2、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河南省临颍县南街村、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村、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九星村、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进顺村、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云南省昆明市福保村。
一直坚持走集体经济道路、以红色文化着称
1、搜索南街村,最近的新闻是这样描述的:6月16日,漯河市南街村又传喜讯,南街村调味品公司、鲜拌面厂、方便面厂、啤酒公司荣获漯河市文明办、漯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评选的“文明诚信企业”称号。南街村四家单位之所以能获得“文明诚信企业”。
2、是长期坚持南街村党委书记王宏斌提出的“做好人、做好事、做好产品”的结果,是长期坚持诚信为主、质量第一、优质服务的结果,6月15日,河南省临颍县南街村集团食品饮料公司班子成员和公司的志愿者,在经理王飞的带领下一行10人。
3、带着面粉,大米,食用油,粉条,冬瓜等价值800多元的生活物资及王飞经理个人捐的200元,来到位于临颍县颍松路西段的爱心粥屋,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送去了南街人的关心和祝福。实际上,这也是南街村人的一贯做法,体现了南街村人平凡之中的责任感。
4、这是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村庄,它的独特性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它以坚定的自信心走着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它是中国农村发展中的一朵奇葩。它就是一直坚持走集体经济道路、以红色文化着称的南街村。南街村是历史上有名的“难街村”。
5、1978年以前,南街村人均年收入70多元,每年每人分到的小麦也大都在150斤左右,遇上天灾人祸,很多人是卖了小麦换红薯干、杂粮吃,温饱问题解决不了,70%以上的农户住的是破草房,30多岁找不到老婆的有的是。
6、据村里的官网介绍,南街村隶属河南漯河市临颍县城关镇,紧靠107国道,西临京广铁路和京广高铁,东临京港澳高速公路。
7、全村有3700多口人,500亩耕地,总面积1.78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南街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
8、1984年,南街村在支部书记王宏斌的领导下,选择了重走集体化经济的道路,通过回收耕地开设村办企业,1989年当地集体经济产值达到了2100万元,从1991年便成为了河南省第一个“亿元村”。
9、南街村经济建设上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龙头企业上配套项目,大搞粮食深加工,深化农业产业化,壮大了集体经济,建立了国家大型一档企业——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
10、拥有员工7000人,建有方便面厂、面粉厂、调味品公司、食品饮料公司、啤酒厂、麦恩公司、湿面厂、胶印公司、彩印公司、工艺品公司、旅游公司、制药厂等26家企业,在湖北、安徽、陕西、河北等地建有方便面和调味品分厂,年产值突破20亿元。
③ 南街村现状如何他的发展与华西村有什么区别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一、河南南街村现状是,早在20世纪90年代产值就突破1亿元成为有名的“亿元村”,但资产负债率一直偏高。在2008年,该村银行负债实际达17亿元人民币。实际当时资产26亿,负债17亿,远未达到破产的边缘,也比同时期大部分在金融海啸中挣扎的企业强很多。经过2年努力,到2010年,资产已经积累到30亿,负债下降到4亿,重新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南街村村民享受住房、医疗、教育等多项福利待遇,生活富足而安逸,但外来劳动力无法享受村民的待遇,所以留不住人才。
二、对比华西村和南街村:
1、资源角度来看,华西村是一个沿海地区的村子,那边也有丰富多彩的_源,靠做钢材做生意发家,有基本,有资产,一步一步到现在。是很富,也算个典型性。但是南街村,它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尤其的地区。要_源_有,要地利人和啥也没有。
2、贷款角度来看,南街村一个小小的村级企业,竟然得到了国家上十亿元的贷款,但是华西村就没有。
3、产业发展来看,华西是一个东南沿海的村庄,那里还有丰富的资源(好像是吧,或者是因为靠近上海这个钢铁需要之地),靠做钢铁生意起家,有基础,有资本,一步一步到现在。是很富,也算个典型,多元发展。但是南街村单一发展。
三、未来如何:
南街村企业的管理已经出现了问题,最着名的就是上马所谓的永动机,结果亏损两千多万.但是有巨大的银行资金支持着,南街村似乎还能支撑下去,但这种靠银行的资金,而不是靠管理与科技支撑的企业很难走远,难以转型。
四、南街村模式:
1、一直坚持走集体经济道路、以红色文化着称
1)这是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村庄,它的独特性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它以坚定的自信心走着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它是中国农村发展中的一朵奇葩。它就是一直坚持走集体经济道路、以红色文化着称的南街村。南街村是历史上有名的“难街村”。1978年以前,南街村人均年收入70多元,每年每人分到的小麦也大都在150斤左右,遇上天灾人祸,很多人是卖了小麦换红薯干、杂粮吃,温饱问题解决不了,70%以上的农户住的是破草房,30多岁找不到老婆的有的是。
2)南街村经济建设上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龙头企业上配套项目,大搞粮食深加工,深化农业产业化,壮大了集体经济,建立了国家大型一档企业——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员工7000人,建有方便面厂、面粉厂、调味品公司、食品饮料公司、啤酒厂、麦恩公司、湿面厂、胶印公司、彩印公司、工艺品公司、旅游公司、制药厂等26家企业,在湖北、安徽、陕西、河北等地建有方便面和调味品分厂,年产值突破20亿元。
2、南街村实行“工资+供给”的分配制度
1)在这个面积1.78平方公里,用城墙将自己“与世隔绝”,时至今日依然坚持着集体主义经济的村庄里,村民享有包括住房、食品、医疗、教育在内的14项福利,统一配置花销,一切由集体“买单”。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南街村实行“工资+供给”的分配制度,村民免费享受水、电、气、面粉、节假日食品、福利卡消费、住房、上学、医疗等多项福利待遇,经济上没有负担,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全体村民居住在几十栋配备齐全的花园式的现代化公寓里,人人安居乐业、家家生活幸福。
2)南街村是一个在村党委坚强领导下,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的村庄,生产资料全部公有,生活资料部分私有,属公有制集体经济。分配制度采取“工资+供给”的分配方式。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南街村的分配方式逐步由原来的工资制演绎成一种新型的分配方式——工资制加供给制。南街村民目前的分配比例,工资部分占30%,供给部分占70%,以后工资的成分会越来越小,供给的成分会越来越大,供给的档次会越来越高,最终让每个南街人富得个人没有一分钱存款。
3、核心人物王宏斌:“二百五”精神大发扬
1)南街村的发展,离不开一个核心人物王宏斌。“二百五”一词,是对那些傻里傻气、愣头愣脑的人的含有贬义的“戏称”,是中原地区的方言。南街村党委书记王宏斌对“二百五”却另有认识。由于种种原因,王宏斌只上完小学就辍学了,下学后,最初在家干些杂活,后来在队里干活。他小小年纪就给队里看庄稼、割草、拾粪、喂牲口,样样还都干得认认真真。乡亲们看出这后生有出息,就把生产队的敲钟锤交给了他。这年他还不足十七岁,稚嫩的肩膀就担起了二百多口人的衣食重担。他虚心好学,又年轻好胜,不几年时间,就把队里的生产搞得红红火火,赢得了支部的信任、群众的拥戴。
2)南街村富裕了,富得让人羡慕。可王宏斌以及手下的一班子人却没有富起来。按说操这份心的人,每月工资拿上千二八百也是理所当然的,群众谁也不会反对。但在核定工资时,他提议班子成员都拿250元,以这250元工资时时提醒大家,做“二百五”人,发扬“二百五”精神,拿出“二百五”干劲,做“二百五”傻事。一直到村年产值已达八亿元的现在,班子成员仍然只领250元工资。250元钱,以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而论似乎低了点,但谁也没有怨言,因为“二百五”符合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④ 南街村的现状很凄惨
我就是土生土长的南街人。南街村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同样的,南街村人民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包括坚持毛泽东思想育人,这些都需要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南街村的发展是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这些都是南街人共同努力和付出的结果。你要说南街村的事业现在退步了,也可以这么说,但是我们提出了二次创业,现在可以说是小有起色了。
你说的什么贷款啊,这些都是真的,其实这不是什么秘密,任何企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跟银行贷款。南街村贷款16亿之多,这也是真的,因为还不起而被国家免除了还贷,这也是真的。不过你要记住,南街人从来是不想由此思想包袱的,我们的王宏斌班长说过,将来南街的事业恢复了,只要有积蓄,我们就一定要还上这笔贷款,不能让国家受到损失。
当然我们南街村是有缺点的,关于这点,我们似乎还找不到问题的根源,这就要社会各界朋友来帮我们指正。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毛泽东思想育人,就这一点,我们南街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更辉煌!
一楼回答说,企业拖欠工资,这一点似乎不真实。就在南街村最困难的2004年到现在,尽管企业严重亏损,也丝毫没有拖欠员工工资,只是做出了降低工资标准的措施。南街村的企业是村集体所有制,不是私人开的公司,你说能拖欠工资吗???
他是不是南街村集团的员工,我们无从知晓,但我却是土生土长的南街人,没有人能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家乡了。
⑤ 南街村真实面貌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城关镇南街村
毛泽东的集体主义南街村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全国十大名村,它是集体主义经济的代名词。在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下,南街村几近实现了共同富裕,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人们安居乐业。南街村成功的关键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集体主义。南街村是国家4A级景区,长期生活工作在南街村做出突出贡献的非南街村籍人士,被授予“荣誉村民”称号。南街村集团是南街村创建的集体经济实体,下属28个企业,产业涉及食品、饮料、酒类、印刷、包装、医药、工艺品雕刻、旅游等。
http://ke..com/view/98301.htm
⑥ 南街村鲜拌面和南街村有什么关系
南街村位于河南省临颍县,是着名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南街村全村实行集体主义经济。南街村鲜拌面是南街村集团旗下公司生产的支柱产品。
⑦ 河南省最富裕的村是
南街村,全国十大名村,它是集体主义经济的代名词。在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下,南街村几近实现了共同富裕,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人们安居乐业。南街村成功的关键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集体主义。南街村是国家4A级景区,长期生活工作在南街村做出突出贡献的非南街村籍人士,被授予“荣誉村民”称号。南街村集团是南街村创建的集体经济实体,下属28个企业,产业涉及食品、饮料、酒类、印刷、包装、医药、工艺品雕刻、旅游等。共848户,3180口人,1000亩耕地,总面积1.78平方公里。村里有26家村营企业,诸如拉面工厂等。1984年,村办企业的总产值只有70万元,到1995年已经达到12亿,实现了飞跃发展。 但由于违反基本的市场规律运作,甚至出现了王宏斌在“三大班子”都反对的情况下,向违反物理学基本规律的“永动机”项目投资的情况。2003年以后,银行停止向该村发放贷款。在2008年,该村银行负债实际达17亿元人民币。一度传出南街村破产的谣言。实际当时资产26亿,负债17亿,远未达到破产的边缘,也比同时期大部分在金融海啸中挣扎的企业强很多。经过2年努力,到2010年,资产已经积累到30亿。
⑧ 南街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那里面的人生活的那么好
日本《读卖新闻》5月13日至15日连载记者藤野彰写的文章:中国摸索建设和谐社会。文章如下: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早上6点15分,南街村的广播站开始播放颂扬毛泽东的革命歌曲《东方红》,南街村新的一天便伴随这轻快旋律开始。
毛泽东的雕像如守护神一样耸立在南街村的广场上。广场上还有一些如“毛泽东思想永远放光芒”等政治标语。村内也到处都能看到毛泽东的画像、标语等。
河南省临颖县南街村是一个人口约3.2万人的农村。过去村子相当贫困,从改革开放的80年代起,村里建立了面粉厂、砖瓦厂等村营企业,经济上获得了成功。
南街村与其他村有一个巨大的区别,那就是他们以基于毛泽东思想的集体主义为理念,提出建设“共产主义小社会”的目标。毛泽东式的集体主义因80年代取消人民公社而失去了影响力。但是,南街村却把毛泽东的集体主义树为旗帜。已经富裕起来的南街村的尝试被称为“南街村现象”,并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平均主义
南街村“共产主义的要素”的核心是独特的平均主义的经济体制。村民们在村的行政机构及村营企业上班,根据工作内容,每月付给150元到200元的固定工资。 工资虽然很低,但是村民免费享受粮食、肉、油等配给。住宅、教育、医疗、办红白喜事也一概不收费。如果村民上大学,学费也由村里负担。村民享受的福利费用每年每人平均6700元。
村里有26家村营企业,诸如拉面工厂等。1984年,村办企业的总产值只有70万元,到1995年已经达到12亿,实现了飞跃发展。但是村里不允许办个人的商店及私营企业,也不允许从事卡拉OK等营业。这是因为,上述的营业被认为不利于贯彻集体主义。
“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是不平等,财富集中到少数特权及富裕阶层手中,农民等弱势群体不能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南街村的做法暂且不论,它的尝试开辟了一条确保村民很快过上“小康生活”的道路。
集体主义
在南街村的村营面粉厂作财务工作的李永旗(24岁),今年元旦与在同村结识的男朋友举行了婚礼。现在与在村营工艺品公司工作的丈夫及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住宅是村营两间一套(75平方米)的公寓。
结婚仪式按南街村的规矩,由村里举行“集体婚礼”,婚礼每年元旦举行一次。今年的集体婚礼包括李永旗夫妇,共有20对新郎、新娘参加。村里送给新人的纪念品是《毛泽东选集》。
集体婚礼是南街村集体主义的一个象征。村党委书记王宏斌说,举行集体婚礼的目的是杜绝浪费,培养新人的集体主义观念。虽然不强制参加集体婚礼,但是如果忌讳参加集体婚礼就等于不服从村当局意见。也许是这个原因,据说至今还没有新郎、新娘拒绝参加集体婚礼。在集体主义的压力下,参加集体婚礼似乎事实上已经成了村民的“义务”。
南街村集体主义的另一个象征是搞军事训练。村里有约8500人的民兵,其中多数是非南街村出身,而在南街村的企业中工作的人。通过军训,向村民等灌输集体主义思想。
长期在南街村工作,并做出较大贡献的非南街村出身者,村里给予他们“名誉村民”资格。得到这个资格的人可享受与本村村民一样的待遇。因此申请当“名誉村民”的人非常多。
南街村团委书记吕小虎(32岁)认为,南街村的模式是理论和实践相一致的发展模式。他说:“南街村的集体主义是非常合乎情理的。它也符合邓小平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更多人共同富裕’的路线。这正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规章严格
中国还有约3000万人没有达到温饱水平,而另一方面,富者更富,贫富差距拉大。正因为如此,村民过着平等而稳定生活的南街村的现状值得关注。
但是,南街村的体制是在严格的规章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南街村有可称为“村的宪法”的规章制度,分思想、工作、生活三方面,共有23条,违反者将受到处罚。
进而,村里还有定期从思想、纪律、卫生等十个方面检查各家庭执行规章制度情况的制度。根据检查结果,只要有一个方面不合格,部分福利就得自费。据村民说:“满分的家庭很少,大多数家庭都是总有某个方面不合格。”
福利是村民生活的基础,村当局在这方面掌握着大权。村民不得不乖乖地服从村当局及各项规定。
南街村用非同一般的做法,保证了所有人都能过上一定水平的生活。从这点说实现了“和谐社会”的目标
下面有关南街村的:共产主义背后的南街村
⑨ 南街村式的经济为什么能够存在
南街村式的经济为什么能够存在?
——读宋公明《南街村式的经济割据为什么能长期存在?》
郭兴邦
本文是在读了人民网对南街村书记王宏斌的访谈与人民大学农发院副院长郑风田的访谈以及由此而发的宋公明的帖子《南街村式的经济割据为什么能长期存在?》而写的,因为我不能同意宋公明的一些区别于王宏斌与郑风田的说法。 首先,宋公明说南街村“经济割据”大概是王宏斌不能同意的,是南街村人与王宏斌不能同意的。
因为,王宏斌在访谈中[网友小小教书匠]的提问“王宏斌书记您好,能不能谈一下南街村党委在促进本村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时候回答说:“南街村有今天,因素有多方面的,有政策的因素,有各级领导关心和 支持的因素,也有经营部门各界支持的因素,也有群众支持的因素,我想除了以上几个因素以外,最关键的是南街村党委20多年来一直在南街村起着战斗堡垒作用,如果群众再积极,没有党委的正确领导,也就没有南街村的今天。”在继续对[网友咱也风光一把]的提问:“请问王书记,人们一提到南街村都会想到红色,南街村的红体现在什么地方?你如何理解这个‘红’?”的回答也说“作为红,过去理解就是革命,红就是毛泽东思想,红就是为人民服务,红就是共产主义。„„我们认为毛泽东思想和集体经济是一致的。发展集体经济必须得用毛泽东思想这个理论来指导,用其他理论来指导,那就完成不了发展集体经济的使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都是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这不排除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这是第二点。”
既然南街村人与王宏斌都认为“南街村„„各级领导关心和支持”,“各级领导”是什么?当然是党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既然如此,怎么能够是割据呢?
既然“红就是毛泽东思想,红就是为人民服务,红就是共产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都是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这不排除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既然“南街村的党委在南街村发展史上起着战斗堡垒作用”,怎么能够称之为“割据”呢?
割据是什么?
搜寻了一下,关于“割据”的意思。解释为:“一国之内,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这样的解释有点吓人。南街村并没有武力,何谈割据?况且,根据王宏斌的回答,南街村还是服从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关心与支持,还是与中央步调一致的,同是在共产主义方向上前进,还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就是不说武力问题,并没有和中央对着干,依然是“内方”外圆的,并且,“内方”服从于“外 圆”(这点后面详细分析),与中央是同一个步伐,没有“划江而治”,怎么能够说南街村是经济割据呢?
说南街村经济割据,就是说,中央说中国搞市场经济,南街村却是计划经济,还在进行物资调配而不是自由的市场交换;中央说改革,南街村没有改革,就是要把集体与改革对立起来,就是要把南街村与全国农村对立起来,就是要把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对立起来,好像台湾与大陆一样,朝鲜与南韩一样,不一样的领导,不一样的形式,与中央唱对台戏。南街村不是这样的。因此,说南街村经济割据,只是一些人的希望,唯恐天下不乱而已。所以,他们才以议论挟制南街村,想把南街村引向歧途。
南街村没有经济割据。
南街村是经济割据吗?我们就宋公明提出的南街村为什么能够经济割据的原因来详细分析一下南街村是否存在经济割据问题。
宋公明网友在《南街村式的经济割据为什么能长期存在?》一文中说出了洋洋洒洒的六个原因。也可谓是有理有据。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原因到底怎么样。 宋公明写道:
“第一,有宪法和法律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根据宪法的以上规定,南街村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之一,不仅合情合理合法。而且应当受到国家的保护和鼓励。”
事实如何呢?
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当今中国现行的宪法,不是过去的什么朝代什么时候的宪法。如果中国的社会现在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写进宪法吗?能够保护社会主义制度吗? 现在来说社会主义公有制。
只有南街村是公有制吗?南街村是公有制不假,但是,其它的任何一个村庄就是私有制了吗?我们已经知道,公有制有多种形式。南街村的公有制只是属于公有制其中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唯一的形式,当然也在保护之列。所以,其它村庄的公有制就也是保护对象,而且是重点保护对象。所以,南街村的公有制存在,其它的村庄的公有制也在保护之列。不同的是,南街村的公有制在改革初期曾经一度被否定,只是因为某些原因才在以后重新恢复了。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己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南街村的公有制是产权合一的公有制,不利于按劳分配;大包干形式的公有制是产权分开的公有制,利于按劳分配。所以,才在全国农村推行了。南街村的公有制只是因为特殊情况,才在以后恢复了。是特殊原因才得以恢复的。但是,大包干的公有制是先进的公有制,符合社会主义时代的需要,把生产的集体化推向了生产的社会化,所以,才有南街村的巨大发展。南街村的生产曾经一度受到了挫折,它的公有制形式的问题是产生的原因之一。所以,南街村曾经一度进行了所有制的改革。但是,肯定的一点是,社会的发展还会促进南街村公有制的变化。这不是遥远的事情,而是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但是,问题非常复杂,所以,如果需要分析,只有专题进行。
所以,这个原因不是南街村经济割据的原因,因为它还在许多地方适合南街村,还没有特别显现出与南街村发展不相适应,所以,才得以存在。 宋公明在文章中说:
“第二,是劳动群众的自愿选择。农村合作化本来就是建立在群众自愿基础之上的。当年要加入合作社,必须要本人申请,经过批准才行,不允许强迫入社。而分田到户时,一些地方却采取了强迫命令的方式,强行解散了集体经济。但是南街村、华西村等集体经济的群众不愿意分散,顶住压力,坚持要走集体化的道路。因为这是群众自己的选择,所以具有坚实强大的群众基础和凝聚力。” 我们看一下问题到底怎么样。
本文的前提说的是对的,但是,所说的经过有违于事实。在社会主义运动开始时,确实是自愿的选择。所以当时的互助组与合作社的成员居住并不居在一起,是与非集体化成员混杂在一起的,甚至跨村的组合不但有,而且效果非常好。所以,才开始了社会主义运动。可是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就改变了办法。当然,这是因为政绩问题所致,出现了强迫行为。社会主义运动已经成为过去,没有办法复原当时的情况,但是,可以从以后存在着的形式中看出来。一直到大包干的前夕,集体组织与行政组织都是合一的。如果是自愿的,集体组织能够与行政组织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吗?如果没有强迫,是真正地自觉自愿,不但不能与行政组织如此重合得天衣无缝,而且还会有一些多少不等的没有加入的农民——是不同于大包干的真实的单干户存在。为什么没有呢?就说明了问题。大包干是在当时极左还在大行其道的情况下,不说三自一包不允许,就是连包工也被说成是“工分挂帅”而成为资产阶级路线,农民喂猪养鸭都是资本主义尾巴,也被取缔。干部能够允许农民进行大包干吗?农民有进行大包干的自由吗?所以,在大包干初期,强迫命令正是给了农民以大包干的自由。有没有不符合现实情况的?肯定有!但是,是少数。不影响大局。当时南街村也进行了大包干,群众没有群起而反对,就证明只是解放了农民的手脚。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南街村群众又集体起来,说明了这样做正是真正了群众的意愿,给群众独立自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意义虽然有少数不妥之处,但是,是利大于弊的。
大包干之后,南街村第二次集体起来,才是真正地自觉自愿。但是,是完全地自觉自愿吗?这只有当事人知道。但是,至少大多数人是自觉自愿的,这为南街村奠定了集体的基础。
后面,我还是想到的是“但是”。但是,这个但是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况且,不是眼前的现实问题,就不说了。然而,大包干不还是集体经济吗?这是集体经济的一种经营形式。是能够激发群众劳动热情的集体经济形 式。也是群众自觉自愿的。所以,同样受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保护。
因此,我们看到,大包干的集体经济与大呼隆的集体同样是集体经济的一种形式,虽然有差别,只是经营方式的差别,不是本质的差别,不是是不是社会主义的差别。
宋公明紧接着提出了第三点。他写道:
“第三,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民中国农村从历史上,就有集体经济的传统。早在井田制时期,就有公田制度。井田制解体之后,很多农村仍然保留和发展了公田制度,这些公田,又叫官田或社田,就是农村集体的财产,其收益用于兴办当地公共事业,例如修桥筑路,开办教育,以及每年春节兴办社火社戏经及扶贫济困等。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红旗谱》中,就表现了地主霸占官田,农民与之斗争的情节。而在长期封建社会中,中国的农民一向就有互相合作的传统,农忙时帮工换工是很平常的事。到了根据地时期,已经出现了互助组。所以,解放后合作化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当然,集体经济不是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成功,但是毕竟有很多是办得很好或者比较好的。一部分亲身体验过合作化、公社化优越性的群众,坚持要集体化道路,是很自然的,也是合理合法的。这个趋势将不可阻挡,必然要成为历史的潮流。”
我们来分析国情与必然趋势问题。
我们不能不惊异于宋公明如此的糊涂与不能分清楚好坏,竟然把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周朝的封建制度混为一谈。他是不是把毛泽东比作周天子?不得而知。周朝的井田制是确确实实的农奴制度。在周朝,农民是不能自觉自愿的,难道农民愿意成为奴隶主的永远的农奴吗?所以,在春秋时期,孔子为了复辟奴隶主的天下,要求克己复礼,就是要求“兴灭国、继绝世、举遗民。”因为周朝时期工商业的发展,农民有了机会可以有机会与有地方脱离奴隶主,去当自由民,奴隶主国家的农奴没有了,所以灭亡了。要兴起奴隶主国家,就必须要农奴。所以,孔子就提出了“举遗民”,就是要把逃逸的农奴遣返到原来的奴隶主国家中来。这个国情就是农民都喜欢当农奴吗?这是什么国情,谁的国情?不纠缠解放前的一些问题,是没有时间纠缠,不是这种说法没有问题。
单说解放区与解放后的互助组与集体化,能够与井田制比较吗?农民的互助组合作社是自觉自愿的组织起来的,是为了走向富裕的。与井田制的强制是不同的。但是,能够富裕吗?因为小农经济是落后的人力生产力,才适宜互助组与集体化。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力下,适宜的是集约化生产,这种生产力必然使农民成为社会化的人,所以,才有社会主义社会。集体化生产是人力集中型生产,与集约化生产是截然不同的。这样的生产农民是难以富裕的,也绝对不能实现社会主义。集体(注意:不是集体化)生产在某些时候适宜工商业生产,然而,工商业生产的发展不适宜集体化,必然形成社会化生产。这是改革前农业生产上不去的根本原因(当然还有其它原因,比如大呼隆的生产方式等等)。在现在,有一些人想重新走集体化道路,但是,就是解决不了组织农民的问题。朝鲜现在粮食发生危机,是必然的吗?就是因为集体化的原因。虽然,朝鲜想照搬中国的大包干是有困难的,因为朝鲜的农业生产力不是那时中国改革时期的生产力,但是,还是得学习中国的改革才能解决问题。问题就是责任制这个法宝。当然时过境迁,需要灵活的运用才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
王宏斌在[网友露琪娅]问:“王书记,您是否赞成南街村作为“中国农村样板”的说法?”时回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