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湘乡最适宜种哪些经济作物

湘乡最适宜种哪些经济作物

发布时间:2022-08-02 11:18:26

❶ 湘乡是怎么样的

湘乡市 位于 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涟水中游。人口81.73万,汉族为主。东汉置湘乡县,属零陵郡。三 国吴改属衡阳郡。南朝宋省连道县入湘乡县,隋省湘乡县入衡山县,属长沙郡。唐武德四年(621)复置湘乡县,属潭州。1952年析西南境置双峰县,析西境入蓝田县(因与陕西省蓝田县同名,后更名涟源县,再更名涟源市)。1983年后属湘潭市,1986年9月撤县置湘乡市,为省直辖行政单位。林产有松、杉、油茶、木瓜。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棉花、大豆、油菜、花生、苎麻、黄花菜等。养猪、养鱼普遍。主要矿产有石膏、锰砂、磷矿、钾长石、高岭土等。工业有冶金、建材、化工、电子、电力、机械等。主要产品有水泥、铁合金、三氯化铝、化肥等。名胜古迹有东山书院、岱子坪遗址、云门寺等。
优越的区位条件:湘乡位于长沙、株洲、湘潭金三角地带,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总人口90万。湘黔铁路横贯东西,320国道穿市而过,正在修建的上瑞(上海---瑞丽)高速公路在湘乡境内经过57公里。公路网络乡村,通信联结世界。

完备的工业体系:全市拥有企业3000多家、工业产品4000多种。七水硫酸锌、氟氯苯胺、除尘器、皮革等工业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正形成以建材、水泥、啤酒、机械、冶金、化工、电子、制革为龙头的地方工业格局。
坚实的农业基础:湘乡属亚热带暖温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四季分明。粮猪产量跃入全国“百强”,“一优两高”农业初具规模,现有水产、水果、优质稻、经济林、畜牧业5大类10多个省级以上商品基地。经济作物主要有晒黄烟、蚕桑、棉花、桃、李、梨、西瓜、湘莲、茶叶、大豆等。已探明矿藏有30多种,“棋梓灰岩”驰名中外,白云石、矿石、石膏、铁、锰等质优量多,还有金、银、铜、海泡石等珍稀宝藏亟待开发。
丰富的旅游资源:建于宋朝的云门寺内有汉白玉石雕十八罗汉,栩栩如生;11米高的千手千眼镀金观音塑像,世所罕见,声名远播东南亚;“东台起风”的东台山已建成国家森林公园,使人流连忘返;孔庙大成殿、伏虎井、观音阁等20多处古迹思幽;湖面达47平方公里的水府庙水库风光秀丽。湘乡丰富的旅游资源已与韶山、南岳山连成一条得天独厚的旅游热线。

为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湘乡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快工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规定》,发布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招商项目,如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综合开发高蛋白饲料稻、年产30万吨啤酒、矿泉水扩建工程、水府庙库区综合开发等,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优质的服务,让投资者高兴而来,载利而归。

湘乡市总面积2003平方千米。总人口89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地邮编:411400。行政区划代码:430381。区号:0732。拼音:Xiangxiang Shi。

❷ 南方最适合种植什么那些是直接经济产业如何种植

可以考虑发展桉树。

湖南省桉树发展几个关键问题

(湖南省林业厅副厅长 赵爱群 在全国桉树耐寒品种研究会暨《八五》科技攻关总结会上的讲话(节选)。)

1 湖南省桉树引种的基本情况

1.1 引种历史和经验教训

我省在建国前主要是铁路部门作为护路树种在京广铁路沿线栽植,五十年代,林业部门从广东和广西引进多种桉树开始试种,到六十年代中期掀起了种植桉树的热潮:铁路部门为就地解决枕木在长江以南各铁路沿线全面种植桉树,林业部门作为用材树种、公路部门作为绿化树种在全省各地推广种植,并营建了桉树苗圃和样板林。七十年代后期以来,我省加强了桉树的引种研究和试验示范,到目前为止,我省大部分县市有桉树分布,保存面积加上“四旁”植树近5万亩,保存较多的有娄底、零陵、衡阳、郴州、邵阳、长沙、湘潭等八地市;保存数量较多的树种为赤桉及其变种,其次为广叶桉、大叶桉、直杆兰桉、野桉、斜脉胶桉、葡萄桉等,在赤桉中表现较好的种源为四川渡口、江西贵溪,云南开远等过渡性种源。

我省保存下来的桉树经历了多次强度低温的考验,表现出很强的耐寒性,如新宁县的赤桉经历了-8.8℃、衡阳市郊的赤桉在4年生时经历了-7.9℃、湘北华容县3年生赤桉经历了-9.6℃低温及连续9天的冰冻天气。并且在立地条件差、缺乏管护的条件下表现出固有的速生特性。如娄底市5年生赤桉,树高达18米,胸径28.1厘米;9年生赤桉,树木同17米,胸径36厘米;湘乡市14年生赤桉,树高17.5米,胸径34.6厘米;衡阳市24年生赤桉,树高26.6米,胸径52厘米。近几年,中南林学院及我省的林业科研、推广单位共引进桉树40多种,其中在资兴东江库区栽植的巨尾桉,3年生平均胸径10.7厘米,平均高12.1米,每公顷蓄积量达63.04立方米。

我省引种桉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极其深刻的教训,那就是50-60年代大规模引种的桉树,大多数毁于1976年的严寒。主要原因是未作树种选择和引种试验。在遭受寒害后,又未作科学分析就简单地对整个桉属树种予以全盘否定,结果一些耐寒的未冻死的桉树也被吹伐掉了,使桉树的发展严重受挫,这是我省引种桉树的一大教训。

1.2 积极开展桉树引种试验和良种选择工作

我省在桉树遭受寒害后,并没有放弃引种桉树的努力,成立了全省桉树研究协作组和省林学会桉树专业委员会,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多内容多形式的桉树引种试验和选择工作。

1.2.1 中南林学院牵头,开展桉树优良树种和优良种源的选择,为我省及中亚热带地区选择树种及种源一级的良种,这个工作得到了林业部桉树研究开发中心的大力支持,并列入了国家《八五》科研攻关计划。现已从国内外引进许多树种和咱源,在全省各地布置了试验,正在进行观测和分析工作。

1.2.2 薪炭能源树种的选择研究。这是由我省林科所承担的省科委重点科研计划项目。该项目以湖南大多数科属树种为选择研究对象,通过栽培试验和测试,已有迹象显示有多种桉树是理想的高能薪炭树种,最后的研究将表明湖南的薪材树种将是以桉树、马尾松、栎类为主体构成。

1.2.3 赤桉耐寒优良个体的选择。我省处于中亚热带,是我国目前桉树发展的北缘地区,并由于东、南、西三面环山向北敞口的地形,冬季北方的寒流容易侵入滞留,所以我省冬季低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是一个发展桉树很有成功希望、也有失败风险的地区,关键要看有没有耐寒适生的良种。为此,我们用极端低温筛选法,以在我省引种多年表现较为耐寒的赤桉树种为选择对象,从经历多次强低温而保存下来的植株中选择最耐寒的个体。我们认为这种方法从选育到生产上利用周期短,可较快解决近期发展的良种问题;同时,在本土选择出来的耐寒良种,用于本土发展成功的把握较大。这项工作关系我省桉树发展的大局,由我厅成立全省耐寒桉树良种选择领导小组直接抓这项工作,全省制订统一的选择方案,并向各地市下达了文件对选择工作作了规定,从1988年以来,每年都召开全省的桉树选优会议和组织桉树优树验收工作。桉树资源较多的八个地市均组织了专业队伍,开展桉树选优工作。全省选择出耐寒优树89株,于1994年通过技术鉴定,现正在建立无性系采穗圃和种子园,现已收集到52株。通过无性系鉴定试验,不久就可在生产上利用。这项工作也得到林业部桉树研究开发中心的大力支持,列入了国家科研攻关计划。

1.2.4 开展了桉树丰产栽培研究和试验示范。我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承担了国家《八五》科研攻关项目的子专题《赤桉密度与施肥、密度结构组合》和林业部重点推广项目《赤桉、大叶桉丰产栽培技术推广》,中南林学院、衡阳市、株洲市林科所、长沙市、资兴市林业局等单位承担了省科委的重点科研项目《桉树中试培育示范》。在我省中南部各主要立地类型区建立了试验点和示范基地。各试验示范项目均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桉树中试培育示范》项目即将进行技术鉴定。

2 我省发展桉树的设想

总的指导思想是:积极稳妥、定向培育;择地适树、分类指导;良种先行、无性利用。

2.1 积极稳妥,定向培育

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桉树这类短周期工业用材林,而且已具备了发展桉树的基本条件和引种基础,通过努力是可以大面积发展成功的。所以要积极努力发展,但因为有冬季低温这个不利因素,所以又要谨慎稳妥和有步骤的进行。我们计划分两步走:

第一阶段,即《九五》期间,是选育良种和试验示范阶段,要选育出适合我省发展的良种,建立种子园和无性系采穗圃。进一步开展丰产栽培方面的试验,并建立丰产示范基地。

第二阶段,即《九五》后到2010年,是大规模高速发展的阶段,要在现有面积的基础上发展各种桉树林50万亩。

我省目前造纸原料主要是芦苇(40万吨/年),马尾松林(30万吨/年),其它为楠竹、红麻及草类原料如麦草、稻草、冬茅杆、龙须草等,以阔叶林为原料的造纸业还是空白,要提高纸种品位和经济效益,必须寻求桉材这种高质量的原料来替代或补充。我省年产煤3000多万吨,其中乡村集体和个体的开采量占51%,小煤窑多,消耗木质坑木就多,年需70万立方米以上,几乎全赖马尾松,发展桉树可降低采挖成本,也可缓解马尾松资源的过量消耗。我省有不少人造板企业由于原料的缺乏而陷入经济危困之中。我省有1600万人常年缺柴烧,其中缺柴6个月以上的占52%,急需发展萌芽力强、热值高、一次造林再多次利用的薪材树种。

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我省桉树定向培育的目标是:发展纸浆原料林10万亩,煤炭坑木林10万亩,人造板原料林5万亩,薪炭林20万亩,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5万亩。除现有的5万亩新造林45万亩。

2.2 择地适树,分类指导

我省在貌类型复杂,不同的地貌类型存在着严重的气候生态差异。必须根据立地类型选择栽培树种。所以我省发展桉树的总体布局是:

湘南南部重点发展区。这个区域大致位于永兴——永州线以南各县,该区为典型的亚热带阔叶林区,极端最低气温常年在-5℃以上,少数地方出现过-8℃,但这种低温出现的年频率极低。水热丰富,有利于桉树的生长和发育。在这个区域的丘陵地带发展赤桉、巨尾桉、巨桉纸浆材、碎料板材短轮伐林。低山丘陵区发展巨桉、巨尾桉、邓恩桉坑木林。低山区发展邓恩桉、巨桉、巨尾桉、尾叶桉等大径材林。山地发展二棱桉、红桉坑木纸浆材林。

湘中丘陵盆地为我省发展桉树的第二梯度区。在湘中南部的红壤紫色土丘陵盆地即衡阳、火陵、衡南、祁东、祁阳、永州、耒阳、永兴等县市。该区≤-5℃低温年均0.3-1.2天,极端最低气温-6.4—9.3℃,但出现的年频率极低,该区人口密集,工业用材和民用材紧缺,在该区的盆地丘岗区栽植赤桉、邓恩桉、巨桉等短轮伐期碎料板原料林丘岗栽植赤桉、邓恩桉坑木林,其余地方发展赤桉薪炭林。在湘中涟邵一带,是着名的煤矿区,该区盆地明显,≤-5℃低温年均0.6—1.8天,极端最低温-9.9—12.1℃,本世纪以来有6个县出现过一次-10℃的低温。该区主要发展赤桉坑木林和薪炭林。在湘中北部红壤丘岗盆地即宁乡、望城、浏阳、株洲、湘潭、湘乡、衡山、衡东、攸县、茶陵一带、≤-5℃低温年均0.6—1.5天,本世纪以来有7个县出现过-10℃以下低温。该区主要发展丘岗赤桉水土保持林、薪炭林或赤桉与栎类、松类混交林或赤桉、邓恩桉碎料板原料林。

湘北滨湖区。该区冬季气温低,主要作为我省桉树寒冻驯化筛选区,并适度规模营造赤桉、邓恩桉、多枝桉“四旁”绿化林及薪炭林。

2.3 良种先行,无性利用

耐寒良种是我省发展桉树的首要问题,这方面我们已经作了一些工作,今后我们还要下功夫解决这个问题。由于桉树易于杂交,实生林分化大,所以要在良种的基础上无性利用于生产,做到早期速生和短轮伐利用

❸ 湘乡最适宜的养殖业

双峰简介 一、地形地貌 双峰县地形轮廓为东部中低山环绕,南境低山连绵,西端山地崛起,北部丘陵起伏,中部岗盆宽广。县境山脉走向分为西北,东南两支。海拔最高点818.8米,位于紫峰山仙女殿,最低点海拔64米,位于县东北涟、测水汇合处的江口河谷。境内地貌形态复杂,呈四周山丘崛起、中部岗平相间的立体轮廓;类型多样,呈山地连片、岗丘交错、平地绵展的组合;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大体分为五区,即西部山地区,中部风盆区,北部丘陵区、东南及东北山地区。 -------------------------------------------------------------------------------- 二、水系分布 双峰县位于湘资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处,是湘江二、三级支流上游。境内分两大水系,以九峰山、牛立寨、紫云山、白石峰为分水岭,将流经我县的涟水、测水、涓水分为东西两大水系。全境共有长5公里的河流49条,总长655.6公里。其中涟水水系42条,流域面积150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7.6%;涓水水系7条,流域面积20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1.85%;其余0.55%为蒸水水系。县内主要河流测水,为涟水的一级支流,从青树坪镇旺村入境,流经侧石桥、湄水桥、永丰、湾头、街端口头,于江口汇入涟水,全长105公里,境内流程65.2公里,流域面积1347.3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89‰,多年平均流量2819立方米/秒。 -------------------------------------------------------------------------------- 三、气候气象 双峰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寒潮频繁,气温变化剧烈;夏季暑热期长,伏旱明显;前秋干旱频繁,后秋天气多变;冬季严寒期短,阴睛少雨天多。全县年平均气温17.0℃,年降水量1200至1350毫米,年日照1500至1600小时,无霜期260至300天。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21.75亿立方米,地表径流9.11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容水量2.627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3亿立方米。 -------------------------------------------------------------------------------- 四、自然资源 双峰县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常见的农作物及茶果资源有34科84属1700多个品种;养殖业动物资源有家畜家禽两大类100多种:水产养殖资源有60多种;全县森林资源有128科820余种,乡土树种43科14种,尚存古老、稀有、珍贵树种20余种。 境内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分布广。已查明的有27个矿种,99个矿点,其中金属矿有黄金、铅锌、钨钼、锑钼、铁、矾、铜等;非金属矿有煤、石膏、黄铁、大理石、花岗岩、陶瓷土、耐火粘土、碳、磷、钾、重晶石、硅石等。位于全省前10位的矿产有:石膏、大理石、黄铁、煤、耐火粘土、黄铁矿等。 风景名胜 紫云峰 距县城东24公里,在荷叶、白碧与沙塘三乡交界处。海拔818.8米,是域内第-高峰,峭壁秃顶,独有两巨石兀立其上。相传宋神宗熙宁年间(1088~1073),黄氏二女修贞于此,百日升天,石上留有"仙女鞋印"。清嘉庆丁卯(1807年),里人鸠修仙女殿于其上,石墙铁瓦,结实坚厚。殿房于1958年拆毁。 -------------------------------------------------------------------------------- 铜梁山 原名昌山。距县城23公里,在井字镇与湘潭县交界处,因有一字形平脊岭横卧雷祖殿、鹰尖石两个"峦柱"上,形似铜梁而得名。有周公寨、劈山寨、云牌寨、野鸡寨、麂角寨、黄牛峰耸立周围,层峦叠嶂,美不胜收。主峰灵应,海拔755.l米。是域内第二高峰,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北面峡谷内,有飞瀑两叠,悬泻300米,如银练挂空。 -------------------------------------------------------------------------------- 白石峰 距县城19公里,在沙塘乡与井字镇交界处。海拔754米,为域内第三高峰。奇峰特立,峭壁悬崖,溪流陡绝。明代学者王船山、夏汝弼曾游峰写记。清代易祖谦吉登峰赋诗赞美:"巍峨天半矗丹梯,渐入云霄莫与齐;拾级偶然登绝顶,回头不觉万山低。" -------------------------------------------------------------------------------- 九峰山 距县城30公里,在马鞍乡、荷叶乡与衡阳县交界处。因九峰并列故名,海拔750.4米。为域内第四高峰,称"南岳七十二峰之少祖"。东侧有古锣坪,唐时僧人定静、慧极建定慧庵于此,为湘衡佛教发源地之一。其东北有铁钉寨,唐末有一蔡姓农民,浑号"冒角牛",在此聚众起事,打富济贫,后人立石庙以祀。定慧庵前有始植于唐代的三棵银杏树和一棵皂角树,胸径均在1.4米以上,高超27米。至今仍然枝叶婆娑,青翠欲滴。对面飞形山巅有七棵古松。直插云表。 -------------------------------------------------------------------------------- 黄巢山 距县城18公里,在沙塘乡与井字镇交界处。两边群峰突起,北接鸡冠寨,南联白石峰,东西各有7-8公里的峡谷。深沟幽壑,悬崖陡壁,是湘衡咽喉,地势险要。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率兵出广州,破衡州,经湘乡趋长沙,曾扎营于此。黄巢部下凿石开路,为民除害,深受群众欢迎,故留名纪念。后在东面山沟修?quot;剑塔",1958年修梓荷公路经此,塔被拆除。 -------------------------------------------------------------------------------- 仙神寨 又名仙潭寨、仙人寨。距县城l0公里,在湄水乡仙神寨村。因西坡有仙人窟故名。四面环山。中有2万多平方米盆地。清咸丰五年(1855),在太子天国运动影响下,衡阳洪罗庙的天地会,以陈德标、李三元为首,在高汉聚众起义,前锋伸入寨内,沿峰筑墙,垦田渔猎,与官府抗衡。咸丰九年(1859)七月,清督办团练即补道朱孙贻,扎饬湘乡士民,公举仙潭寨寨长,完善寨堡建设,补筑成高3米、宽2米,长达5000多米的城垣,建东南西北四门,南置信号台,加固东西两隘寨门。光绪二十年(1894),牢田农民朱老八、邓金弼等为首组织起事,也曾退驻寨内。后寨门逐渐毁坏,城垣至今尚存。 -------------------------------------------------------------------------------- 芒担石 距县城32公里,在猪婆山主峰插花岭南麓小溪旁。有两巨石夹溪对峙,各宽100多米、高170多米,相传是仙人用芒竿担来的,夜晚常有仙人吹笙其唱。清干隆年间(1736~1799),鸿胪寺正卿邓文泮曾往游作记。 -------------------------------------------------------------------------------- 宁家山 距县城30公里,在杏子乡与湘乡县交界处。群峰笔立,状如荷花,故又名莲华山。南有山角寨,四周陡峭,仅一羊肠小道可登。相传唐时刘大洞在此得道升天,明时建莲花庵于此。明末举人刘象贤在此筑堡避兵。清同治九年(1870),哥老会首领赖荣甫。聚众起义。曾营兵于此。1949年夏,中共湘乡工委书记刘资生,组织地下武装--湘中一支队五团,也迂徊其间,出击国民党军队第七十一军。 -------------------------------------------------------------------------------- 古 遗 址 商代灰坑遗址 距县城8公里,在大村乡星星村吊牛坪,面积约250平方米,已暴露灰褐色文化层,含饰弦纹、拍印方格纹等红衣灰陶残片。 战国灰坑遗址 距县城7公里,在梓门乡子母桥至胡家畲一带,面积约5000平方米已暴露褐色细沙土文化层,含饰绳纹、带绳文、方格纹等泥灰陶、夹沙陶片。 ------------------------------

❹ 湖南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湖南的主要农作物有稻谷、茶叶、棉花等。

湖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自古就有“鱼米之乡”和“湖广熟、天下足”之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粮食、棉花、油料、苎麻、烤烟以及猪肉等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稻谷产量多年为全国之冠,苎麻、茶叶产量分别居全国第1位和第2位;

湘莲具有3000多年历史,产量居全国首位,安化黑茶是中国世博会十大名茶之一,君山银针是中国黄茶珍品。

2018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747.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31.1千公顷。其中,早稻面积1238.2千公顷,减少210千公顷;中稻面积1472.5千公顷,增加181.2千公顷;晚稻面积1298.3千公顷,减少200.9千公顷。其中,夏粮51.4万吨;早稻755.5万吨;秋粮2216.0万吨。

(4)湘乡最适宜种哪些经济作物扩展阅读:

湖南的主要农产品在中国占有重要位置,粮食产量居中国第7位,稻谷产量居中国第1位,苎麻产量居中国第1位,茶叶产量居中国第2位,柑桔产量居中国第3位。

着名土特产有黄花、湘莲、生姜、辣椒等。畜牧业和养殖业产量也位居中国前列。在家畜家禽中,以宁乡猪、武冈铜鹅、湘东黑山羊、临武鸭等,最为着名。湖南水产品生产的天然条件较好,鱼类资源共160种。经济价值较大的水生植物有莲、菱、席草、蒲草和芦苇等。

❺ 种什么经济作物好

一、适合山地种植的经济作物

山地若是面积广泛,可种植药材一类的作物。例如玉竹或者金银花等,收益很不错。另外,还可种植水果类的,像是桔子,樱桃,杨梅,桃树等一些常绿树木。若是想近期就可看到收成,更建议种植季节类的蔬菜。
二、适合北方种植的经济作物

北方的天气相对寒冷,适合种植一些耐寒的果树。不过苹果,梨等大宗水果就不建议再发展了,可栽种第三代水果,效益比较高。还可种植特种玉米,投资小,收益大。此外,也可种植蘑菇,高棚蘑菇或者高温蘑菇效益都很可观。
三、适合南方种植的经济作物

南方气候适宜,可种植的经济作物很广泛。像是蔬菜,花卉以及果树类的都可以。其中蔬菜可种植西红柿,苦瓜菜豆等。花卉类的有含笑,玉兰,茉莉等。果树类的有龙眼,板栗以及柑桔等等。
我们这,有一个人包了200亩田地,都是用来种植甜棒子,一年赚个十万块钱毫无压力,前提是你要低价租地,高价卖,这样才能赚到钱,因为我这就城里特别近,大多数人都外出打工,就把地免费租给包地的,正因为如此,他才会赚点辛苦钱。不然,他就是干赔本赚吆喝。
除了种植玉米,还有就是大量种植西红柿赚钱。西红柿扣大棚,一年下来也能赚几万块钱呢,在邻村,就有一个人家,种植了好几个大棚的西红柿,他家就是搞批发,所有大车都到他那里去装货。人家不零卖,小三轮去了,人家连理都不理。
记得有次我们出于好奇,就去他的大棚参观了一下,里面真的是很忙碌,一个大车接一个大车的,从表面上看人家生意真的是好的不行。看来种植西红柿确实靠谱,只不过是需要有销路才可以,不然它会不会砸手里?现在用大车卖东西,就是受欢迎,不知道为什么。
西红柿炒鸡蛋,凉拌西红柿,西红柿鸡蛋面,看看市场里,西红柿多么炙手可热。所以,种植西红柿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只不过大棚投资好像有点大,这个要多久才可以回本?做的好,一年左右就能回本,这个西红柿比较稳定,你只需卖第一季,肯定能赚到不少钱。

❻ 适合湖南种植即有观赏性又有经济效益植物有哪些

适合湖南种植即有观赏性又有经济效益植物有:鹅掌楸,银杏,玉兰,悬铃木、巨紫荆、金银花、百合、金钱草、藏红花、芦荟、茉莉、荷花、虞美人等。



其中银杏树是一种果材两用的优良树种,树型高大美观,也是优美的观赏树种。银杏对土壤的适应性强,耐酸、耐碱、耐旱,寿命长达数百年,甚至千余年,群众称之为“公孙树”。果实富含白果酸及白果醇,营养丰富,可供食用,也可入药,叶能制造“冠心酮”等药,又可用作水田肥料和杀虫剂。其木材轻柔具韧性,纹理细致,不易翘裂,是建筑、工艺、家具的良材。

银杏的栽植和管理

1、成片栽植银杏的园地,宜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开阔地,凡低洼潮湿、盐碱重和土壤粘重处都不宜建园。

栽植距离一般可按4米——5米株行距,如实施计划密植的可进一步缩小株行距。兴建的银杏采叶园则实行高度密植,株行距仅0.7——1米。四旁零星栽植的银杏树,多能形成大树冠,株行距可扩大到6——8米。

银杏根系受伤后恢复生长慢,树苗越大,恢复生长的时间愈长。栽植移苗是要尽可能少伤根系,以免拉长缓苗期,影响生长和结实。

2、银杏树生长缓慢,加强土壤肥管理,可加速生长,根据树体生长情况初酌情量增施基肥外,在萌芽前追肥1-2次,以促进新梢生长,施入“沃叶复合肥”或“沃叶水溶肥”。

银杏忌湿涝,雨季应注意地面排水。

❼ 湘西地区适合种植什么经济作物

❽ 湘乡市潭市镇地理条件及环境状况

潭市镇隶属湘乡市,为湘乡名镇,是一座百年老镇。
潭市镇地处涟水河北岸,湘乡市中部,距湘乡市城区20公里。东与泉塘镇毗邻,西与棋梓镇接壤,南与山枣镇相望,北与月山镇交界。镇域区内交通十分便利,湘黔铁路、潭邵高速公路、娄湘公路横贯镇境,交通发达。全镇交通通达率达到94%。沪昆高铁也经过本镇,上瑞高速潭市出口也已正式通车。
潭市镇历史悠久,物资丰富。自古以来以种养业与手工作坊为主,且比较发达。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更加迅速,农民生活得到较大的改善。
湘乡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有“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一说。湘乡处于湘中丘岗向湘江河谷平原的过渡带,为雪峰山东北余脉和越城岭北端余脉所夹峙。西部和南部较高峻,东部和北部较平缓。最高点是褒忠山的三尖峰(又名白沙井山),海拔802米,最低处于涟水出境处的新研文佳滩附近,海拔41米。
气候特征:湘乡靠近北回归线,是较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土地肥沃,溪河密布,作物生长期长。
年平均气温17.3℃,1月份最低为4.9℃,7月份最高为29.4℃。极端最低为-8.1℃,极端最高气温为40.2℃。年均日照时数为1640小时,年均降雨量1312.8毫米,最多年1806.4毫米,最少年937.7毫米。全年降水集中在4—6月份。

阅读全文

与湘乡最适宜种哪些经济作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事业编没有岗位怎么评职称 浏览:802
濮阳县什么时候考事业编报名时间 浏览:697
事业在计划表里怎么安排 浏览:699
爱情公寓邀请了多少明星 浏览:857
吸血鬼是怎么变成美女的 浏览:505
事业心的表现是什么 浏览:656
南欧各国经济怎么样 浏览:483
从未懂得幸福是什么意思 浏览:419
法国健康证在哪里办 浏览:662
爱情的意义是什么歌曲 浏览:901
事业编联考考试考多久 浏览:812
美女怎么护肤光滑 浏览:435
尊重你的伴侣怎么收获更多幸福 浏览:999
如何选择幸福的理论 浏览:999
如何让重组家庭过得幸福 浏览:840
幸福是用来追求的快乐是什么 浏览:598
抖音上为什么那么多美女吃东西 浏览:739
生肖牛婚姻女正月出生如何 浏览:982
幸福二人世界怎么打造 浏览:981
金坛事业单位待遇如何 浏览: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