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南阳新区的规划是什么
南阳将集中建起一个规模190平方公里的南阳新区,打造为豫鄂陕接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漯河将集中建起一个规模148平方公里的漯河新区,打造为中国食品名城核心区、豫中南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昨天,省政府公布南阳新区和漯河新区的建设总体方案并宣布开始实施,这意味着,河南中南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开始生成,并将成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支撑。
□今报记者 王秋欣
【南阳新区】
规划面积约190平方公里
省政府出具的报告显示,南阳新区将在南阳中心城区东南部白河南岸地区集中布局,是体现城乡统筹、产业协调、产城融合发展的复合型功能性区域,空间上涵盖城市、农村和生态用地。规划区空间范围以南阳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为基础,适度向外围拓展,西北以白河为界,东至许平南高速,北至南水北调总干渠,南至溧河乡南边界,远期规划面积约190平方公里。在行政区划上,主要涉及宛城区白河、枣林办事处和红泥湾、茶庵等乡镇的相关区域。
目标实现期限暂定为10年
南阳新区功能定位为“三区一基地一中心”: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豫鄂陕接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这一目标实现的期限,暂定为十年。
按副厅级架构两级管理
据悉,南阳新区将和郑州新区、洛阳新区一样,规划建设将在省委、省政府和南阳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实施,主要干部任免由市委提名后报省委研究。在体制上,按照组织协调和实施两个层面,成立南阳新区两级组织管理机构。也就是说,南阳市委、市政府成立南阳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同时,还要成立南阳新区工委和管委会,分别作为南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按副厅级架构设置。新区管委会是新区规划建设的执行机构,具有统一规划编制、人事管理、公共事务管理、财政管理等职权。
‘贰’ 南阳新区的功能定位
规划建设南阳新区是省委、省政府统筹全省城镇化建设、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实现“白河为轴、两岸并举、区块突破、组团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我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南阳新区核心班子与工作构架的搭建基本完成,新区的发展建设开始步入正常轨道。3月18日,南阳新区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今年重点工作。南阳新区的建设大幕徐徐拉开。
南阳新区功能定位为“三区一基地一中心”: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豫鄂陕接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积极开展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城乡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示范。
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发挥南阳白河沿岸生态环境优势,按照复合型城市理念进行开发,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组团式发展,成为既有城市又有农村,三次产业复合,经济、人居、生态功能复合的现代复合型新区。
对外开放示范区。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化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与央企和国内外500强企业战略合作,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基地,成为对外开放的样板区。
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河南省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质能源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整合区域要素资源,创建纤维乙醇、多晶硅、新能源装备等国家级研发中心,重点发展生物质能源、核用电动机、风力发电设备及电动汽车、专用汽车等产业,建设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新能源产业研发和制造基地,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
豫鄂陕接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依托郑渝铁路和运十铁路规划建设、宁西铁路扩建以及南阳机场改扩建,优化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组织,构建对外联系快捷通畅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成为豫鄂陕接合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
‘叁’ 河南省不是确定新蔡是地区性副中心城市么,为啥变成南阳了
河南中心城市从“一主一副”变为“一主二副”新格局。
“从城市经济学的理论角度,副中心城市建设有利于发挥城市的规模效应,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的趋势之一。对河南来说,只有郑州这个中心和洛阳这个副中心还不够,在豫南地区也要有一个副中心。”河南省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彭俊杰表示,在我国经济发达省份,一般都会有多个副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形成竞合格局。例如,广东省广州、深圳之于汕头、湛江,福建省福州之于厦门、泉州,湖北省武汉之于宜昌、襄阳,江苏省南京之于苏州、无锡、徐州等。
我国的城市等级,分为国家中心城市、省级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等。国家中心城市是在国家大的区域经济规划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城市,迄今为止共有9个,郑州为其中之一。我国中部6省每个省都有自己的副中心城市,湖北确定襄阳、宜昌为副中心城市,湖南省确定岳阳、衡阳为副中心城市;安徽省确定芜湖为副中心城市,江西确定赣州为副中心城市,山西确定大同、长治、临汾3个城市为副中心城市。河南省在“十四五”规划中,除郑州是国家明确的中心城市外,确定了1个副中心城市——洛阳;3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南阳、安阳、商丘。当时是一主一副三区域的中心城市格局。
‘肆’ 河南省5个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哪几个
它们是南阳 、安阳、 濮阳 、 郑州、 固始(县)。
南阳,古称宛,河南省辖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全市现辖2个行政区、4个开发区、10个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辖市。
南阳是国务院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 有3000年的建城史,为楚汉文化的发源地。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 范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等历史名人。三国时期,南阳是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刘备“三顾茅庐”发源地。当今的南阳是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所在地和重要的核心水源区。
南阳为豫陕鄂区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域次中心城市。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城市规模位居河南第三。先后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创新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称号。2014年南阳入选首批“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
2014年河南省社科院公布《中原经济区省辖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南阳连续三年蝉联中原经济区30省辖市第四,在河南位居第三,仅次于郑州、洛阳。
安阳,简称殷、邺,是河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汇处,西倚太行山,东连华北平原,北邻邯郸,南接鹤壁、新乡。
安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发现地,是早期中国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先后有商朝以及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七朝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安阳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部规划的粮食、棉花、油料优势种植区域。
安阳辖1个县级市、3个县、4个市辖区、1个省直管县、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濮阳,位于河南省的东北部,黄河下游,北与河北省邯郸市交界,西与安阳市、滑县、汤阴县接壤,西南与长垣县毗邻,东与山东省泰安市、济宁市接壤,东北与山东省聊城市接壤,东南与山东省菏泽市接壤。
濮阳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棉油主产区之一。石油、天然气、盐、煤等地下资源丰富,是中原油田所在地,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石油机械装备制造基地。
濮阳是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濮阳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卢、张、范、姚、秦、顾、孟、骆等姓氏均发源于此。濮阳是“中国杂技之乡”,杂技源远流长,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012年2月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帝都“
郑州市,简称“郑”,是河南省会,地处华北平原南部,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郑州在3600年前,成为中国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发源地。全市各类文物古迹达100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3项。包括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黄帝故里、商城遗址等历史名胜。
郑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目前有汽车、装备制造、煤电铝、食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氧化铝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拥有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大中型客车生产企业,冷冻食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
固始,位于河南省东南端,豫皖两省交界处,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属华东与中原交融地带,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分界线)穿境而过,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称。
固始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县,同时也是河南省首批五个重点扩权县(市)、十个省直管县(市)之一、五个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固始自古文风昌盛,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为“河南省十大文化强县”之一。 固始书法群体备受国内外书法界关注,被中国文联和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
因历史上有四次较大规模人口南迁,其后裔又逐渐播迁至闽、粤、台、港、澳、东南亚和欧美各地,固始又有“唐人故里,闽台祖地”和“中原第一侨乡”之称。 每年承办由中国侨联主办的“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
‘伍’ 中部的重要城市
太原,中国华北地区最重要、最大的城市之一,中国22个特大城市之一,总人口420万人(2010年)。地处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结合部,在全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布局中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双向支撑作用。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是山西省的省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濒临汾河,三面环山,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太原是中国北方着名的军事,文化重镇,也是世界闻名的晋商都会,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
太原在交通、通信、市政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已形成航空、铁路、公路的立体交通网络。太原武宿国际机场是国内干线机场和首都国际机场的备用机场,可起降世界最大的空中客车A380大型客机,已开通国际国内50多条航线。太原站是南北同蒲线、石太线、京原线等六条铁路干线的中枢,有高速铁路通往石家庄、北京、沈阳、西安等地,有华北最大的货运枢纽——太原北站和山西最大的货物集散地——太原东站。
太原是中国建国初期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一五”时期,太原为全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与北京、天津同为华北地区“工业重镇”。20世纪末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全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政策的出台,太原的经济发展又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全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中,太原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承担起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化“领头羊”的重任。以不锈钢生产基地、新型装备制造工业基地和镁铝合金加工制造基地“三大基地”为代表的优势产业发展良好。经过50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机械、化工为支柱,纺织、轻工、医药、电子、食品、建材、精密仪器等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加上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集中及商业物资供应中心的优势,国民经济实现了协调和快速地健康发展。 大同,是中国第九大古都,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华北地区九个特大城市之一,中部地区位置最偏北的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华北地区重要商阜、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国际较有影响力城市,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称号。拥有大同云冈机场,大西高铁和大张高铁均从大同南站始发,大同站为全国铁路特等站之一。全市总人口(2013年)337.48万人。
在历史上大同曾为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在清代以前无不派名将镇守,既防外来侵略又保京师安危,被誉为“北方锁钥”。大同秦置平城县,北魏天兴元年于此定都长达96年·, 北齐天保七年改称恒安镇,北周置云中县,隋改为云内县, 辽重熙十七年置大同县,为辽陪都,称西京, 元二年云中县并入大同县。明、清两代皆设大同府。 一九四九年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管辖,一九五二年划归山西省。距今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着名景点:云冈石窟、北岳恒山、悬空寺、善化寺、华严寺、法华寺、九龙壁、纯阳宫、清真寺、大同古城墙、平型关大捷遗址、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文瀛湖景区。 郑州地处我国中原地区中心,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级战略“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未来郑州将成为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中原经济区“1小时经济圈”和全国“3小时经济圈”。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中心,一个半小时航程内覆盖全国三分之二的主要城市、五分之三的人口。其中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三大全国性期货交易所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家期货交易所。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是中部地区第一家综合保税区。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中原城市群也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并将成为参与国内外竞争、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中原经济区(CPER)是以郑汴洛都市区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处中国中心地带,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发达、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11年国庆前夕,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28个省辖市(18个地级市、10个省直管县市)及山东、河北、安徽、山西12个地级市3个县区,总面积约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亿人,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按照“一城五区”的规划,由核心区、主体区和带动辐射区三大部分组成。这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它是在国家支持下以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国际机场附近的新郑综合保税区(即郑州航空港区)为核心的航空经济体和航空都市区,是郑州市朝着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国际化陆港城市、国际性的综合物流区、高端制造业基地和服务业基地方向发展的主要载体,已于2014年9月25日实现自贸区功能。 洛阳,河南省第二大城市,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隋唐大运河中心城市,是中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较多的千年帝都。洛阳是河南省第二大城市,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黄河沿岸中心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城市,是一座无愧于国色天香之美誉的牡丹花都。洛阳也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
洛阳有着数千年文明史、建城史和建都史,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从夏朝开始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定都,有105位帝王在洛阳指点江山。洛阳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神州大地之首都)的城市。是我国建都时间最早,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 南阳简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南阳有“南都”、“帝乡”之称。历史上,南阳是古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汉代时期,南阳是全国最大的冶铁中心,现有宛城冶铁遗址;东汉时期南阳曾作陪都为中国第二大城市。南阳自古人杰地灵“商圣”范蠡、“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医圣”张仲景、“谋圣”姜子牙等历史名人多是出自或发迹于这里;因此地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之所,故南阳又有“南都”、“帝乡”之称。
2013年南阳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50平方公里。南阳为豫陕鄂三省交界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核心城市、河南省省域次中心城市、河南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科研、教育、交通中心。
2014年河南省社科院公布《中原经济区省辖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南阳再次位居中原经济区30省辖市第四,在河南位居第三,仅次于郑州、洛阳。
2014年11月16日,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位于南阳光电产业集聚区北部。这是继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后,河南省设立的第二个综合保税区,成为国家级战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延展区。其获批设立,标志着该市经济从此拥有了接轨世界的大平台,标志着南阳在中原崛起进程中站在了新的制高点上,也标志着该市的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北纬31度52分、东经117度17分。北与淮南市接壤,南与芜湖市相连,东与滁州市、马鞍山市毗邻,西与六安市、安庆市交界。
合肥市,安徽省省会,因淝、施二水交汇而得名,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交通中心,中国特大城市之一。合肥位于安徽省正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合肥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的美称,曾为扬州、合州、南豫州、庐州、德胜军、淮南西路治所,历为江淮地区行政军事首府。合肥是中国重要的科教城市之一,拥有三所国家实验室和四座重大科学装置。
按照规划,到2015年,合肥都市圈的经济规模将持续提高,占全省比重由2008年的36.37%提高到45%以上。到2015年,合肥都市圈国内生产总值预期15000亿,年均增长14%以上,其中,合肥7000亿、六安3000亿、巢湖3000亿、淮南1400亿、桐城600亿。按照规划,合肥都市圈将形成1小时通勤圈和生活圈,核心圈层实施“公交化”发展策略。同时,合肥都市圈将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区域统筹,推进五市间社保制度协调配合和社保关系无缝转移、接续。未来合肥、淮南、六安、巢湖、桐城五市中心城区通达运输通道的平均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全力打造合肥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和“1小时生活圈”。 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市,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华中),华中地区的经济、金融、商业、通信枢纽、科技和文化中心,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港口城市,全国科教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四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被誉为世界开启中国内陆市场的“金钥匙”、经济发展的“立交桥”,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武汉有着3500余年的建城史,分为汉口、汉阳、武昌三镇,汉口曾是中国第二大城市,被誉为“东方芝加哥”,而汉阳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武昌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如今武汉正以“复兴大武汉”为目标,重返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业、商业城市之一,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清末及民国时期,武汉经济位居亚洲前列。新中国成立后,武钢、武重、武锅、武船、肉联等一大批企业陆续建成,极大地提升了武汉的经济地位和城市实力。1959年到改革开放初期,武汉的工业总产值位居中国第四。但自1980年代以来,武汉未能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被沿海地区抛在了身后,这种情况在进入21世纪后开始转变。20世纪90年代,武汉建立了位于汉阳沌口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昌的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东西湖的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位于新洲阳逻的阳逻开发区。 长沙,古时称为“潭州”,是着名的楚汉名城、山水洲城和快乐之都,中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沙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三千年灿烂的古城文明史,是楚汉文明和湖湘文化的始源地,世界考古奇迹“马王堆西汉陵墓”出土于此。长沙现为湖南省省会,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科教中心,亦是环长株潭城市群龙头城市。长沙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特大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九、中西部地区第一。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化和长株潭融城,长沙(长株潭)作为国家级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肩负着引领全国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历史使命并为之榜样。同时,长沙致力于打造内陆最开放、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名城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是中部六省城市中全国城市群建设的先行者,被《南方周末》评价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在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不协调之下,通过项目推动经济一体化,长株潭为其他城市群做了榜样。不与中部六省争龙头,致力打造成为中部崛起的“引擎”。 株洲古称建宁,为湖南省第二大城市。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国家老工业基地,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之一,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素有“火车拉来的城市”之称,享有“中国电力机车之都”的美誉。
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是我国最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之一。东界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衡阳、郴州二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株洲市现辖天元、芦淞、荷塘、石峰、云龙五区和县级醴陵市、株洲县、攸县、茶陵县、炎陵县5县市,以及113个乡镇。株洲正朝着中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与中部地区非省会第一目标奋勇前进。 南昌,江南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简称“洪”,原中华民国军事首都,现为江西省省会,中国特大城市之一,具有2200多年城史。城市分五横三纵、总体五环,现建成三环。南昌是中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之一,有东方爱丁堡之美誉。东城区的瑶湖新城正在逐渐形成众人所目的东方西雅图。南昌作为国家创新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之一,有着她独特的魅力。城中主要有十湖一江,有跨湖、跨江大桥29座,主要跨江跨湖型大桥及隧道就有:八一大桥、南昌大桥、赣江大桥、英雄大桥、生米大桥、朝阳洲大桥、艾溪湖大桥、瑶湖大桥、凤凰大桥、经航大桥,青山湖隧道、象湖隧道、艾溪湖隧道,红谷滩过江隧道等。
南昌为长、珠三角及闽东南经济发达地区之共同腹地,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重要制造业基地乃省外大型产业及总部转移对接的基地。2006年被美国《新闻周刊》杂(Newsweek)选为世界十大动感都会之一,全球着名摩天轮城市(南昌之星摩天轮),拥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被誉为“未来都会,绿色之都”。
南昌是闻名全球的世界动感都会,也是一座现代与古老兼并的着名城市。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南昌具有“西山东水”的自然地势,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东方水城,拥有异常丰富的水资源。全市总面积7402.3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达2204.37平方公里,占29.78%,居全国前三甲,在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中排在前三位。南昌自古就是一座水城,城市因水而发,缘水而兴,南昌古民谚就有“七门九州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之称。南昌具有“西山东水”的自然地势,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东方水城,有着美丽的赣江江景,巧妙地利用其地理条件,充分展示江南水城的优势,把偌大的城市打造成文明花园城市。 九江,江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江西正在打造的“双核”城市之一(九江、南昌)。该市有2200多年的历史,有江西北大门之称。是江西唯一通江达海、位于长江,京九两大经济开发带交叉点的城市。交通便利、七省通衢,是沪、汉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也是东部沿海开发向中西部推进的过渡地带。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po,第二声)有三分之二的水域面积在九江,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庐山位其境内。
九江是中国内陆重点开放城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长江中下游重要城市之一。自古以来就是舟车辐辏,商贾云集的通都大邑。九江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襟江带湖,背倚庐山,山拥千嶂,江环九派,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条件,九江很早就开始成为轻工业城市,并发展成为临江工业城市,如今,它的汽车、钢铁、家具、玻璃等工业非常发达。九江是在金融、文化、情报通讯、教育研究及交通等方面取得飞跃发展的充满活力的城市。
‘陆’ 如何把一个城市建成区域经济中心
在中国,主要还是靠中央政府的政策(如直辖市,副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光靠地方政府的力量几乎不行!因为地方财政逐级上交至中央!中央的政策向你所在的地区倾斜,想不成为区域中心都难!但是一切前提还是需要你所在的地区交通便利(主要靠海或者边境贸易{陆上港口},如港口城市)世界上几乎所以的大城市不是靠近大河就是靠近大海,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柒’ 11月26日是谁提出建立南阳副中心城市
摘要 10月2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省人民会堂隆重开幕。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成为我市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大家纷纷表示,要凝聚起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落实“两个确保”,奋勇争先、实干出彩,加快高水平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奋力打造河南省副中心城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阳而拼搏奋斗。
‘捌’ 南阳为什么成为最受欢迎的城市
我个人比较喜欢南阳的点,就是当地的美食非常多,而且后来南阳的交通发展的比较便利,要去哪里都非常方便,所以住在南阳的区域中心体验是不错的,外来游客来到南阳也不会因为当地的消费水平而感到困顿,所以南阳才会成为最受欢迎的城市吧。
南阳机遇大,人人都爱它
届时无论是来自哪里的游客,都可以到南阳来看一看,目前南阳是河南的副中心城市,它的地理位置仅次于洛阳,未来随着郑州城市的建设逐渐饱和,未来的南洋将会迎来更多的关注,而且当地低廉的人力和土地成本也会为南洋吸引来更多的投资建设,从独特的地理位置上来看,南阳正处于中心位置,还在经济上的合作,必然会越来越多良机,也是不容错失的。所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也就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将目光转移到南阳这座城市来。
我觉得南阳之所以会逐渐成为人们眼中最喜爱的城市也和它的发展前景是脱不开关系的,未来的20年南阳势必会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只要可以抓住这个机遇,我相信南阳的未来是非常璀璨的。
‘玖’ 南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区域规划
2010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南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豫政(2010)88号,要求南阳市和河南省有关部门要强力推进《总体方案》,争取经过10年左右努力,把南阳新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进一步巩固提升南阳市豫鄂陕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
南阳市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2012年全市GDP达到2380亿元,稳居河南省第三位。南阳中心城市与郑州、武汉、西安三大省会距离均在300公里左右,是密切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城市发展潜力巨大。 南阳新区西北以白河为界,东至许平南高速,北至南水北调总干渠,南至宛城区溧河乡南边界,规划面积约190平方公里。《总体方案》中,对南阳新区功能定位为“三区一基地一中心”: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豫鄂陕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全面推进南阳新区建设,有利于拓展南阳市产业发展空间,实现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推进,巩固提升南阳市豫鄂陕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构筑河南省在豫鄂陕毗邻地区的竞争优势。
同时,南阳新区按照组织协调和实施两个层面,成立南阳新区两级组织管理机构。南阳市委、市政府成立南阳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南阳新区成立工委和管委会,分别作为南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按副厅级架构设置。新区管委会是新区规划建设的执行机构,具有统一规划编制、人事管理、公共事务管理、财政管理等职权。
‘拾’ 省域副中心城市南阳市主要向哪个方向发展
摘要 南阳经济社会发展以全力打造新兴区域经济中心、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创新驱动能力再迈大台阶、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发展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