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经济融合体是什么意思

经济融合体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8-02 03:23:50

① 请问经济一体化是什么意思

丁伯根于1950年首次提出了“经济一体化”这一概念,在他所着的(国际经济一体化》一书中进一步对世界经济一体化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在人们对经济一体化的研究中,这一概念的不同含义在不同角度上得到大量使用。
人们既用它来指一个大公司对小企业的兼并,有时又带有空间上的意义,用它来指一国之内各地区间的经济融合,或是几国间就单一商品所进行的经济合作。地区经济一体化与跨国公司的区别在于地区经济一体化是属于宏观经济一体化,而跨国公司是属于微观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是一种静止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正如罗伯逊所指出的:经济一体化本身并不是一个目标,而是服务于某种更高目标的过程,在经济方面的首要目标就是促进所有合作者的繁荣,经济一体化的更远一些的目标是和平。
上个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的了。”“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的这种发展趋势不是减弱了,而是大大向前发展了。今日世界的现实表明,“闭关锁国”的时代过去了,连战后一度形成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平行的世界市潮的时代也不复存在了。正像邓小平同志精辟指出的那样:“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世界的开放反映着生产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世界的开3放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使世界的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世界开放的序幕是由地理大发现拉开帷幕的。世界的开放是以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为前提的。历史上,世界存在若干彼此隔绝、互不联系的文明中心,当时人们只能凭直觉认识世界,对越是远离自己居住的地方,认识越模糊。直到15世纪末,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奉西班牙国王之命,横渡大西洋,才到达了今日的美洲,然而他一直以为自己“发现”的地方是东方的“印度”。后来才由意大利人亚美利哥·维斯普奇断定这是一个新大陆。
16世纪,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绕地球航行一周,第一次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18世纪后半期,以詹姆斯·库克的3次航行完成了对澳洲的发现,从此澳洲开始进入世界地图。
上述地理大发现为世界的开放准备了条件,从此地球上的居民获得了名副其实的“全世界”的概念,即地球是圆的,全世界包括“五大洲”和“四大洋”。
世界开放的出现则是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结果。产业革命前,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虽然也存在一定的经济联系,但那只是偶尔发生的互通有无的少量的交换关系,而这种交换通常只是因为各国之间自然条件的差异。产业革命后,国际商品交换的品种和数量扩大了,而且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交换关系,世界开始进入了开放的时代。马克思曾指出:“机器发明之后分工才有了巨大进步……。从前结合在一个家庭里的织布工人和纺织工人被机器分开了,由于有了机器,现在纺织工人可以住在英国,而织布工人却住在东印度,而在机器4发明前,一个国家的工业主要是用本地原料来加工。……由于机器和蒸汽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大工业脱离了本国基地,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当时的开放局面同今天相比还处在初级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以商品国际化为主,世界出现了工业国和原材料生产国的分工。
世界的全面开放形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它以电力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电不仅被用作强大的工业动力,而且被运用于照明、通讯。广播等方面,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所造成的空前强大的生产力,给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国际经济关系带来了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
首先在国内,规模庞大的工业要求巨额资本,于是加速了资本的集中,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其次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需要寻找国外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和瓜分世界的斗争日益激烈。而帝国主义时期大量的资本输出,使这一时期世界开放的局面形成了以资本国际化为主的新特点。而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为世界的进一步开放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第二次科技革命就这样导致了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体系的最终形成,世界全面开放的格局已基本奠定了。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开始于本世纪中期,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合成材料与激光技术等为主要标志,推动了世界开放的新发展。
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揭开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序幕,对它的研究开始是出于军事目的,是在战争的推动下开展起来的。战后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研究迅速发展,随着世界能源日5趋紧张,核能的开发利用将大有可为。
电子计算机的运用是人类智力解放道路上的重大里程碑。它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广泛涉及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电子计算机向小型化。智能化发展,它们可部分取代人的智力,运用于生产操纵。经营管理、资料处理,并已进入办公室和家庭,使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重大变化。
空间技术的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比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还要神奇的时代。
战后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相适应,现代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面貌大为改观,生产专业化与生产国际化进一步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随之加深,世界开放格局取得了新发展。国家之间因经济上的相互需要,彼此联系密切,交往十分频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必需的全部资源、资金和技术,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因此必须进行交流和相互合作。近50年来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又把世界各国的交往推到了一个新阶段。地球上的空间距离“缩短.了”,信息的“时间差”也趋于消失。这种局面不仅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条件,而且加快了经济生活的国际化,使世界变得空前开放了。
开放的世界使世界各国原有的“一国经济”正在走向“世界经济”,从而形成了“全球相互依赖”的经济格局。

② 产业融合是指什么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可分为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类。
产业融合产生的效应

产业融合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发展趋势来进行讨论,当前,产业融合已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融合是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所产生的效应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促进了传统产业创新,进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由于产业融合容易发生在高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产业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在客观上提高了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取代了某些传统技术、产品或服务,造成这些产业市场需求逐渐萎缩,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下降;同时产业融合催生出的新技术融合更多的传统产业部门,改变着传统产业的生产与服务方式,促使其产品与服务结构的升级。
促使市场结构在企业竞争合作关系的变动中不断趋于合理化。现行的市场结构理论认为,有限的市场容量和各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动向结合在一起,就会造成生产的集中和企业数目的减少。而在产业融合以后,市场结构会发生更复杂的变化。产业融合能够通过建立与实现产业、企业组织之间新的联系而改变竞争范围,促进更大范围的竞争。产业融合使市场从垄断竞争向完全竞争转变,经济效率大幅度提高。
有助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的发展过程具有内在的动态一致性。技术融合提供了产业融合的可能性,企业把融合过程推进到各个运作层面,从而把产业融合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不同产业内企业间的横向一体化加速了产业融合进程,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同时,产业融合对企业一体化战略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产业融合中企业竞争合作关系发生变革,融合产业内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企业创新与灵活性被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在这场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创新能力弱、灵活性差的企业会以更快的速度被淘汰出局。
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融合能够提高区域之间的贸易效应和竞争效应,加速区域之间资源的流动与重组。产业融合将打破传统企业之间和行业之间的界限,特别是地区之间的界限,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业务重组,发展新的业务,这将会加速区域之间资源的流动和重组,产生贸易效应和竞争效应。产业融合将促进企业网络的发展,提高区域之间的联系水平。产业融合带来企业网络组织的发展将成为区域联系的主体,有助于打破区域之间的壁垒,增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产业融合扩大了区域中心的扩散效应,有助于改善区域的空间二元结构。

③ 农村金融的基本含义

农村金融,就是农村的货币资金融通,是一切与农村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是货币、信用、金融与农村经济组成的融合体、是农村货币资金运动中的信用关系、是以信用手段筹集、分配和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活动、是指农村货币资金的融通。

农村金融的准确定义是研究和解决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首要前提。文献分析发现,虽然农村金融在我国历史悠久,但“‘农村金融’作为一个概念被广泛运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

并且长期以来,在“金融,即货币资金的融通”的主流金融观[i]基础上,“农村金融”的内涵似乎只要给“金融”冠以“农村”就能自然地被定义出来。

事实上,我国既有“农村金融”概念就是这样生成的,即“农村金融就是农村的金融”(见编者注)这种看似简单明了,实际却是望文生义、同意反复的定义,不仅掩盖了农村金融的自身特性,使之失去了作为独立范畴存在的逻辑基础,而且,存在两个明显问题。

(3)经济融合体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农村金融的制约因素:

(一)农村信用环境的缺失。信用环境存在问题较多。主要是金融机构贷款逾期过高,企业间互相拖欠债务普遍,以劣充优、以次充好和欺诈失信等严重冲击着商业信用关系和消费信用关系。据不完全统计,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其全部贷款的比率为25%。

作为社会信用的个人部分,信用观念淡薄;同时还缺乏信用风险防范意识。由于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无法考察客户信用程度,更不能对其实行监控,从而给银行增加了信用风险。

(二)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交易各方的博弈失衡,影响博弈的公平和公正,使得市场对资源配置出现低效率。

在农村金融市场上,银行对借款人资金运用的目的、风险及还款能力等信息无法准确获知,财务制度和信用体制不完善也使得借款人无法向银行传递准确的借款信息,使得金融机构处于信息的劣势一方,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通过惜贷或者提高贷款利率来规避风险,压缩了信贷供给量。

④ 经济共同体是什么,成立的目的是什么,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发展演变过程

宗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文件《罗马条约》规定其宗旨是:在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不断的、愈益密切的、联合的基础,清除分裂欧洲的壁垒,保证各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和就业的条件,并通过共同贸易政策促进国际交换。在修改《罗马条约》的《欧洲单一文件》中强调:欧共体及欧洲合作旨在共同切实促进欧洲团结的发展,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发展演变过程:成立和发展欧洲统一思潮存在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高潮。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R.舒曼提出欧洲煤钢共同体计划(即舒曼计划),旨在约束德国。1951年4月18日,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6国签订了为期50年的《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1955年6月1日,参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6国外长在意大利墨西拿举行会议,建议将煤钢共同体的原则推广到其他经济领域,并建立共同市场。1957年3月25日,6国外长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两个条约,即《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1965 年4月8日,6 国签订了《 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 。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1991 年 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 ,(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2年2月1日,各国外长正式签署马约。经欧共体各成员国批准 ,马约于 1993 年 11 月1日正式生效,欧共体开始向欧洲联盟过渡。

⑤ 经济生活共同体是什么

“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⑥ 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定义分别是什么

农业经济是指农业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它的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在生产关系的改革和生产力的组织方面都有一系列特殊的经济问题。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使农业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如何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等,显然与工业有所不同。
农村金融就是农村的货币资金融通、是一切与农村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是货币、信用、金融与农村经济组成的融合体、是农村货币资金运动中的信用关系、是以信用手段筹集、分配和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活动、是指农村货币资金的融通。

⑦ 高中政治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区别

它们的区别在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互相包含的关系;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是互相作为独立个体进而互相影响。

材料答案解析:

1、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城市法治建设,稳定和创造了和谐的政治环境,只有政治稳定,文化才能持续发展。只有国家经济稳定,才能有文化事业的繁荣。

2、文化与政治互相交融。

政治中有文化,文化中有政治;法治建设的发展,促进人们参与到政治生活当中,人们在参与政治生活的同时学习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7)经济融合体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1、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

2、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

3、政治,它指对社会治理的行为,亦指维护统治的行为。政治是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例如统治一个国家,亦指对于一国内外事务之监督与管制。

⑧ 数字经济属于什么经济数字经济的融合不仅体现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更体

融合性数字经济,它是指数字技术和传统行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其主体属于实体经济。
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打破了我国经济体制“条块分割”的重大弊端,促进了要素资源跨部门、跨地区流动,极大释放了经济活力。自此,产业、区域之间的交流互动日益增多。

⑨ 混合所有制是什么意思

混合所有制是指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混合所有制既是一种社会经济成分,又是一种企业资本组织形式。它是股份制的一种形式,既包括公有制经济,又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行为,是适应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特殊形态的股份制。是被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混合体指经济在我国将进一步发展。
它有两种不同的载体形式:
1、混合所有制经济
指由不同性质的资本联合、融合或参股而形成的经济成分。一般采取股份制的资本组织方式。它以社会中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为前提,通过各类性质的产权在市场中以多种形式自主流动和重组形成,并适应竞争的需要不断变化资本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形成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运营的高效益;有利于推动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2、混合所有制企业
混合所有制企业是指由公有资本(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与非公有制资本(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共同参股组建而成的新型企业形式。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出现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以及股份制企业的涌现而出现的新兴的企业组建模式。

阅读全文

与经济融合体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故事书小公主第一次发生了什么事 浏览:580
云南为什么核酸检测健康码结果查不到 浏览:491
虐心爱情剧都有哪些 浏览:246
鸡年正月婚姻怎么样 浏览:648
我为什么说西安是爱情的城市 浏览:638
男四十女三十六两人婚姻如何 浏览:61
幼儿经济困难怎么办 浏览:583
事业编没有岗位怎么评职称 浏览:803
濮阳县什么时候考事业编报名时间 浏览:698
事业在计划表里怎么安排 浏览:702
爱情公寓邀请了多少明星 浏览:860
吸血鬼是怎么变成美女的 浏览:508
事业心的表现是什么 浏览:663
南欧各国经济怎么样 浏览:486
从未懂得幸福是什么意思 浏览:422
法国健康证在哪里办 浏览:665
爱情的意义是什么歌曲 浏览:904
事业编联考考试考多久 浏览:813
美女怎么护肤光滑 浏览:436
尊重你的伴侣怎么收获更多幸福 浏览: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