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经济学什么流派最好

经济学什么流派最好

发布时间:2022-08-01 23:47:57

经济学有哪些流派哪些流派是最好的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经济学主要分为两派,其分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私营经济自身能够正常运转到何种程度,二是政府应该在经济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前者被称为芝加哥学派,而后者则被称为凯恩斯学派。

㈡ 西方经济学领域共有哪些流派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1. 新古典综合派

  2. 新剑桥学派

  3. 货币主义

  4. 供给学派

  5. 新凯恩斯主义

  6.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


主流经济学派:

主要研究市场是如何运行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有效率地在各种用途中配置既定的资源。

西方经济学主流派代表有:

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


非主流经济学派:

主要研究市场是如何产生的、非市场选择是如何运行的、市场是否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唯一途径、不同于市场的选择是什么、非市场决策是如何进行的。

西方经济学非主流派代表有:

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演进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奥地利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英国新剑桥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新马克思主义)、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斯德哥尔摩学派(瑞典学派)。

㈢ 经济学是什么思想流派的代表作品

1.最主要的流派是两个,凯恩斯和古典
古典学派的历史比较长,核心观点就是市场能够自己流畅地运行,政府不应该参与到市场的干预中去。
从亚当斯密创立经济学一来,古典学派一直都是最正统的经济学流派,亚当斯密本人就是持有这种观点的,所以才提出“看不见的手”的观点。
【拓展资料】:凯恩斯主义学派的核心观点就是市场不能自己流畅地运行,所以政府需要参与到经济中去。好比说,市场是一艘大船,政府是这艘船的舵手,舵手一旦放任不管,这艘船就会出事。
凯恩斯主义在诞生后,至今都是成为经济学的最主要流派。
不过,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发生的“滞涨”现象是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释的,于是,人们又开始怀疑凯恩斯主义是否真的洞察了经济学的真相。

然后就诞生了货币主义学派,这是弗里德曼为首的学派。这个学派又坚持回复到古典学派的观点,就是政府不能干预经济,政府只需要公布并且严格执行一个合适的货币发行量的增长率就行了。
从此,坚持政府应该干预和不应该干预的争论,每一天都在上演。两个学派都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学术观点体系。

㈣ 西方经济学有哪些学派

1. 货币主义学派
货币主义亦称货币学派,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先在美国盛行起来。曾获诺贝尔奖的美国经济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被认为是该学派的创始者和代表人物。在美国,货币主义者还有卡尔·布朗纳(Karl Brunner)、艾伦·梅尔泽(Allan
Meltzer)等,英国的着名货币主义者有艾伦·沃尔特斯(Alan Walters)、戴维·莱德勒(David Laidler)、迈克尔·帕金(Michael
Parkin)等。
货币主义的理论建立在现代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基础上。

2. 供给学派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蒙德尔被公认为供给学派的先驱,其他代表人物还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阿瑟·拉弗、《华尔街日报》的罗伯特·巴雷特、裘德·万尼斯基、保罗·罗伯茨、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哥伦比亚大学的罗伯特·门德尔、密契尔·伊文斯和乔治·吉尔德等人。

3. 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假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翰·穆斯于1960~1961年首次提出的。70年代初以来,美国的一些青年经济学家,首先是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卢卡斯,然后有托马斯·萨金特、罗伯特·巴罗、尼尔·华莱士等以理性预期假说为基础,运用经济计量学研究方法向新古典综合宏观经济模型提出全面挑战。由于他们强调“理性预期”对经济行为和经济政策的影响作用,被称为“理性预期学派”。期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并不能保证它所涉及到的人在行为上协调一致。

4.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是在原来的凯恩斯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保留并继承了凯恩斯主义的一些假设和分析方法,同时又从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汲取了某些论点或新研究方法,并增加了一些新的基本假设,引出某些新论点。因而它是在各对立学派的争论中,博采众长而发展起来的。

㈤ 经济学有哪些学派

1、重商主义

主要观点是重视金银货币的积累,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形式,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通过出口才能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富。因此,主张在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但是重商主义的研究只限于流通过程,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2、古典经济

主要观点是流通过程不创造财富,只有农业和畜牧业才是财富的源泉。提出自然秩序的概念,用农业来概括经济,用租地农场主的生产经营活动来分析资本的流通和再生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学家称重农学派为“现代经济学的真正鼻祖”。

3、自由主义

主要观点是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和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但经济全球化并不排除政治和文化的多元化,更不等于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新自由主义鼓吹经济全球化,而是着力强调要推行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全球化。

(5)经济学什么流派最好扩展阅读:

经济学学派中自由主义的发展概况:

New
Liberalism:19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危机严重,为适应资产阶级新的政治要求,T.H.格林首先提出了既坚持英国自由主义传统,又实施国家干预,充分发挥国家作用的新理论。

90年代以后,英国自由党内外很多自称集体主义者的激进知识分子,主张建立平等、合作的新社会,要求国家在减少日益严重的失业和贫困现象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他们从格林的着作中寻找行动的理论依据。“新自由主义”成为他们所推崇的理论的代名词。

此时的新自由主义事实上是New
Liberalism,因为新自由主义对“自由”解释与古典自由主义相比有了显着的不同,提出自由应该是制度框架内的自由,而不是放任自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学派

11

㈥ 中国经济学十大门派

一、程恩富的海派经济学

提出时间:1995年

海派经济学的理论特征是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基点,综合古今中外合理思想,包括综合借鉴运用各种社科和自然科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综合创新,构建既超越马克思经济学又超越西方经济学的新范式。
二、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

提出时间:2011年

新结构经济学建立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之上,主张一个国家应该建立适合自己阶段的产业政策,才可以最快的发展。
三、滕泰、贾康的新供给经济学

提出时间:2015年

新供给经济学将新供给分为四类,分别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新资源要素,新制度四大方面
四、高连奎的新财税经济学

提出时间:2016年

新财税经济学提出了“政府债务型经济危机”的概念,认为人类现有的政府债务危机是财税升级落后于产业升级的结果,提出了“财税-产业”双升级的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七增七减”的财税改革主张。
五、李俊生的“新市场财政学”

提出时间:2016年

传统经济学将财政学建立在市场失灵的基础上,认为政府财政是市场失灵的补充,新市场财政学则树立了市场“平台观”和“参与型”政府的新观念,将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都视为市场平台的参与者,公私部门皆在其中活动,创造价值。
六、孙国峰的“新货币银行理论”

提出时间:2001年

孙国峰的“新货币银行理论”认为贷款才是货币起点。从实践上看,客户从银行提取的现金远大于他们存入的,这才能解释为什么社会中流通的现金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
七、郎咸平的“马克思中观经济学”

提出时间:2018年

2018年,中国学者郎咸平提出“马克思中观经济学”,郎咸平认为《资本论》灵魂蕴藏在第二卷中,马克思经济学中将社会各行业分为两个部门,一个生产资料部门(类似重工业),一个生活资料部门(类似轻工业)。
八、李稻葵的“政府与市场经济学”

提出时间:2018年

李稻葵认为,政府与市场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是要把政府的激励和行为搞对,理清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政府应该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推动者,一个利益相关者,而不是阻挡者,政府与市场经济学重点研究政府在市场中的激励、行为和作用在内的相关课题。
九、金碚的“域观经济学”

提出时间:2019年

金碚认为传统经济学太注重经济学的简化与抽象,忽略了经济的现实差异,导致经济学理论与现实差距太大而无法指导实践,域观经济学反其道而行之,专门研究经济差异,包括产权制度、文化因素、意识形态、地理位置、发展阶段等导致的现实经济差异,因为真实世界中人的行为既有相同性,也有差异性,有的相似性明显,有的相异性极大。
十、孙选中提出“法商”理论

提出时间:2010年

法商思维指的是经济价值观主导的追求效率的思维方式同法治价值观主导的追求公平的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以实现主体权益均衡发展的决策思维,法商管理的概念是由柴小青和孙选中于 2010 年提出的,并给出法商管理的定义:法商管 理是综合管理学、法学相关知识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管理和控制的理论和方法。

㈦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三个学派是什么由谁提出各个学派的理论分别是什么

对应于早期的,俗称: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
对应于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俗称:新古典派经济学第二代(New Classical Economics)
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流派即: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
以及20世纪末开始的第四次“整合”
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 (Classical Economics)。在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GE MING”、“凯恩斯GE MING”和“预期GE MING”等所谓三次大的GE MING,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过去100年间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特征,它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证伪主义的普遍化、假定条件的多样化、分析工具的数理化、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案例使用的经典化、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张伯伦GE MING”摈弃了古典经济学把竞争作为普遍现象,把看作个别例外的传统假定,认为完全竞争与完全是两种极端情况,更多的是处在两种极端之间的 “竞争”或“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他们运用边际分析法,分析了“竞争”的成因、均衡条件、福利效应等,从而完成了微观经济的GE MING。

“凯恩斯GE MING”使得西方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实现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分野,从而在理论体系上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而凯恩斯则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凯恩斯完成理论创新包括: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论基础“萨伊定律”,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导致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于“消费倾向、灵活偏好和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据此凯恩斯提出的政策建议强调,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弥补私人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消除产生失业与危机的基础。

“预期GE MING”的演绎逻辑是,货币对产量等经济变量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货币供给的变化可以导致货币存量的随机变动,并由此引起经济波动;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这种波动是通过总需求曲线完成的,所以,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导致总需求的变化,而总需求的变化又将导致经济波动。所以他们认为,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政府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因而不仅存在“市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

新古典经济学是19世纪70年代由“边际GE MING”开始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学流派。它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新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成为当时经济理论的主流。新古典学派主要包括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剑桥学派。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理解经济现象的一个根本基础,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解释买主面对一批不同价格时所采取的购买行为、市场参与者对价格的反应、各种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最佳配置等各种经济问题。

第二代新古典派经济学
新古典派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是在对以往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进行细化,而于1970年代形成的学派。其理论框架由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失业率假说组成。该学派主张市场经济能自动解决失业、不景气等问题,而政府主导的稳定政策没有任何效果。在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两难问题不仅在长期,短期也不存在这一点上,与货币主义不同。

该学派有时也因为其对理性预期的注重为特征称之为理性预期学派,但是不能算正式的学派称呼。

新兴古典经济学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澳大利亚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用非线性规划和其他非古典数学规划方法,将被新古典经济学遗弃的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精彩经济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掀起一股用现代分析工具复活古典经济学的思潮。比如,他们以个人专业化水平的决策以及均衡分工水平的演进为基础,重新阐述斯密的分工理论及其对国际贸易原因的论述。他们的研究旨在重新科学的寻找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建立起宏观经济增长的微观模型;他们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多种经济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的学问”的定义,改变为“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两难冲突的学问”,其主要任务是对技术与经济组织的互动关系及其演进过程的研究。杨小凯等人提出的新学说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这个流派被称为“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以区别于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

第四次“整合”
此外,西方主流经济学在20世纪末,以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1993年出版新的《经济学》教科书为代表和标志,又开始了第四次“整合”。斯蒂格利茨完成的理论创新在于:一是将宏观经济学的表述直接奠定于扎实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从而实现对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超越;二是加强对信息问题、激励问题、道德问题、逆向选择问题等新课题的研究并取得新成果和新发展;三是进一步注重政府干预经济的积极作用,认为依靠政府的依法调控,就能实现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代表人物
正当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即将来临之际,有人猛然醒悟:以前的经济理论只强调了生产和成本,却忽视了效用和需求。因此,经济学的大树分出了枝干:一个枝干是以马克思为杰出代表,继续沿着劳动价值论这条线索,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洞察力,赤裸裸地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剥削性质,并成为号召广大无产阶级投身GE MING,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强大动力,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GE MING纲领,对于这些理论,大家要比较熟悉一些,这里就不多费篇幅。

另一个枝干就是通过对需求和效用的认识,建立在“边际效用论”和“均衡价格论”基础上的新古典主义理论(因为新古典主义抛弃了劳动价值理论,所以被马克思称为庸俗经济学,现在有很多教科书仍把这部分理论叫做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1.萨伊(1767—1832年),法国人,他与英国的李嘉图是同时代的人,但他们对斯密学说的态度截然不同,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包含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二是商品的价值又是这个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得和支配的劳动决定的,在此基础上,斯密进一步说,这种购买到的能支配劳动的生产物,不全部归劳动者所有,除工人应得的工资外,还要给资本家以利润,给地主以地租,因此得出价值由三种收入构成。李嘉图继承了前者,提出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成为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基石。而萨伊则继承了后者,重点从交换价值即价格的角度来分析,提出了“物品的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所谓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它的效用”,并提出商品的效用是由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共同创造的。以生产三要素理论为基础,萨伊进一步创立了“三个统一体”的分配理论(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和“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的市场理论(即在西方经济学中影响巨大的“萨伊定律”)。这一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影响十分巨大,长达一百多年时间,作为自由放任经济的理论基础,直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GE MING”才被取代,其大致意思是:商品供给恒等于生产者的货币收入;生产者的货币收入恒等于他们的货币支出,货币支出必然引出商品需求。因此,商品供给等于商品需求,国民经济会自动实现均衡。

2.马尔萨斯(1766——1834年),英国人,牧师,后因结婚而失去神职,成为教授。人们都知道马尔萨斯是着名的人口理论学家,但其实他后来主要由人口理论转到研究经济学。这里分别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人口理论和经济学理论。

关于人口理论。可以用龟兔赛跑的寓言来理解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他说,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食物的增长只有按算术级数,而且因为收益递减规律,土地上的食物产量增长会起来越慢,就象一只慢慢爬行的乌龟;而人口的增长是成几何级数(1, 2,4,8,……),就象一只狂奔不止的兔子,因此,人类社会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因人口过剩而导致的失业和贫困,马尔萨斯提出的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残忍的。他说:“一个出生在已被占有了的世界上的人,如果他不能从他父母那里获得衣食,社会又不需要他的劳动,那么他就没有权利要求最小量的食物,在大自然这个盛大的筵席上,是没有他的座位的,大自然要叫他离开”。这就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人类的体现。因此,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一问世就受到不少人的指责和抨击。中国在正需要控制人口的时候把马尔萨斯划入了“敌人”的阵营,自然不能接受他的理论,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关于经济学理论。对于马尔萨斯在经济学界的成名,流传有一段故事。马尔萨斯和李嘉图是同时代的英国人,当时,李嘉图是经济学界的泰斗,但到晚年,他突然发现了自己理论中间存在着矛盾(即我前面已提到过的“价值规律和利润的矛盾”及“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矛盾”),又不便于推翻自己的理论,成天忧心忡忡,后来他想到马尔萨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谁知马尔萨斯很快就用化名把这个矛盾揭穿,李嘉图一气之下死了。这时候,马尔萨斯又站出来承认那篇文章是他写的,一夜之间,马尔萨斯成名了,可后来李嘉图的学生在整理他的资料时,发现了李嘉图的日记正好记了他找到马尔萨斯的事情,又引来一些人对马尔萨斯人品的攻击。马克思批评马尔萨斯是个“小人”。马尔萨斯的理论主要是针对李嘉图理论上的矛盾,从而否定了劳动价值规律,并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这一理论成为后来凯恩斯理论基础)。

3.约翰.穆勒(1806—1873年),英国人,他是西方经济学从古典主义向新古典主义过渡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他的经济学说是综合性的折衷主义体系,其经济学着作《政治经济学原理》是自资产阶级经济学出现以来的第一本流行的教科书,其流行时间为1848年—1890年,大致相当于马克思定居伦敦的时期。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位既没有杰出经济学观点而又不得不令人关注的人物。

1870年前后,新古典学派正式与古典经济学决裂,响亮地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和“均衡价格理论”,为西方经济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下面两位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4.庞巴维克(1851—1914年),奥地利人,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该学派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故又被称为边际效用学派。这里,我们有必要了解 “边际”这个词,人们一般都理解为“增加的”或“额外的”的意思,比如你吃第二块面包时会得到一个与吃第一块不同的效用,这个增加的效用就称作“边际效用”。庞巴维克的经济学说主要包括边际效用论和时差利息论。

关于边际效用论。这一理论有三个要点:第一,一种物品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人们对物品的主观评价。第二,人们对物品的价值的主观评价是以物品的稀少性为条件的。第三,物品的最终价值是由它的边际效用量来决定的,他认为人们最不重要的需要的效用即边际效用。根据上述三个条件,他得到结论是“物品的数量和物品的价值成反比,市场上同类商品数量越多,则价值越小,反之亦然。”

关于时差利息论。他这里的利息包括了资本的利息,土地地租以及利润等,他把物品区分为“现在物品”和“将来物品”,并提出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由于所处时间不同,它们的价值便有差别,并且“现在的物品通常比同一种和同一数量的未来物品更有价值”。这一理论就是现在理财学中“货币的时间价值”的理论基础。

5.马歇尔(1842—1924年),英国人。马歇尔可以称得上新古典学派的标志性代表人物,他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成为西方经济学界的第二本教科书。他在这本书中,将古典经济学、马尔萨斯和萨伊的学说、约翰.穆勒的学说以及庞巴维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杰文斯为代表的数理学派、瓦尔拉为代表的洛桑学派等的理论兼收并蓄,集中了其中的所有精华,在融合了供求理论、生产费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等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完整的经济学体系,从而建立了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至今仍占据主要地位,后面介绍的微观经济学的基本体系和理论都源于此。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和分配理论。

关于均衡价格论。他运用边际效用理论说明了需求价格和需求规律,即“需求数量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加,随着价格上涨而减少”,又运用边际生产费用理论说明了供给价格和供给规律,即“供给与需求相反,价格高则供给多,价格低供给少”,最后,他把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结合起来形成均衡价格规律,即“当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相一致时,需求量和供给量也相一致,就会形成均衡价格”,他还分别用曲线图予以说明。

关于分配理论。马歇尔在均衡价格论的基础上,确立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而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取决于各自的均衡价格,这些生产要素归劳动、土地、资本、企业组织的所有者。

㈧ 5个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古典经济学

亚当•斯密

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一般指英国古典经济学,其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他所着的《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

同时亚当·斯密批判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认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17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凯恩斯

凯恩斯主义,或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Keynesian economics)是根据凯恩斯的着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 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的努力成了凯恩斯《通论》以后经济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家试图找他他们思想的宏观表达,另一方面,例如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为凯恩斯经济理论找到扎实的微观基础。二战以后,这一趋势发展成为新古典主义综合学派。

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有其侧重点,但小编觉得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是前人智慧结晶,在理解他们的内涵时,应该采用辩证统一的方式去分析,在差异中寻求共性。

㈨ 技术经济学四大流派

西方经济学思潮历来就有激进派、正统派和保守派的区分,形成了左中右三种派别。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存、斗争和转化,推动了经济学的演变和发展。

正统经济学(辅之以保守派经济学)构成的主流经济学的主体。而激进经济学包含着正统经济学的否定因素、变革因素,以及新经济学的萌芽因素、肯定因素,因而往往构成为新旧西方经济学相互转化的过渡点或枢纽点。西方激进政治经济学又称持异见经济学,从广泛意义上讲,是一种批判正统经济学的具有激进色彩的经济思潮的总称。当代激进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特征就是批判经济理论和经济制度,力图改变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厮主流经济学这种传统的或正统的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以及极力主张改造先行资本主义制度。

西方激进政治经济学思潮由来已久。美国坦普尔大学的阿佩尔鲍姆把斯密等划入他们那个时代的持异见者。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麦克法莱恩则把18、19世纪批判正统经济学的凡勃伦等人视为西方早期激进经济学家。大量西方经济学文献说明:激进政治经济学与正统经济学的对立和转化是经济学说史上带规律性的现象。

激进政治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激进政治经济学把凯恩斯左派或后凯恩斯主义、新制度经济学、斯拉法主义或新李嘉图主义、马克思经济学都囊括在内。理由在于:他们都以“左”的姿态批判正统经济学,揭露现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弊端和不良现象。持这种观点的有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家谢尔曼和英国激进政治经济学家马尔科姆.索耶。狭义的当代西方激进政治经济学专指产生于60年代西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自称运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观点批判正统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代之以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潮。这一学派直接继承“老左派”的思想传统,西方大多数经济学文献认为这种激进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并无根本性区别,因此往往称之为“新左派政治经济学”、“新马克思主义”、“激进的社会主义”

㈩ 宏观经济学有哪些流派

宏观经济学的流派如下:古典经济学(斯密)新古典经济学(马歇尔)凯恩斯革命,新古典综合学派(萨缪尔森),新剑桥学派(罗宾逊),货币主义(弗里德曼),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卢卡斯)新凯恩斯主义。当然由于对李嘉图的不同理解,还有马克思主义,之后又演化成了激进政治经济学和列宁的经济学,而列宁的经济学在中国和前苏联也产生了分支。现在东西方经济学有合流的趋势,就是转型经济学。建议你看一下方福前的《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这本书的第一章有一个西方经济学流派的脉络图,非常清晰,是从萨缪尔森的书上摘下来的。

阅读全文

与经济学什么流派最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事业编没有岗位怎么评职称 浏览:802
濮阳县什么时候考事业编报名时间 浏览:697
事业在计划表里怎么安排 浏览:699
爱情公寓邀请了多少明星 浏览:857
吸血鬼是怎么变成美女的 浏览:505
事业心的表现是什么 浏览:656
南欧各国经济怎么样 浏览:483
从未懂得幸福是什么意思 浏览:419
法国健康证在哪里办 浏览:662
爱情的意义是什么歌曲 浏览:901
事业编联考考试考多久 浏览:812
美女怎么护肤光滑 浏览:435
尊重你的伴侣怎么收获更多幸福 浏览:999
如何选择幸福的理论 浏览:999
如何让重组家庭过得幸福 浏览:840
幸福是用来追求的快乐是什么 浏览:598
抖音上为什么那么多美女吃东西 浏览:739
生肖牛婚姻女正月出生如何 浏览:982
幸福二人世界怎么打造 浏览:981
金坛事业单位待遇如何 浏览: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