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一放映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什么状况 材料二反映江南地区经济状况明显好于以往,促进江南地区的主观因素
不知啊。。。。。。。。。。。。。。。。。。
2. 问:材料一所反映的状况与南方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时期我国南方经济怎样的发展状况
问:材料一所反映的状况与南方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时期我国南方经济怎样的发展状况?
检举|2010-12-21 20:29054278 | 分类:文档/报告共享 | 浏览291次
材料一 东汉末年,由于北方战乱不断,人民纷纷南迁,据记载,关中的人民移居到荆州的有十万多家 307年到5世纪中期,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多万人。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 宋书》
知道鼓励您使用附件功能解决当前问题
上传有效附件后回答被采纳,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
未上传有效附件但回答被采纳,系统奖励2(财富值+经验值)
我来帮他解答
加粗
飘红
符号
编号
排版
图片
附件
地图
匿名提交回答
分享到:
杨子江的艺术 四级
签到补签卡
我的升级进度
经验值
1926 / 2000
采纳数
39 / 30
采纳率
48% / 15%
我的特权
5级以上用户就可以使用真实头像了!
快努力升级来获取权限吧!
进入个人中心
帮助 | 意见反馈 | 投诉举报 | 知道协议 | 加入我们
采纳我快快
材料一 东汉末年,由于北方战乱不断,人民纷纷南迁,据记载,关中的人民移居到荆州的有十万多家 307年到5世纪中期,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多万人。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 宋书》
分享
快采纳我!
3. 材料二中反映了南朝时期江南怎样的状况
你把材料省了。。
不过说来,南北朝时期,王朝更迭极其频繁,民不聊生是自然,青壮劳力战死沙场不计其数,农业生产自然要受到很大影响,失去交换的物品,商品经济自然也是低迷,不过南朝相对北朝还是要好一些,因而人口在不断从北向南移,同时也伴随着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中原文明与少数民族的民族融合,思想文化上,旧儒学无法安抚战乱下的黎民,儒学地位受到佛道两家的冲击,出现了儒释道三家并行的局面。
4. 材料一反应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
问题:
(1)材料一、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何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远远落后于北方,人民的生活有了衣食保障,但没有很富裕的人.原因: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当时江南地区人少地广,劳动力长期短缺:生产技术和经验也落后于北方.(答出两点即可)
(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原因: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政策;江南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答出三点即可)
(3)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5. 历史问题
答:(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江南地区尚未得到开发,经济比较北方而言尚处于落后状况。
1 地理因素,江南地区河网密布,土壤黏重,雨水较多,对于早期的发展水平,无法开发。
2 人口因素,江南地区人口稀少,得不到开发,
3 政治因素,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一直处于中原地区,江南往往被称为蛮夷之地,
答:(2)材料三反映了江南经济状况从之前的未得到充分开发,处于落后状态到繁荣发展的变化。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出现了人口迁徙,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劳动力和发达的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充分开发,
答:(3)江南地区的开发使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唐宋时期,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6. 上述两则材料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明显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经济现象?
(2)两则材料所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3)分析材料二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
(1)材料一:东晋以前.材料二:东晋以后.
(2)材料一:江南人们可以解决温饱,但不富裕.材料二:江南的富足.
(3)北人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劳动工具、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7. 材料分析东晋政府建立了,当时江南经济出现了什么现象
江南地区迅速开发,原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耕作技术和作物品种得到推广等。
8. 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反映了江南地区什么现象
指的是扬州的商业景气,扬州处于长江与京杭运河的交际处,与开封相隔又近,货物大部分都在扬州中转,前一句指的是生活品,后一句说的是丝织品,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繁荣,而且供应天下的需要。
主要原因:
1、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2、南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融合;
3、社会相对安定;
4、统治推行劝课农桑的政策;
5、北方粟麦等作物南移。
影响: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8)材料二反映了江南经济的什么现象扩展阅读: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1、南北经济向好发展。江南地区发展迅速,中原地区发展相对缓慢。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秦汉时期,南北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因大规模战争而受到严重破坏,战争多发生在北方,战争持续时间较长。而南方相对稳定,使南方经济发展迅速。这样,南北经济开始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的经济格局开始转变。
2、庄园、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大夫制度的发展和统治者对佛教的崇拜,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大大膨胀,造成了土地和劳动力的流失。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偏低。由于战争的结果,许多城市被严重破坏,而南方刚刚开发,商品经济的发展缓慢。
4、各民族经济交流不断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强,各民族关系密切,并逐渐融合为一体。各民族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为促进经济复苏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它也为隋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