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的三大经济地带是什么,是怎么划分的
为了制定本地区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土地开发整治规划、区域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服务。
经济区的划分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
例如,苏联将该国分为三个主要经济区:东部(包括西伯利亚和远东)、西部(苏联的欧洲部分和乌拉尔地区)和东南部(中亚和哈萨克斯坦地区)
中国“七五”计划(1986~1990年)提出,按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即:
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
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内蒙古、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9个省、自治区),
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并提出“七五”期间至90年代,要加速东部沿海地带经济、技术的发展,同时把能源、原材料的开发和建设重点放到中部地带,积极做好开发西部地带的准备这一经济发展战略思想。
(1)三大经济带单位有哪些扩展阅读:
在中国的三大地带中,中部地带的经济波动对中国总体经济波动的影响最大,东部地带次之,西部地带的经济波动对总体经济波动的影响很小,达到了可以忽略的地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东、中部地带“热”“冷”差异很大,对宏观调控的承受能力及反应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尽管中国政府针对不同的地区实施了差别性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承受能力的差异使得中部地带对政府宏观政策的反应要明显大于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国有经济比重相对较高,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低,企业融资主要依赖国有银行,不利冲击对中部企业的影响远比对东部企业大得多。
东部企业的市场融资渠道多,在紧缩情况下企业融资的调整能力较强。中部企业基本依赖国家资金,一遇紧缩便易发生资金断档、生产经营难以为继。
当宏观紧缩刚使东部经济从过热状态冷却下来的时候,中部经济却已从正常增长陷入停滞衰退;而调控措施一放松,又会出现东部经济再度趋热及通货膨胀进一步蔓延。宏观调控紧不得,松不得,可调整的空间很小。
宏观紧缩常常未达到预期效果便中途放松,有时不是出于兼顾经济适度增长的考虑,而是迫于中部企业经营危机的压力。
宏观调控在这种情况下放弃紧缩,不是“软着陆”过程中“紧”“松”搭配的主动调整,而是地区贫富差异及“热”“冷”差异压力下的被迫应急措施。
因此,尽管东部地带经济总量在中国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巨大(1978-2004年东部地带GDP在中国GDP总量中所占的平均份额为54.9%),但其对总体经济波动的影响却小于中部地带。
2. 我国的3大经济带有哪些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剃度开发理论的引入和发展,我国以陈栋生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学者提出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并被作为我国政府组织国民经济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地域依托.
东部: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
中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自治区,山西,河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湖南(9个)
西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唯乌尔自治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西藏自治区.(10个)
在地带的划分中,关于广西,海南,陕西和四川的划分有些争议,但是地带划分本身是基本上被接受的.
2004年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广西和内蒙古两个民族自制区划分到了国家大开发意义上的西部地区.
东部:辽宁北京河北山东天津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这几个省都是沿海省份,地形平坦,气候湿润,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好,大学集中,科技先进,交通便利,。其中北部有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合理,像北京上海广州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中部:有河南山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六省。其中几个省有如下特点:河南地形平坦气候湿润灌溉方便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人口稠密,可发展劳动密集形产业,如纺织业;交通便利(郑州京九线上的大站)。山西是我国的资源大省,主产煤。湖北位于长江中下游,处于我国正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东连上海西接西部地区(水路)南到广州北达北京(京九线),工业发达。
西部:就是西部大开发中划分的14 个省市。西部地区面积广大,人口稀少,资源丰富,是最几年才开发的。
希望采纳
3. 七大分区和三大经济带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所辖共有33个省级行政单位即22个省,5个自治区,4省会是羊城广州,有悠久的革命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广东三大
4. 中国的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区是怎么划
三大经济带的划分
东部经济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等十一个省、市。
中部经济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陕西、内蒙古等10个省、自治区和四川中部、东部地区。
西部经济带包括新疆、西藏、青海、云南、贵州、宁夏、甘肃等七个省、自治区和四川西部地区。
三大经济带划分依据
根据我国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差异,划分了三大经济带。
从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建设的经济效益水平、基础设施,以及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看,大体是东部地带高,西部地带低,由东向西递减。
从土地、矿藏和水力等自然资源方面看,则大体是西部地带和中部地带丰富,东部地带一般较缺乏,由东向西呈递增趋势。
根据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来科学地划分经济地带,是合理布局我国生产力所必需。
5. 中国三大经济带是指什么
他们回答的不准确。
中国三大经济带是指长三角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带。
环渤海经济带不仅包括京津塘,还包括大连,营口等环渤海湾城市
6. 我国的三大经济带是
中国现在的三大经济带是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
1、东部沿海地带
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
本带经济发展主要是加强传统工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新方向发展。
东部地带经济总量在中国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巨大(1978-2004年东部地带GDP在中国GDP总量中所占的平均份额为54.9%),但其对总体经济波动的影响却小于中部地带。
2、中部地带
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在中国的三大地带中,中部地带的经济波动对中国总体经济波动的影响最大。
中部地带国有经济比重相对较高,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低,企业融资主要依赖国有银行,不利冲击对中部企业的影响远比对东部企业大得多。
3、西部地带
西部地带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10个省、自治区。
西部地带在中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很小,且第一产业所占的比例很大。1978-2004年,我国经济总量按照地带来划分,平均来说西部占18%,中部占27%,东部占54.9%,西部地带所占的份额大大小于中东部地。
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主要是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建设条件和现实的经济技术水平,所存在的地区差异等,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可以充分发挥各带优势,进行科学地域分工,实现各部门、各地区、各层次的生产布局的有机联系,求得整个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使各地明确各自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经济技术特点,便于国家对各地经济规划进行分类指导;
可以推动横向经济联系,促进地区分工合作、联系,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各地共同繁荣。
7. 中国有哪三大经济地带
1、东部经济地带
沿海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沿海的省级行政单位
2、中部经济地带
黑、吉、内蒙古、晋、豫、皖、赣、鄂、湘9个省级行政区
3、西部经济地带
甘、青、宁、陕、新、川、渝、贵、滇、藏10个省级行政区
8. 中国三大经济圈是指的哪几个区域
中国三大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
1珠三角经济圈
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珠三角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
2长三角经济圈
长三角紧临东海,为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长三角经济圈是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苏州、无锡、徐州、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宿迁,浙江的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金华、衢州、丽水,安徽的合肥、马鞍山,芜湖、滁州、淮南共30个城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结的重要门户地区。长三角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长三角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征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市大物流条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实力雄厚,高层次人才密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
3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北部地区,通过京津唐城市带引向中国北方腹地,区位特殊,工业密集、城市密布,是内地沿海北部通往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由京津领衔的环渤海湾经济区产生于1986年,一般认为,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其目标是打造以北京、天津为双核的城市。从更大的范围来说,已形成了“5+2”战略合作格局的框架,即河北、山西、辽宁、山东以及内蒙古中东部五个省区,北京和天津两个市。环渤海地区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密集区和大型城市群;区域规划发展的起步较晚,区域经济发展相对于珠三角和长三角明显落后;开始全力构建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新平台,建立“多赢”的区域协调和合作新机制。
--网络
词条标签:
9. 三大经济地带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
长三角就是指上海、江苏、浙江
黄渤海就是指北京、天津。现在还包括河北山东和辽宁
10. 中国的三大经济区都有哪能说具体些吗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也叫渤海湾,长三角大概有:是指由江苏
浙江
沪(上海)三省一市: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扬州、南通、镇江、湖州、宁波、绍兴、舟山、温州、嘉兴、常州等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区域。
珠三角:最初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7个城市及惠州、清远、肇庆三市的一部分组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广东珠三角。后来,“珠三角”范围调整扩大为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后来又把港奥两地加进去了,有称粤港澳。
环渤海: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滨海经济带。由辽中南、京津唐、山东半岛三个城镇密集地区组,主要由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太原、济南、青岛、保定、石家庄等城市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