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安陆市和广水是哪个经济好
安陆市好。
广水地理还很不错,主要重工业太少,矿产少,旅游项目更少,没有支柱经济,这十几年也没有赶上好的政策,净靠一点农业或打工经济。
Ⅱ 湖北安陆市怎么样的一个城市
历史悠久且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安陆市隶属于湖北省,由孝感市代管,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鄂中腹地,是楚文化发祥地,是历史上郧子国、安陆郡(安州)、德安府所在地,历史上安陆古城所在地。
2011年5月25日,安陆市被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粮油机械之都”称号。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19年12月31日,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2)安陆经济为什么落后扩展阅读:
安陆市地处桐柏山、大洪山余脉的丘陵与江汉平原北部交汇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丘陵岗地,占总面积的90%,南部为河谷平原。主要河流有涢水。安陆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为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
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6.0℃,一月份平均气温为2.8℃,七月份平均气温26.1℃,安陆市最为突出的气象灾害天气是倒春寒、雷雨、大风、干旱等。
Ⅲ 湖北京山与安陆相比,谁的经济好
虽然我是安陆的,但是我知道京山县的经济水平比安陆高。
Ⅳ 在孝感安陆是否比云梦的经济要好
云梦好多了,经济比安陆发达!现在也在招商引资。,安陆比云梦招商得早2年,云梦大多是一些公司和外商在圈地,等升值。不过长期看,云梦比安陆要好,等孝感拉入武汉经济圈,云梦到孝感更近,收到的影响更大!
Ⅳ 安徽地理位置那么好,为什么会经济落后
安徽的地理位置,真的很好吗?
当我们讨论一省一市先天地理环境优越与否的时候,往往讨论的是以下几点因素:
1、与海洋的距离:其实准确说,应该是距离最近的大型港口的距离。现阶段世界范围内物流运输,海运以其高性价比占据绝对优势。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与地区,如美国、欧洲、日韩、澳洲等地区,全都没有跳脱开这一基本规律。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自东向西呈现阶梯式弱化的根本原因。
2、黄金航道:其实这一点和上一点是相通的,作为不直接沿海的内陆省份,生产的工业制品如何进行出口贸易呢?虽然公路和铁路也能够分担一部分的物流需求,但是最高性价比的依旧还是内河航运。长江的上中下游,分别诞生了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这样的超级城市。
3、地形条件:最适宜人类聚集和商业活动的,当然是平原地形。在农业文明时代,平原可以提供更多的耕地,从而养活更多的人口。到了商业文明时代,平原可以提供更多的商业和住宅用地,方便经济的发展。
单独把以上三条哪一条单独拎出来,安徽的地理条件似乎都是非常优越的:首先是与海洋的距离只隔着一个江苏省,相比其他中西部省份绝对位置更靠西;其次是长江、淮河两条重要河流穿省而过,其中长江是中国最黄金的货运航道;最后是全省平原比例超过55%(淮河平原+沿江平原)。
“穷邻居”的日子,并不好过
中国民间有种说法,叫做再穷也要和富人混在一起。换而言之,我们可以理解成为,穷人要和富人做邻居。但是穷邻居的日子,往往过得都不是多好。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环京津的河北。其实河北放在全国范围内,并不能算是穷邻居,只是和京津一比,自然是相形见绌。若论地理位置的优越,河北只怕是丝毫不逊色于安徽。
首先是河北本身就是沿海省份,虽然区域内最好的港口划在了天津,但是河北依旧有唐山、秦皇岛、沧州三市直接沿海。经济总量上,按照2017年的全国省份排名,河北比安徽高上五个位次。论交通,由于直接环绕京津(所有京字头铁路线必经河北网状散开),所以河北无论在普铁还是高铁时代,铁路密度都位居全国省份前列。
为什么河北地理位置这么“优越”,始终没发展起来呢?其实背后的道理,和安徽的情况是非常相似的。在区域资源总量(含人口)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数量和体量,是完全可以预估的。这时就看谁跑得快,获得先发优势了,你甚至可以理解成为,这是城市和省份的经济阶层。依照华北地区的资源情况,能够供养北京这样一座超级城市已属不易,天津目前都还处于供给不足的局面。
长三角虽然情况比京津冀好上不少,但是已经同时供养着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多个一二线城市,且这些城市之间的竞争也十分白热化。按照官方统计,安徽是长三角城市的最主要人口流入来源省份。
所以与其说安徽没能够发展起来,倒不如说许多安徽人,已经通过成为新上海人、新江苏人和新浙江人的方式,完成了他们的自我实现。
Ⅵ 江苏新沂 湖北安陆 山东新泰 从经济、文化、生态三方面进行三城比较,最后得出综合结论
沂位于苏鲁交界,是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中心节点城市,为历史悠久的新兴城市,5000多年前,这里属于北方大汶口文化和南方良渚文化交流融会的区域,着名的花厅古文化就在这里发祥,自古为徐州之域。1998年国务院批准新沂市为中等城市规划,东靠沭阳、东海,南隔新沂河、骆马湖与宿迁相望,西邻邳州,北接山东郯城。新沂被评为江苏省金融生态示范县(市)、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省园林城市、江苏省双拥模范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962656人。新沂工业基础较好,初步形成了“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绿色食品、机械冶金、资源加工”等五大产业板块,“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环保、服务外包”等五大新兴产业加快集聚。恒盛化肥、花厅酒业是江苏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和酒精生产企业,利民化工、蓝丰生化,在全国农药行业排名在前50名以内。斯尔克化纤、科倍服饰等30多家企业形成了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斯尔克差别化纤维技术国际领先。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37亿元,是2007年的2.8倍,年均增长14.6%,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21.7:41.5:36.8调整为14.0:43.1:42.9,二、三产业占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完成财政总收入58.21亿元,是2007年的4.7倍,年均增长47.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6.51亿元,是2007年的5.1倍,年均增长50.2%,顺利实现“两年翻番”,一般预算收入在苏北23个县(市)中排名第7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5亿元,是2007年的3.3倍,年均增长34.3%;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0.72亿元,是2007年的2.7倍,年均增长28.6%。实际到账外资首次突破1亿美元,达到1.03亿美元,实现自营出口2.25亿美元,分别是2007年的3.8倍和3.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34元,年均分别增长15.6%和14.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5个指标已有20个达标,4个指标完成序时进度。被评为江苏省金融生态示范县(市)、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省园林城市、江苏省双拥模范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第六批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连续荣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县”,位居第86位。
安陆市隶属于湖北省,由孝感市代管,位于美丽富饶的鄂中腹地,是楚文化发祥地,是历史上郧子国、安陆郡(安州)、德安府所在地。历史上安陆古城颇有名望。安陆现有国土面积1355平方公里,人口63万,辖9镇4乡2个办事处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安陆市不仅有丰厚的旅游资源,而且人杰地灵。不仅是全国着名的李白故里、银杏之乡,而且是闻名全国的漫画之乡,足球之乡、武术之乡。2011年5月,安陆市还被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粮油机械之都”称号。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提前一年并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分别实现75.1亿元、3.61亿元、2.21亿元、48.9亿元、40.8亿元,同比增长15.1%、13%、17%、45.3%、20.9%。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分别实现增加值19.89亿元、22.78亿元、32.4亿元,增长5.8%、21.5%、15.9%,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强劲发展。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33家,净增19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3.5亿元,增长29.7%;工业增加值17.55亿元,增长28.9%;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家。创湖北名牌产品3个。狠抓节能降耗,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9%。外贸出口1801.1万美元,增长36.9%,增幅居孝感第一。引进担保公司1家。全市综合信贷投入38.3亿元,比上年净增12.4亿元。乡镇经济发展提速,财政收入同比增长61.9%,其中陈店、洑水、李店财政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42.7%、119%和96.4%。
新泰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泰沂腹地,北依五岳独尊的泰山,南临孔子故里曲阜,东接山东半岛沿海城市。人口135万人,面积19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6万亩。辖20个乡镇办事处、912个行政村及居委会。曾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市、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市、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市、全国司法工作先进市、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市、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等荣誉称号。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评比,新泰市排名第25位,是山东省10强县市。新泰经济基础雄厚。历经一代又一代新泰人的不懈努力,新泰经济取得了稳步快速发展。回眸2009年,位居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百强第25位的新泰市又交出一份亮丽答卷:全市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00.1亿元,同比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迈上20亿元台阶,达到23.3亿元,增长18.9%,跃居全省第八位……面对金融危机冲击,新泰市前行的步伐并未“减速”。
Ⅶ 安陆的经济
安陆是全国粮油机械、厨具、蛋品加工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医药食品、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粮油机械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粮油机械、医药食品等大型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640万元,增加到1978年的2.1亿元,2011年达到116亿元,比上年增加29.4%,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5%。
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55家,职工16202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3.4亿元,比上年增加23.9%。其中大中型企业2家,职工0.8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6.2亿元,比上年增加26.7%。销售过亿元企业16家,过5亿元企业4家。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
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亿元,可比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增长34.3%;财政收入7.9亿元,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万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8076元,增长16%。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15%;全市销售过亿元企业18家;税收过千万元企业11家。四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医药食品产业增势强劲,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8%;纺织服装、粮油机械、金属制品产业在波动中稳步增长。爱仕达、永祥、神丹、午时药业等骨干企业加快扩张。禾丰集团走出国门发展。中小企业加快成长,预计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1家。科技创新跻身全省县市十强,获省科技奖励5项。品牌建设得到加强,湖北省着名商标达到13件、名牌产品达到7个。 耕地面积51万亩,人均0.8亩;可利用草地面积46万亩,林地面积51万亩。稻谷、小麦、油菜籽、生猪等农产品均居全省前列,是湖北省重要的商品粮、生猪生产基地。农产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0.7亿元,增加到1978年2.4亿元,2011年达到48.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5%。
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生产粮食32.2万吨,人均512千克,其中水稻24.5万吨,小麦8.7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蔬菜等。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963吨,可向社会提供800吨商品棉;油菜种植面积15.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23万吨,主要品种有白菜、萝卜、冬瓜、南瓜、莲藕等,其中白菜产量约10万吨,萝卜产量8万吨,白花菜3万吨。
畜牧业以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35万头,年末存栏52.5万头;牛饲养量17.1万头,年末存栏13.6万头;羊饲养量19.1万只,年末存栏9万只;家禽饲养量2630万羽,上市家禽1347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8.9万吨,其中猪肉6.2万吨,牛肉0.7万吨,羊肉0.2万吨,禽肉1.8万吨,禽蛋5.9万吨,鲜奶840吨。畜牧业总产值24.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2%。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51.4万亩,其中防护林7000亩,经济林38万亩,竹林2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植树3100万株,森林覆盖率31.6%,活立木蓄积量118万立方米。2100年水果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3.5万吨,主要品种梨、柿、桃、李、柑橘、苹果,其中黄花梨1000吨,苹果210吨,柑橘680吨,柿2100吨,玉皇李1500吨,桃4000吨。
渔业以淡水养殖青、草、鲢、鲤、鲫、扁、黄鳝为主,境内水域面积17.4万亩,可养殖水面11万亩,水产品年产量2.8万吨,渔业总产值4.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2.1%。
2011年,拥有农业机械1.7万台(辆);名优特农产品有涢米、南乡萝卜、白花菜、吉阳大蒜、银杏,绿色环保农产品有涢米、神丹皮蛋、唐宋白花菜、南乡萝卜、涢酒;农民人均纯收入6962元。
外贸出口稳步增长,预计全年出口增长17%。金融信贷潜力释放,预计全年净增贷款9.2亿元、社会融资55亿元。新发展小额贷款公司1家。连续三年成功创建“全省金融信用县市”。
2014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4%。其中:农业产值19.22亿元,增长5.5%;林业产值1.44亿元,增长1.3%;牧业产值33.31亿元,增长1.9%;渔业产值6.06亿元,增长5.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6亿元,增长4.8%。 安陆由1949年到1965年之间,安陆商业往来贸易不成熟。1978年改革开放后,安陆商业慢慢发展起来。
2011年共有商业网点1.2万个,从业人员5.1万人;安陆东大市场等成为鄂东北重要的专业市场;批发、物流、加盟、连锁等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迅速,中百仓储、孝武电器、美的旗舰店等已相继落户境内。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58.4亿元,比上年增加19.4%。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4.6亿元,比上年增加16.7%。2011年出口3588万美元,比上年增加32.4%。主要出口产品有粮油机械、纺织服装、厨具、生猪、农副土特产品等5类11个产品,销往日本、印尼、巴西、非洲、香港13个国家和地区。
2014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03亿元,同比增长13.1%。在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及大个体户中,批发业共实现零售额4.51亿元,增长29.4%;零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20.01亿元,增长15.5%;住宿餐饮业共实现营业额2.26亿元,增长16.0%。
2014全年外贸出口总额6111.4万美元,同比增长16.3%。利用外资5110万美元,增长21.3%。 改革开放前,安陆财政总收入不足1000万。发展至2011年财政总收入6.1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亿元,比上年增长29.7%,是1949年的92.6倍,比1978年增长34倍。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9855.4万元,增值税20122.8万元,企业所得税1019.3万元,个人所得税1932.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37.4%、33.4%、92.7%、8.7%。人均财政收入1611元,比1978年增长65倍。
2011年,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1.9亿元,比上年增加11.9%,是1978年的8.7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实现税收0.7亿元。年末有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等9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的分支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06.5亿元,比上年增加21.3%,是1978年的10.7倍;人均储蓄1.3万元,是1949年的900倍,比1978年增长40倍;各类贷款余额48.4亿元,比上年增加12.1%,是1978年的19.8倍。设有华泰商品交易所,成交额6.5亿元,比上年增加49%;证劵公司营业部1家,开设股民(含基金)4802个,A股和基金交易额1.2亿元,增长32%,比上年增加2.9%。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亿元,比上年增加17%,是1978年的10倍;其中财产保险收入0.4亿元,比上年增加21%,是1978年的3.4倍;人身保险收入1.6亿元,比上年增加15.6%,是1978年的32.5倍。
Ⅷ 安徽地理位置那么好,为什么经济落后
安徽的地理位置看上去不东不西地跨南北是个居中的位子,但实际上安徽是从南到北划分了三个不同的地理经济单元,一个是淮河以北的皖北地区,此地以阜阳为中心,是传统的中原地区,面积很大,一直以来以农业为经济发展的重心,计划生育做的不是很好,是劳务输出的重要地区,但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占安徽省GDP的比重很低。一个是淮河和长江之间的江淮地区,此地以合肥为中心,积聚了安徽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但合肥有其先天不足便是它是建国后由一个小县城发展而来的,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其经济总量才超过省内的芜湖,现在虽说是安徽的经济重心,却是靠举全省之力硬拉上来的,安徽大量的资源被用来投资合肥薄弱的基建了,自然其他产业发展就被拉了后腿。一个是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而且面积狭小,但自古以来便是富庶之区,在安徽GDP中占了很重要的比重,此处以芜湖为中心,但因离南京太近,经济文化上和南京走的更近,有个说法叫白天看合肥,晚上看南京。三个地区形成了三个完全不同的发展思路,整个安徽的经济建设就被自然肢解如同散沙。而三个地理单元实际上形成了三种不同地域文化,单从口音上讲皖北地区更接近河南,江淮地区则是江淮官话,皖南地区主要是徽语有些地方甚至更接近吴语,这完全就是三个不同的族群,文化上其实没太多认同感,皖北学生到皖南来刚开始都很不适应。合肥和芜湖长期以来都在撕逼,互相看不惯,芜湖一直认为自己省会的位置被合肥抢了,要造反,合肥则是要镇压。( 建国以后以曾希圣为书记的安徽省委就没有考虑过安庆当省会了,但是在芜湖和合肥当中纠结了好久,比较倾向选芜湖当省会,并向中央打了报告。1958年太祖到安徽视察,给曾希圣一封信上写:“ 沿途一望,生气蓬勃,肯定是有希望的,有大希望的,但不要骄傲,以为如何?合肥不错,为皖之中,是否要搬芜湖呢?从长考虑,比较适宜,以为如何? ”由此定下了合肥的省会地位。所以说芜湖人一直认为合肥抢了芜湖的省会)。 实际上这从侧面反映了合肥对皖南等长期以来经济发达地区的控制力之薄弱。从交通来说自从铁路发明之后,水运的地位便大大降低,除了极大宗货物还靠水运外大部分运输都依靠铁路完成,由此位置偏西南处于铁路交通末端的老省会安庆越来越难以成为省会。而安徽铁路运输之糟糕是难以想象的,京广,京九,陇海,沪昆等干线铁路要么绕开了安徽要么擦着安徽过,并未将省内的几个重要城市串联起来,铁路主要是依靠淮南铁路,皖赣铁路,宁芜铁路,这几条铁路还并未连在一起,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芜湖长江大桥修通之后安徽南北铁路才连为一体,只到现在安徽大部分铁路还未进行电气化改造,路上跑的是东风机车,运力非常紧张,实质上安徽一个地处南北交界过渡的地区成为了中国铁路交通的支线末梢地区,这极大的制约了安徽经济的发展。【来源:网络】
Ⅸ 吴方成的影响
吴方成自1998年进入湖北安陆市担任领导干部以来,到2007年升迁调任,前后在安陆担任领导干部有十个年头,整整八年时间,期间涉及一系列安陆国企改造相关方面工作。安陆市作为一个在改革开放前湖北省的工业强市,历史文化古城,数千年的区域中心城市,基础相对较好,经过以吴方成一帮庸碌贪官管理之后,目前安陆市成为湖北建制县级市中经济基础最差的城市之一。吴方成担任安陆市领导任期内,安陆市腐败案件频发,成为腐败重灾区,包括市委书记吴方成自己、市纪委书记、组织部长、管城建的副市长以及城建局长等多名官员。其中前安陆市常委开发区管委书记刘苏,已经在去年判刑处理。吴方成在安陆任职期间彻底的演绎了“为官一任,祸害一方”。
Ⅹ 湖北十堰和湖北安陆相比哪个比较有发展前途
说道发展前途,个人觉得安陆,楼主可以搜安陆地图看看,就在武汉旁边,316国道上,交通自然不成问题。如果说地理位置,十堰在湖北的西北方,确实靠近陕西,河南,但是这两个省的经济水平有湖北的高么?十堰离武汉太远,作为华中地区的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武汉,它的经济幅散范围是要盖过安陆的。虽说安陆现在只是个县级市,但是论到发展潜力,肯定超过地级市的十堰。只是时间的问题,自古安陆是作为德安府的存在,从文化方面说,李白曾酒隐此地十年,安陆有“李白故里”之称。安陆还有“中国银杏之乡”之称的美誉。如果你来过安陆,你会发现安陆的消费水平相当高,我相信在以后安陆的经济会被武汉带起来的。安陆经济低下说到底还是因为安陆的一班子腐败的zheng府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