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李佳奇种草的化妆品都会大卖
李佳琦之所以被叫做魔鬼,是因为他好像有一种魔力,只要被他推荐过的东西,大家都情不自禁的买买买,很多经过李佳琦推荐的产品很快就会断货,然后是涨价等等等。之前代购们害怕听到的是范冰冰推荐,而现在大家--听到李佳琦推荐就开始腿软,特别是国内不好买的东西,代购们又不知道要在国外跑多少个地方才能够为顾客们买到。
2. 什么是种草
所谓“种草”其实是一种社交行为,是网友之间交流自己购物心得,在众多商品中筛选出自己认为值得购买,并向他人提供参考意见的一种方式。这种个人对个人的“种草”行为,最终目的是用来满足社交双方的情感及心理需求,因此天生就带有极强烈的主观判断,而后续产生的购买行为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更类似于附加品。
不过随着后期越来越多商业化的介入,拥有一定话语权的博主所推广的“种草”,则演变成了一种基于社交平台的营销方式,或者直接按照某些网友的点评,就是“情感直接转化为利益”。传播“种草”内容的一方以社交为手段,通过对众多商品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和筛选,向网民推荐其所认为更优质的商品,但最终目的不再则早已不仅仅是满足社交需求,更是为了影响受众产生购买行为。
【“种草”,是门面临危机的好生意】
虽然商业性“种草”模式的真相会伤害到部分消费者的情感,但对于主打“种草”的平台来说,这确实是个能够轻松做到一举多得的运营模式。“种草”内容的上传能够给平台带来用户感到兴趣的丰富内容,而内容产出后随之而来的流量,以及受到“种草”内容吸引而产生的购买行为,又能变现加速流量变现。如此一举多得的商业模式,也难怪在逐渐成熟之后,出现了大量参与的玩家。
从单个平台上来看,根据小红书的官网公布的信息显示,自2014年创立到2018年10月,其用户量才突破1.5亿,但是到了2019年7月,这一数量则已超过3亿,仅月活就突破1亿。而从用户爆发的数量上来看,随着“种草”之风的流行,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种草”达人蜂拥而至,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整个行业层面,如此丰富的流量聚集自然也就让各类新老参赛者纷至沓来。
但就在刮起“种草”之风的同时,无疑也预示了行业所面临的危机。
【“种草”经济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最初,“种草”是用户之间的个人推荐,本身就带有极强烈的主观判断,因此个体风格多元化。但是在商业化的“种草”环境里,受到商家推广的需求,却反而会让一定时间内“种草”的内容同质化严重,这也就导致了越是将营销做到极致的品牌,越容易形成审美疲劳,甚至招来用户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感。
另一方面,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种草”往往是依存于社交关系的信任作纽带,但作为商业行为的“种草机”,本质上是有目的的通过构建与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实现营销,并尽可能劝服受众产生购买行为。由于立场上的不同,也就注定了大部分商业性质的“种草”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产品本身的效果,从而造成受众对其期望值过高,到手后出现“货不对板”的强烈反差,这同样也会使得“种草”博主乃至平台面临一定的信任危机。
而这种信任危机也被越来越多的用户识破并拿来嘲讽,并用上“恰饭”这个在方言中略带贬义的词,来形容各大平台上的商业种草行为。而一旦某个种草博主、机构或者平台的信用破产,也就意味着整个“种草”模式基石的损坏。
3. “种草”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传起来的
种草这个词汇,自wed时代就已经开始流行于各类美妆论坛中,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才开始大量扩散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意思是把一件事物推荐给另一个人,让另一个人也喜欢上这件事物的过程。
意思是希望得到别人真诚的推荐,一般带有某个具体的领域。
举例:夏天来了,求各位女神种草一款吊带连衣裙。
种草周边长草
指对该物品的占有欲蓬勃生长,就像古诗中说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比如在美容论坛上,小仙女们对化妆品的购买欲望似乎永无止境,就像草原上的小草,生生不息。
拔草
拔草指的是,把一直惦记的物品购买欲给"拔"除了,一般是发现之前种草的东西,并没有现象中好,或者是自己无力购买。
" 草的特点是容易生长,有装饰性,只要具备了一定条件,如阳光、雨水、土壤等,就可以快速生长,但是,它的根却很浅,不像大树那样很难拔起。"北京京师慧心心理咨询中心的姜筠老师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绿色的草坪,看到喜欢的东西'长长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拔拔草',这都是很正常的。"
姜筠认为,"长草"的这种说法,是年轻人对心里欲望的一种形象化比喻,正是反映了他们轻松、健康的心理状态,这种带有调侃味道的话语,也正说明了年轻人对欲望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乐趣和希望,生活态度乐观积极。
4. 李佳琦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够让女生疯狂种草
一、 种草
现在说种草都是特别流行的网络语言,所以这些网络语言设特别的受年轻人的追捧,所以种草经济,其实就是宣传某一种产品的优异品质来诱发人们购买这种产品,其实它就是一个电商,通过邀请一些明星,还有一些网红为自己代言,这样就能够把自己的衣服卖出去或者是其他的东西卖出去。
现在网络上出现的抖音还有快手这些电商都是通过很多的明星或者是网红来卖自己的衣服或者是其他品牌的东西,其实这就是电商的一些营销方式,
5. 抖音种草含义
回答:种草,网络流行语,本义为一种人工养殖草的方式;而在网络上,种草表示分享推荐某一商品的优秀品质,以激发他人购买欲望的行为,或自己根据外界信息,对某事物产生体验或拥有的欲望的过程。
也表示把一样事物分享推荐给另一个人,让另一个人喜欢这样事物的行为,类似网络用语“安利”的用法;还表示一件事物让自己从心里由衷地喜欢。
延伸:
种草比较常见的用法是动词,是指“宣传某种商品的优异品质以诱人购买”的行为 。
此词汇自Web时代便开始流行于各类大小美妆论坛与社区,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又大量扩散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泛指“把一样事物推荐给另一个人,让另一个人喜欢这样事物”的过程。
6. 最近有很多人跟我推荐抖音带货,现在怎么变得这么火了
据杭州抖吧分析,抖音之所以能成为营销行业的新宠儿,是得益于它强大的传播力和无形之中的带货属性。而这两点是由抖音自身的平台基因和用户使用抖音时的状态决定的。
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现在大多数的人们都在以碎片化的信息为主进行对社会的认识,这样的短视频带货更能让人抽出时间去进行了解。
抖音的平台基因是基于算法的智能推荐,讲究内容为王,这机制也叫做“赛马机制”,只有优质的短视频内容经过多数人的点赞关注才能够成为平台热门,才能被推送到广大的用户手中。
这就要求广告主的内容首先要以创意为出发点,其次才是品牌信息的露出,相较于过去传统的硬广或硬植入,保证了品牌植入与视频内容的高度结合,自然更易让观众接受。
当用户进入其他平台还停留在“看热点资讯”“做打卡任务”时,抖音上的用户却在欣赏别人的美好生活,或是好玩搞笑,或是漂亮的小姐姐小哥哥,又或是新鲜的事物推荐·····
而杭州抖吧认为,这些恰恰是“杀时间”的重要元素。抖音轻快、趣味的短视频内容,让用户处在一种放松、随机、无意识的状态下。
在这种状态下,受众对植入信息会以更自然,甚至好奇的心态去了解这些品牌或产品,比如主动到评论区问东西在哪儿买的、产品还有什么功能之类的,让“种草”“人坑”发生在无形之中。
在抖音上,不少抖友会分享自己从电商平台上购置的“抖音同款”商品,并在留言区写“这是抖音‘骗’我买的第50件商品”之类的,反映了抖音给用户带来的隐形“人坑”感受。
而很多商品也出乎意料地火遍全站,但其实我们从抖音的平台基因和为用户营造的观看状态上分析,就会发现这些爆款商品的火爆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是因为这些商品并未像传统产品那样在电视、互联网上打任何广告,甚至有些都不是用户日常的刚需用品“情理之中”,是因为这些产品在站内做到了与有趣内容的高度结合,用户并非为这款产品的功能买单,而是为趣味、好玩,为视频的创意买单。
所谓的抖音带货其实就是通过在我们发布的视频中插入商品链接(需要开通视频购物车功能),用户购买商品之后,你就会获得佣金,其实和传统淘宝客的原理差不多,无货源也可以卖货赚钱。
我们杭州抖吧是专业的抖音带货平台,采用的矩阵带货的模式,就是几十个网红达人同时帮您带货,每个达人都会拍摄一条关于您产品的短视频,然后分别上传到自己的抖音账号,挂上您的产品链接,这种带货效果非常明显,一旦爆单,销售额可以达到上百万。
7. 抖音种草是什么意思 抖音种草意思介绍
1、抖音上的种草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向别人推荐某种商品,激起别人的购买欲,二是指向别人推荐某种事物,让别人也喜欢这种事物,三是指被某种事物吸引后,由衷的喜欢它。
2、第一层意思说明
(1)自从抖音火起来后,很多词语都因为在抖音上的传播红极一时,成为网络流行用语,种草就是其中之一,和种草相对应的,还有拔草这个词。
很多商家都曾在抖音上宣传过自家商品,网友们看到商品强大的功效外,便会产生购买欲,想要将商品买回家,这就是最常见的种草,多应用于需要购买的商品上。
2、第二层意思说明
种草的第二种意思多应用于不需要花钱的事物,比如电影、电视剧、动漫、小说、明星艺人,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种草了xxx电视剧”,这里的种草就是指的第二种意思。
3、第三层意思说明
第三种意思可以指代需要购买的商品,也可以指代其他事物,但和前两种意思不同,第三种意思不是指被别人推荐后喜欢,而是被事物本身吸引,从而被种草。
4、拔草的意思
有种草自然也会有拔草,拔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将种草的商品买回家,另一层意思是指发现商品并不好用,所以不喜欢了。
8. 什么是种草是营销
种草营销火爆的背后是用户、品牌和KOL多方的共同选择,本文笔者从这三方的角度对种草营销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发出了自己的思考。
“移动互联网存量用户,主要时间花在巨头身上,剩下的时间,几乎都花在KOL身上。”《流量思维已死,内容和互动永生》书中提的这样一个观点,可以见得,KOL种草营销的火爆。
而最近,又出现一个新的爆词,KOC,制霸了各大媒体。
KOC与KOL是什么关系呢?
螳螂财经易不二认为,KOC本质上是KOL的一个子集。一个人对自身使用过的产品发表看法并能影响周围的人购买时,他是个KOC,他本人也是产品的消费者;但当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开始为各种品牌发言时,他就成了KOL,他本人不一定是该品牌的消费者。
但,不管是KOC还是KOL,目的都是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背后反映的是种草营销的火爆。
种草营销究竟有多火?
美妆大神PONY微博粉丝772万,淘宝开店一周超10万关注;张大奕推出2万支自制口红两小时一售而空,销售额近180万元;而在直播界,更有“口红一哥”李佳琦和“一夜带货一套房”的薇娅……
种草经济火爆,各大品牌迅速跟进种草营销,让“种草”成为了新时代消费主义的象征。那么,种草之火,为何会得以燎原呢?
一、用户:被“养成”的易种草体质
艾媒数据显示,68.0%的用户会接受种草,其中对于被种草的商品,70.7%的用户会根据实际情况购买,26.2%的用户几乎都会购买。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大草原,只看兜里有没有钱。”螳螂财经发现,消费者易种草体质的形成,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 移动互联网时代极大的缩短了消费路径,从种草到拔草可能就是几分钟的事
“买它!”“亲测有效!”明星达人们几句话的时间,万千消费者便完成了一轮又一轮种草拔草的过程。
比起去商场,互联网从购买到支付到收货的便捷路径,是种草的沃土。
2. 消费者容易被种草,来自于对熟人口碑的信任,对网红效应的跟风以及对自我认同的寻求
根据福布斯的调查收据,约81%的受访者表示来自朋友和家人的评论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而艾瑞咨询得数据也显示,41.8%的95后会向亲友推荐好用的品牌,这也形成了当下KOC大火的局面。
跟风效应则更容易促成种草,网红推荐、明星同款的背后是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更是期待“变得跟她一样好”的自我安慰,不然为什么美妆博主的皮肤总是那么水嫩?
而当种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消费者又可以通过同款色号、同款球鞋等,找到与自己品味形似或兴趣相投的群体,获得更强烈的认同感。
3. 不管是公众号剁手推送还是直播种草,KOL们种草的同时一般会附带优惠信息
6月薇娅与肯德基合作的直播中,便有3万份4.5折潮汉堡欢享餐电子券,还有大量1元秒杀的优惠券,与直接进店消费比,薇娅的种草有更大的优惠力度;而其他KOL种草的产品,也多数都有专享价格。
久而久之,消费者就会形成一种“有优惠我要买”的心理。
二、品牌:碎片化社交媒体时代,吸引注意力是关键
互联网下半场,社交媒体的层出不穷让信息高度碎片化,而大佬们又想将用户留在自己的私域流量池里,导致消费们的注意力分散在各处。
“品牌广告需要一个月内触达消费者6次以上,才能改变消费者的心智。”但这需要动辄过亿的预算才能触达消费者的品牌广告,还不一定有转化。
消费者行为学认为,消费过程中,消费者是从先形成认知开始,继而产生情感,最后再做出消费行为。与传统广告营销的从形成认知到完成转化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相比,种草营销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完成从认知到转化的消费闭环。
这一点,在美妆品牌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种草风吹起来之前,有多少人是完美日记的消费者?但当它的部分单品进入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种草榜单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卡思数据,完美日记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成功跻身为10亿+一线国货品牌。
以李佳琦种草完美日记的大都会口红为例,来看是怎样走完种草流程的。
一开始,李佳琦便聚焦展示了口红的“烟花细闪”的质地,同时配合他富有感染力的语气让消费者对完美日记的口红有了认知;
接着逐一开始试色,每一只产品试色的同时李佳琦都会介绍那些色号适合什么肤色什么场合什么妆容甚至搭配穿什么衣服,全方位的考虑到了消费者的需求与担忧,让消费者产生信任感;
最后试完所有色号后,会重点推荐其中的某一两款,以“不发工资也买得起”来促成消费者下单。
全程不到一分钟的视频,强感染力的台词,高饱和度的情感,好看的上色效果,不仅能吸引注意,更能触发情绪点,让消费者内心产生一万个非买不可的理由。天猫旗舰店上,该产品月销量已经是10万+。
在媒介碎片化的背景下,种草营销可以更快速的触达消费者,深入地挖掘消费潜力,实现精准营销。
对比传统媒体需要6次及以上才能触达消费者心智,种草营销不到半分钟便能攻下消费者,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又怎会不被品牌追逐呢?
三、KOL:当种草机,更要当贴近消费者的“立体”的人
KOL不仅是品牌整合营销中重要的一环,也是触达消费者的关键点。
面向品牌,KOL是吸引注意力、撬动用户心智的“活体广告”;面向消费者,KOL又是自我认同与情感需求的投射。而承载从种草到拔草过程的,便是KOL的优质内容,这对KOL有三点要求。
1. 人设有话题
以KOL出现在社交媒体上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有话题性的人设,不管是幽默风趣,还是抖机灵,抑或另辟蹊径,都需要强烈的个人风格。
张雨绮曾经靠耿直人设,在小红书收获大批点赞,便是例子。
2. 领域有细分
只有深耕某一垂直细分领域,持续输出高质量的内容,才能成为带货王。
安利一家好店,美食博主可能需要吃遍大街小巷;推出几套服装,穿搭博主需要多年的时尚修为。但若一个KOL今天种草美妆,明天涉足美食,信服力便会大打折扣。
3. 内容有干货
“口红一哥”李佳琦的爆火,除了满足前两点,更重要的是,他的内容有干货。除了产品推广,李佳琦也会发很多领域内的干货,比如“化妆的正确步骤”“定妆时如何用散粉”,以及一些好玩有趣的视频,比如前段时间抖音里大热的“提瓶盖挑战”等。
被KOL种草多了,就算是心怀“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消费者也会有腻歪的时候。比起纯粹的种草机,品牌的“活广告”,消费者更愿意看到在广告之外,KOL有趣有料的立体面。
四、种草热背后的问题
种草营销在品牌与KOL的相互成就中,也被部分奉行“利益至上”准则的投机之人利用,导致了一些问题。
1. 种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搜索引擎里输入种草关键词,会出现大批量“种草商品质量出现问题如何维权”等相关的消息。
《法制日报》曾多次报道了三无的“网红”洗护用品、货不对板的衣服等。
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品牌方与KOL联手将不合格的产品推向了消费者。“一些网络当红推手,已经不是单纯的友情推荐了,而更多的是一门生意,是靠推荐来赚取代言费用。”
2. 种草内容泥沙俱下
火爆的种草经济让很多“达人”为了成名,不惜博出位发一些违规的图文或短视频来博眼球;甚至还催生了虚假的“种草”产业链,明码标价代写“种草笔记”。
泥沙俱下的种草营销让内容正面临失控的风险,这既会让消费者收到欺骗,也是对网购环境的一种伤害。上个月,火极一时的小红书就因内容问题不得不面对下架整改的命运,直至目前,还没有重新上架。
种草营销产生的效果本不该是这样的,被利益裹挟只会让种草营销“变味”,严重伤害互联网环境,失去消费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