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三亚经济条件来源靠什么

三亚经济条件来源靠什么

发布时间:2022-07-31 14:41:58

1. 海南离岛免税10年销售额近1000亿元,海南经济发展究竟靠什么

其实我们都非常的了解,海南这个城市比较有许多人,他们旅游都会想要去到这个城市,因为这个城市带给大家的感觉是十分的美好的。而且在这个城市,我们会吃到各种热带的新鲜水。那么我们都知道,很多人在海南旅游的时候,通常都会看到在海南有许多免税店的存在,而且对于这样的一些店面来说,他们常年营业额也是能够达到上千亿的这样的一个状态。

其实还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海南这个地方盛产水果,我们都知道海南是一个热带地区,所以这个地方的水果也比其他的地区都要多,而且种类都要丰盛。所以有许多人,他们愿意去从海南进水果,拿到自己的地区来卖,就是能够从这个地方让海南人民他们提升自己的经济。

2. 海南经济是靠什么发展起来的你怎么看

海南省的经济支柱是房地产。海南省起家于此,也堕落于此。

在中国东部沿海省份中,海南的经济是发展的比较差的。海南省的人均GDP在全国来说是排名较后的。2017年的数据推进全国人均GDP平均数接近6万元,但海南省还不到5万元。在东部沿海省份中,海南人均GDP仅仅高于广西。

3. 因为穷所以贵,中国最穷旅游城市三亚揭示了什么

三亚其实是一个比较有名气的旅游城市的,因为它一年四季的温度都是比较适宜的,不会太冷,而且它的旅游业到现在来讲也是比较完善,但是却给很多人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虽然说这里是有美丽的海岛沙滩还有海鲜,那里的海水也是非常的清澈好看,但是呢,这些已经不足以能够弥补游客爱心中给他打上的差评。因为沿海的城市都可以有这样的一些景点,所以三亚它也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揭露了三亚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恶性循环。


每一个人都不喜欢这样被人对待吧,所以这样的话就只能在这个地方给了很差的评价,而且有很多景点并不值门票那一个钱。也就是说它的一些景点方面是达不到游客心里面的期望值,所以也就更加的给游客一个三亚市其实是一个性价比很低的旅游城市,这样的一个印象。

4. 三亚经济不算强,为什么当地的房价却堪比一线

三亚不是一线城市,为什么房价堪比一线?这个问题应该是悬在许多人心中的困惑,事实上三亚的房价不是堪比一线城市,而是已经超越了某些一线城市。

根据中国房价行情网最新跟踪数据显示,三亚二手房均价为37580元/平米,位于全国第5位。

下面我试着分析三亚房价堪比一线城市的现象与原因,一孔浅见,不免疏一漏万,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三亚容量有限,土地就那么大,项目就那么多,而如今对环境的严格要求与管控,但面对的客户群体多,那肯定会价格高涨。

国内避冬方便实惠。可能周边有的国家,物价比三亚实惠,环境比三亚漂亮,服务品质甚至更是赶超三亚,但奈何语言的不停,签证的麻烦,三亚却是相对最便捷的选择。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年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三亚这几年更是被称为一个候鸟城市。一到冬季,来此度假的老年人遍布三亚各个海滩。这也推动了三亚置房业的刚需。

5. 三亚经济发达吗物价贵不跟浙江沿海城市相比如何,跟全国各个城市相比处于哪个阶段。主要靠旅游业发展

三亚经济主要由三大支柱支撑:房地产,旅游业,酒店餐饮服务业。

(1)三亚的房地产在1~6月份在全国是唯一一个商品房趋于稳步上升的一个城市,特别是二手房,在全国涨速最快,如按购房面积,东北人第一,如按购房金额,北京人最大(因为东北人主要购买市区商品房,二手房;北京人主要买海景房,别墅)。

(2)酒店等餐饮服务业。餐饮服务行业吸纳了三亚所有行业里最多的就业人员,并带动农业,渔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3)旅游业。旅游业是三亚财政收入的最大来源。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几乎三亚所有行业的快速发展都是旅游业带动起来的。

(4)三亚缺少重工业,轻工业像,纺织,电子,来料加工等也很少,主要是旅游产品加工,如椰雕,水晶饰品,水产品加工等

(5)其他较重要的经济来源是农产品,包括,热带水果,橡胶,椰子等

总的来说三亚经济发展比较晚,不算发达,但消费水平偏高;本地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 ,素质有待提高,乱吐槟榔水现象很严重,买东西常出现短斤缺两事件,垃圾随处乱丢也很严重 ,有待改观!

(6)跟江浙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要晚 5~7年,酒店行业要领先3~5年这样子

6. 三亚的经济并不算发达,为何房价却出奇的高

三亚的经济并不发达?那是要看和那座城市比,比起一些一线城市,三亚的经济可能真的不高。但是在同样级别的地级市里面,三亚的经济应该还是能够算得上名列前茅的。至于为什么三亚的经济不高,房价却出奇的高是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的!

第三:三亚的空气质量非常高,这里是非常注重环境卫生的。所以,在这里购房或者长期的生活下去,对身体也是非常有益的,每天都生活在蓝天碧水之间,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

所以说,三亚可能在经济上不是很发达,但是决定房价高不高绝对不是经济的原因。而是环境没因为三亚的环境真的很不错

7. 三亚的经济

由于三亚长期孤悬南海,海峡屏障的制约,经济较为落后,尤其是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起步太晚。大约到明代中叶以后,朝廷又奉行“海禁“政策,边海州郡偏重武备,三亚的前身———崖县开始成为海防军事重镇,明、清两代均在此地设参将署或水师署,重军轻农成为当时主要政务,农业生产仍然落后;清朝末年以至民国初年,崖县地区大乱,经济遭到重创。民国15年以后,政局稍安定,崖县政府比较注重恢复农业经济,致使甘蔗与塘业在海南岛各县处于领先地位,当时成立了4个农业垦殖公司,成为三亚近代农业开发一个小小雏型;与此同时,开始修建公路,架设电话线,筹办电厂,开辟日晒盐田,设轮船公司等。此时的三亚港成为琼南重要渔盐港,有铺户400余间,盐户70户,海上航线可通海口图库、广州等港口。
日军侵占崖县期间,在三亚港设立华南海军第四基地,在县西部的黄流设华南第十三航空基地,整个崖县成为日军的大兵营。崖县全境遭受此空前劫难,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抗日胜利后,国民党又把榆林三亚地区变成海南最大的军事要塞。解放前的崖县,国民经济陷入崩溃状态。
解放初期, 崖县百废俱兴。土地改革后,农村生产力获得大解放,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1954年开始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从1954~1984年这30年间,崖县的各项事业有着辉煌的纪录,国民经济发展很快。这其间,以50年代中期,三亚县的经济文化事业状况最佳。虽然,50年代末冒出来的“大跃进“,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带来3年经济困难的严重后果。再加上“十年文化大革命“内乱所造成的破坏,其损失确实难于估计。三亚县农业总产值,1952年为541.86万元(1952年价),1957年为917.82万元(1957年价),1984年为5246.2万元(1980年价)。与农业取得显着成绩的同时,工业总产值也从1952年的117万元,上升到1984年的5208万元。按统计资料分析,如果扣除物价上升的因素,在这30余年间,三亚县的工业产值增加了30余倍,而农业总产值也增加了6倍多。然而,直至1984年为止,崖县作为一个农业县份,其经济主体结构并未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1984年撤县设市至1994年为止,是三亚发展史上是经济建设成果最显着、社会发展最快的10年。这10年时间大体上可以分作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县级市的3年,其特征是调整经济格局,逐步完成纯农业型经济向城市雏型经济的过渡。第二阶段为地级市的首5年。这个时期,正式提出以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的城市经济发展方针。这一方针,突出了当地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带来了投资开发的热潮,促进了城市的初步繁荣。但是,工、农支柱产业未能形成,经济工作缺乏后劲。第三个阶段为地级市的后2年。
三亚升格之前三亚市25万农业人口中尚有一半未脱贫。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3.9元,1987年443.6元,1994年为1486.6元。是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已达6308元,城乡人民生活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
三亚经济经过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调整后,从1998年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特别是进入“十一五“规划期间的2006年-2008年,年平均增长17.8%。2008年三亚市生产总值144.3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6.8%。
2011年三亚市生产总值达到286亿元(不含农垦,未经省统计局评估,下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1.2%,2011年达到355亿元,五年完成11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5.8%,2011年达到80亿元。发展质量逐步提升,三亚市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2%,2011年达到56500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8.6%,2011年达到50亿元,其中税收收入44.6亿元。金融形势保持稳定,截至11月底,三亚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82.6亿元、贷款余额263.2亿元,分别达到2006年底的3.6倍和3.5倍,不良贷款率从2006年底的19.57%下降为0.62%。 1987年总产值13779万元(1980年价),1994年为49592万元(1990年价)。农业的开发突出了“两高一优“的特色(高产、高效、优质)。为实现“两高一优“的目标,三亚特地制定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7年之中已投入2000万元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同时,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集中科研力量,搞成片开发。三亚市以总面积达1.2万亩的妙林田洋作为成片开发的重点对象,在2年时间内系统改善田洋的灌溉面积1.1万亩,扩大灌溉面积1000亩,扩大田洋耕地1600亩,在田洋周边建芒果基地1000亩,造林1600亩,综合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实行综合经营,形成了三亚市科技兴农的示范基地。
2011年农业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初步统计,三亚市农业总产值55.42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种植业31.97亿元,比上年增长6.2%;林业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牧业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渔业13.78亿元,比上年增长8.2%;农林牧渔服务业2.15亿元,比上年增长8.9%。主要农业产品保持稳定增长,在禽蛋养殖规模扩大的带动下,禽蛋产量比上年增长41.6%;水果产量比上年增长8.4%;蔬菜产量比上年增长7.7%;肉类产量比上年增长3.4%,成为支撑农业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力量。受城市建设征地影响,西瓜、哈密瓜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从而使瓜类产量比上年下降9.3%;水产品比上年下降2.9%;粮食比上年下降0.7%。 1987年产值为6770万元(1980年价),1994年为44676万元(1990年价)。1984建市后7年深筹集资金,建成威牌电视机厂、三亚木材厂、花岗石材料厂、15万吨水泥生产线、三川水泥厂、海王螺旋藻加工厂和海富、亨新两个制药厂、广宇旅游用品厂等;并先后与美、法、韩、奥、荷等国和香港地区开发合资或独资工业项目8个,总投资达1.01亿人民币和18.3亿美元。同时,南山火电厂、南山天然气接收终端站的建成,梅山石油化工区、梅山港一期工程、南山出口加工区、荔枝沟工业开发区的勘察规划论证和开发。
2012年,三亚市工业总产值58.03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50.60亿元,比上年增长21.0%;轻工业产值7.43亿元,比上年增长3.3%。经济效益指标有升有降。2012年列入统计监测的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实现利润总额1.69亿元,比上年下降25.6%。
2012年三亚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1.18亿元,比上年增长6.9%。2012年施工项目375个(不含农村私人,下同),比上年增加53个,其中,房地产施工项目153个,比上年增加37个。2012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39.6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16.1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0%。 1987年,提出建设旅游城的目标,是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39892人,其中外宾游客29757人,旅游收入997万元,外汇收入161万元;1990年,明确提出农、工、旅三大支柱产业的方针,以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是年,接待中外游客886211人,其中外宾游客44576人,营业收入29636万元,旅游外汇收入3872万元。与建设新景区同步进行的优化旅游服务设施工作,成绩尤其突出。1987年,三亚市只有涉外宾馆5家,432间客房,864个床位;1990年,三亚市的旅游宾馆、招待所等已达160家,拥有13000多个床位。其中涉外宾馆40家(四星级酒店12家),拥有客房3706间,床位7713个。对外接待能力是1987年的9倍多。
2012年三亚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80亿元,比上年增长21.8%。从城乡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1.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三亚市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8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批发业9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零售业91.46亿元,比上年增长21.5%。从列入统计监测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销售看,生活消费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三亚市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总额8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住宿业72.48亿元,比上年增长8.9%;餐饮业14.90亿元,比上年增长20.6%。限额以上住宿企业中,五星级酒店营业额比上年增长3.2%,四星级酒店营业额比上年增长1.5%,三星级酒店营业额比上年增长3.8%。

8. 三亚介绍1

"三亚"的由来

“三亚”因三亚河(古名临川水)有三亚东西二河至此会合,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亚”。三亚历史悠久,在明代《正德琼台志》已有“三亚村”、“三亚里”的记载。

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汉代在现在的三亚市崖城镇设立了珠崖郡治,隋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宋代成为我国最南端的地级规模的州郡。唐代宰相韩瑗、名僧鉴真,宋代名相赵鼎、大臣胡铨和纺织家黄道婆等先后来过崖州,对本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公元1912年,崖州改为崖县,1950年4月崖县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1954年10月中共崖县县委、县政府及直属机关从崖城搬到三亚。1958年与保亭、陵水及万宁兴隆牛漏地区合并为崖县(大县),1959、1961年先后分开,设置保亭、陵水县。崖县保留现辖区域。1984年5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县级)。1987年9月26日,国务院批准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同年12月30日,三亚地级市正式成立,挂牌办公。

近代三亚

三亚市虽然历史文化悠久、自然条件优越,但是由于三亚长期孤悬南海,海峡屏障的制约,经济较为落后,尤其是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起步太晚。大约到明代中叶以后,朝廷又奉行“海禁”政策,边海州郡偏重武备,三亚的前身———崖县开始成为海防军事重镇,明、清两代均在此地设参将署或水师署,重军轻农成为当时主要政务,农业生产仍然落后;清朝末年以至民国初年,崖县地区大乱,兵祸连年,天灾频仍,民不聊生,经济遭到重创。民国15年(1926)以后,政局稍安定,崖县政府比较注重恢复农业经济,致使甘蔗与塘业在海南岛各县处于领先地位,当时成立了4个农业垦殖公司,成为三亚近代农业开发一个小小雏型;与此同时,开始修建公路,架设电话线,筹办电厂,开辟日晒盐田,设轮船公司等。此时的三亚港成为琼南重要渔盐港,有铺户400余间,盐户70户,海上航线可通海口图库、广州等港口。

9. 三亚经济如何

2007年末,三亚常住人口55万人,户籍人口53.52万人,其中农垦系统人口6.8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下,人口再生产步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良性轨道。

2006年末三亚城乡从业人员26.81万人,比上年增加0.76万人。其中,国有、集体、股份制、“三资”等单位从业人员5.03万人,增加0.21万人;私营个体从业人员4.43万人,增加0.17万人。通过多种途径使2893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年末农村劳务输出1.4万人,比年初增加0.62万人。

2007年就业工作成效显着。我市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推动阳光培训工程,城镇和农村就业形势不断向好。2007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99万个,比上年增加94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3万人。

三亚目前工作不是那么好找。求职者多,招聘岗位少,而且单一,都是以旅游类为主。

阅读全文

与三亚经济条件来源靠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常州航道事业发展中心什么单位 浏览:139
父母爱情拍过哪些电视剧 浏览:158
物流怎么打通经济 浏览:753
网红美女怎么走路视频 浏览:193
古朗月行中的神话故事都有哪些 浏览:597
茂名如何挽救婚姻培训 浏览:625
经济选用房如何申请 浏览:887
宝宝发烧应该怎么故事 浏览:273
哪些事业单位较忙 浏览:251
招聘事业编制教师怎么样 浏览:72
南宁幸福里房价一平方多少钱 浏览:471
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有哪些 浏览:885
经济刑事案件多久有效期 浏览:279
婚姻怎么走出感情伤痛 浏览:688
幸福堂是什么品牌 浏览:482
光遇六图毕业先祖都讲了什么故事 浏览:11
你的婚姻观是怎么样 浏览:406
故事书小公主第一次发生了什么事 浏览:584
云南为什么核酸检测健康码结果查不到 浏览:495
虐心爱情剧都有哪些 浏览: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