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力资源管理师和经济师哪个好
此前,“人力资源管理师”通常指的都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但自从但从2020年7月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正式退出了国考证书。自此,人力资源经济师作为仅剩的人力资源相关的国考证书,受到了越多越多HR的青睐。而它们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免费领取》》》最新经济师备考资料,助你一年过2科!
1、两者在性质上有所不同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济师考试属于职称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考试,人社部颁发证书。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则属于职业技能等级考试,自2019年起改成由各省人社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认定及组织考试,该考试属于职业资格证书,一般在当地职业资格鉴定中心报考,属于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上岗证。
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济师证书是专业技术资格级别证书,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是从业证。
2、两者在主要用途上有所不同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济师是一种专业技术职称,代表一种专业能力、级别,和会计师、工程师等一样,主要是方便事业单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应岗位工资标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更多的可以理解为一种准入门槛,即承担此工作岗位所必须的资格证书,类似于会计的从业资格,是从事这个岗位必须的证书,没有这个证书不可以从事这个岗位。
优质体验课开始报名了!详情直接戳》》》经济师限时特惠课程
3、两者在级别划分与报考规则上有所不同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济师职称级别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正高级。其中,初级和中级为以考代评,可以跨级报考;高级是考试与评审相结合,需先取得中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济师资格证书;正高级则仅限评审。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级别分为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必须逐级报考,不能跨级报考。
注意: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师证书已更名为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但其效用与原来保持不变。
以上就是与【人力资源管理师和经济师哪个好】相关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经济师考试资讯,欢迎大家前往高顿教育经济师频道。
② 中级经济师考工商管理还是人力资源
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网络网盘免费资源在线学习
链接: https://pan..com/s/1zUBjSaPvZq1O5xsafXvLww
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 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真题试卷及考试复习资料.rar 【2014.1.23更新】2014年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4小时视频讲解】.rar 【2014.1.10更新】2014年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讲义、真题、预测三合一【4小时视频讲解】.rar 【13.12.26更新】2014年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4小时视频讲解】.rar 【13.12.26更新】2014年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过关必做1000题(含历年真题)【4小时视频讲解】.rar 2014年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题库【历年真题(视频讲解)+章节题库+考前押题】.rar
③ 中级经济师哪个专业最好考
中级经济师相对来说人力资源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比较好考,但是随着这几年报考人数的增加,题目也是越来越难了,通过率一般都在15%到20%左右,人力资源专业更偏重于记忆一些,而工商管理专业更偏重于计算一些。
④ 事业单位考中级经济师工商和人力哪个比较好
摘要 经济师工商管理考的内容包括: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生产管理与控制、物流管理、技术创新管理、人力资源规划与薪酬管理、企业投融资决策及重组。
⑤ 中级经济师考人力资源还是工商管理万能
当然是工商管理了,在管理层面上,工商管理的覆盖面比人力资源要大,而且涵盖了部分企业管理的知识,虽然说二者都比较浅显一点,但是在国企里面还是相当有用的,建议考个工商管理,祝你顺利通过!
⑥ 二级人力资源师与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哪个有用哪个比较容易考
与二级人力资源师相比,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更有用,也更简单一些。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免费领取》》》最新经济师备考资料,助你一年过2科!
1、中级经济师的适用范围广
中级经济师考试是一项由人社厅主办,全国统一定制大纲、试卷、统考,每年一次的中级职称考试,它共有10个专业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是其中之一。这表明大家只要拿到了它,就可以在全国内通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则是由人社部监管,各地自行组织,一年多次的职业资格考试。由社会组织按照标准规范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并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因此,这二者就适用范围而言,人力资源专业的中级经济师更胜一筹。
2、中级经济师的含金量更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一般视为上岗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但不具备评定职称的效用。
而考人力资源专业的中级经济师就是获得中级职称的必经之路。对个人而言,拥有职称资格就相当于拥有一个技术水平的证明,并且对大部分资质企业来说,职称是企业开业、资质等级评定、资质升级、资质年审的必须条件。
两相对比之下,哪个证书的含金量更高已经非常明显了。
优质体验课开始报名了!详情直接戳》》》经济师限时特惠课程
3、中级经济师考试难度相对更适合新手
一般来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对人力内容深度和广度的考核比经济师的人力方向高,因此考试难度会更大一些。当然,要获得人力资源专业的中级经济师证书,必考的公共科目《经济基础知识》的难度也是不能轻视的。
以上就是与【二级人力资源师与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哪个有用?哪个比较容易考?】相关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经济师考试资讯,欢迎大家前往高顿教育经济师频道。
⑦ 经济师中的工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考或是更有前途
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课程在国内大学开设的历史较短,它随工商管理硕士(MBA)一起从国外引进,不过十几年的历史,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就更短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从本科开始招生算起,仅有4年历史。学校是国内最早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课程在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中开设的几所高校之一,同时也是最早把人力资源作为一门学科将其纳入招生计划,并在全国范围内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几所高校之一。
一、学科创建及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
学校于1993年开始招收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同时开始在硕士研究生层次及本科层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当时除国民经济管理系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以外,工业经济系企业管理教研室也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1995年,由陈远敦教授牵头编出了学校第一本供工商管理硕士(MBA)使用的人力资源教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其后,工业经济系的余平副教授主编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本科教材。1999年6月,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将计统系一分为二,原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并入工商管理学院,设国民经济管理系,下设3个专业,即人力资源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劳动经济,系主任为赵曼教授。国民经济管理系内设立3个教研室: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教研室,国民经济管理教研室。1999年9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也迎来了她的第一届本科生。由于学校企业管理一级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二级学科人力资源管理自动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因而该学科于1999年秋季招收了第一批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第一任教研室主任是陈全明教授,成员有张怀富教授、冯忠铨副教授、赵琛徽、郑耀洲等5人。
2000年5月,中南财经大学与中南政法学院合并成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合并后,学校又一次进行院系调整,国民经济管理系被一分为三: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留在工商管理学院,部分国民经济管理教研室的教师及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被调整至经济学院,余下的教师及专业随赵曼教授合并到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留在工商管理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的教师有:冯忠铨副教授、赵琛徽讲师、郑耀洲讲师、从国民经济管理教研室留下的王书芳副教授、张志副教授,及从工经系企业管理教研室转入的周润仙教授、高宝荣副教授。冯忠铨副教授任教研室主任。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并入工业经济系,系主任为汪海粟教授。2002年,工业经济系更名为工商管理系,系主任为胡立君教授。2001年9月,赵琛徽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带薪攻读博士学位;郑耀洲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带薪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第一届毕业生毕业,除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及我校硕士研究生的6位毕业生外,全部找到满意的工作。
二、学科建设的基本成就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建设起步时间虽短,但进步较快,成绩显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断坚持理论探索
学科建设既要引进先进的外来文化,又要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还要勇于进行理论创新。人力资源作为一门由国外引进的学科,该学科点除十分注意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外,还十分注意对外来经典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着作、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汉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汉化”的途径主要有二:一是使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中国丰富的人文思想相结合,从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吸取营养;二是使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中国现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相结合,从而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这些特点体现在该学科2002年新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教材之中。
(二)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边缘学科,这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须要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实践中吸取营养,以丰富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迫切需要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指导。从学科诞生伊始,该学科就高度重视与实际部门的交流,积极主动寻找机会,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概念、新方法向社会、向企业界人士介绍推广,同时将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疑难和困惑带回学校作理论剖析和探讨,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使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同中国特定的国情相适应,如将企业很感兴趣的人才测评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诊断系统“汉化”。先后为湖北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实施了岗位设计项目,为宜昌市建委系统,武汉红金龙实业公司,安鹏公司,太和集团等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及管理咨询,受到一致好评。
(三)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努力提高教材建设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要搞好学科建设,做好两方面的工作是必须的:一是积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探索与创新;二是努力搞好人力资源专业的教材建设,这二者是互相促进的。在该学科点创建前,有关老师就有了大量的成果积淀,撰写了大量的论文,不断推出新的教材。如周润仙、冯忠铨、张志、王书芳、赵琛徽等老师在《投资研究》、《经济师》等杂志发表了多篇论文,出版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等教材。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建设的时间不长,但已经取得较为可观的成果(详见表1、表2、表3)。
(四)开始向社会输送优质人才
1999年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已走向社会。有的还未毕业就受到大公司的垂青,有的现在已执教于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2003年,首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除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及我校硕士研究生的6位毕业生外,全部找到满意的工作。与此同时,该学科点还在武汉、深圳、昆明、十堰、南阳、信阳、岳阳等地培训了大批在职人员,学员的培训质量得到社会的认可。
(五)建设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目前该学科点的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以中青年为主,中年教师都已获副高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如冯忠铨副教授多次获教学优秀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效果好,深受各层次学生欢迎。两位青年教师正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六)制定了一套合理的本科教学方案
在学校及学院的领导下,通过对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方案的比较研究,该学科制定了一套完整合理的教学方案。方案既重视培养学生的经济学及管理学理论素养,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经过几年的实践,表明方案是受学生欢迎的。
三、学科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个新兴学科的命运决定于其对学生的吸引力及毕业生的长期就业率,在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上,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培养,这要求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以保持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毕业生对社会的吸引力,从而达到学科的长期繁荣。该学科建设点建设的基本经验是:
(一)学科建设要与时俱进
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善于学习。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一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总结出来的新理论;二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新方法,人类在不断进步,各种新的研究方法也不断涌现,如系统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混沌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复杂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等,将其融会贯通然后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之中;三是要向社会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既需要理论也需要实践,实际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往往是绝佳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案例,教师也需要从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理性及感性知识,以使自己的教学能丰富多彩,使学生印象深刻;四是要向同行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拓宽学科建设的视野,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二)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发动机。高等学校如果不大力提倡学术研究,就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你停滞了,别人却在发展,你必然落伍而被淘汰。在学科建设中,要始终坚持抓住科学研究不放,使其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强大动力。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鼓励教师们多写学术论文和学术专着。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不能急功近利,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不断学习、不断吸收古今中外的学术精华,才会有所成就。
(三)要抓紧教材建设
教材是体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教材建设也是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自人力资源管理学科诞生之时,就十分重视教材建设。自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以来,时间虽然不长,但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教材已几次更新。每次更新教材,都力求反映本学科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力图吸收国内外学科建设的新观点、新成就,使教材的内容、体系不断更新。
(四)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要使学科长期繁荣,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研究教学方法。本着这种思想,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在学科建设中,不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摸拟教学法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后还要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等,使教学互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五)努力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首先,要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有计划地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学术队伍,杜绝学术队伍的“近亲繁殖”现象。其次,由于学术研究领域划分越来越细,学术带头人也越来越专,而实际社会经济问题则越来越趋向综合、复杂,今后要想取得重大学术成果,靠单打独斗或小“作坊式”的科研方式是很困难的,因而应当鼓励争鸣,活跃学术气氛,组建学术研究团队。其三,在竞争中寻找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应当是能将不同领域的学者和教师组合起来,研究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带领大家一道前进;而不是所谓“鹤立鸡群”的带头者。其四,教研室应当营造一个适合人才成长的小环境,搞五湖四海,讲团结,鼓励教师沉下心来搞学术研究,鼓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拼搏、脱颖而出。
很明显啊 竞争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