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西安有哪些经济基础

西安有哪些经济基础

发布时间:2022-07-28 23:04:56

Ⅰ 西安的经济状况

近年来,西安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发展,旅游产品结构日益合理,档次不断提高;旅游环境日臻改善,现代旅游功能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步入正轨,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和经济效益连年大幅度上升。全市旅游总收入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5%,旅游业已成为西安市真正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西安市还首批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目前,西安拥有接待游客床位数达17万张,其中旅游涉外饭店38家,床位2万余张(星级饭店32家,其中五星级4家,四星 级5家,三星级14家,二星级6家,一星级3家),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能力达100余万人次。从数量和质量上基本满足了西安旅游观光客人的住宿需求。 目前,西安市共有国际旅行社27家,国内旅行社100多家,组团类型也从单纯旅游观光型到观光、商务、修学、会议、散客、特种旅游等多种类型。许多旅行社由于良好的服务和业绩得到了中外游 客的好评。

为了丰富旅游者的文化娱乐生活,满足休闲度假的需要,西安市建成唐乐宫、古都大剧院、唐华歌舞剧院、陕歌大剧院、银座夜总会、桃园湖保龄球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设施3700多个;推出了《唐长安乐舞》、《仿唐乐舞》、《秦俑魂》、《陕北民间乐舞》等文艺节目,久演不衰,赢得国内外游客的赞誉。
2008年,西安购房者需要怎样的房子?要在哪儿买房?这些看起来比较难回答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随着3月23日,连续三个周末举行的“万人看楼直通车”活动暂告一段落,我们不仅收获了众多读者的信任,更收获了一份精准的西安购房者购房意向的抽样调查结果。此次“万人看楼”活动中共发放调查问卷6435份,回收有效问卷
2981份,统计结果得出六组有趣的数据,从中基本能解读2008年购房者的需求。

1 家庭年收入 56%—5万元以上

调查项目:□5万元以下44% □5—10万元38% □10—15万元11% □15—20万元4% □20万元以上3%

数据解读:56%的调查对象,家庭年收入高于5万元,其中,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占18%。

本次调查对象涉及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私企、外企、个体等各个工作岗位的人员。其中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占37%。这些购房者不论从家庭年收入状况,还是工作收入的稳定性方面来讲,购买力都比较强,家庭经济能力可以担负每月不低于1800元的按揭贷款。

2 现居住状况 41%—0套房

调查项目:□租房41% □一套房49%□两套房7% □三套及三套以上3%

数据解读:41%的购房者是首次购房。

另外,在对购房目的的调查结果中,29%的购房者买房为了投资,51%的购房者为了居住,20%的购房者为了提高居住质量。

41%的刚性购房需求,将成为西安楼市的购房主力军,这部分人目前的购房需求比较稳定,不易受市场的波动影响;而另外59%的非刚性购房需求,可能会受到市场的影响。但总体来说,2008年西安楼市的市场需求量依然很大。而29%的购房者为投资而买房,也能看出购房者对2008年西安楼市的信心和判断。

3 准备购房时间 53%—2008年

调查项目:□一年内53% □两年内34% □三年内10% □三年以上3%

数据解读:53%的购房者购房需求集中在2008年,他们是今年的主要购房人群,另外34%的购房者虽然准备两年内买房,但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他们也有可能在今年定下满意的房子。其他13%的购房者目前还只是了解市场情况,真正的购房需求可能会在2010年前后。

4 意向购房区域 49%—城南

调查项目: □城东10% □城南49% □城西6% □城北10% □高新10% □曲江2% □长安6% □浐灞5% □临潼2%

数据解读:2007年,城南就是购房意向选择比重最高的区域,占总量的28%。此次调查发现,购房者对城南的青睐程度有增无减,一方面取决于城南高品质楼盘的不断推出,另一方面也因为城南教育、文化、商业环境的不断成熟与完善。

5 意向购房面积 82%—120㎡以下

调查项目:□60㎡以下4% □60—90㎡36% □90—120㎡42% □120—150㎡9% □150㎡以上9%

数据解读:82%的购房者中意12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

中小户型依然是购房者置业的首选,其意向户型面积主要集中在60—120平方米,选择6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占4%,而且多为单身一族或新婚夫妇。另外,中意大户型的购房者大都是三口之家,也有三代人共同生活的家庭。购房者对户型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各自的家庭状况。

6 能接受新商品房单价72%—4000元/㎡以下

调查项目:

□3000元以下22% □3000—4000元50% □4000—5000元16% □5000—6000元8% □6000—7000元3% □7000元以上1%

数据解读:72%的购房者所能接受的新房价格低于4000元/平方米。

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西安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2%,环比上涨0.8%。西安房价的不断上涨,也使购房者对房价的接受程度和对房价的心理预期不断上涨。
从2006年统计部门没有公布过社会平均工资,只是公布上年度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如说2006年西安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475元/年,2007年西安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5012元/年
2007年,西安市商贸行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1.58亿元,同比增长18.7%,增幅首次跃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位,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的51.2%。2008年西安市将把促消费、扩内需作为工作重点,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突破千亿元大关。

Ⅱ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请问它的地理优势是什么

西安在中国历史前2500年,一直都是作为都城而存在的,这是因为西安的所在地是关中的平原。对于古代落后的农耕文明来说,只有在河流沿岸的地理条件才是最优越的,这也是西安成为首都的决定因素之一。另一方面,西安处在华北,西南,中南等几个地区的交界处,位置很得天独厚,往西北方向可以攻打戎狄,往西南就连接巴蜀。

三、靠海是主要因素

不仅仅是在中国世界各地,在选择都城的时候,都优先考虑靠海的城市。而西安之所以可以成为十三朝古都,就是因为它的水利优势。西安四面环山绕水,就像天然的屏障,保护着中原,而且关中是当时公认的最富裕的地方。

Ⅲ 西安的经济支柱产业是什么

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

Ⅳ 西安以什么产业为主

以科技产业为主,特别是航空工业

Ⅳ 西安在西北经济中的地位

西安在西北经济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经济

1、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西安的比较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次上:

(1)世界级的旅游观光资源优势;

(2)国家级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势;

(3)区域级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优势。

二、文化

1、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西安的历史悠久,文化的积淀非常厚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人,将其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概括为关中十大怪。

2、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

3、西安的饮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作为中国西北饮食的代表,以西安小吃最为着名,回族的清真饮食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

4、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皮影戏、源于西周的陕西木偶戏以及色彩浓郁的户县农民画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旅游

1、西安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着名的世界历史名城。从100 多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蓝田猿人,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半坡村,西安的建城史已有 3100 多年,众多王朝在此建都,历时 1100 多年。

2、西安还是着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联结欧亚大陆的通道“丝绸之路”。

3、“西安文物甲天下”。全省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54 处,其中陕西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9 处,陵墓 8822 处,古遗址 5700 余处,文物点 2 万 1 千 1 百余个。

4、近年来,西安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业已成为西安市真正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西安市还首批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四、教育

1、西安是中国重点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在校学生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西安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较高,居西部地区之冠,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

2、西安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民办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6所,博士点334个,硕士点82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85个等等。

(5)西安有哪些经济基础扩展阅读:

1、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陕西省的省会,世界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重要的航天工业中心。

2、西安是西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为有着大量国有企业、研究所和学院,有着大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科技研发方面有着重要地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大量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丰富。

Ⅵ 西安的经济状况概况 最好300字以上

西安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

2008年3月5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战略目标,按照“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转变发展方式,挖掘增长潜力,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宏观经济在高平台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主要指标达到多年来最好水平。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737.10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4.6%,增速创11年来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17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762.51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891.42亿元,增长14.2%。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8%、43.9%和51.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1017元,增长13.0%。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5%,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4%。

表1:2007年西安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 标
2006年
2007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1.6
4.7

食品
2.2
12.6

其中:粮食
3.0
8.7

烟酒及用品
2.4
0.5

衣着
5.7
1.4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2
4.4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3
2.9

交通和通讯
-3.0
-4.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2
-0.8

居住
3.2
3.6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34.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 9%。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22.6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86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5.68千公顷,减少0.46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60.71千公顷,增加2.69千公顷;水果种植面积40.57千公顷,增加2.12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213.87万吨,比上年增加1.02万吨,增长0.5%;蔬菜产量225.21万吨,增加16.82万吨,增长8.1%;水果产量60.51万吨,增加5.16万吨,增长9.3%;肉类产量20.68万吨,增长5.2%;奶类产量52.80万吨,增长12.0%;水产品产量1.04万吨,增加0.06万吨,增长6.6%。

表2:2007年西安市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213.87
0.5

油料
万吨
1.08
-6.8

蔬菜
万吨
225.21
8.1

水果
万吨
60.51
9.3

肉类
万吨
20.68
5.2

奶类
万吨
52.80
12.0

禽蛋
万吨
12.75
2.0

水产品
万吨
1.04
6.6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
万头
33.72
4.4

猪年末存栏数
万头
152.00
1.3

羊年末存栏数
万只
51.98
2.0

家禽年末存栏数
万只
1470.00
4.7

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234.8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1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184.18千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76.24万吨,增长0.3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8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6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9.3%。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57.17亿元,增长26.7%。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90.64亿元,增长28.6%(按现价计算,下同)。工业产品销售率96.99%。

表3:2007年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总产值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1590.64
28.6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013.43
27.1

其中:集体企业
25.76
26.6

股份制企业
888.00
34.3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35.17
23.3

其中:轻工业
337.44
21.5

重工业
1253.20
30.4

其中:新产品产值
360.42
23.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6.83,比上年提高2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59.42亿元,增长33.9%;实现利润102.27亿元,增长36.7%;实现税金57.15亿元,增长29.2%。

表4:2007年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71.03
6.3

原油加工量
万吨
85.30
3.5

精制食用植物油
万吨
19.44
31.5

乳制品
万吨
3.69
8.9

软饮料
万吨
138.09
11.6

啤酒
万千升
34.93
11.4


万吨
6.99
5.4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42.65
32.5

缝纫机
万架
73.46
19.4

配混合饲料
万吨
27.40
23.9

合成洗涤剂
万吨
8.92
-19.2

中成药

3945.58
10.0

水泥
万吨
263.13
70.2

钢材
万吨
78.73
10.1

氢氧化纳(烧碱)
万吨
9.54
10.9

工业锅炉
蒸发量吨
723.00
-6.8

汽车
万辆
17.06
64.9

交流电动机
万千瓦
810.96
56.6

变压器
万千伏安
7029.87
25.4

电力电缆
千米
3714.11
129.9

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
对千米
3718.00
-17.2

彩色显象管
万只
1099.81
-1.8

程控交换机
万线
6.42
-80.4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实现总产值613.76亿元,增长47.4%(按现价计算)。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67.8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59.37万平方米,分别增长34.0% 和61.0%。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 17.2万元/人,施工工程竣工率40.0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5.33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城镇投资1340.59亿元,增长37.9%。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0.20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投资297.53亿元,增长39.4%。其中工业投资286.61亿元,增长38.8%;第三产业投资1032.86亿元,增长38.0%。

全年非公有制单位投资713.23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占城镇投资的53.2%;国有单位投资515.02亿元,增长28.4%。

全年房地产完成投资387.33亿元,增长35.6%;商品房销售面积832.53万平方米,增长34.0%;商品房销售额282.11亿元,增长36.9%。

全年“四区两基地”完成投资378.94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6.4%。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投资163.60亿元,增长19.5%;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投资102.60亿元,增长25.2%;曲江新区完成投资82.80亿元,增长60.4%;浐灞生态区完成投资18.29亿元,增长43%;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完成投资8.24亿元,增长34%;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完成投资3.41亿元。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661.0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9.5%。各类房屋竣工面积1672.16万平方米,竣工率29.0%。共有920个城镇建设项目建成投产,项目建成投产率50.5%。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832.38亿元,增长18.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9.20 亿元,增长17.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815.68亿元,增长18.9%;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7.92亿元,增长18.9%;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17.98亿元,增长12.5%。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汽车类销售额比上年增长28.7%,金银珠宝类增长32.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2.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5.9%,日用品类增长31.1%,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9.9%,服装类增长26.3%,通讯器材类下降39.4%。

六、对外贸易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53.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出口34.71亿美元,增长27.2%;进口18.90亿美元,增长32.6%。实现贸易顺差15.81亿美元。在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42.52亿美元,增长25.0%;加工贸易进出口9.21亿美元,增长65.8%。

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35个,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4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1.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16亿美元,增长35.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客货运输周转量313.2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8%。其中,铁路189.06亿吨公里,增长8.9%;公路114.61亿吨公里,增长16.1%;民航9.62亿吨公里,下降7.8%。

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25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8%,货物发送量548万吨,增长10.4%;公路客运量8466万人次,增长4.2%,货运量11276万吨,增长42.1%;民航旅客吞吐量1137万人次,增长21.4%,货物吞吐量11.20万吨,增长12.7%。

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8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6.43亿元,增长17.6%;电信业务收入73.58 亿元,增长 16.3%。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118.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8%,其中海外游客100.01万人次,增长15.3%。在海外游客中,外国游客增长15.9%,台湾游客增长12.6%,香港游客增长11.2%,澳门游客增长11.3%。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37.20亿元,增长16.1%,其中外汇收入5.43亿美元,增长16.3%。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25.33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31.3 %。一般预算收入112.92亿元,增长31.5%,其中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1.5%、20.9%、69.7%、26.0%和27.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74.16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40亿元,增长21.1%;教育支出25.73亿元,增长31.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04亿元,增长31.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9.01亿元,增长17.3%;农林水事务支出8.55亿元,增长36.2%;环境保护支出2.13亿元,增长69.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560.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684.58亿元,增长25.7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49.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2%,其中,短期贷款881.07亿元,增长9.7%;中长期贷款1561.26亿元,增长18.9%。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789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累计现金支出765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累计货币净回笼238.69亿元,比上年增长24.2%。

全年证券市场证券交易总量12100.10亿元,代理期货交易额2800.8亿元。年末全市有上市公司18家,上市总股本44.66亿元。

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27家,保险机构365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92家。全年保费收入72.33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85亿元,增长34.0%;人身险保费收入54.48亿元,增长39.0%。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20.3亿元,比上年增长69.9%;其中财产险、人身险分别为8.55亿元和11.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3%和112.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1.77万人。全年共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424项,投入市级科研经费6400万元,其中实施重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64项,扶持科技发展平台12个,支持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10家,实施区县科技指导项目15个。组织申报并列入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各类科技计划和重大专项208项,争取国家、省资金1.97亿元。全年技术市场交易额14.8亿元。全市专利申请量6768件,专利授权量2529件。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95家,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 1440家。

全年招收研究生2.06万人,在学研究生6.4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1%、9.8%。普通高等学校48所,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16.96万人,在校学生56.03万人,毕业生14.3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1.9%、9.0%、22.0%。职业高中86所,招生2.44万人,在校学生5.60万人;普通中学453所,招生17.96万人,在校学生54.68万人;小学1872所,招生8.67万人,在校学生56.83万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9.94%和99.42%。民办高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2所,民办普通中学64所、小学30 所,民办职业高中40所。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公共图书馆14个,文化馆14个,文化站182个;电视台、广播电台、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各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33%,广播人口覆盖率99.37%。

全市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533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61 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4.3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 1.51万人;卫生机构床位3.36万张。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人数达349.21万人,实际参合率90.8%,覆盖面为100%。

全市拥有全国和全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7个,全国农村体育先进示范站45个。全市已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299 名,公共使用全民健身广场 380个。参加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夺得3枚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团体总分151分,位居西北五省第一。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2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3.3%。翻建改建道路60条、背街小巷65条,新建公交港湾100处、人行天桥10座,新建道路面积101万平方米,新增93个小型休闲绿地广场、60座公厕、63座小型垃圾压缩站。全年城市供水2.90亿立方米,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了99.9%。天然气总供气量6.74亿立方米。全年完成供热量1429 万吉焦,集中供热面积2747.25万平方米,新增面积381万平方米。全年城市污水二级处理量9938.1万立方米。出租汽车拥有量1.15万辆。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年好于国家二级标准(良好)以上的天数294天,占当年总天数的80.5%,创历史最好水平。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值较上年下降3.64%、二氧化氮年均值与上年持平。全市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55.5分贝,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67.9分贝。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679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9人。全市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经济损失分别下降6.9%、8.6%、4.6%和22.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常住人口830.5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29.32万人,占51.7%;女性人口401.22万人,占48.3%,性别比为107(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口7.81万人,出生率为10‰;死亡人口3.50万人,死亡率为5.48‰;全年净增人口8.02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52‰。城镇人口548.99万人,占66.1%,乡村人口281.55万人,占33.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64.25万人,比上年增长1.5%。

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012元,比上年增长22.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62元,增加 1757元,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4399元,增加590元,增长15.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97.5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23.6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2.92平方米。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3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14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2.45万人,劳务输出50.34万人,其中有组织的输出27.88万人。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基本解决,零就业家庭现象基本消除。城镇登记失业率4.3%,与上年持平,低于4.5%的年度控制目标。

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7.57万人,医疗保险基金征缴率95.0%;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2.23万人,离退休人员42.94万人,养老保险社区管理服务率79.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4.11万人,失业保险社会化发放率98.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0.3万人,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6.12万人。

全市福利企业135家。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9.367亿元。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除注明外,增加值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Ⅶ 西安因其经济、军事、交通等优势,长期作为省会城市,你觉得西安怎么样

0101、金城千里

"金城千里"是指关中平原被山水环抱,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天然城堡。关中之名为人称道,大概是从战国后期开始,其得名与函谷关有关。函谷关最早位于河南省灵宝县,汉武帝时东迁至河南省新安县。至东汉末年,迁治于今陕西省潼关县,改称潼关。

汉沽山口

函谷关的名称和位置虽有变化,但发挥的作用仍然相当大,设置关隘的目的是屏蔽关西,控制关东。"关中"一词最初仅指函谷关(即关西)以内的地方,后来演变为渭河谷地上的关中平原。关中南有秦岭,西有陇山,北有黄土高原,再往北和西北,有黄河天堑为屏蔽,东也有黄河为阻挡,四面都有天然的地形屏障,易守难攻。因此,从战国开始,就有了"四堡之国"的说法,与张良的"金城千里"意思完全相同。

0202、从战略高度建房子

张良在劝说刘邦定关中时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他说关中"三面抵抗而守,只有一方为东诸侯"。这里所说的"三面抗而守",是指关中南北三面都有崇山峻岭,可以依靠崇远之力抵抗外敌入侵;"一方东系诸侯",是指关中以东经过汉仙山,形成东西通道,将关中与中原、江南肩区域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控制天下,退可据关而守,确保都城安全。

张良

关于这一点,张良也和刘邦讨论过。他说关中"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园之利"。巴蜀是指现在的四川盆地,自古以来就以经济发达着称。关中与四川盆地之间虽有秦岭,但也有陈仓道、保仙道、洛道、子午道等山间谷道,可以翻山越岭,相互沟通。

虽然天下太平时,关中的都城并不过分依赖四川盆地的供给,但一旦关东发生大乱,尤其是关中战事深入时,四川盆地的供给往往变得非常重要。比如,汉初刘邦从汉中初入关中,是靠萧何从汉中转运军粮才得以在关中立足;到了唐朝,当曹道在关东几经战乱受阻时,也十分依赖四川的援助。因此可以说,巴蜀是关中可靠的后花园。

所谓"胡缘之利",是指关中北部与匈奴等游牧部落关系密切,便于从他们那里直接获得马匹,便于在草原地区养马。在古代,马匹是军队最重要的装备,马匹的数量和繁殖力往往决定了作战能力的强弱,因此关中北部靠近户部的地区有利于在国家首都周边保持强大的战斗力,从而守卫首都不受侵犯。

Ⅷ 西安能长期成为都城,是他的经济、军事和交通优势吗

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历史上曾有西周、秦、西汉、新莽、隋、唐六个统一王朝和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以及两汉之际的更始帝刘玄、东汉献帝、西晋惠帝和愍帝、赤眉军、黄巢、李自成等十几个政权在这里建都,历时一千多年,在我国各大古都之中最为长久,所以古人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说法,所说的“秦中”,也就是关中的另一种表述形式。

那么,古人为什么都要选择在这里来建都呢?

军事优势

这自然是与西安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有关。影响都城选址的地理条件有许多,往往因时而异。但有利的军事地势和优越的经济依托,却是每个政权的统治者都不能稍为疏忽的。

西汉初年,正当汉高祖刘邦为选择建都地点而举棋不定的时候,张良就是从军事和经济两个方面向刘邦陈述了关中地区在全国的优越地位,促使刘邦最终做出了立国于关中的决策。

关中的军事和经济地理特点,用张良的话来概括说,就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事实上,张良的这句话也可以说是历代政权统治者在关中建都的基本决策指导思想。

1、金城千里

“金城千里”指关中平原四周为山原、河川所环抱,犹如一座规模庞大的天然城堡。关中的名称为人们所称道,大概是从战国晚期开始的,它的得名和函谷关有关。函谷关最初设在现在的河南灵宝县境,汉武帝时关址向东迁徙,改置在现在的河南新安县境。大致到了东汉末年,设关的地方又移到了现在的陕西潼关县,同时关名也改成了潼关。

张良

关于这一点,张良也对刘邦有所论述。他说关中“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巴蜀是指今四川盆地,自古也以经济发达见称于世。关中与四川盆地之间虽有秦岭阻隔,但也有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等山间谷道可以穿山越岭,相互往来。

尽管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在关中的京城并不过多依赖四川盆地的供应,但一旦关东有乱特别是战乱深及关中时,四川盆地的供给却往往变得十分重要。譬如汉初刘邦由汉中初入关中时,就是依赖萧何从汉中转运军粮才得以在关中立足;唐代关东几次战乱阻塞漕路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了四川的援助。因此,可以说巴蜀之地是关中的一个可靠后院。

所谓“胡苑之利”是指关中北部与匈奴等游牧部族相近,一来便于直接从他们手中获得马匹,二来可以在草原地区畜养马匹。在古代,马是军队最重要的装备,马匹的多寡和肥瘠往往决定作战能力的强弱,所以关中北近胡苑,有利于在国都周围保持一支战斗力强盛的军队,以拱卫京师不受侵犯。

就是由于关中自身和在全国所居有的这种优越的军事和经济地位,它才受到许多统治者的青睐,连绵不断,建立起一座又一座都城。

Ⅸ 历史上很多朝代定都西安,西安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吗

在地理位置上。首先西安位于八百里关中平原的中部,它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其所在关中平原,位于我国地理中心,交通便利。进可攻退可守,在经济上处于内陆平原富饶之地,曾被称之为“天府之国”,可想而知这里是多么繁荣。

从安全上,虽然入主中原了,成为了“天下之主”,但周边仍然有不少“蛮夷”,而且很多朝代定都时,天下其实仍然很不太平,这天下仍然有可能改姓,而以国都的重要性无异于一个人的大脑,所以就必须考虑安全性问题了。

西安经过多个朝代的经营,西安的城防、经济基础也十分优越。所以历代王朝也愿建都于此。

所以综合这几方面来看,当时的朝代都选择定都在西安。

与西安有哪些经济基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乃一介草民何敢高攀爱情怎么接 浏览:171
事业单位生活费多少 浏览:115
通宵如何影响健康 浏览:819
小肠怎么检查出健康 浏览:613
健康早餐代餐有哪些 浏览:330
幸福树浇水后怎么修剪 浏览:652
毛绒玩具哪个经济实惠 浏览:117
行为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有哪些 浏览:602
怎么写自己的故事八百字 浏览:92
英语小故事软件哪个好 浏览:771
爱情开始阶段是怎么样的 浏览:66
默克尔的婚姻是什么 浏览:80
美女和丑女哪个吸引男人 浏览:443
没有房子怎么看待爱情 浏览:752
怎么委婉的夸别人是美女 浏览:533
圈里的爱情是什么 浏览:284
红色故事指的是什么呢 浏览:187
如何预防头号健康杀手 浏览:871
事业编考过后多久上班 浏览:166
美女热舞软件视频有哪些 浏览: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