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共同纲领名词解释是什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29日通过。2011年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十六册。
《共同纲领》包括:序言;总纲;政协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共八章六十条。
中国概况: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后又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断攀升,宋代中国人口突破一亿,清代时期人口突破四亿,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突破十三亿。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共同纲领
❷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国家要从多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经济成份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共同纲领还指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单位,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根据必要和可能,鼓励私人资本向阎家资本主义发展。”
❸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民族工商业是民族资本家经营的那部分企业。中国共产党在对待民族工商业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上,曾出过偏差,走过弯路。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主要原因如下:
①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比较进步的生产关系。
②由民族资本的特点决定的。民族资本占现代工业的10%,大多数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保护和发展它们,对支援革命战争、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国民经济均有重要意义。
③由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表现决定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部分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参加了民主革命,是团结与争取的对象。
(3)共同纲领的经济政策有哪些扩展阅读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其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同私人资本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
新民主主义应在国营经济领导下,使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分工合作,以促进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经济由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居于主导地位,使它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但新民主主义经济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经济。它是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它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简称“四面八方”政策。
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说确认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四面八方”政策则是处理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关系及其他关系的准则。
它们符合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所形成的社会现实,有利于发挥各种经济成分的优势,使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因而是完全正确的经济理论与政策。
❹ 共同纲领规定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1.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的,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2.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还规定了建设新中国的总政策和总原则。
3.共同纲领对于团结一切力量,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和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起了重大的作用,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4.共同纲领规定,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5.共同纲领中,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政体及其组织原则,此项规定是共同纲领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❺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包括( )
A、B、C、D。
“共同纲领”是一个政治术语,一般指不同政党、集团之间,在一定时期内,为统一行动,经过协商而制定的共同遵守的奋斗目标和方针政策。它是这些政党或集团统一行动的政治基础。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共同纲领》对于团结一切力量,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和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起了重大的作用。
(5)共同纲领的经济政策有哪些扩展阅读
《共同纲领》除序言外,分为总纲、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共7章60条。它肯定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宣告了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结束和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建立,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
它确认“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它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宣布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进行土地改革;并且规定了新中国的各项基本政策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由于它所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各项基本政策,并且由于它是由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因此,尽管它还不是一部正式的宪法,但不管从内容上还是从法律效力上看都具有国家宪法的特征,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它是建国初期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前进的政治基础和战斗纲领,对于巩固人民政权,加强革命法制,维护人民民主权利,以及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它的许多基本原则在制定1954年宪法时都得到了确认和进一步发展,因而在我国宪政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
❻ 《共同纲领》包括哪几部分
这个纲领包括“序言”、“总纲”、“政权机构”、“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7章,总计60条,7000余字。
❼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
《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于1949年9月29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这是建国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施政纲领并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纲领全文由序言和总纲、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七章六十条组成。纲领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任务及各方面的总方针、政策和原则。在政治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是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军事上,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公安部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建立的统一的军队。在经济上,实行“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的根本方针。纲领规定,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建设人才为主要任务。在民族政策上,实行团结互助、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原则。 《共同纲领》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确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是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的共同意志的体现。
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政策是
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公私兼顾、劳资两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