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汕头经济特区的历史沿革
汕头于1860年正式开端口,是中国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人称“百载商端口”,经济外向,曾有美、英、法、德、日、俄、荷、比等8个国家在汕头设领事馆。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市区龙湖片区试办经济特区。1983 年12月22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汕头地区,原地区所属8县1市并入汕头市。1984 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面积扩大为52.6平方公里,分龙湖和广澳两片区。1991年4月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并确定于是年11月正式实施;同年11月,潮汕行政区域调整,潮州、揭阳分设地级市 。
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潮阳、澄海撤市建区,原市区5个区调整合并为3个区,其中河浦、达濠两个区合并为濠江区;升平、金园两区合并为金平区;龙湖区保留,将原属澄海市的外砂镇、新溪镇划归龙湖区;澄海市撤市设区;潮阳市撤市分设潮阳、潮南两个区。调整后,市区面积从原来的310平方公里扩大到195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原来的120万增加到487.5万。经国务院批复,2011年5月1日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汕头全市 ,即2003年来汕头行政区划范围,含龙湖区、金平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南澳县“六区一县”。2014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❷ 中国五个经济特区成立时间
海南经济特区1988年4月13日、深圳经济特区1980年8月、珠海经济特区1980年8月、汕头经济特区1980年8月、厦门经济特区1980年10月。
1、深圳经济特区
深圳经济特区于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深圳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沿海,东起大鹏湾边的梅沙,西至深圳湾畔的蛇口工业区,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2010年延伸到全市,2011年延伸至深汕特别合作区。
2、珠海经济特区
珠海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西南部,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珠海于1953年建县,1979年建市,1980年8月设立经济特区,享有全国人大赋予的地方立法权。
3、汕头经济特区
汕头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潮汕平原上,是中国七大经济特区之一,全国着名侨乡,华南重要港口城市,也是潮汕地区政治、经济的中心,为粤东和闽西南出海的门户。历来是粤东、闽西南、赣南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也是粤东中心城市、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
4、厦门经济特区
厦门经济特区于1980年10月批准设立,面积2.5平方公里。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后,厦门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面积131平方公里。
5、海南经济特区
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七个(海南、深圳、厦门、珠海、汕头、喀什、霍尔果斯)经济特区中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的范围为海南本岛。
2018年10月16日,《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对外发布,海南经济特区三十而立之年,再担改革开放新使命。
❸ 中国的六大经济特区成立的具体时间:要求具体到年月日,谢谢啦
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在湖里2.5平方公里范围内设立厦门经济特区,湖里成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
1981年10月15日,随着破土动工的一声炮响,厦门经济特区在湖里拉开了建设的序幕。
1985年,国务院批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为沿海经济开放区。中央1985年85号文件说,“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岛,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是为了发展东南经济,加强对台工作,和平统一祖国大业作出的重要部署。”
1988年,海南省被批准为经济特区。
1990年,中央决定开放开发浦东。
1992年,又进一步扩大到沿江岳阳等五个城市。确定了上海、天津、北海、湛江、广州、福州、宁波、南通、连云港、青岛、威海、烟台、大连、秦皇岛等14个城市为沿海开放城市开辟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 中国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大都位于沿海地区。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中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发展
拓展资料
一、简介
从特征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外部资金、特别是外国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从功能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这既是对经济特区特殊政策、特殊体制、特殊发展道路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经济特区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实际作用的概括和总结。
经济特区的目的和作用可以概括为:
(1)扩大本国的对外贸易;
(2)引进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3)增加就业机会,扩大社会就业;
(4)加快特定地区经济发展与经济开发的速度,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对全国(地区)经济发展形成吸纳和辐射作用(5)获得更多的土地出售、出让和出租收益。
❹ 中国对外开放的时间,还有深圳是什么时候设立为经济特区的谢谢。
1980年8月26日 这是中国第一次开放
第二次是90年代初,浦东开发区代表
第三次不算是开放,算是接轨吧,好多国企股份改制,面对挑战,典型的是东三省,还有广西,这几个省都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的众多原因,在前两次都没跟上的,所以国家特别照顾,如广西东盟博览会,空降中央特派员到东北
❺ 汕头为什么会成为经济特区
一是侨乡侨力丰富。汕头是全国着名侨乡,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35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潮汕人一向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敢闯敢干,在潮汕人中特别是在海外,涌现出一大批商界巨子和社会精英,在海内外影响巨大。
侨资侨力侨智是一笔极大的财富,也是招商引资最重要的资源,汕头改革开放后直接吸收的外资中,80%以上是侨资。
二是民营经济比较发达。汕头民营经济起步比较早,发展比较好。改革开放初期,汕头特区就率先提出“四放”(放开视野,放宽政策,放胆试验,放手大干)方针,实行“三个一齐上”(一二三产业一齐上,大中小企业一齐上,集体经济、横向联合经济、个体和私营经济一齐上),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我市民营投资占全市投资的六成以上,民营企业户数占全市企业总数的九成以上,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六成左右,企业上市步伐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区位条件比较好。汕头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历来是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产品集散地,也是内地面向海外的重要通道。
厦深铁路正在修建,汕头机场有望实现对外开放,港口建设步伐加快,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根本性改善,区位优势将不断增强。同时,汕头是广东省距离台湾最近的城市,南澳岛港距离台湾澎湖马公港仅102海里,两地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联,加强汕台商贸合作潜力巨大。
四是积累了一定的发展条件。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汕头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物质支撑。而且,当前经济发展保持上升势头,2002年至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5.7%、8.8%、11.1%、11.3%、11.6%和13%,2007年生产总值增速为近十年来最快,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为1993年以来最快。
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陆续建成了深汕高速、汕汾高速、广梅汕铁路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形成以海港、空港为中心,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为骨干的海陆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科技、教育、人才、信息、商贸等基础较好,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较强。
(5)汕头经济特区什么时候开放扩展阅读:
30多年前的汕头,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并不发达,甚至落后于同一类型的兄弟城市。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吴南生到汕头考察后认为,汕头是着名侨乡,汕头地区有优先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能否仿效国外和周边地区的一些做法一办出口加工区,以此来发展汕头的经济。他的想法立即与当时地委的负责同志取得共识,也得到广东省委常委们的赞同。
中共汕头地委按照中央和广东省关于在汕头试办出口特区的指示,于1980年初便开始了试办经济特区的一系列筹备工作,并决定在汕头市区东部龙湖村西北侧设立汕头经济特区,面积1.6平方公里。8月,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在汕头市设立办事处,负责汕头经济特区的筹备工作。
1981年11月, 办事处正式改名为汕头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由中共汕头地委常委、汕头市委副书记刘锋兼任。汕头经济特区以龙湖村西北侧1.6平方公里的沙丘地带作为特区的起步区域,并以它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侨乡优势,成为中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
在这一时期,中央和省给汕头经济特区的主要任务是办工业出口加工区。1.6平方公里的汕头经济特区我们称之为“小特区”,那是改革开放初期汕头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其建设方针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1984年初,随着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的出台,开放城市多起来, “小特区”的缺陷逐步显露。1984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范围作适当调整。调整后的汕头经济特区区域面积52.6平方公里。
区域面积的扩大,标志着汕头经济特区从1.6平方公里的工业加工模式中解放出来。从此,汕头经济特区开始朝着建立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综合性外向型经济方向发展,也即由初创阶段进入发展阶段。
至20世纪80年代未,52.6平方公里的特区区域还是不适应高速发展的特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尤其是汕头市区“一城二制”的问题,明显束缚着汕头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1991年4月,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区域从1991年11月1日起扩大到整个市区,总面积达234平方公里。
这从根本上理顺了特区的管理体制,实行以特区管理与区域行政管理体制合一的模式,有利于逐步建立起与特区经济运行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也更有利于汕头市委、市政府集中财力和物力进行特区的经济建设。
❻ 汕头市成立时间是什么
朋友你好.
汕头于1861年开端口,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
然后~~1949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二、第四支队挺进汕头市区,汕头全境解放.
而汕头成为经济特区是在1981年11月.
希望能够帮到你.
❼ 中国5个经济特区的成立时间分别再什么时候
海南经济特区1988年4月13日、深圳经济特区1980年8月、珠海经济特区1980年8月、汕头经济特区1980年8月、厦门经济特区1980年10月。
1、深圳经济特区
深圳经济特区于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深圳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沿海,东起大鹏湾边的梅沙,西至深圳湾畔的蛇口工业区,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2010年延伸到全市,2011年延伸至深汕特别合作区。
2、珠海经济特区
珠海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西南部,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珠海于1953年建县,1979年建市,1980年8月设立经济特区,享有全国人大赋予的地方立法权。
3、汕头经济特区
汕头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潮汕平原上,是中国七大经济特区之一,全国着名侨乡,华南重要港口城市,也是潮汕地区政治、经济的中心,为粤东和闽西南出海的门户。历来是粤东、闽西南、赣南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也是粤东中心城市、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
4、厦门经济特区
厦门经济特区于1980年10月批准设立,面积2.5平方公里。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后,厦门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面积131平方公里。
5、海南经济特区
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七个(海南、深圳、厦门、珠海、汕头、喀什、霍尔果斯)经济特区中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的范围为海南本岛。
2018年10月16日,《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对外发布,海南经济特区三十而立之年,再担改革开放新使命。
❽ 汕头开辟为经济特区是1980年还是1981年
1981年
❾ 我国对外开放始于哪一年最早的经济特区有哪几个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
我国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有4个,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实行原因
1、实行对外开放是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 。
2、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
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
4、实行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条件。
5、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6、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9)汕头经济特区什么时候开放扩展阅读
对外开放的意义
经济特区的创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对外开放的过程
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侨胞众多,资源丰富,便于吸引外资等有利条件,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自主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时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
1980年5月,中央确定在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厦门市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1983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决定对海南岛也实行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
1988年4月的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建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两项决定,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创办经济特区迈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邓小平评价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实行对外开放是打破封闭状态的革命性行为,必须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全国各地积极行动,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路子。
在国家政策允许先行先试的情况下,四个特区发挥“拓荒牛”精神,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创造出许多“中国第一”。
❿ 1979年7月,党中央决定建立哪四个经济特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对外开放的决策后,中央决定把突破口选在靠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广东和福建两省,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1980年5月,又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各划出一块区域,试办经济特区(开始叫出口特区)。
(10)汕头经济特区什么时候开放扩展阅读:
经济特区实行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建设资金以引进外资为主,所有制结构为多种形式共存,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产品以出口外销为主。
二是特区的经济活动,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以市场调节为主。
三是管理体制有更大的自主权,在投资项目审批、外贸、企业经营等方面都给予优惠待遇。
四是对来特区投资的外商,在税收、土地使用、出入境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