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马哲原理谈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的实质: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者众人做或者不做某些行为,冠以“美德”与“义务”等字眼,并且有社会舆论作为后盾的强迫行为!马克思的矛盾普遍性原理正确揭示了道德绑架在当前是不可避免的,并且表明了道德绑架问题不同与一般道德问题,其自存在着特殊性。
道德绑架出现的原因所在:
1、道德绑架的根源可以归结为供需关系失衡,简单来说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问题。上层建筑依赖于经济基础,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今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的发展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上层建筑的状态都是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从社会经济结构中得到说明,因此我们的上层建筑表现出不够的适应性。贫富差距、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矛盾一定的激化都是上层建筑其侧面的反应。
2、心理因素作为内因通过外因起到了作用。人们内心都存在着一些固有的道德思想,在一些事物上或多或少有着不是很积极的看法,因此在道德绑架中这些人们容易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最大化的刺激了人们消极看法的增长,当到达一定值时,于是人们心中的怒气无从发泄,那些无辜的优势人物就往往成了攻击对象,人们也能够借此来寻求一种假象的心理平衡。整体借此带动部份,内因借此带动外因,让我们看到人们在道德评判是内心是混乱的,心理因素战胜理性取的主导地位。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自古以来重视道德的作用,在教育中,学生们被灌输的就是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道德准则。正是这种教育模式,人们的道德认知能力是固化的。当发现有人没有做他们认为理所应当属于道德范畴必然的事时,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愤怒,认为这是不道德的行为。然而从理性分析的角度大多数道德绑架事件并不存在一定要实行的必然行为,而是人们在主观上强加了自己个人的意愿。在这种行为背后表现的确实群体社会意识的低下与幼稚。
道德绑架的预防措施:
1、从国家层面来说,首先是要改革现行的经济制度,使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切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转型升级。更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稳步有序的向前进,弘扬十三五精神,继续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加快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从个人层面出发,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我们要坚持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发挥其积极的一面,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正确的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⑵ 社会上有什么典型的道德绑架的案例吗
说到道德绑架简直是太多了,最典型的就是公交车上让座的事情。虽然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有的老人倚老卖老就不道德了。接下来我再分享一个我自己的关于道德绑架的亲身经历。
高中时候,门口有个卖麻糖的老人。
冬天,那天下午特别冷,我在校门口吃饭,老人在饭店门口卖糖。
我从进店到吃完饭都没有看到过有人买过她的糖,于是我就想过去买一点。
我平时是不吃麻糖的,因为觉得太甜了。但又看到老人这么冷的天背着个背篼卖点糖也不容易,所以还是想买一点给我同学吃。
她说五元一份,我就要了二十块钱的。
途中,她告诉我说
“我这里还剩下二十块钱的,要不你就全买了吧”
我告诉她我吃不了这么多,也就是尝尝味道。
“那你可以全部买回去慢慢尝啊,这冬天又不会融化”
我心里突然就有点不舒服,就直接说
“我其实也不怎么吃糖,我看这么冷的天就想帮你分担一点”
老人哦了一声,然后说了句
“既然你是同情我,那你就要把我的糖全部买了啊”
我没说话,她还问了我一句为什么不给她买完,那样子她就可以回家了。
我摇了摇头,递给她二十块钱,把糖给了同学吃。
如果她当时回了我一句谢谢,那么我以后应该会天天都去买她的糖。
其实我对她这个人也讨厌不起来,因为她本人也挺可怜的,大冬天的连身上穿的衣服都是破烂的,只是这件事让我有些不舒服。
她的这几句话,也让我长了记性,
提醒着我以后没有下定决心的话,就不要乱去帮别人什么。觉得别人给你帮助是理所应当甚至还得寸进尺的人真是好感全无,这样真的是在消耗别人的善意,所以我以后帮助弱势的人我总觉得不能太直接。之前看过一个故事。大概:经济不景气很多人都挨饿。有对老夫妇为人善良。看到街上很多孩子没饭吃想帮助他们。但是僧多粥少不可能都帮到。老头对小孩说非常喜欢他们的玻璃弹珠。希望可以用食物换一些。并且老头经常对玻璃珠的颜色等提出质疑。有时候小孩需要来回跑几趟换不同的珠子才能得到食…
⑶ 道德绑架例子有哪些
一、刘福成为了筹钱给女儿治病而向国内六位富豪求助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久,被求助的富豪中有两位表示愿意捐助。
二、网友呼吁大奖得主捐钱。广东省电白县18岁女孩蔡燕梅患有尿毒症。蔡家已花掉10多万元,负债累累。如果彻底康复,蔡燕梅必须换肾,手术费用逾20万元。
网友“冰尘”大胆建言:“我们找出买彩票中了奖的彩民,让其捐献25万,挽救一条生命……”巧的是,电白县就有一名彩民中得双色球两注头奖,总奖金高达1200多万元。
数个网友戴着口罩和鸭舌帽,来到投注站,手拉“救救蔡燕梅吧!伸出援助之手,让18岁的生命延续”的求助横幅,呼吁当地刚中了1200万元的大奖得主捐资救人。
三、中国男孩洪战辉作客央视新闻会客厅,接受了记者李小萌的专访。洪战辉在节目中重点谈了自己成名后的烦恼。其中,最让洪战辉迷惑不解的是,自从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之后,他先后在全国各地做了近150场报告,而这些报告全部是免费的。洪战辉说他想过要收出场费,可是又不敢收。
洪战辉为什么想要收出场费呢?按他自己的话说,他觉得一个人付出劳动就应该有所回报,他出去做报告,其实也是一种劳动,是在给别人做一种精神上、能力上、心理上的培训,这种劳动应该得到一定的报酬。可是,他为什么又不敢收呢?
他说如果收了出场费,一定会引起人们的非议,觉得作为精神偶像和道德楷模,根本就不应该计较经济上的利益。
平常有人也时刻提醒洪战辉:你是一个公众人物,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所以,洪战辉听从了这些人的劝告,以所谓的责任感做着无数的义务劳动。当然,为了不让自己太吃亏,不被他人不恰当地利用,对有些采访和邀请,洪战辉已经开始学会了拒绝和回避。
洪战辉的烦恼是其他众多道德偶像精神世界的缩影。它带给了我们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到底需要树立什么样的的道德偶像?一个被社会推崇为道德偶像的人,究竟该如何做一个主体的人?特别是在社会商业规则和公众道德诉求面前,道德偶像们该如何作出自己的选择?
四、2006年9月,为了筹集孩子“神经干细胞移植”所需的4万元手术费,一位母亲向王菲、李亚鹏夫妇发出求助信,这封信刊登在了报纸上。
五、2006年3月,北京地铁车厢里,一个身披袈裟的男子扮成“唐僧”,号召乘客转告李宇春、徐静蕾等名人向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献爱心,得到媒体广泛报道。
⑷ 如何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就是让自己站在一种道德的高度上去就行,然后就一直说你为了对方好,这就属于道德绑架了
⑸ 怎样就算道德绑架
就是把一个命题硬生生的,放在别人的身上,我觉得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去被捆绑的,不是所有人都要按照某个人的标准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在公交车上小的孩子一定要给老人让座,这就属于道德绑架。